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燕子 >> 文
字体∶
朝日小学生报向日本孩子说六四

燕子 (发表日期:2009-07-05 13:15:50 阅读人次:7407 回复数:91)

  

  
据世界新闻协会2008年的新统计,按照成人人口每一千人读报率的计算,世界各国中冰岛排名第一,日本居第二。《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为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网络信息社会的今天,由于日本国民教育的普及以及优质的送报上门制度等原因,日本人订报率为90%以上。

  
据《日本教育史料集》记载,早在文明年间(1469-1486)已经出现最初的国民教育基础-寺子屋。因其在寺院开办,由僧侣、神官或者流浪的武士担任教师,招收庶民子女进行读书、写字、学习珠算等启蒙教育而得名。此类私塾,也被称为“训蒙屋”、“手习所”,整个江户时代总数大约有一万多所,打破了武士垄断文化的局面。这种初等启蒙教育的发展超越了门第、身份、地域之差异,既为此后的明治政府进行“四民平等”、国家民族意识的统合开通了道路,又为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作好了基础准备。1990年“国际识字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借用日本的经验,开展了“世界寺子屋运动”。

  
《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今年正好130周年。《朝日小学生新闻》(简称“朝小”)的前身为《儿童朝日》,多使用假名,方便孩子阅读。1967年朝日学生新闻社设立,日刊“朝小”正式创刊,读者对象为小学生高年级和学生父母,发行量大约10•5万部,一般中学升学考题大约有七成来自“朝小”,2008年成蹊中学等名校的考题直接来自“朝小”。日本皇妃雅子小学生时代是“朝小”的热心读者,还获得过“朝小”阅读奖悬赏的自行车。

  
2006年面向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朝日nanntrou新闻》(假名:什么+太郎)(月刊)创立。对定期阅读“ 朝小”的读者免费赠送,给“朝小”的弟弟妹妹们阅读。“朝太郎”免费赠送东京等地几千所幼儿园。

  
日本另一家儿童日刊是《每日新闻》旗下的《每日小学生新闻》,“每小”创刊于1936年,历史最久,发行量最大。《读卖新闻》的儿童刊物为《周刊儿童新闻》。

  
近日同一位朋友闲聊,谈到日本报纸的今昔,还告诉她我到香港参加六四追悼纪念去了。15万人维多利亚市民烛光悼念会那天,我和孟浪他们都没有挤进主会场,坐在旁边潮湿的草地上,我周围是一群身穿制服的中学生和青年,我问一青年,为何来参加今晚的政治集会?青年一脸肃穆,答:这并不只关乎政治,更多的是关呼道义与良心。我又问,从何处得知六四历史,答:香港的历史教科书记载很少,中学时代历史老师使用自制手工教科书,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他们自己从网上寻找相关信息,展开“假如我是中央政府”、“假如我是学生领袖”等议题辩论。还有一青年说,六四是他的生日,自从他开始了解六四,已经五年没有庆祝过生日了。我向朋友叹息道,从祖国来日本的留学生们,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了,何况日本孩子。朋友说,不会呀,“朝小”以填空的习题方式向日本小学生讲解六四。朋友家孩子是个小学生,订阅了“朝小”,我请她电脑发来,果不其然,全文汉字头上加假名。

  
2009年6月2日(平成21年) 星期二

  
天安门事件

  
1989年6月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动用武力抑制了聚集在广场追求民主化的学生们事件。中国政府发表的死亡者人数为319人。之后,中国政府指名通缉21名学生领袖,多数学生被逮捕,并服完刑期。

  
虽然动用武力的方式遭到来自外国的责难,但在过了20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政府还是将此事件视为“动乱(骚扰社会)”,留在国内的学生们不得不过着附带监视、没有自由的生活,出国的人也继续着不能回国的状态。

  


  
2009年6月8日(平成21年) 星期日

  
()()()事件

  
位于中国首都北京的()()()广场1989年6月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要求民主化而游行示威的学生和市民动用武力镇压、解散的事件。中国政府发表事件中死亡人数为300余人。之后,中国政府指名通缉21名学生领袖,多数学生被逮捕、拘留,并服完刑期。20年过去了,但中国政府还是将此事件视为“动乱(骚扰社会),留在国内的学生们不得不过着附带监视、没有自由的生活,出国的人也继续着不能回国的状态。

  
提问:填入()()()的汉字是哪三个字?

