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中日文化篇
字体∶
日本人吃鲸鱼与保护动物的矛盾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9-09-09 13:26:10 阅读人次:8676 回复数:112)

  

  
有人说,日本人不吃狗肉,鸽子肉;为啥吃鲸鱼?可见日本人也没有那么高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这个问题粗看的确有点自相矛盾。

  
其实,关于吃鲸鱼问题,在日本也是赞否两论,年纪大的一部分人爱吃,应该是传统习惯的问题,日本靠海,喜欢吃海产物,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的。那些老人吃鲸鱼的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什么动物保护法,连人类都在自相残杀。

  
但现在年轻人并不怎么拘泥吃鲸鱼,很多人从来没吃过,也不一定想吃,他们也不理解为何有人非要吃鲸鱼不可,另外市场上也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到处销售鲸鱼的,日本物质丰富,国力雄厚,除了国产的,几乎网络了全世界所有的食物材料,最多的消费量是牛肉,其次是鸡肉,第三才是猪肉,还有羊肉,马肉等等,鲸鱼肉从货源和实际货柜上看到的频度看,在日本是排不上前6名的,当然这个我只是从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没有专门研究统计过。

  
饮食文化,是一种习惯,改变习惯不是一两天的事,比如你让汉族人不许吃猪肉,我看2,3代人都改变不了,日本虽然也不乏顽固的老人,但也有顺应世界潮流开始不吃鲸鱼的,毕竟能吃的东西很多很多,另外关于捕食鲸鱼如果纯粹是出于保护这种动物,国际上也有争论,因为鲸鱼的灭绝于过剩都会造成环境问题,吃鲸鱼的也不是日本一家,现在的60多岁以下的人很少有拘泥非吃鲸鱼不可的人,但是如果把保护鲸鱼当作地球范围的一场环境措施来加以考虑,我觉得日本人逐渐开始不吃鲸鱼的理解和支持会远远高于中国人不吃狗肉不吃鸽子(不吃猪肉纯属抬杠,请诸位看官一笑了之无视好了)。

  
事实上,日本参与的世界上各类保护动植物和环境的协议协定相当多,远远多于中国大陆,因为日本文化(包括日语)就是讲究妥协调和,战后追求和平的日本外交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国民心态也非常平和,很少有死掐抬杠的现象,这是我相信只要有利于地球环境的是日本会努力配合的基础。

  
另外,欧洲人还指责日本人的生鱼片中有用活杀鱼和活杀伊势大虾做冷盘造型菜的,要这么扩展下去,中国人吃的海鲜河鲜活的就下油锅爆炒的多了去了,是不是应该比日本站在更前面的受审台上了呢?有些是不同民族的生活文化习俗造成的差异,当然如果是国际法规决定的事,我认为各国当然应该遵守为佳,日本如此,中国也一样。

  





Page: 4 | 3 | 2 | 1 |

 回复[91]:  老王 (2009-09-17 13:03:36)  
 
  对照一下。

  
》》日本某地一年才杀一次海豚,数量就两千左右,

  
》》据英国《卫报》9月14日报道,每年9月中旬,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就会举行名为“杀海豚节”的庆祝活动。在随后的6个月中,将有2300多头海豚在一个名叫太极湾的水域遭到屠杀。海豚的鲜血几乎将湾内的海水染红。而这仅仅是开始,日本每年猎杀的海豚数量高达2万头,巨头鲸数千头。

  
奉劝你不要说我爷爷的事。我相信你爷爷也不是“不得超生的游魂野鬼”吧。层次太低了。不可同日共语。与招摇撞骗,搬弄是非,无中生有的人已经不想多说了。

 回复[92]: 关于英国这个奇怪的国家 深层次 (2009-09-17 14:52:52)  
 
  看看近年来的危言耸听的消息,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英国的。这是我听来的,经过多年验证还真是很准。别的科技没听说英国如何,比莫名其妙的发现英国绝对排第一。比如牛放屁破坏臭氧层之类的说法等等等等。可能这种神棍般的消息来源才最对你老王的胃口吧。

  
另外你爷爷的事情是你自己说的,你说你死去多年的爷爷见你的没错吧。不就等于说你爷爷死后变成“不得超生的游魂野鬼”么?你能相信鬼神论,那你当然应该相信我说的话也是鬼神安排的,或许就是你爷爷想骂你呢。你有什么不满的?莫非落到实际落到自己身上神棍也是无神论者啊。你装神弄鬼没关系,拜托专业些好么?

