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荟萃 >> 亲历纪实 >> 堀江贵文和他的活力门
字体∶
第二章 冲击波内幕

徐朝龙 (发表日期:2006-05-02 10:27:22 阅读人次:1011 回复数:1)

  有不少大事件都是这样,走进后台一看真相是非常的简单。而且,实际上许多事件都未必是完全靠精心策划而付诸实施就如意成功的,特别是生意场上的以小吃大。从小处试探,摸索感觉,寻找入口,一旦有少许把握,那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了,光有想法还不行,必须敢去做。堀江就是一个胆大的人。

  
一、蓄谋已久,借机而入

  
早在2004年,堀江就考虑过对日本的主要报纸媒体采取收购行动。当时的目标是《日本证券新闻》和英文报纸《日本时报》。然而,这个前哨战却没有取得成功。后来,他又试探过与《日本工业新闻》进行业务合作,希望对方拿出4个版面作为活力门的新闻版,让活力门公司的记者和市民业余记者主笔,这个交涉一直持续到2005年1月。但是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双方没有谈拢。而这个《日本工业新闻》正是富士产经新闻集团的一员,也就是说,活力门公司的兵锋所向,早在去年就已经有些苗头了。

  
实际上,2004年夏天堀江就收购了一些日本广播公司的股票,但是为数不多。最终决定全面染指日本广播公司的股票,是从与以村上世彰为代表的村上基金合作开始的。当时,堀江与村上基金达成一致,如果活力门公司能够出高于富士集团方面5950日元的TOB价格的话,村上基金就可以抛售所持的日本广播公司的股票,也许正是在这里堀江找到了感觉。他也有心将自己持有的日本广播公司股票让富士集团回购回去,但是条件是TOB价格在7500日元到10000日元之间。然而,有计划将日本广播公司的股票回购的富士集团方面却错误判断了形势,听从了大和证券公司的建议,决定不提高TOB价格,于是因小失大,吞下了自酿的苦果。结果,被拒绝的活力门公司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凭借从美国雷曼兄弟证券公司调集到的巨额资金和一群深谙美国式购并知识的专家集团的智慧,果断发动了这次闪电战。不过,在展开大战之际,堀江没有忘记任何战争都需要师出有名,因此他便高举了因特网与影视媒介的融合这个让对方很难拒绝的大旗冲向了战场。

  
按照常规运作,如果富士电视台和日本广播公司方面不小看活力门公司而拒绝和他们交涉的话,这次事件不应该是一个敌对性收购。实际上,真正的敌对性收购也是很不容易成功的。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A公司配股很低,股票价格一直在200元左右徘徊。于是,B公司准备对它进行敌对性收购,然后进行大改革,最后可以将股票价格提高到400元。既然是敌对性收购,那么首先必须从股东那里购进股票才行。如果股东们知道今后股票价格会上涨到400元,那么他们肯定不会轻易出手。即如B公司能够用200元就收购到今后将涨价到400元的股票,当然就赚大了。如果要它拿400元去收购,那么加上买卖手续费,就会亏损得一塌糊涂。于是,为了使这样的收购成功,股东们尽管知道股票今后有可能上涨到400元,但是B公司更了解到有可能上涨到500元,这就是一种信息上的优势。而最有可能拥有这样优势的不是别人,正是掌握内部情报的公司经营层。所以,像此次活力门公司这样将对方公司经营层都树为敌对一方的做法,在理论上是很难取得收购成功的(除非对方经营层中出现叛变者)。另外,如果这次按照正规的场内交易走,那么商业法规规定必须进行TOB,即公开收购,于是收购的意图等也就必须明确公布,因而就会出现上述那样:股价不到达400元,股东们是绝对不会抛出来的。问题是活力门公司采取的是场外交易手法,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目前就没有必须TOB以及公开收购意图等规定,活力门公司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二、开弓没有回头箭

