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走四方
字体∶
曾乱着衣

龍昇 (发表日期:2006-11-17 14:04:16 阅读人次:8154 回复数:93)

  

  
爱读华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衣饰文化”中的专栏文章,觉得是种美的享受。也曾受感染而回想起自己曾乱着衣的往事,想记下几段:

  
一群穿黑棉衣的人,一群穿蓝棉衣的人,一群穿绿棉衣的人,挤在百米见方的地方挖土方。好像跳棋盘上的三色棋子还未跳动前时一样,色彩各异,泾渭分明。定额:黑棉衣六立方,蓝棉衣从四立方涨到八立方、十立方、最后是十二立方,绿棉衣是二立方。那是我刚进新疆被强制劳动时的场面,黑棉衣人是在押劳改犯,蓝棉衣人是强制劳动犯,绿棉衣人是支边青年。棉衣颜色是规定的,是为成分、阶级分明。那是文革元年新疆兵团之事,我属蓝衣人。曾从那里逃跑回京,自动归案时带了身正宗“国防绿”军装,穿了没两天让领导扒下来判给了革命战士穿,仍令我穿蓝棉衣,一穿三年,纠正了我的阶级立场。

  
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套着个“一打三反” 运动(打击反革命,反贪污、盗窃、浪费),那运动中,在日本的舅舅给在新疆接受强制劳动的我寄了一包衣服,内有一条崭新的牛仔裤和一件口袋在背后的尼龙衣。牛仔裤把屁股和腿绷得紧紧,尼龙衣口袋里装盒香烟,给难友们上烟时伸手从背后掏,那身段和动作都挺“噱”。

  
许多难友都想有那么一套衣服,都想“噱”一“噱”。一位曾是中央乐团拉小提琴的人出谋献策——自己缝制。裤料用厚劳动布,衣料代以的确良。他收齐布票和钱,费老大劲在巴扎(维族集市)统一购买到布料,不取任何利益,完全是“为人民服务”。

  
谁来裁剪缝制呢?有身怀绝技自报奋勇者——一位精通女红的男人。上衣不过将口袋缝在背后,小菜一碟。他将我的牛仔裤的针脚全部挑开,大卸八块,按在报纸上剪下纸样,再将报纸按劳动布上照猫画虎就裁成了。那人负责看不出任何漏洞地将我的牛仔裤恢复原样,再指导大家将劳动布裁片缝成了牛仔裤。那可是个壮举,一群大老爷们,不是用缝纫机,是用甩铁锹抡大锤的粗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成的。

  
二十人登上牛仔裤,套上兜儿在背后的上衣,一起赶巴扎(赶集),在赶巴扎的支边女青年和维族姑娘面前“噱”了一把,把巴扎给“震”了,那是1970年。

  
我们的集体装着把领导也给“震”了,那是在“一打三反”运动中啊!领导敏锐地嗅出了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揭发检举加批斗,还好没定为反革命集团,但给出谋划策统一缝制牛仔裤的那位曾是中央乐团拉小提琴的那位戴了顶“坏分子”帽子。

  
1971年,林彪死。社会上流行出一股躲避文革之风,谓之“男焊女结”:男人焊鱼缸养鱼,并延伸到养海陆空——金鱼热、带鱼、乌龟、王八、小鸟;女人用毛线尼龙丝、尤其拆公家发的线手套编结网线衣、披肩、茶杯套------。同时在我们新疆有小喇叭裤冒出来,那是因为我们被强制劳动的人中有许多归国华侨,他们能与国外最新款式接得上轨。1972年,小喇叭裤曾在上海和一些大城市蔚然成风,它因喇叭开得不甚张扬,得以在革命风浪蒙混过关,满足部分“小资”爱美之心。惜研究文革者,无人顾及那“男焊女结”和“小喇叭”。

  
再两年,我国支援印度支那军服过剩,就拿到新疆兵团来处理,纯支边能买到正式军服,那批支援世界革命的丛林战斗服就都让我们北京人买去了。中国要革命,但也要外汇,做了大批西服卖给资本主义,款式质量不行,常被退回来,便有了出口转内销,革命人民不能穿西装,好,拿新疆戈壁滩上卖去,资本主义泛滥也只能在沙漠中。给外国人穿的西装和维吾尔人的西装又不一样,那紫红的、墨绿的、花格的西装就又穿到我们那批北京人身上了。

  
你卖就得让人穿,我们那批北京人今天牛仔服、明天丛林战斗服、后天红西装------,把干部穿糊涂了。干部们也曾对我们的服装严加管束,那时我们就革命到底,干脆来个“皇帝的新装”——集体光屁股干活。领导发话:带帽子都制不服你们,光屁股可是丑化社会主义,还是穿上吧,大戈壁滩上,奶奶的,你们爱穿啥穿啥吧。

  


  





Page: 4 | 3 | 2 | 1 |

 回复[61]: 雪JJ 少年行 (2006-11-20 13:28:54)  
 
  还有呢,"兔子们,猪尾巴,今年的粮食狗吃啦"

 回复[62]: 嗯,吃完中饭一边消化,一边和东东老师逗闷子  阮翔 (2006-11-20 13:29:41)  
 
  ““关于日本人在海外任高职。”滑稽了吧,我只说过日本人在海外任管理职的比率很高,并没有使用“高职”这个词,“高职”本来就没几个,比较不起来,”