 回复[93]:  老王 (2009-09-17 16:09:28)  
 
  你爷爷会为你悲伤的。看着你这个板凳样。可惜几条腿还莫名其妙得拧着。

  
你懂什么?你懂臭氧层吗?你懂牛放屁的屁中含有什么成分吗?你什么都不懂怎么就敢批评别人呢?英国在历史上有过一段科技领先的日子。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敢说,还真有两下子。这就是你的“专业些”么?反正你有一个能耐,可以搬弄是非。服了。

  

 回复[94]: 你用GOOGLE查查“英国科学家”吧。 深层次 (2009-09-17 16:58:18)  
 
  结果能笑死人。基本上都是些混淆质量的花边小报消息。原来多日不见,“英国科学家”们一点也没闲着,又弄出了许多花边新闻。

  
摘几条

  
2009年9月9日 ... 英国科学家用蔬菜制造环保赛车

  
2009年8月31日 英国科学家欲“人造火山喷发”为地球降温

  
2009年8月28日 英国:科学家称番茄汤可增强男性生育能力

  
2009年6月18日 英国科学家研制最精密人造胃

  
2008年8月9日 英国科学家绘制首份北极地图

  
2009年9月7日 英国科学家新发现 硕鼠个大如猫性情温顺

  
2009年9月15日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存在抗癌基因"开关"

  
再看看早年的

  
2005年9月2日 英国科学家提出最新理论称疯牛病源自人类

  
2005年03月29日 英国科学家育出转基因大米可减少儿童失明

  
2005年10月7日 防止行星撞击地球英国科学家要蒸发小行星

  
2006年7月10日 英国科学家发现为何有些人不被蚊子叮咬

  
2005-11-14 英国科学家论利用“铅笔芯”证明相对论

  
2005-12-05 英国科学家发现瘦体基因名模纤细身材得自遗传

  
2005-07-08 英国科学家称心理压力大母乳容易变质

  
2006年2月4日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品可以提高智商

  
2005-11-21 英国科学家研究结果:大男子主义平均寿命缩短

  
2005年02月19日 英国科学家称下世纪发达国家居民能活到5千岁

  
2005-2-23 英国科学家发现紫飞蓬能治牛皮癣

  
1999/11/26 英国科学家称人鸡是近亲

  
2003-09-15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运动鞋除臭盒

  
快赶上中国河南的感觉了吧,看来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越来越心浮气躁了。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吧。不过老王你也该学习学习你的英国同行们,人家不用预言什么毁灭,照样能赚取眼球。而且“见面开口吹,过后不思量。”

 回复[95]: 我跟老深打个招呼。 自带板凳 (2009-09-17 17:07:54)  
 
  我只跟深先生说句话。老王!你给我听好了,我没跟你说话,你别跟我搭腔啊。

  


  
深先生,你最好明确地表示一下“深层次和自带板凳互不认识,不是同一个人”。

  
要不,您也看到了,这个弱智的老年人每次骂您的时候,还老是把我捎带上。

  
我倒不是怕他骂我,而是怕,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依照他的逻辑,他一定会得出“你深层次和板凳是同一个人的两张面孔”之类的弱智结论。

  


  
就像前一阵子他一门心思地认为dageda跟我是同一个人一样。

  


  
碰上弱智老年人,也算我们倒霉。

  
我劝您也躲躲吧。

  

 回复[96]: 原来这句话是这么理解啊。 深层次 (2009-09-17 17:25:38)  
 
  》看着你这个板凳样。可惜几条腿还莫名其妙得拧着

  
我还想这说的板凳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呢?

