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爱国篇
字体∶
看影片《亮剑》中日语台词的感想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7-04-25 10:13:39 阅读人次:9108 回复数:87)

  早就听说《亮剑》是去年国内非常人气的电视连续剧,不久前回国时在音像商店里老板也拼命推荐我说这是最好的片子。

  
本来对这种抗日战争题材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小时候也没少看,那时大部分是战争片,战争片的大部分就是抗日战争片。在店老板一再推荐下,动了心买下了,其实我倒是想看看最近的国内的抗日战争的题材是怎么拍摄的,是否与这几年国内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新时代FQ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抱着复杂的念头,回到日本后,便抽空每天都在看一点《亮剑》,除了传统的战争片吸引眼球的那种情节铺设和拍摄手法,似乎也没有特别的新意,也没有特别的歪曲,虽然我还只看了开头几集,里面也涉及到国共问题。俺们小时候判断一部电影好看不好看首先就是问打不打,打的厉害吗,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可能还是比较能获得国内的男孩子的眼球数的。

  
暂且不谈那些剧情编制的细节,只想说一点与本人脑海中以往的这类片子的不同之处,首先,影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日本鬼子的“米西米西” ,“花姑娘”,“你地,良心,大大地坏啦坏啦地”等中式日语(或者称为日式中文?),大概托20多年的留学大潮的福,中国的“鬼子们”的日语大为长进,影片中“日军官兵”之间的日语“原版”对话非常之多,照例说,这些对话完全可以用中文台词来代替,因为毕竟不是看外国原版片啊,你让那些大妈大爷听那么长的大段鸟叫,眼睛不好使,还得仔细看底下的中文字幕,要是文化不高的老人,那可更惨了。

  
可能是留学日本的中国人绝对数不少,海龟的绝对数自然也就不少,到处想露一手的人随便找找就能涌来一大群“高级”打工仔们,比如带金丝边眼镜的“胖翻译”们,或者是骨瘦如柴的“瘦翻译”们。

  
既然有这么多的推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人才”的帮助,影片真是得天独厚赶上了个国际化的好时代,翻译了那么多的日语对话,这下真难为了导演,平添了本来不该有的工作量了,因为咱们的百姓文化水准还不高,摄制组大概既要找到一定程度上脸谱化了的好人坏人的演员扮演鬼子,又要让这些外形合格的演员还能按照拍摄进度死记硬背这些大段的叽里呱啦的日语,所以一开始看到那些说的五音不全的日语的对话,我非旦没有一点点讥笑那些演鬼子的同胞们,相反觉得他们挺了不起的,至少在完全不懂语法和没有相当程度的单词记忆量的前提下,我是不具备背诵大段外语台词的鹦鹉脑细胞的。

  
演员是辛苦的,可是透过他们那些认真生硬的日语发音(错误发音也不少,但他们本人不一定知道),看着看着,我居然对那些日语的台词本身越来越感兴趣了,那些大段的日语台词背后,足以反映翻译这些台词的是些什么样的中国人。很遗憾,从语法角度说,大概是日语水平考试能否过2级的人,单词的话,基本上属于1年小饭店洗碗打工经历+汉字字典临时抱佛脚的硬性翻译。

  


  
趁我看到中途尚未忘记,简单举例而言,里面的鬼子角色训斥下级军官时有句台词,中文字幕大致是:“这不是一个军人的风格”,日语居然完全按照汉字字面被翻译成“ぐんじんのふうかく”。

  
还有一句台词:“我要确凿的图上的方位,座标,位置”,居然翻译为“私は八路軍の確実な[ちい]、[ざくひょう]を知りたい”、我Kao!,这个翻译日语的中国人是如此的不学无术,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翻译失误,[方位]翻译为[地位]就连中文都说不通,[座标]的[座]字居然不知道日语发音,硬是在肉里长了根骨头,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虽然国内绝大多数没有学过日语的观众不会知道,也不影响影片的卖座率,但是从中不难令人联想一下,要在国内获得一个很大的支持基数去炮制一样东西,对于大量的长期愚民教育下的人来说,依然不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