  
以英明神武如东老师您,也开始整文字游戏了?我都问了一个中午饭了,您也没给解答,您那“比例惊人”是怎么惊出来的。就不高职低职了,就管理职吧。

  
我本来就是和您抬这个杠子。

  
至于什么不能自由收拾海外电视什么。这种杠子我就不抬了,太累。说中国言论自由很混蛋非常正确。但是整出些什么类似在深圳<所有>海外网站上不去的说法,就是我这种以抬杠为毕生事业的同学都脸红了。类似这种杠子我抬不了。我只抬我能抬的杠子。

  
“大多数美国人在海外干吗电视新闻都有报道,不多说了,日本人在海外干吗,看看在华日本人即知,担任外企管理职比例惊人之高,在日华人有这么高的比率了?哈哈。不知道日本人因为自己国家没有信息和言论自由而出国的人有几个,这个连我都非常想知道,哪怕是当年去巴西的日本人的数据也行。”

  
这是您的原话。我就对第一句有意见。第二句不感兴趣。您不能老这样,说了10句话,人家问你第一句怎么回事,你说请看第二局,人家追问你第二局,你说请看第三句,最后,你说:请不要胡搅蛮缠。这对我们这些小同学很有打击。您老以后考虑我们的智商,说完10句话后,请明确指示,10句话里面那句才是您要说的话?那句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当然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以后您只说风马牛相及的话,不然像我们低下憋着劲儿抬杠的同学,一抬没抬到您的中心思想上去,以后怎么玩?

  
签名:

  
和东老师逗闷子很开心。真心话。东老师是好人。

 回复[63]:  东京博士 (2006-11-20 13:29:58)  
 
  有关在华日人的信息随便搜索一个,仅供参考:

  
据2006年7月12日日本的《日经产业新闻》报道,在上海就职的外国人已经突破了5万人。

  
上海市劳动社会保障局数据表明,在该市领取了外国人就业证的外国人六月底为51000人,主要是外资企业的新开设,业务扩大等背景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要增加造成的。

  
外国人在上海受雇于外资企业获取报酬按规定必须首先取得外国人就业证,2005年获得该证的外国人有18000人,是2000年的4.5倍。

  
外国人就业者遍布152个国家,按国别排列日本最高,大约占外国人总数的30%,其次是美国,韩国,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前10位国家大约占总数的85%.

  
其中外资企业的当地法人或驻在事务所的外国就业者占86.1%,工作内容属于管理职位的占64%,技术职位的占20%,首席代表或代表占11.1%.

  
其他还有台湾,澳门,香港出身的“台港澳人员就业证”,6月底为18700人,管理职位占80.2%。该统计还不包括未取得就业证的外国人也在不断增加,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接受的与“外国人”有关的案件中1/4是未取得就业证的或就业证过期的。

  

 回复[64]:  风 (2006-11-20 13:30:06)  
 
  俺先接小林的。

  
县长在大会上发言,手里握着秘书写的稿子。先念了一段大好形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等。一看最后一行字的前三个,声音习惯地高了八度。

  
“同志们!”

  
台下一片寂静。

  
“农村的同志们,也站起来”

  
台下的各位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稀稀拉拉地都站起来了。

  
县长沾了点吐沫,翻了一页纸,高声念到:

  
“了!”

  


  

 回复[65]:  雪非雪 (2006-11-20 13:33:24)  
 
  少年行,风。谢谢你们。哈哈,我得忍着笑去扛活了。

  

 回复[66]: 东老师 阮翔 (2006-11-20 13:34:58)  
 
  谢谢你的资料。

  
请仔细阅读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在证明我的观点,而不是您的。

  
唉,我还以为您要给我致命一击,没想到是在帮我说话。

 回复[67]:  东京博士 (2006-11-20 13:41:14)  
 
  在日外国人的“专门、技术、管理职为3万8916人,占全体的19.6%”,参见——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5333/p0

  
与63楼的在华外国人(上海地区)的“属于管理职位的占64%,技术职位的占20%,首席代表或代表占11.1%.”成为鲜明对比。

  
经济方面的海外就职比较到此为止,这个话题本来就不是我上面讨论(或者争论的主要问题)。政治话题这里不便继续展开深入,STOP.

 回复[68]:  阮翔 (2006-11-20 13:44:57)  
 
  我要继续和东老师抬杠。

  
“ 在日外国人的“专门、技术、管理职为3万8916人,占全体的19.6%”,参见——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5333/p0

  
与63楼的在华外国人(上海地区)的“属于管理职位的占64%,技术职位的占20%,首席代表或代表占11.1%.”成为鲜明对比。”

  
对比完全错误。

  
“其中外资企业的当地法人或驻在事务所的外国就业者占86.1%,工作内容属于管理职位的占64%,技术职位的占20%,首席代表或代表占11.1%.”