  
郑重宣布:我深层次和自带板凳互不认识,不是同一个人。

  
我本来是不愿理搭理老王的,可是总看见他在胡说八道人类如何如何。经常忍不住刺儿他两句。反省下来还是自身涵养不够。

  
谨记板凳教诲,还是躲躲吧。

 回复[97]:  安弟 (2009-09-17 20:19:56)  
 
  “有人曾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表明,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死海龟、旧气垫,还是救生圈、厚木板,都会做同样的事情。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水族馆里,有一条海豚为搭救它的宿敌——一条长1.5米的年幼虎鲨,竟然连续8天把它托出水面,结果这条倒霉的小鲨鱼终于因此而丧了命。”

  
--------------------------------------------------------------------------

  
老王,上面这段话引自您的原文。和您想要说明的“高智商”,“救援”等等正好相反。

  


  
另外,您还提到:“海豚的大脑容量比黑猩猩还要大,显然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请问,这个结论是否有被科学实验所证明?有没有证明的科学文献?如果有,请问在那里可以读的到?

  


  
吃鲸鱼就吃鲸鱼呗,咋又搅出了海豚呢?虽然同属一个科,但猫和老虎不还是不太一样呢吗?汗.....

  
“鱼不是动物”(サカナは動物じゃない),这个命题,只是“课桌”和“餐桌”的问题。

  
而捕鲸和反捕鲸则就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了。

  
声明两点:第一,我不吃鲸鱼肉。与环保无关,而是觉得不好吃。

  
第二,我就是我。不是板凳,不是扁担,不是深层次,也不是浅层次,

  
更不是dageda。我不认识他们或她们。

  

 回复[98]:  风影 (2009-09-18 00:28:50)  
 
  安弟桑问得也正是我想问的。

  
15日晚上7点朝日电视放送「紧急!世界サミット」,得知71,72,73,楼的一些看法,只不过是一种说法,从来没有被证明过。

  

 回复[99]:  老王 (2009-09-18 09:35:03)  
 
  回94楼,你知道什么是科学精神吗?好奇,求知,大胆命题,小心求证。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古古怪怪的东西,这不奇怪,没有这许多古古怪怪的东西,就不会有真理被发现。如果没有这种探索精神的话,这个世界有现在那么先进吗?

  
关于英国,我可以列出随意想到的几个人。

  
1。经典物理学的创始人兼掌牛耳者,Isaac Newton。

  
2。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突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Waston和Click。

  
3。被称为当代还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Stephen William Hawking。

  
英国在科学方面难道还不值得尊重吗?只有无知才会象你这样。

 回复[100]:  老王 (2009-09-18 08:49:07)  
 
  97楼,这些引文出自百度百科。建议你向现有的百科百度挑战,然后加以适当的修改,造福不浅。

 回复[101]: 老王,你懂什么叫曾经沧海难为水么? 深层次 (2009-09-18 11:18:52)  
 
  就是说一个人曾经太辉煌过就再也当不了普通人了。整天沉湎于旧梦中不能自拔,不肯踏实工作做学问。

  
我说英国曾经沧海难为水,你说英国曾经沧海。你让我怎么沟通?看来你不光逻辑有问题了。你是没看懂“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吧?莫非某瞎翘说的中文退步实际指的是你?

  
你说的科学探险精神这种大道理谁都知道。不过科学假设和异想天开就靠什么来区分呢?那就只能靠实践了。看看英国科学家们近年来在各界科学大奖中的获得人数吧。我刚才看了一下,英国的人不是没有,但是相比他们提出的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理论实在是寥寥无几,尤其是近年更是非常罕见。远远对应不上那些危言耸听的言论数量。要不你以为“英国科学家”的臭名声是天上掉下来的?

