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陈某 >> 陈谷子烂芝麻还有新米
字体∶
复旦往事之九

陈某 (发表日期:2024-08-26 06:20:05 阅读人次:1526 回复数:0)

  微信公众号 复旦往事之八 (东洋镜当年发表时题为“我的1984”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01&&kno=003&&no=0058)说到当年的“毕业分配”。还提到那份惹是生非的毕业小结:

  
我至今还记得最为得意之笔:第一,整篇文章以第三人称“他”来解剖陈某。第二,领导不是要求表态?“他”表示安于上海生活,如果组织上分配“他”到外地去的话,“他”就准备在校门口卖茶叶蛋了。现在想来好笑,那个表态既不够大胆,也缺乏想象力。 这篇文字虽然没给我带来杀身之祸,可是也有小鞋两只侍候……

  


  
今年夏天回上海,整理旧物,居然翻出了大学毕业总结报告的手稿,哈哈,珍藏了四十年啊。重读一遍好亲切,再次为40年前的自己点个赞。原文输入电脑,一字不改,看看陈某当年的青涩和幼稚。

  


  


  
・生活同他开了个玩笑。只是极其偶然的因素,他填写志愿时填了“计算机科学系”。他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四年后计算机科学竟走了红运,成了当代科学舞台上引人注目的“最佳明星”。说真的,他进大学之前,还没有见到过什么计算机呢。

  
・他没有什么智力超常的记载,和其他芸芸众生一样,只有一个普普通通的脑袋。他的小学,初中是在发高烧的年代度过的,因而和大多教同龄人一样,同样留有那个时代的“后遗症”。高中他考入了理科班,那其实不过是随大流罢,大家都考。可有人说那是一只脚已跨入了大学。果然,他稍为抬了一下另一只脚,就被挤入了复旦大学,不容他作出别的选择。

  
・于是乎,他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什么样的书都看。一本借书证,只用了三年,就写得满满的。复旦的图书在上海仅次于上海市图书馆。他感到欣慰的是读了许多书: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经济…他结识了许多朋友: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萨特,波普…

  
・他和大多数学生一样,不喜欢死啃书本,不喜欢抄大块大块的黑板。他觉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现行教育体制亟待改革。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正在思考。

  
・他的成绩基本上保持“良”的水平,偶尔有几个“中”和“优”。除了体育课以外,只得了一次“及格”ーー那是一年级考“党史”,他不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类机械的记忆,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存储,现在是信息时代了。

  
・他经常为班级集体做些小事。据说字写得不错,黑板报,墙报。同学写寻物启事了,又要找他。真是天晓得,他练了几年毛笔,竟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中锋运笔”。

  
・他喜欢争论。心灵和心灵的撞击能产生灵感的火花。他以为,如果交谈双方没有争论,那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

  
・他常常和文学爱好者一起探讨文学的功能。他也常常练练笔,写些小玩意儿。他无意发表这些不成熟的东西。因为这本身只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思考而已。

  
・他也密切注视经济改革的动态。记得那是八二年夏,暑假,他和经济系的两个挚友,花了一个多月做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跑了许多待业青年办的合作社。从一个侧面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改革带来的活力。确实他读到了许多经济学课本上没有的章节。开学后,他们把调查中的思考写成长文《论合作社经济》。可惜的是文章已被《社会科学》采用,又莫名其妙地抽掉了。他感到失望。

  
・这时,他认识了一个人,那是同学余斌。他和新闻系的朋友对余进行了采访,从学校到家庭。从余的身上,确确实实反映出一个八十年代大学生的风貌。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求知欲,上进心的学生。促使他对许多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教育,学习,效率,理想…八十年代的青年应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作为一分子,他自然应该奋发向上,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他没有退避的理由,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关于余的专访在校刊发表后,又应《青年报》之约,写报告文学,六千余字,数易其稿,可是难产了。结果报社人事变动,只能删成面目全非的一千多字发表了,总算画了个句号。但是这件事,对他来说收获挺大,无论思想上,写作上。

  
・他的马列主义水平很低,说来渐愧,四年中竟没有读一本马克思的原著,没有时间。他准备系统地读点马克思。读一读《资本论》。据读过的朋友讲,那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当诗来读。他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形成牢固的世界观,这需要读书学习,需要实践,需要时间。他需要呼吸一下时代的空气补充自己缺氧的血液。一个人如果落后于时代节拍要被时代淘汰的话,那么一个人如果超越时代也将被时代所不容。只有抓住时代脉搏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地干一番事业。他探索,他寻觅…

  
・四年过去了…

  
・临近毕业,他有一种解脱感。因为他是一个好学生,从来没有逃过课。上课没兴趣还得强打起精种看着老师,这是一种礼貌。他也不必再为食堂里的大排越来越小而担扰。

  
・对了,说起毕业,,他面临的是一道关于分配的难题。本该好儿女志在四方,无奈家有老母多病需照顾,自己又体质虚弱,不适宜艰苦的环境。只能作出这样的抉择了:留上海。存在决定意识。他相信老师会给他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他会服从老师的合理分配的。当然他也作好了最后的准备ーー卖茶叶蛋或油墩子。但是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仍将一如既往地追求事业,追求人生的真谛。他追求他应该得到的,他并不企求生活给他多余的,不属于他的东西。命运是个捉摸不定的东西。记得有位伟人说过这样的话,所谓命运就是一种机会以及抓住机会的能力。他没有机会,他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他等待着。

  
・他有过天真幼稚的时候,也有过庆幸得意的时候。他有过希望,也有过失望。他时而清醒,时而又迷茫。有时觉得雄心勃勃,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时又觉得枉入红尘,无才补天。他常常会因愤世嫉俗而激扬文字,但又常常不得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为他是一个凡人。他不是一个完人,更不会成为一个伟人。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做过许多彩色的梦。现在已犹如书本中夹着的几页发黄的书签。他…

  
・或许是未来的感召,或许他决意摆脱更多的自我羁绊,或许是青年的狂热会又一次……他在毕业纪念册上给他的朋友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向着太阳走去,就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了。

  
1984.6.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陈谷子烂芝麻还有新米
    复旦往事之九 
    赵鑫珊先生走了 
    晚年沙叶新的力作 
    我的故居今何在 
    沙叶新的后事 
    林老师 
    老张先生(草稿) 
    怀念老叶 
    晒晒大学毕业纪念册 
    猜一猜谁来吃晚餐 
    家有大师作客 
    拒绝遗忘 
    我的偶像沙叶新 
    关于《假如我是真的》 
    旧文:关于沙叶新 
    记忆中的八十年代文学 
    大舅 
    小舅 
    陆战棋的故事  
    海到天边云是岸 
    旧文:菜农速写 
    旧文:读木心之前 
    旧文:“退休”以后 
    旧文:“半额”生活 
    旧文:无名店铺 
    “传教士”西山 
    高手之谜 
    伤心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