  
这才是全句。和在日外国人的那个数据对比,不严格的说,应该是13.9%里面的那部分人,而且那部分人还不是全部日本人。这个数据,你给得资料里面根本没有。

  
你对比的采样空间根本不同,不是说完全没有对比性,但是不说明太大问题。

  
唉,说我胡搅蛮缠是因为你没正确理解中文。

  

 回复[69]:  郭家 (2006-11-20 13:49:00)  
 
  关于中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出国的动机,总的来说大多是为了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寻找更多的机会,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在中国人当中,为了追求自由的环境而出国的比例恐怕要比日本人美国人高得多。至少在出国不归的人当中,许多人并不是为了生活。如果纯粹为了生活,这些人生活在国内比远比生活在国外要好。比如,许多人放弃在国内的医生和教授的地位,去加拿大打工就是一例。就说在这东洋镜吧,宁可在日本打工也不回国去当医生教授的也不乏其人吧。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东博说得没错。

  
下面转贴一篇文章,可以略窥一豹。

  
-----------------------------------------------------------------------

  
《说不出国外有多好 可我还是要出去》

  
今年年初,因为一个非常冲动的念头,我告别英国,回国住了大半年。整个英国给人的感觉是安逸、宁静、自满而死气沉沉,和国内的生活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回到国内,就像是回到了另一个世界。

  
真正回国生活后,受到的最强烈刺激莫过于金钱欲望对人的刺激。人人都谈钱,天天都谈钱,除了钱,不知道生活里还有什么别的内容。

  
我在电视台工作,头一天回单位,就看到院子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摩托车,有一、二百辆,大部分价值在两万左右。一到上下班时间,它们便像蝗虫一样窜进窜出。我去台长办公室报到,碰到另一个去办事的人,他对我说:"还是回来好。我有个同学也在美国,每年挣3万美金,也就20几万人民币吧,在国内搞好了一年不止挣这么多,受那洋罪干什么?"口气之大另人咋舌。我不知道电视台有几个人一年能挣20几万,有一点却是事实:我居住的那条街,是省党委和几家厅局单位所在地,街道两旁浓荫覆盖,曾经是十分安静的一条街,现在街道两边单位的围墙已全部拆除改成店铺,租金十分昂贵。据说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铺面,单转让费就是4万,加上装修费,进货所需费用,没有10万元以上开不了店。就在这条街上,属于我台职工的店铺就有10家。一位先生在那里卖音像制品,不知哪家庙门没拜好,被警察同志"检查"了两次,夜贼光顾了一次,终于倒闭。此公却没有经了风霜的样子,唯一的变化是上班开始正常,工作热情也高了许多。

  
回到单位上班,我立刻感到了自己的穷酸。不是因为自己在意自己的穷酸,而是别人的在意使得你无法抬头。比如说,头一天骑自行车上班,就有好几个人表示诧异,说:"你怎么还骑这玩艺儿,该买辆摩托车啦。"过两天又有人对我的拎包发出议论:"你也是留过洋的人,怎么还背这样的破包!"其实我那也是真皮包,只不过不是名牌罢了。然后还有人评论我的鞋子,我的衣服,我的手表……最后我终于服了,下定决心非好好挣大钱不可。

  
用不了几天就发现挣钱的门路可真多,可谓鱼有鱼道,虾有虾道。

  
上班的第一天,同办公室一位刚从学校分配来的小姐就来鼓动我买一套"雅芳"牌化妆品,态度十分诚恳,我很快就被感动了,表示想买,但希望先看样品。可她第二天就把东西带来了,说是已经代我付了钱。我花了几百块钱,心里有些犯嘀咕,因为那玩艺儿并不是太好,而且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带我去看样品。以后见识增加了,才知道她实际上是所谓的"雅芳小姐",为这个产品搞直销的。而此时,我们处的女士们已是人手一份"雅芳"了。

  
电视台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搞直销或传销的人很多。一次我正在机房里加班作节目,有人进来打长途电话,花了近一个小时劝对方买某种床垫。电视台的编辑记者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长途,打公家电话谈个人生意,其乐无穷!

  
也有人来邀我做传销的。那产品是一块玻璃罩子,据说放在电视机前可以防辐射。花2,000块钱买下几块玻璃罩子算是投资,然后在转手卖掉这些罩子的同时再拉进一些人去搞推销,拉进一个便有一份报酬,以后这些人拉来的下一批、再下一批……所作的成绩也都算在你名下,你可以从中提取报酬,水涨船高,做好了一个月能收入3-5万元。我去听过一次传销讲座,在座的大部分是国家干部,讲课人声情并茂,听课者群情激奋,谁都不怀疑自己明天就会成为百万富翁。我那个处就有人做传销发了大财,在家里装了三台空调机,其中一台装在厨房里,不知为什么短路引起火灾,所有高级地毯、家俱毁于一旦。可不出2个月,所有该换的东西又都换好了。

  
人人都有赚钱的欲望,但并不是人人都有经商的本领,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机会,本事大的大捞,本事小的小捞,人人心头躁动不安。

  
记得刚回去上班,科长向我介绍台里的情况,开口只谈收入,说是一个月大概只有700来块钱工资。我对比着物价,心里很是发愁,不知道用这一点钱怎样打发日常开销。可3天后我就开始变得乐观了。3天后,我和这位科长出差。对方单位请我们去,专车接送,吃高级饭店,住高级宾馆,而要宣传的只不过是年终总结似的文章,所以工作起来简单省事得很。临走,人家给我们红包。我们去的是两个人,科长却开口要3份,说是拿回去分给领导和搞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就这样,玩儿似的,3天时间得来的外快正好和月工资是一样的数目。

  
回来后报出差费,又从科长那里学到一大堆窍门。比如出差3天可以说是13天,虽是专车接送,市内出租车费仍可报销100到150元,汽油费也可以适量报一点。虽是对方包吃住,但可以报1天25元的住宿费。甚至购买电池、电线等等发票,都可以拿去报。拿报销单去给主任签字,主任看都不看就大笔一挥。到了会计那里,会计居然也一个问题不问。出差3天,好吃好住,一分钱不花,回来后从报帐中还可以拿到几百块钱。据说去年一年,我们台单是市内出租车费就报销了15万元之多。不知道全国这样的"贪污"有多少。