  
老王知道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量的积累导致质的飞跃”么?按说不该不知道啊。莫非你上学后就达成了人生目标开始逃课了?我昨天跟你提了半天,看你的反应还真不好说懂不懂。

  
那我也谈谈吧,先拿这个例子来说,一个科学家胡说八道一回大家不在意,但是当这么干的人超过了一定的比例的时候,这个国家科学家的整体印象就完了。这就是量的积累达到临界点后产生了质的变化的简单验证。你用“还有XXX科学家是好的”来驳斥根本没有用。再举例,你老王吃1碗饭很舒服,但是吃到了5碗后你就撑死了,你就不能用吃1碗饭没死来证明你吃5碗饭不会死。同样你也不能用你吃5碗饭会死来证明你吃一碗饭也会死。在英国科学家的问题上你犯了第一种错误。在捕鲸和海豚问题上你就犯了第二种错误。日本每年捕一定数量的鲸鱼你就说日本在灭绝物种,且不说鲸鱼这种东西即使真灭绝了也未必如何,光方法你就不是科学的方法。所以你不是无知就是狡赖,二者必居其一。

  
自然科学家往往是逻辑清晰感觉淡漠的,看你的风格更象个热情高昂思维混乱的神棍。

  
(对不起板凳和各位了,都说过不再搭理老王了又没忍住。就此打住,有愿意继续陪老王玩的兄弟千万请继续。)

 回复[102]:  老赵 (2009-09-18 11:34:07)  
 
  其实12年前在美国研究黑洞时候

  
就发先了仙女座柱菌

  
就已经知道你们这种没意义的争论

  
对不起,说错了

  
您要问我和美国黑洞有啥关系

  
对不起

  
没关系。就想提一下这个事儿

  
王老,别离这帮没文化的人了

  
你说不明白他们的,火车告诉汽车说轮胎不用充气

  
讲不通啊

  


  
唉,他们是真流氓,这个你不应该看不出来啊

  


  
汗死。。。。。。。。

  


  
其实我研究黑洞那会就已经爱吃西红柿鸡蛋打卤面了

  
汗。。。。。。。

  


  

 回复[103]:  待于泥== (2009-09-18 11:42:00)  
 
  唉,他们是真流氓,这个你不应该看不出来啊

  
---------------------------------------------------

  
老赵,你错了,<<上海滩>>里的那才叫真流氓.

  

 回复[104]:  待于泥== (2009-09-18 12:32:30)  
 
  来,来,来,正反两方都来听听小周同学的一首老歌吧.

  
http://www.youtube.com/embed/6NJx4H9a9iE&NR=1

 回复[105]: 无知产生的无畏真是可畏。 老王 (2009-09-18 12:07:29)  
 
  》》我说英国曾经沧海难为水,你说英国曾经沧海。

  
Stephen William Hawking也只是“曾经沧海”吗?无知产生的无畏真是可畏。

  
》》不过科学假设和异想天开就靠什么来区分呢?那就只能靠实践了。

  
你有什么根据说你认为的那些“异想天开”是没有“靠实践”吗?无知产生的无畏真是可畏。

  
》》莫名其妙的理论

  
你明白你在说什么吗?你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吗?绝大多数理论对绝大多人普通人来说,都是“莫名其妙”,就是这些“莫名其妙”的理论支撑着科学世界。无知产生的无畏真是可畏。

  
》》一个科学家胡说八道一回大家不在意,但是当这么干的人超过了一定的比例的时候,这个国家科学家的整体印象就完了。

  
虽然99楼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但还是受到无视。你如果认为这是胡说八道吗?你看到过他们在得出这些“异想天开”的说法背后的辛勤劳动吗?当然,并不是所有这些“异想天开”的东西都可靠,但即使是错误了,也会后人提供了得到真理的线索,你懂吗?科学是靠积累的。你懂吗?无知产生的无畏真是可畏。

  
》》在英国科学家的问题上你犯了第一种错误。

  
根据何在?即使有一些科学结论事后被证明是错的。但只要不是捏造事实,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就是对科学的贡献。至少在某一种条件下是正确的。很多定理都是在反反复复中才能建立起来的。无知产生的无畏真是可畏。