  
读了“朝小”,我想起 “训蒙屋”的所谓“训蒙”,像中文通常所说的“发蒙”或“启蒙”一样,在英文中,均相当于enlighten一词,原意是“照亮”,其名词形式Enlightenment,特指启蒙时期或启蒙运动,即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进一步反对野蛮主义、弘扬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1868年,正值法国革命遭遇了历史的反讽之后,启蒙思想却在整个世界广为传播的时代,刚刚夺取江户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就颁布了强调“求知识于世界”的《五条誓文》。维新官僚们还兴办报纸,“意在沟通官民,成为诱导人民之途径”。人类经历了二十世纪的野蛮之后,报纸的宗旨已经不仅仅是扫盲一类的知识性启蒙,更重要的是,求真实与良知于世界,即“照亮”人心的人文精神的启蒙,启发我们意识到外部世界与自我心灵的黑暗、麻木、粗粝的一面,思索自命为人类的资格。

  
“朝小”要求孩子填入的“天安门”这三个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让孩子们记住一个象征性的地名――这个地名,不再具有新中国成立时的那种浪漫理想的象征意义,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高贵和尊严,暴力的可耻和罪恶。这个儿童报的填空练习题,提醒我们以及未来一代在心里建立一个天安门受难者的博物馆或纪念碑。

  


  
2009年6月22-25日 大阪


  
附件:写真1 《朝日小学生新闻》2009年6月2日

  


  


  
写真2《朝日小学生新闻》2009年6月8日

  


  


  





Page: 4 | 3 | 2 | 1 |

 回复[61]:  吴卫建 (2009-07-11 17:24:01)  
 
  >吴先生说的是在H公园还有3路叮当车的那段时空吧?

  
对滴,是3路有轨叮当车。那滋嘎西。

 回复[62]:  明镜高悬 (2009-07-11 17:26:57)  
 
  小时候被抱在手里的时候坐过的车。还特爱坐。那车里特有的油漆和铁锈的气味至今记得。

 回复[63]: 海斯 杜海玲 (2009-07-11 17:31:53)  
 
  海斯是不是海军司令部?5555555555555每天早上在那个号子声音里醒来哦。。。

  
不对,你们不是说上海?你们说的湖南还是河北?还是虹口公园?

  
不好意思,我经常是干活累了进来看一眼都是从中途看经常搞不清楚到底在为何热闹为何吵。粉不好意思乱插花555。

 回复[64]:  吴卫建 (2009-07-11 17:39:20)  
 
  记得那时3路叮当车途经D路411与四川路口时,往北较清静,往南颇热闹。

  
挥一挥衣袖,数十年过去了。

  
〉海斯是不是海军司令部?

  
不,我们在说米五角大楼。

 回复[65]:  明镜高悬 (2009-07-11 17:41:59)  
 
  

 回复[66]:  明镜高悬 (2009-07-11 17:44:13)  
 
  东洋镜真是个好怀旧的地方。这几天想起来的事,比来了日本这么多年想起过的事还多。

 回复[67]:  明镜高悬 (2009-07-11 17:46:50)  
 
  63楼,有没有想起来去sd路大院里看过露天电影、

 回复[68]: heng heng 杜海玲 (2009-07-11 17:53:05)  
 
  你们说美国,我怎么知道,我又没去过,等等,马萨卡SD路是水电路??

  

 回复[69]:  明镜高悬 (2009-07-11 18:20:10)  
 
  SD路,dl路,H公园,wjc。 还会有哪里。

  
GZ路,gl路。

  
都是那时的老路名。

  
还有JW电影院。

  
哈哈,太怀旧了。

  
念的是哪所小学?