  
一次周末,有同事要去市郊一个旅游风景点拍片,我闲着无事也跟去玩。到了那里,管理单位拨给我们一艘游艇,让我们在湖光山色间尽情游玩了一通,然后在餐厅的包厢里请我们美食一顿,末了,居然还给我们一人一个红包。我心里十分忐忑,悄悄对那位的摄像员说:"我是跟来玩的,怎么好意思拿这个?"他笑了笑,半开玩笑地说:"你要不好意思,明天请我吃一顿好了。"

  
过了周末再去上班,办公室里几个人正在聊天,一位同事过来发给我们一人100块钱。别人拿了,都不问是什么钱,只有我非常想知道,那位同事却死活不肯正面回答。

  
后来才知道,他是拿到了一个大红包,和大家分享来了。别人有这样的运气,理论上也应该这么做。因为科里的资深记者要轮流做责任编辑,每一个人都有照顾别人和为难别人的机会,所以同事间搞好关系十分重要。

  
大部分情况下,记者必须张口要钱。钱数依情况而定。对方主动找上门要求宣传的,数目便开得大些,公了的话一条片子3-5万,私了则2-3千。一般对方都愿意接受后者,能省钱不说,经手人自己还可以从中拿到好处,在领导那里把价钱开得再大些,反正是黑对黑,我给了你多少,你得多少,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到那里查去?不知道国家的财务制度是怎么回事,开张白条,给个红包就跟玩儿似的。

  
如果是自己找上门去要替别人宣传,声气就低了很多,羞羞答答,半遮半掩,有个3-5百块钱的酬谢也就心满意足了。

  
对一些记者来说,一条片子要不要拍,关键不在于题材本身价值如何,而在于有没有酬谢,最起码也要好吃好喝好招待才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用说什么职业道德,就是最起码的人格也早已丢到九霄云外。

  
有一件事情对我的触动特别大。一次一家国营大企业来请我们。此家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排老大,产值、利润都是第一。该企业领导在人事问题上得罪了本市最大的新闻单位,因而很长时间不能在报纸上作宣传。几年前,属下一位厂长另立门户,建了一家个体小厂,很快便在市内红起来,和新闻单位的关系也搞得特别好。

  
这位厂长还有更大的本事,居然盗用娘家的500多张图纸,不作任何修改,就照样画葫芦地生产起来。国营企业以侵权为由向法院起诉,官司打了整整一年。一审判决那天,大家已事先知道原告方胜诉,不知是为了抗议法院的判决,还是为了向那家个体小厂表示声援,全市的新闻记者在法庭上只作冷眼旁观,竟没有一个人向法院或原告进行采访。宣判刚结束,被告立刻在法院门口贴出公告,说是当天下午要召开"案情真相"报告会,邀请所有记者参加,而当地所有的新闻单位也就去了,记者们在报告会上情绪高昂,和上午在法庭里的情形完全不同。新闻道德的堕落可见一斑。

  
没有人会仅仅因为题材的价值而不计条件去采访。不去的理由很简单,假如没有外快,单靠那700块钱工资,配偶一方单位效益再差些,每月只有300来块钱收入,还要养个孩子,日子的确太拮据。同时,不追求钱也实在没有别的东西好追求。电视台并不真正鼓励敬业精神,拍了好片子未必有人欣赏,更难得会有奖励。相反,片子拍不好铁饭碗也一样端得很牢,何苦呢?

  
没有钱,有时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记者工作是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比如我们女记者扛不动机器,外采时必须找一位摄像员,带机器时必须要有车,这就得带上司机,有时再加上灯光师、录音师、主持人,大队人马,吃喝拉撒睡都是记者一个人负责,就算你愿意,又怎么保证别人都和你一样有敬业精神呢?后期制作也一样困难,管编辑机的,打字幕的,等等,都可以为难你。他们有时会张口向记者要钱,好象记者都是为自己爹妈干活一样。要做大型实况转播、录像就更惨,说好6:00装机,他可能7:00点才来,8:00点钟节目开始,他可能7:59分还没把录像机修好。这时候你就是想哭也哭不出眼泪来。所以有些采编部门就固定向技术部门上供,以保证关键时刻硬件能够正常运转。采编部门的钱,当然都来自"灰色"收入。

  
有人说,现在的体制和很多政策,是"逼良为娼"的体制和政策。说这话时有几分无奈,几分自我解嘲尚且不说,深刻也是够深刻的。

  


  
说到"逼良为娼",真正从性的角度看,有多少"娼妓"是被"逼"出来的倒也难说。娼妓的实际数量却是比任何官方掌握的数字都要多得多。

  
在很多人心目中,个人价值唯一的衡量标准是此人拥有钱数的多少。只要有钱,不管面貌有多丑,年龄有多大,文化有多低,都会有崇拜者围绕在你身边。这些崇拜者很多就是年轻漂亮的女子。这些女子中不乏大学生,不乏国家干部,都以身边有几个大款为荣,能够经常有汽车接送去高级饭店,唱卡拉OK。这些人很难说是否娼妓,是否被逼下水。很多人并不开价要钱,只以朋友关系来往,大款们不在乎几顿饭钱,小姐们也不在乎自己的身体,都是为了享乐。