  
》》在捕鲸和海豚问题上你就犯了第二种错误。

  
根据何在?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神棍那些诸如什么生物链破坏会如何如何啊之类的昏话,只能骗骗那些没去过博物馆的人,他们一不知道地球有多大,二不知道海洋有多大。三不知道历史上消亡了多少物种,又产生了多少物种。所以他们理解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往往是静止的。”(90楼)就从这点来说吧。是的,这个世界已经消亡了很多物种。但你想过为什么会消亡呢?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你是否想要人类恶化现在仍然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从而来消灭人类本身呢?无知产生的无畏真是可畏。

  
你能解释什么叫做“神棍”吗?

 回复[106]:  老王 (2009-09-18 12:34:01)  
 
  发明就是要标新立异乃至异想天开,把似乎不可能的事转化为现实,而不拘泥于陈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在酝酿形成新设想的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想象、猜测 、直觉、灵感与创造密切相关(来自百度百科)。

  
20世纪十大发明

  
1901年无线电

  
1903年飞机

  
1907年塑料

  
1928年青霉素 英国

  
1923年电视机 英国

  
1942年核武器

  
1943年计算机 英国

  
1953 DNA 英国

  
1954年,避孕药

  
1957年人造卫星

  
1967器官移植

  
1978试管婴儿 英国

 回复[107]:  东京博士 (2009-09-18 12:51:01)  
 
  老王哪一年的?1954年的话就神7了。

 回复[108]:  老王 (2009-09-18 13:03:56)  
 
  东京博士是1954以后的吧,那时已经有那东西了。

 回复[109]: 科学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请参看别国家的科学家的工作作风。 深层次 (2009-09-18 13:58:25)  
 
  再看看今年来的科技核心的那些国家的科学家都是怎么工作的?你快快回中国吧,日本科学家严谨的风气别被你扯了后腿呢。

  
我说了多少量的概念,你还是企图用混淆质和量的方法来狡赖。不过想想诚心狡赖的话这也是唯一的方法。

  
相信你是个90%的神棍。还特空闲。只要你在胡说八道时,有人直觉“神棍又来扯蛋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对别有用心的人是不可能说服的,这是当年和搞传销的人交流后的深刻体会,感觉用你身上也很合适。

  
(争取是最后一贴!)

  

 回复[110]:  老王 (2009-09-18 14:14:50)  
 
  我明白你的意思。理一下思路。你的意思首先是否定这些“量”,然后用这些被你否定的“量”来用“量的积累导致质的飞跃”的话来否定“质”。但是,如果这些“量”就不应该是被否定的话,你的推理还有效吗?说了老半天还是不明白啊。

  
任何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搞科学的人。你不再科技第一线,怎么得出“严谨”这个结论的呢?把古董先埋在地下,然后再考古出来也是很严谨的吗?

  
你还是没说明白什么是“神棍”呢!

  

 回复[111]:  安弟 (2009-09-18 19:45:02)  
 
  幼时求学,有为人师表者怒斥某顽童:“你连抄都不会抄呵!?”---

  
老王,不管你是54年的,还是54年前后的,您一定做过学生,好像还当过老师,如果这句话您忘记了,权当给您提个醒儿,如果您是初闻,望您谨记!

  
说点儿常识,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一般来说,立论或驳论时,引用他人的文章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服力。但没见过您这样的,引个“问题多多”,您这不是自己塌自己台嘛。当然,如果囫囵吞枣,没看出引用文章的问题,那今后得加强“科学”训练,如果看出来了还不顾死活地引用,那是“科学精神”之外的问题了,简单点儿,是“精神”问题。

  
看到了您在106楼的可喜的进步。本不想说,但为了有助您理解什么叫“神棍”,还是再多说两句“科学精神”之前的话吧---

  
好像从70到74楼,虽然问题多多,您还是沥沥拉拉“写”了5楼之多。连个引号都不用,仿佛是您的原创一般。及至被指出问题,进而被进一步求证时,您才开始“摆渡”,还提出了一个“挑战”的课题,附带了一个“造福不浅”的期许。