 回复[70]: 新中小学 杜海玲 (2009-07-11 18:26:09)  
 
  后来新中小学没有了,被分配到广灵小学。

  
原来,JW就是江湾电影院。你们就不能写汉字嘛,真是的,老拿字母忽悠。

  
泰亲切了。以后我一定要写它们。

  
我的童年一去不复返,55555555555555555

 回复[71]:  吴卫建 (2009-07-11 18:39:33)  
 
  还好,一下子从五角大楼拉回到水电路。

  
我mm曾住水电路的那个大院。

  
我还记得四川北路上的永安电影院。

  
唉,怀旧呀,青春呀,老啦。

 回复[72]:  明镜高悬 (2009-07-11 18:41:08)  
 
  我幼儿园在广灵一小。小学到了广灵二小。

  
小时候总走过新中新村去铁道口等火车看。还会在小河边想像,为什么爸爸妈妈不是船民呢?

  

 回复[73]: 谢谢 杜海玲 (2009-07-11 18:53:13)  
 
  原来世界这么小,今天下午很有亲切感很高兴很温暖谢谢二位。我去烧饭饭了拜拜。

 回复[74]:  东京博士 (2009-07-11 19:28:46)  
 
  永安电影院那里叫HB桥,这么看来我小时候就去过横滨了。不过上海话叫王帮桥。

 回复[75]: 朝日小学生报(上海版) 水双 (2009-07-11 20:00:39)  
 
  俺这个半个老虹口一直在以看为主。你们几位想办老报纸啦,哼哼。横浜跟横滨是勿一样的。

 回复[77]:  小木樨花 (2009-07-11 20:05:59)  
 
  我最喜欢那里一条叫做 tian ai lu 的路名

 回复[78]:  吴卫建 (2009-07-11 20:13:29)  
 
  这tian ai lu 路名的确卡瓦伊,我亦印象很深。

  
此小路本来很幽静,后来21路开进来后就变样了。

 回复[79]:  小木樨花 (2009-07-11 20:17:20)  
 
  H体育场里有个游泳馆,谁碰到过我在那里游泳?

 回复[80]:  明镜高悬 (2009-07-11 20:26:33)  
 
  对啊,我们应该在一起游过泳。

  
从江湾电影院看5分钱的学生包场电影,到带个小板凳去海司看免费露天电影,也记得被组织去虹口体育场看过一部有句台词叫什么什么反面教材的电影。

  
97路公交车和79路公交车在广中路是在一个站上。千万小心不要上错车,不然到底就是杨树浦。

  
在记忆的镜子里,看到了很多往事。

  
那时的你我他她在广中路上一定是擦肩而过过,放暑假一起排练过团体操,冬季的象征性长跑一起去过延安。只是现在,看着这面记忆的镜子,也已认不出当时的你我他她的童颜。

  
在这记忆的镜子里,蓝裤子白衬衣,还有一条红领巾。

  
看着这面记忆的镜子,真想现在手里有块魔布,把映着模糊朦胧的过去的那把记忆的镜子,擦得清晰鲜明,让我可以再看得清清楚楚。

  

 回复[81]:  明镜高悬 (2009-07-11 20:40:25)  
 
  哦,甜爱路。

  
夏日,烈日和凉风穿透了路边的大树,铺在了甜爱的石板小路,

  
手拿一根棒冰,舔在嘴里,甜进爱之心窝,

  

 回复[82]: 进一步深挖 杜海玲 (2009-07-11 21:28:42)  
 
  谁参加过1978年左右南斯拉夫那个铁托到上海,然后组织了小学一二年级生去机场?我先在新中小学练跳舞,后来被分到广灵一小,又重新被组织了挑一个新的,最终都是机场。那个歌是,告诉领袖华主席,我们永远热爱您。

 回复[83]: 此外 杜海玲 (2009-07-11 21:30:52)  
 
  新中新村听着特别熟悉,但是在哪里?是新商店附近?