  
我们台里有位小姐,被誉为台花。人越是长得漂亮,就越发看重自己的美貌,也越是需要钱去维持这份美貌。钱从那里来呢?世上的东西是这样的,只要你一心一意想得到它,你最终就能得到。反正这位台花随身带的钱包从来都装着1,000-2,000元零花钱。

  
一位节目主持人,据说被广东的某位大款给包起来了,一年15万元交易。

  
大部分人不愿意花工夫去交朋友,因为费精力,有时也多少伤点感情,宁愿光顾色情行业。一般来说,极尽人间享乐之事,只有有钱或有权的人能干,记者是没权也没太多钱的人,享乐的机会却很多。一是职务方便,有人"请玩",二是工作性质自由,到处跑,有机会时便开开荤,自然得很。听说两位同事出差去海边,为了寻乐子,小姐竟出钱给男同事找陪泳女,一时传为笑谈。

  
一次我去外地,酒足饭饱后主人建议去洗桑拿浴,神秘兮兮地介绍说,那个地方,男客去了由小姐服务,女客去了则由先生服务。我能理解男士们接受此类服务的心里,但很难想象什么样的女士会乐于接受陌生男人的服务。后来知道,人们把有妓女服务的地方叫做"鸡"店,把有男妓服务的地方叫做"鸭店"。

  
那天,同去的摄像员也没表示出热情,事后告诉我,在那样的地方如果碰上扫黄队会很麻烦,所以只有是当地政府或者公安局做东,才万无一失。

  
果然就碰上了公安局的人做东。一次我们从监狱里采访出来,大吃了一顿后,在坐的公安局一位大队长建议去看"人肉市场"。我们来到了一家歌舞厅。以前在高级宾馆前也见过等候出售的"人肉",这次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娇艳的小姐云集在一起。她们个个浓妆艳抹,秋波盈盈,加上灯红酒绿,以及缠绵的音乐,让人顿时有了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不断有小姐向大队长围过来,看样子都是熟客。大队长一个劲儿地向她们使眼色,她们看看同行的我们几个,又都走开了。

  
一会儿,老板娘来了,热情地把我们带进一间包厢。大队长点了吃食后,又点了两位三陪小姐,一位十八、九岁,很单薄,一位二十多岁,非常丰满。

  
在座的除了公安局几个人外,还有一位摄像员和省法制局的小姐。也许是有我们两位女士在场的缘故,那天只请了"三陪",否则多加点钱,便可以请"四陪" 、"五陪"。

  
摄像员已经上了年纪,且面貌不雅,看来一生中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漂亮小姐,所以当时兴奋不已,令我们看着也有些不忍。

  
午夜时分回到宾馆,我和那位法制局的小姐聊了很长时间。她只有26岁,却对生活彻底失望。她有过很多次恋爱经历,但目前没有固定的男朋友。她说,现在的男人,只要有一点钱,只要有一点机会,就到处惹女人,性泛滥到了使人寒心的地步。她不相信人和人之间有什么真爱可言,所以她对感情,对婚姻都看得非常淡漠,最大的愿望是想办法挣到十来万元,然后找个长相不错的男人生个孩子,自己带孩子过一辈子。

  
她说:"我现在交男朋友,有些是看上他们的钱,有些是看上他们的身体。"此话之直率、大胆令我吃惊,而她只有二十多岁,未婚!

  


  
我看到的也许只是某个圈子里的情况。对于这些人来说,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事业上的好与坏毫无意义。感情上呢,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太有诱惑力,玩儿惯了,心里不再有什么严肃的东西,感情世界变得越来越苍白。事业难求,真情难求,相对而言,金钱和性倒容易得到,因而只有疯狂地追求这两样最实在的东西。

  
奇怪的是,有了钱,有了随处可得的性发泄,人们心里并不觉得充实,没有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人人都在无休止地抱怨,心灵空虚无聊到了极点。社会上有钱人太多,比上不足的自卑使人心焦;挖空心思、撕破脸皮挣钱时的自贱使人心乱;赚了别人的同时又被人赚了的疑虑使人心疼。所有这一切,都使人心像悬在半空中一样空虚莫名。

  
我去那位法制局小姐的宿舍,看到墙角摆满了酒瓶,她常常是以酒当茶,借酒浇愁。

  
我的一位好朋友,丈夫常年在外做生意,已有几千万元身家。她自己有房产出租,有股票,这些钱财的代价是守活寡和听别人议论自己丈夫在外面养了多少情人 。她说:"别人都说我很富有,实际上我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

  
还有一位比我低了五六届的大学校友,二十几岁就成了百万富翁,长期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包房,极尽奢侈。他说:"我什么样的享受都体验过了,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体验一个在我怀里慢慢冷却的身体。"不知那些整天围着他转的漂亮小姐们听了这话后,会有什么感想。

  
多么疯狂的世界,多么疯狂的人们。

  


  
半年后,我又要出国了。飞机腾空而起的刹那,心里真是感慨万千。我是多么热爱脚下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可她却在腐烂,烂到了每一个角落。

  
离开,多少有点逃避的意思,但朋友们都劝我,在国内有这么好的工作,这么好的地位,且收入不菲,出去受那洋罪干什么?说实在的,在国外生活那么多年,我还真说不出国外有多好。但我还是走了。世上没有天堂,只有流浪的心。

  
飞机下面,人们还在忙碌地活着,尽管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大地在腐烂,高楼大厦却一栋栋平地而起。公路也越修越宽,只是不知道,路,要向哪里延伸。

  

 回复[70]:  阮翔 (2006-11-20 13:50:11)  
 
  抬杠告于段落。

  
“关于中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出国的动机,总的来说大多是为了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寻找更多的机会,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在中国人当中,为了追求自由的环境而出国的比例恐怕要比日本人美国人高得多。”

  
这句话我同意。东老师的结论我基本上不反对。只是喜欢和东老师逗闷子,赫赫。东老师的论据总是漏洞百出。

  
哈哈。

  
我是上来捣乱外加放冷枪,伸黑腿的。呵呵。

 回复[71]:  郭家 (2006-11-20 14:05:56)  
 
  阮博和东博真是犬猿之交啊,哈哈...