  
这就好比日本人制作的一件日常用品,连商品的容器都用高价的自动检测设备去剔除微米级的外观瑕疵,他们认为如果消费者觉得商品容器有微小瑕疵,这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内容的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正是反映在这些细小的看似无关紧要之处,由此严谨的企业信誉和理念,是成熟的社会和成熟的消费者培养起来的,反之,一个粗制滥造的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也就一目了然。

  
这个问题,100多年前,从望远镜中看到北洋水师的铁甲军舰的炮管上晾着士兵裤衩的日本军官的嘲笑中已经定论,100多年后的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人明白自己落后人家的是什么?

  
——东京博士 2007年4月25日

  


  





Page: 3 | 2 | 1 |

 回复[1]: 这个片子是看过的 陈某 (2007-04-25 15:57:15)  
 
  感觉和从前的抗战片不一样。李云龙很有个性的。

  
没有东博那样仔细听日文对话,也听不懂 不过,那些对话估计是另外找人配的,不会叫演员自己学着说。

 回复[2]: 我也看了,日文对话用快播而过。 龍昇 (2007-04-25 16:55:27)  
 
  

 回复[3]: 还是要肯定进步 薛东方 (2007-04-25 17:36:48)  
 
  前年到国内正好赶上拍电视剧,其中有日本人登场。太座也没客气临时串了场戏,那日语还是过得去的

 回复[4]:  吴卫建 (2007-04-25 18:54:59)  
 
  此片亦看过,比以往此类片子进步些。李云龙主要是钟伟的原型,也有王近山的影子。

  
关于日语台词确实错误多多,反正国内观众好蒙。

 回复[5]:  东京博士 (2007-04-25 19:12:10)  
 
  责任在3楼的太座身上。

 回复[6]:  刘大卫 (2007-04-25 19:23:45)  
 
  找人用座标干什么?

 回复[7]:  东京博士 (2007-04-25 19:42:41)  
 
  鬼子的一个观摩团被李云龙的伏击打掉了,鬼子军官在问特种部队的鬼子是否知道八路该部队的位置。那时鬼子还没有GPS,嘿嘿。

 回复[8]:  刘大卫 (2007-04-25 19:45:44)  
 
  那怎么能找到?早跑了。

 回复[9]: 据媒体称:美国智库看《亮剑》, 三国天下 (2007-04-25 19:46:24)  
 
  研究中国军队为美军支招。

 回复[10]: 早就听说过。 刘大卫 (2007-04-25 19:48:32)  
 
  雷锋的画像挂在西点军校让美军学习。这也是中国的媒体说的。

  
哈哈。

 回复[11]:  小林 (2007-04-25 20:25:22)  
 
  俺得配合博士!来篇北洋水师的铁甲军舰。

 回复[12]:  东京博士 (2007-04-25 20:47:49)  
 
  小林,别忘了“裤衩”,那个最经典,也非常的分かりやすい。

 回复[13]:  东京博士 (2007-04-26 00:17:21)  
 
  今天看到了第10集,里面那个鬼子军官的日语实在是一塌糊涂,大概翻译台词的人连日本的语言学校的3级都没有过,比如“昨天已经做过了”,居然说的日语是一般时(昨日やります),没有用过去时(昨日やりました),这是学日语的中国人受母语顽固影响的最初级的毛病。

  
另外,中途该鬼子接了一个上司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的日语,从发音,语法,到整个说话的连贯性,没有一丝差错,几乎无懈可击,可以说那段电话是把大致意思告诉日本人之后说的台词,相比之下,接电话的日本人在对方说了很多话中间,居然连一个哈伊的应声习惯都没有表示,只是默默地拿着话筒,非常非常的不日本的表演,与电话那头的正宗的日语相比,这一头接电话的日语简直不是日语。