  
广中食品店,骗走了我哭喊要棒冰雪糕的多少眼泪啊。

 回复[84]:  小木樨花 (2009-07-11 21:40:35)  
 
   小时候我只是上海的过客。妈妈的外婆家在临青路(还是凌青路?),奶奶家在美丽园,我妈妈小时候像被踢皮球一样在这两个地方轮流住,我小时候也被妈妈带到这两个地方轮流玩。

 回复[85]: 统统回来报到 开明乡绅 (2009-07-11 22:42:53)  
 
  说了半天累不累?还打暗语?又不是老特务。

  
你们都是好孩子,走得再远、飞得再高,还是要回来的。老地主老了,看到你们这样想念家乡,我很欣慰啊!金窝银窝还不如家里的狗窝。回来前打个招呼,只要老地主还有一口气,就给你们做油条。

 回复[86]: 可以开个“虹口会”了 莫邦富 (2009-07-11 23:08:27)  
 
  我生在东宝兴路,上的是横浜桥小学和复兴中学,后来就是上海外国语学院。3路电车、海司、411医院,多伦路、儿童公园、甜爱路等儿时记忆中的地名称号全被你们勾起来了。还有虹口游泳池,夏天放暑假,去做过义务看水员(名称大得很,救生员),也真的瞎猫撞到死耗子地救起过一个沉入水底,昏迷过去的女生。

 回复[87]:  吴卫建 (2009-07-11 23:47:52)  
 
  〉统统回来报到

  
是白茅岭吗,那我可不去。

  
如是家乡,那我最近有计划去,届时将会与乡绅报到,油条就油条。

  
经莫老师这么一叙述,我脑中清晰的浮现自东宝兴路四川路口附近的虹口区第二工人俱乐部,横滨路桥,永安电影院,多伦路,鲁迅故居大陆新村和川北大楼,旧内山书店,虹口公园,虹口体育场等,尽管那已是遥远的过去。

 回复[88]:  明镜高悬 (2009-07-12 04:41:58)  
 
  谁参加过1978年左右南斯拉夫那个铁托到上海,然后组织了小学一二年级生去机场?我先在新中小学练跳舞,后来被分到广灵一小,又重新被组织了挑一个新的,最终都是机场。那个歌是,告诉领袖华主席,我们永远热爱您。

  
》》》》》》哈哈,广灵一小那时一直是接待外宾的。广灵一小里有还有个幼儿园。每星期好像就会有外宾坐着现在叫大巴的车,来参观? 这是我们,那时就会被拉出去唱歌跳舞。

  
我记得那时我在广一幼儿园里跳过的一个舞叫 打倒林彪孔老二。穿着背带裤。

  
那时叫【小分队】? 反正是被涂上了口红,抹上了红腮帮,画了眉毛,拉着到处去跳舞唱歌。好像可以挣到个肉包子什么的。

  
铁托的那个事,我记记忆里没有。没准只有广灵一小的孩子的事。我问问我姐姐,不知她记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但在同一时期,在虹口体育场的全运会?的团体操表演,应该是广一,广二,广三的孩子都被征用了。不知有没有这部分的记忆。

  
我是在广二跳团体操,在第一排,还跳过领舞的一小部分。那段音乐写得很好,那时我可投入了。还想再听一遍。只要再听一遍,我一定能想起来。

  
那时,广灵一小,广灵二小,还有广灵三小。一小,二小的海司的小仁也最多。

  
对啊,讲到华主席,记得那时不知从那天开始,我突然发现,在教室里,一直盯着我不让我做小动作的还多了一个华主席。

  


  
新中新村听着特别熟悉,但是在哪里?是新商店附近?

  
》》》》》》》 靠小河和铁道的那边。广二的那个十字路口。

  
知道新商店,那也还记得老商店吧?都是我们打酱油的地方。

  
夏天,店门口那冰箱的沉重的嗡嗡声,是我们最喜欢的声音之一。

  
帮爸爸去买一包一毛8分的飞马烟,顺便可以得到4分钱买棒冰的小费。

  
缠着奶奶,如果躺在地上不起来,从奶奶的小手帕包里可以混到8分钱,买一根咖啡色的雪糕,放在小碗了,慢慢化开来。

  
运气好时,混一块1毛9的简装,那在当时就是名牌了。

  


  
广中食品店,骗走了我哭喊要棒冰雪糕的多少眼泪啊。

  
》》》》那可是那一带的不得了的地方。全是好吃的的东西。

  
如果躺在地上不起来,奶奶就会掏出小手帕包,一层一层地打开,8分钱一根的咖啡色的雪糕就到手了。然后放在小碗里,等着它慢慢地化开来。

  
要是运气好时,混一块1毛9的简装,那在当时就是名牌。拿着那张唯一剩得下的纸,闻个好几天。

  