 回复[72]:  唐辛子 (2006-11-20 14:04:15)  
 
  插一句:郭家贴来的文章,和东博所说并不是一回事。东博所说的是信息封闭下人们缺乏言论自由和得到信息的自由,而郭家的文章所说的,是体制腐败中人们的道理沦落和拜金主义。它们之间有必然联系但却不能等同在一起。

 回复[73]:  邯鄲子 (2006-11-20 14:05:47)  
 
   郭家、謝謝转的好贴.

 回复[74]:  东京博士 (2006-11-20 14:12:40)  
 
  72楼的唐辣椒说的的确如此。我并不否认经济因素也是造成人们出国谋求个人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个与哪国人无关的,我前面还提到过去巴西打工的日本人,但是这次话题主要是国内收视海外信息的话题引起的,忽略了这一点都属于“豁边”了。

 回复[75]:  东京博士 (2006-11-20 14:15:26)  
 
  既然为了镜子莫谈政治,俺也“豁边”来篇不带什么政治的转帖——《谈谈我的2年海归经历 /zt》

  
在网上看到”是否应该回国”的讨论很多, 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大穿支持或反对的意见. 本人在02-04年在上海做了两年海归, 也在这里谈谈我的经历. 相信我的海归经历对众多准备回国的网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 我在回国以前, 已经在新西兰的一个IT公司工作了两年. 2000初在香港的一家电子商务的公司找了一个技术工作. 2001年底由于IT整体环境不景气,再加上911事件的影响,该公司将总部迁到了马尼拉. 我就辞职后搬到了深圳.

  
在深圳, 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找了一个月工资1万元的IT 经理的职位. 仅上了两天班, 我就辞了. 因为公司在在蛇口, 我住在深圳市中心的地方, 路上单程要花40分钟.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原来的IT组长明显排斥我. 因为公司招我进来, 显然是想替掉原来的IT组长. 但我不喜欢这种气氛, 而且我也不太看的上1万元的工资. 这个数还不到我原来在香港的工资的1/3. 另外我心里想着去上海. 因为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 去过几次上海, 对上海印象很好.

  
2002年过完春节, 我就到了上海. 我在上海找工作, 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求职. 当时上海比较有名的求职网站是51JOB. 面试了几个工作, 感到自己作为海归没有什么优势. 开始时我期望的工资1万左右, 但根据我的了解, 在上海工资到达1万的职位从比例上来说很少很少, 在IT公司, 一般有经验的职位也就是4-5千人民币一个月. 后来我选择了一个做视频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民营企业. 选择这个公司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负责招聘的副总是我的大学校友, 还是同一个系的师弟. 他极力鼓励我到他公司工作, 让我负责技术支持部门的工作. 头衔是技术总监.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看好视频互联网技术应用前景。

  
在该公司开始感觉的气氛是很不错的. 看到公司在迅速发展, 员工人数不断增加. 在我手下的技术支持员工, 最多时也达到了8-9至多. 受邀参加公司的各种会议, 对公司的发展规划也能参议讨论和了解. 在2002年的上海国际通讯展览会上, 我还上去做了一个讲座, 还组织什么网络视频直播, 感觉很风光. 当时的口号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X”, “中国第一”,等等. 公司的榜样是华为, 中兴等中国IT明星企业. 自己也为能参与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公司而感到幸运. 只是在公司加班太多, 上面任务压的很紧. 周末还要安排开会的事情感到不是太开心.

  
然而好景不长. 前期6个月的疯狂市场开拓并没有带来响应的效益. 公司老板对负责市场销售的副总开始失去耐心和信心. 我也慢慢感觉到事情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 发现了负责市场的副总, 也就是我的顶头上师讲的话水份很大. 后来更了解到所谓的” 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其实是从网上下载的一个开放原代码改写的东西. 有好事的网友, 也可能是竞争对手, 甚至把我公司的软件反编译, 看到了原来写这个软件的人所标的注解, 把它放到了专业论坛了亮相. 该公司的技术, 还申请到了上海市对高新技术开发经费200万人民币.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的假冒“汉芯”受揭发而被开除事件. 我公司当时也作在开发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门芯片开发. 不知道在中国搞这种弄虚作假骗国家经费的高科技公司还有多少?

  
在这个公司我呆了差不多真好一年. 因为我的顶头上司副与老板有意见辞职, 我也就走了. 后来我了解到, 当时的副总在走之前暗地里已经联系好了公司里两个搞开发的骨干, 到深圳去自己开公司做一样的产品. 还联系到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该项目.一年后他在深圳的公司成形后,又将公司搬到上海。当时他还找过我, 希望我去他的新公司负责技术支持, 我没有去. 原来的公司因为主要的研发人员跳巢, 不久就关门了.