  
这个态度就不老实,不“科学”,很“神棍”了。

  
还是来说点儿常识,还是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一些。一般来说,第一,如此整片整片地引用,是要注明出处的。否则就是剽窃,倘若尚有点儿“科学”成分,就是“学术造假”,属于严打范围。第二,引用他人的文章,帮助自己立论,以求驳倒对方---就象您和深层次讨论时那样---如果不加说明,一般来说,会让人以为,您的观点和引用文一致。如果您能看出问题,更“科学”地说明一下:引文只是引文,不代表您的立场观点,您不负文责。

  
这就很实事求是,很让人欣喜了。

  
有“职教中心”的人曾质疑您的智商,断论您写不出像样的论文,叫板不信帖上来看看。

  
我当时不以为然,认为那人太武断,一点儿也不“科学”。现在,我本着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承认:我错了,他的论断是正确滴!

  
在您诘问别人:“你知道什么是科学精神吗?”之前,先扪心自问一下。

  
又到周五了,该靠点儿的靠点儿,该喝小酒的喝点儿小酒,明儿起还是个连休,该干嘛干嘛吧。

 回复[112]: 反对深层次的7楼回复 love1975 (2009-10-21 15:51:10)  
 
  如果因为鲸鱼是食物链的顶端,和人类争食,所以杀了鲸鱼也没什么不对。那所有的食肉动物是不是都应该杀了,免得和人类争?狮子,老虎早就该灭了,以绝后患?甚至于所有的食草动物也该灭了,省出草场种粮多好啊。

  

Page: 4 |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中日文化篇
    喧哗两成败的经典事件:忠臣藏 
    日本人为什么是非不分? 
    福原爱在台湾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福原爱带来的国际大地震 
    中日文化比较:儒教的分歧点 
    我在日本“看”广场舞 
    无声的震撼 
    五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四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三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欣赏日本茶道 
    今日上海滩:东台路古玩市场  
    中日消费小事的杂感 
    中日生意经的差异 
    日本人吃鲸鱼与保护动物的矛盾 
    再谈中日男女平等观念 
    [原创]简评杨逸获日本芥川文学奖 
    漫步[柴又]——寅次郎的故乡 
    海外中秋话月饼 
    中国大米为何不如日本大米——与龙之醒商榷 
    日本人为何冷酷无情? 
    谈谈日企为何不愿意雇佣外国人 
    上海滩的文化新热点——泰康路田子坊 
    日本社会的日常五[心] 
    木子美改邪归正了吗? 
    扭曲的人性——三评《我的女友里美》 
    嘲笑他人的民族心理——再评《我的女友里美》 
    爱情的自私与本能——评《我的女友里美》 
    中日文化交流:再谈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宁波,麻将及其他 
    中日文化交流:不可思议的日本立食 
    从日本的“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 
    从《含泪活着》重新思考什么是幸福? 
    打倒[你好厕所]! 
    我们需要欧洲的Renaissance精神 
    漫谈中日拉面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人究竟是否歧视中国人? 
    日本饮食文化谈[四]  
    日本饮食文化谈[二]  
    日本饮食文化谈[三]  
    日本饮食文化谈[一]  
    人情与自由 
    再谈大中华与小日本  
    中国人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心理 
    [原创]Never give up! 
    [原创]日本的咕老肉和天津饭 
    [原创]星巴克与喝凉水 
    [原创]欧洲归来看日本 
    [原创]法国老太太鲁西 
    [原创]阿Q先生新说 
    [原创]谁动了我的蛋糕? 
    [原创]情人旅馆体验记 
    [原创]盒子旅馆体验 
    [原创]我的麦当劳历史情结 
    [原创]吹“牛” 
    [原创]书包情怀 
    [原创]从茶叶盖子看中日差距 
    [原创]我无法理解酒吧文化 
    [原创]浅谈日本文化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