  
剧中那些正面人物的说话办事,以及体现咱们勇敢的渲染依然与30年前俺们小时候的中国宣传教育方式没啥不一样,另外,东方文化中的哪怕明知道硬拼就是死,也不允许俘虏的宣传,再一次为西方人现代战争中珍惜生命第一的理念所震惊,中国人的确是无法理解还没打仗美国兵就先佩戴一旦被俘虏时的个人信息。

  
据说,朝鲜战争时,美国人看到中共军几十年不变得吹喇叭后人海般的冲向美军的机枪炮弹,他们的确无法理解,只能谈判不打了,因为他们的战争概念中是摧毁敌人的战斗力和军事设施,而不是消灭敌人肉体为目的的,但是中国人不管打仗还是和平时期,争斗基本上倾向于消灭对方的肉体为快感,《亮剑》中叶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回复[14]: 楼上胡说八道 胡说 (2007-04-26 10:23:36)  
 
  “据说,朝鲜战争时,美国人看到中共军几十年不变得吹喇叭后人海般的冲向美军的机枪炮弹,他们的确无法理解,只能谈判不打了,因为他们的战争概念中是摧毁敌人的战斗力和军事设施,而不是消灭敌人肉体为目的的,但是中国人不管打仗还是和平时期,争斗基本上倾向于消灭对方的肉体为快感,《亮剑》中叶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荒唐无稽。

  
二战中太平洋岛屿攻坚战,日军无数次采取自杀性的集团冲锋战术,甚至发了竹竿当枪,没听说美军因无法理解而准备和日本人谈判。稍微动点脑子也不会这么乱讲。

  
西方任何战争学说,都强调“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是最高目标,有生力量包括人的肉体。“摧毁敌人的战斗力”,什么是战斗力?稍微动点脑子也不会这么乱讲。恰恰相反的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至少在理论上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中国人,应该学点中国文化常识。

  
中共军的人海战术说法,是一种业余人士的普遍感觉。但在美军关于朝鲜战争的官方总结、官兵回忆中,相当程度上否定了这种观点。美军认为,“人海”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军一线防守官兵的心理波动,另外则体现了中共军在近迫作业、隐蔽潜伏、突然进攻、夜战等方面的长处。看一场战斗是否采用人海战术,要看进攻方在主攻正面上集中了多少突破兵力,这个是有数据可查的。朝鲜战场因地形限制,宽大正面集结重兵的例子非常少见。以进攻中单位宽度的人力、火力平均数量来看,中共军远远不如二战期间的苏军,更不用说一战期间的西线。

  
楼上说的话题有来历。一个美军机枪手在回忆中说过,他看到中共军不顾枪林弹雨勇敢进攻,开始怀疑他的射击是否还有意义,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个事情在传播过程中走了样,本来是对中国士兵勇气的敬畏,在这儿完全变了味儿。但也说明一个道理:要多看原原本本的东西,而不是道听途说;看到了什么,自己还要动脑子思考。

  

 回复[15]:  KEN (2007-04-26 10:33:03)  
 
  呵呵,东博士从日语学习角度和有点偏激滴高度来看待《亮剑》这部作品。

  
偶是06年3月份看的总体感受就是战争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已经过了个人崇拜的年纪,但看这个电视剧让偶想得中国社会现在就李云龙领导滴独立团,有法不依、见利忘义、巧取豪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嘛。

 回复[16]:  KEN (2007-04-26 10:37:09)  
 
  呵呵,14楼滴这么激动干吗,义愤填鹰摸必要嘛!

  

 回复[17]:  蛇 (2007-04-26 11:44:09)  
 
  14楼那叫“当头一杠”!

 回复[18]:  莎猫 (2007-04-26 11:54:58)  
 
  俺的日语就是跟亮剑学滴,这下全完啦.