  
后来我又在一个外资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 该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早, 在网络安全方面曾经是中国的龙头老大, 中国当时几个最有名的黑客也都为他们工作. 我去的时候以前也发生了北京的技术支持部门十几个人被联想整个挖走的事件. 在该公司一般的技术支持人员的工资也不到1万, 新员工也就4-5千元/月. 该公司招人的条件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见. 我在这里的工资也只有8千元. 后来因为在给中国电信安全人员开讲座效果不理想, 被降了工资. 这次讲座我个人的失败其实也更是企业管理的失败. 当时公司因为北京的技术人员被联想整体挖走, 没有人可以顶替为中国电信的安全讲座. 就拉了我充数. 而且只有两个半天时间准备, 时间根本不够. 在这个公司工作的经历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郁闷的.

  
在国内工作其间, 我曾自费到到日本, 韩国, 台湾观光旅游. 也曾在2003年的春节其间到欧洲6国(法国, 英国,德国, 奥地里,荷兰, 比里时)背包旅游一个月. 必较而言, 新西兰在自然环境, 社会治安等方面远远好过其它国家, 相对来说, 这里的人民十分纯朴友好. 2004年过完春节, 我又回到了新西兰.

  
现在我在奥克兰开了一个网络咨询公司, 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不仅每天有可以呼吸到新西兰清新的空气, 拥有足够的时间享受多姿多彩的户外生活, 工作压力也不大. 经济收入也超过在香港的收入, 更别提在上海的几千块人民币一个月的工资了.

  
根据我在上海的2年海归经历, 下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回国实再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国内竞争十分激烈, 在上海能感受到的竞争比在香港还激烈. 大学毕业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水平技术水平提高很快. 中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拥有的就是人力资源优势, 其实这真是你海归劣势. 我在上海也有意识地去了解各行业人员的收入, 月入1万以上的不会超过5%.

  
有人想回国做生意. 觉得中国市场很大, 机会很多. 但中国的市场很不规范. 我所工作过的第一家公司, 知道给某电信局卖了一套30万元系统, 给局长15万的回扣. 做这样的生意,即使赚了钱, 我心里也很不安. 欺诈, 恶习竞争的事件层出不穷. 我工作的过两家公司, 均发生了核心技术人员整体跳巢事件, 致使一家公司倒闭, 另一家元气大伤, 从此失去在该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这样的环境里, 真的很没有安全感

  
很多人觉得新西兰很小, 有点看不起新西兰. 觉得中国很大, 发展很快.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 整体实力是越来越大. 但是作为普通的人民, 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并没有给大多数的人民实惠. 也就是说属于你的有多少并没有增加多少. 现在上海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越建越漂亮. 但是我想问, 这么多, 这么漂亮的高楼大厦, 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多大的关系? 下岗的人只有几百块的补助, 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只有1-2000元, 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人刚毕业就失业. 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也就几千一个月. 而上海现在的房价则动不动几万元, 甚至十几万元每平方米了.

  
在上海还碰到一些人, 觉得上海现在发展很快, 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已经想纽约, 东京这种国际大都市比较, 有点不屑与香港相提并论. 有个上海的本地女孩曾问我, 上海再过5年应该可以赶上香港了吧? 我告诉她, 比较两个城市, 应该是综合比较, 把富人与富人一起比, 特别是要把占一个城市大多数的穷人与穷人一起比. 如果这样比价起来, 上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赶上香港.

  
我现在在奥克兰开一个网络咨询公司, 客户都是洋人公司, 生意很不错. 这样的公司在上海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因为在中国, 象我这样一个网络个体户, 没有任何背景, 人家跟本不会相信你. 但在新西兰, 只要你有技术, 待人诚恳, 能把他们解决问题, 不管你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 也不管你是华人还是洋人, 他们一样可以付你与大公司一样的咨询费.

  

 回复[76]:  taya (2006-11-20 14:20:00)  
 
  在镜子里呆久了,人人都可以变成辩论高手

 回复[77]:  琥珀 (2006-11-20 14:26:00)  
 
  就是辩论前就知道辨不倒对方,所以心情好的时候都不辨 怕浪费 缺乏追求真理的执著,bs一下自己

 回复[78]:  东京博士 (2006-11-20 14:34:56)  
 
  网上辩论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辨倒某个特定的ID。能让第三者看清一些观点在事实面前显得多么荒谬,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结论皆在各自心中。

 回复[79]: 东博 琥珀 (2006-11-20 14:43:44)  
 
  很不好意思地说喜欢看镜子里的辩论

 回复[80]:  东京博士 (2006-11-20 14:52:55)  
 
  琥珀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回复[81]: 现在是广告时间,广告之后,请继续欣赏本镜辩论节目 唐辛子 (2006-11-20 15:12:38)  
 
  音乐起~~~~东博画外音:

  
"牙疼不是病,这疼起来还真要命啊!"

  
(边说边以双手托牙,低头,做牙疼之痛不欲生状~)

  


  


  
万老师出,画外音:"快用冷酸灵!"

  


  


  
画外音:"用了冷酸灵,效果真不同!"

  
画面变幻,各位相继展现牙齿,镜头推近,特写:

  


  
小林:用了冷酸灵,我的牙齿“健壮”得能吃下一“头”鸡了~

  


  


  
李老师长声: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牙齿整齐白花花~

  


  


  
九哥:早晨空气好,九哥起得早,伸伸腿,弯弯腰,天天刷牙不感冒~

  


  


  
场景切换--东博与九哥在某餐厅一角“腐败”,桌子上吃空的蝶子高高堆起,音乐停,画外音起:

  
“用了冷酸灵!牙齿真不同!灵!真灵!”