 回复[89]:  明镜高悬 (2009-07-12 04:21:30)  
 
  回小木

  
小时候我只是上海的过客。妈妈的外婆家在临青路(还是凌青路?),奶奶家在美丽园,我妈妈小时候像被踢皮球一样在这两个地方轮流住,我小时候也被妈妈带到这两个地方轮流玩。

  
》》》》》》》 是临青路。那一定会记得平凉路吧?东宫(沪东工人文化宫),这个地方有印象吧?在那前边,有个叫 杨百里?的百货店。一到夏天,那里的赤豆刨冰可有名了。

  
我从广二后来转到了杭一小学。在和临青路的交接的杭州路上,靠松浦路。

  
那时候开始有重点小学的概念。なつかしい話!

  
为什么是重点小学搞不清。只是觉得,可以出去参加给种活动玩的机会就更多了。

  
在长阳路临青路,还有个杨浦区少年宫。

  
我每个星期天上午,还有星期几?的都还要要去那里上课。那里有一个少年管弦乐队。在当时的上海,市少年宫有一支,杨浦区少年宫一支。

  
那里每个星期天都会有外宾来。接待外宾是我们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展现我们的幸福生活。

  
来了日本外宾了,我们就会演奏 【花】,【 四季】这些日本歌。后来还排练过【铁壁阿童木】。

  
记得那时来日本外宾的频率还是很高的。而且都是老太太老爷爷多。在那时,第一次见过拍了就可以看到的那种照片。我还拿到过好几次呢。

  
我们演奏日本歌,老爷爷老奶奶们就会和我们一起唱。印象深刻。

  


  
美丽园?是在静安寺那一带吗?很熟悉有模糊的地名?

  
如果是,那就想起了在那里第一次喝酸牛奶。还有那里的小笼包。

  
小学以后,我又转到了那一带住校念书,度过了我余下的学生生活。从学校一直到静安寺那一带,是我们的散步コース。

  


  

 回复[90]:  明镜高悬 (2009-07-12 04:10:38)  
 
  回86楼

  
您也是虹口的,幸会。

  
妈妈在411的小儿科。我也生在了411。

  
3路电车、海司、411医院,多伦路、儿童公园、甜爱路,幼时跌打滚爬的地方。

  
虹口游泳池是那一带唯一的一个游泳池吧?暑假前开始就会被组织去那里。

  
记得那时游泳要带游泳卡,没有卡就进不去,是吧?

  
记得见过坐得高高在上的口里含着【叫比】的大人,很威武的。我们在池子里要是干让人吃水的坏事,叫比就会吹响。

  
世界很小,10天前,听说过您。您的朋友第二天又赶到了我这里,和我同组打的球。

  


  

Page: 4 |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文
    朝日小学生报向日本孩子说六四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一些断想--与焦国标先生商榷 
    《风雅颂》 
    《你的东土,我的西域》 
    墓碑——中国大饥荒纪实 
    敬赠拙书--给东洋镜的朋友 
    我的父亲在望我 
    火车来了我不怕,我跟火车打一架 
    青春像小鸟一去不回来 
    这条河,流过谁的前生与后世? 
    借给毛泽东10银元,捡回我父亲一条命 
    一寸的虫豸,五分的魂儿 
    知己知彼――介绍《最新右翼辞典》 
    那个苦瘦的人,寒伧的人,疲惫的人,与我同行 
    踏下去吧,我知道你的脚一定很痛――读远藤周作的《沉默》 
    英雄的光与影--大盐平八郎的另一张脸 
    “恐惧得连逃命都想不到” 
    红色牧师赤岩荣 
    大历史中小人物-接生婆婆杉本百合  
    会津娘子军的故事--败者看明治维新 
    追忆一九八九――读《青山不老-马共的历程》 
    日本的犹大――画师山田右卫门作 
    人生总是吃后悔药 
    读音谷健郎的『文学的力量』 
    我挂念的人 
    山有决微 
    日本还会发生学生运动吗? 
    北田们:日本“68年世代” 
    红色诗人谷川雁  
    从“水商卖”观察日本人的生态  
    永远的寅次郎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