 回复[19]: 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就知道, 三国天下 (2007-04-26 13:35:26)  
 
  远的如越战就不用说了,在阿富汉、在伊拉克美军使用的武器哪一个不是“倾向于消灭对方的肉体”?那些由此患上白血病、畸形等终身疾病的几十万儿童难道是“敌人的战斗力和军事设施”?更不用讲死亡的成千上万的军事、非军事人员了。

  
东博写写吃喝玩乐也许是博士水平,渉及到時政等体裁只是东京小学生的水平了―――个人的观后感。

 回复[20]:  东京博士 (2007-04-26 13:54:46)  
 
  三日不来,镜子上的党卫队员最近增加了,刮目相看啊,呵呵。

 回复[21]:  东京博士 (2007-04-26 15:00:48)  
 
  人海战术的心理作用?呵呵,不管好人坏人,那个人不是血肉之躯?中美几乎同时死了32人,报道别人比关心自己更来劲,1条人命才27万rmb,论斤卖肉倒也不算太贱,原来钢铁就是这样练成的啊。懂军事懂政论的中国博士们出来给咱们捣鼓捣鼓啊。

 回复[22]: 没文化还不谦虚 胡说 (2007-04-27 08:46:46)  
 
  上军史课,你扯什么“同时死了32人”,风马牛?

  
要尊重知识,尊重自己。

  
自曝其短。

 回复[23]: 回19楼 胡说 (2007-04-27 09:11:26)  
 
  遗憾的是,没有常识的人往往最愿意跳出来大喊大叫。

  
一战,凡尔登号称“绞肉机”,那么大地方德法投入上百万人,伤亡了70多万。

  
德军总参谋长法尔根汉发起战役的动机就是“要让法国的血流尽”,俨然把凡尔登当作放血槽。但最后,德军不得不停止战役,因为意识到它同时也会“让德国的血流尽”。这个战役是一个把目标就定为消耗对方适龄服役人口的代表。

  
一个进攻作战中的基本步兵单位(中国军一般是步兵连)的主攻正面通常不大于200米。而为了分散防御方的火力发扬,在这个正面上,一般只展开一个排或加强排,其他准备迂回或策应。

  
所谓人海战术,又名步兵密集冲击,指:冲击时,在一个营级作战单元中,构成多种密集的战斗队形,形成以班组为最小战斗单位的冲击布势,在步枪射程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形成最大的冲击力,在一瞬间要求以最多的士兵冲到敌前沿阵地,完成初期突破,尔后实施小范围的追歼战斗。

  
这种步兵密集冲击战斗队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战争初期。步兵密集冲击战斗队形最高阶段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军队排着密集整齐的战斗队形,前面敲着军鼓,开始接敌,当距离敌战斗队形约百米时,尔后成为散兵队形一齐向前冲击。志愿军所使用的是较之大大改进的步兵密集冲击队形。这个队形就是:以班组为单位,相隔一定距离,这个距离要求就是一颗迫击炮炮弹不能同时炸倒两个班或组来确定的。这就形成小密集、大分散的战斗队形。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和二战期间的美军不同,特别是前期的战斗意志较差。在华军坚决勇猛的步兵冲击下,其步兵坚守阵地的意志力不足以抵挡这种强大的精神和力量的震摄力,通常在三四十米的距离上就开始逃窜,因此前期华军经常能取得重大突破。而美军也对中国军的“人海战术”心有余悸,事实上,200米正面内一个加强排(约30-50人)是“人海”?

  
后期,特别是二战名将李奇微在任期间,以最大效能发扬火力优势的战术,并加强部队的战斗意志,情况有了很大转变,也使得战局变得胶着。

  

 回复[24]: 我有一个朴素的问题 我是局长 (2007-04-27 09:17:25)  
 
  求教一下子。

  
“这个距离要求就是一颗迫击炮炮弹不能同时炸倒两个班或组来确定的”。

  
--如果敌人的炮弹就跟下雨似的,哗哗地往下涝,那该怎么办呢?