  


  


  
-------------------------------广告终-------------------------------------------

 回复[82]:  东京博士 (2006-11-20 15:17:44)  
 
   这个唐辣椒。。。。。

  
看样子是——

  
满嘴泡沫刷牙中

  
两手匆匆脚乱动

  
截了几张瞎摆弄

  
眯着眼睛找漏洞

  
广告制作兴趣浓

  
误了上班砸挂钟

  

 回复[83]:  taya (2006-11-20 15:47:05)  
 
  回复[79]: 东博琥珀 (2006-11-20 14:43:44)

  
很不好意思地说喜欢看镜子里的辩论

  
那你来晚了,早点来还有更精彩的好戏

 回复[84]: 一盘没下完的棋:画外音。 龍昇 (2006-11-20 15:55:06)  
 
  东博:兵来将挡?

  
万爷:出子儿啊!

  
小林:鸡——仕!

  
长声:臭招儿!

  
九哥:要是我呀——

  
最后:不下啦,喝!

 回复[85]:  夏天冬瓜 (2006-11-21 10:32:02)  
 
  某精英(自称粗人)曾说你们这帮人就知道说中国的不好,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翻来覆去,不够与时俱进。

  
某日据揭发连“10来年前,我在国内中日合资企业打工,开发好软件将软盘寄到日本、一定要局级单位的证明才可以邮寄”都要哈哈大笑不可思议。是否如前所说胡搅蛮缠也不清楚,看似铮铮有利,正想学习一番,吾等却被戏弄为其自称是“捣蛋”“逗闷子”,看来很会自娱的。

  
那个“130万海外居住的日本人”的链接不知道与话题刚开始的为了自由不肯回自己国家有什么关联,这样的论据算不算“论据总是漏洞百出”?哎,如今的博士们啊。。。。。

  
谁都知道出国的中国人当初都想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过了留学的时代到了稳定层,不愿意回国的大多数还不是为了外面的空气比国内自由?本来就是这个明确得不能再明确的话题,到了博士们这样的精英层,非上窜下跳搅三圈,得,还高职不高职呢,海外华人并非个个都愿意做高职,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去读个博士学位的,自由很简单,在外面你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人生道路,做老板做工薪层,都可以,这本来就是各人的自由,引出个什么yahoo老板之类的,搞笑啊搞笑。最后自嘲一下“XXX的结论我基本上不反对。”哈哈哈,一大通废话,居然还有人陪伴着连续辩论到了3页,还是打瞌睡的人的“香肠酱瓜”味道不错。

  
这世界,只要有人喊一声:“向左转”——必然有人p颠p颠追随而去,尘落之时才看清一面大旗在镜子上飘扬着:“造反有理,over!”

 回复[86]:  风 (2006-11-21 10:36:20)  
 
  唐辛子,有创意啊。风度啊风度。

 回复[87]: 冬瓜朋友 阮翔 (2006-11-21 10:43:35)  
 
  是再说我吧。

  
何必某某的,酸不垃圾的。指名点姓就可以了。

  
你这一坨一坨的中文字儿码得还挺多,不错,不错。再努力一下,可以去考中文2级。我就懒得驳你了。

  
中文不好不是你的错,出来现,还现得这么遮遮掩掩就不对了。

 回复[88]:  唐辛子 (2006-11-21 10:45:59)  
 
  夏天冬瓜:热烈欢迎正面攻击阮老师翔同学,CC~送花给你先哈!

 回复[89]:  唐辛子 (2006-11-21 11:00:09)  
 
  怎么还不见动手?唉~边干活边等吧。惟恐东洋镜不乱啊~

 回复[90]:  陈梅林 (2006-11-21 13:54:34)  
 
  夏天冬瓜:俺觉得出来的人都为了“外面的空气比国内自由”,您老人家就太高抬像俺这样的庸人了。象您这样有远大政治志向的人毕竟是少数。呵呵。

Page: 4 |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走四方
    湖畔胜景,学府园林(武汉) 
    崖门岭南风 
    小女驴友片片(终) 
    小女驴友片片(五) 
    小女驴友片片(四) 
    小女驴友片片(三) 
    小女驴友片片(二) 
    小女驴友片片(一) 
    徜徉西湖 
    炮 台 
    赤湾岭南风 
    樱花地图 樱花前线 
    木耳蘑、玛瑙 
    关口里外 
    从达坂城到可克达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 
    博斯腾湖 
    叉田鸡 
    骑 驴 
    赶巴扎 
     去大桥 
    海南咖啡行 
    老呔儿过关得儿得儿地 
    赶 集 
    小庙祠堂 
    咸鸭蛋 
    三转半 
    那段“白毛女”生活 
    滕王阁下 
    云居山上 
    社会工作者 
    美国三日  
    拜谒三孔 
    梁山葫芦梁山鞋 
    走拜城 
    乌鞘岭的风  
    曾乱着衣 
    幻的胯面 
    任先生 
    蔡家坡 
    水满微山湖 
    忆路友 
    藏刀皮恰克蒙古刀 
    釜山行 
    良乡塔 
    地窝子 
    集邮 
    小纸头 
    战上海 
    尹宏亮 
    LDK 
    小金子 
    四合院排房单元房 
    老家的房子 
    公寓洋房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