  

 回复[25]:  东京博士 (2007-04-27 10:05:32)  
 
  药品开发永远赶不上疾病种类的增加啊。虽然生命无价。

 回复[26]: 那是朝鲜战争期间 胡说 (2007-04-27 10:25:00)  
 
  武器装备还停留在二战时代

  
先看一下一线炮火

  
山地防御战中主要是中、轻迫击炮,美军一个连一般有三门,营级有迫击炮排,则增加到12-15门,其中有重迫。但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的107重迫,持续射速每分钟3发,中轻迫高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然而,美军一个连的防守正面,通常是三倍于同等编制中国军进攻正面。这是攻守作战的正常比例。按600米计算,中国军可达到一个营,而营进攻纵深约为1.5公里左右。1.5公里乘600米,即使是加强配备的美军,怎么能做到下雨?而且,从进攻准备地域到敌人一线阵地,中国军强调近迫接敌,极端的例子甚至有潜行到只剩二三十米远的地方。一般来说,要求进攻者的直线路程在奔跑一至两分钟以内,在这么短时间内,下雨?

  
当然,下雨不是不能做得到。一战、二战都有,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有,但都是在预定进攻或防守的一次炮火准备中,彼时的任何军队都不能每次都保持这样的密度。这里有很多条件限制:

  
1.山地地形,可能不能集中大量火炮,或限制火力发扬

  
2.弹药储备,在某些作战中炮兵的弹药基数可以达到5-6个或更多,但一般只有2-3个,不过一次激烈战斗就可能会消耗绝大部分,盲目倾斜炮弹是愚蠢的

  
3.战局变化,山地、街市作战中,只要双方步兵接触了,支援炮兵就很难插手,但这些战场经常是犬牙交错的

  
4.要考虑到对方的炮火反制。中国军的重炮兵和美军虽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前线步兵的直接炮兵支援却不差。按编制来看。即便是1940年德军标准山地师(比美军强多了),还比志愿军师少42门60迫击炮。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战场上,中国军的迫击炮密度可能反而大于美军。这也是中国军的战术决定的。毛、林一直强调步兵炮的轻便简易,并直接配属一线。

  
总之,下雨不是说下就下的。

  
军事理论是很专业的学问,而且和市面上流行的传说、文艺作品、想当然的猜测,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有点文化的人们(男性),有一个不好习惯,就是很容易以为自己也懂打仗,看了些通俗军事描述就更加飘飘然。这和传统有关,因为古人最喜欢讲“儒将”。

  
现代战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回复[27]: 什么病都没有这个病可怕 胡说 (2007-04-27 10:27:55)  
 
  无知而且无畏、无羞耻感、无自我批评的勇气

  
现在中国人的流行病

  

 回复[28]:  蛇 (2007-04-27 10:44:58)  
 
   可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偶尔抬抬杠真不错~~~

 回复[29]: 谢谢。 我是局长 (2007-04-27 10:30:56)  
 
  我已经快被你说服了。

  
看来,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是输给了伟大的中国军队。

  

 回复[30]: 胡说 我是局长 (2007-04-27 10:38:43)  
 
  看来胡说是朝鲜战争的专家。

  
我对长津湖战役很有兴趣,能不能给介绍一下子?

  
我的印象中那是伟大的中国军队打得最窝囊的一场败仗,我想怀着恶意听听胡说对那场战役怎么评价。(其实我想听听您如何把它说成一场大胜仗)。

  
另外,能不能请您提供一下双方战俘的人数?谢谢。

  

Page: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爱国篇
    我还是要来谈谈香港 
    历史上的今天,绝不会忘记! 
    写在水漫帝都之后 
    2011年2月的中国等等场所 
    长春今昔 
    给所有曾经在中日比较帖中对我人身攻击者的备忘录 
    汉族人为何喜欢强加于人? 
    我“看”央视春晚 
    震后思考台湾 
    [超级精华]沸腾的长野圣火现场归来照片 
    从臭脚丫事件我也谈谈爱国 
    看影片《亮剑》中日语台词的感想 
    新年再谈爱国 
    现今民主中国的试金石 
    与台湾客户在日酒谈录 
    [原创]民主自由在中国是一门偷偷摸摸的学问 
    [原創]老生常談——我的爱国觀 
    [原创]再谈为何不回国 
    [原创]为什么学成不回国?  
    [原创]怎样才算爱国? 
    [原创]效忠,在现代日本是一个死语 
    [原创]谈谈民族感情与人性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