  
面对活力门的收购,日本广播公司以富士电视台为对象,将自己已经发行的股票的1.4倍的新股预约权授予对方。一旦富士电视台真正行使了这个预约权,那么日本广播公司的总股本将会增加到原有的两倍以上,这样,日本广播公司的股权就被稀释了(股市中常说的除权),股价也就下降了。另外,富士电视台还准备以每股约6000日元的价格将日本广播公司股票放到市场上TOB,也就是公开收购。可是,当时日本广播公司的股价由于活力门事件已经上涨到了7000日元,如果再这样做就等于是在威胁持有日本广播公司股票的广大股东们:现在股价为7000日元,如果你们不赶紧以6000日元卖给富士电视台,股价就很可能暴跌。当然,这样作践广大股东的方案本身就是很荒唐的,充分体现了日本企业所具有的无视股东利益的恶劣本质。在权衡各方利益后,富士电视台最终没有这样去做。当时,在富士电视台和日本广播公司背后,有以大和证券公司为主的智囊团的出谋划策,同时也得到了几乎来自整个日本大企业界和财界的声援,甚至政界的同情。从势力来看,他们占据着绝对优势。

  
其实,在战斗进入胶着状态的2月下旬,在东京地方法院对案件审理过程中,活力门公司内部也曾经有过动摇的倾向。同时,一些财界人物为了让事件早日收场,私下向双方提出了调解方案。其一是富士集团方面将堀江手持的日本广播公司股票按照当时收购价格回购回来;其二是日本广播公司停止发行新股预约权,而活力门则中止诉讼;其三是双方成立业务合作协商委员会。对于这样的妥协方案,在活力门公司的管理层中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希望事情能够见好就收。对此,堀江最大的战略参谋并一直辅佐他到今天的活力门公司二号人物宫内亮治坚决反对临阵脱逃,他指出:“如果我们卖掉日本广播公司的股票,那么业务合作的交涉马上就会消失。只要有一点妥协的倾向,就会被处于弱势的一方拽着走。既然你已经出手打了对方,被人家还手是理所当然的。”当时还有一家大广告公司出面调解,提出活力门公司拿出日本广播公司股票与日本广播公司子公司的子公司——波尼坎尼恩公司进行交换,然后让后者上市,这样的调解方案当然也没有被活力门公司接受。

  
三、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面对敌方的负隅顽抗,活力门公司不仅没有手软,甚至准备进一步强化攻击态势。他们曾经暗地咨询了一些日本国内主要的金融机构,准备把已经到手的日本广播公司股票作抵押担保来进行新的贷款,作为向富士电视台股票发起更大规模冲击的弹药。可是,这些大型金融机构不愿意因与以外国资本为背景的收购势力为伍而招来日本经济界的反感,都委婉地拒绝了活力门公司的借贷要求。不过,虽然事情已经诉诸司法程序,但是双方的谈判一直没有停下来。在谈判过程中,倒是有不少很有实力的外国资本证券公司频繁进入场内,热情地为双方出谋划策,甚至有一家公司刚给活力门公司提完建议,立刻又跑到富士电视集团那里兜售对付活力门方案的绝招,这样的行为在日本人看来,就好像战争中的军火商人一样,推销自己的武器给对立的双方,让双方继续厮杀,根本不管火上浇油带来的后果,只顾自己坐收渔利。其实,也许这就是资本的本性,也是日本人难以接受的冷漠而缺乏人情的一面。这种做法与始终追求和为贵的日本式解决思路显得格格不入。

  
在艰难地谈判交涉过程中,以司法判决的胜利和民意的支持为后盾,活力门公司的态度始终是比较强硬的,并且,初步的胜利和压倒对方的势头很可能触发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为活力门这个超级杀手提供炮弹,他们甚至多次暗示对方自己有更大的实力收购富士电视台的股票。如果谈判破裂,活力门将乘胜追击,富士电视台就要小心自身的命运了。坚信司法判定的结果绝对会对自己有利的堀江坚决主张用手持的日本广播公司股票与富士电视台的股票进行交换,并一定要向富士电视台派遣董事会成员。然而,坚决阻止活力门染指富士电视台是对方的底线。如果双方都一味坚持这样的强硬态度,会使谈判陷入持久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多次接触中逐渐化解了敌意,发现继续拖延下去可能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为了避免无意义的消耗战,整个形势开始转向趋同求和的方向。困兽犹斗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变数,强硬的一方反而不可能获得期待的结果。于是,尽管胜券在握,足智多谋的堀江决定在争取最大现实结果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妥协。他们所谓的最大的现实结果,就是其所主张的因特网与影视媒介融合的具体步骤——活力门公司与富士电视台之间进行资本和业务的合作,要得到切实可靠的保证。

  
结果,富士电视台艰辛地拿回了日本广播公司的控制权,保全了最低限度的面子,而活力门公司则获得了富士电视台的440亿日元以及成立特别委员会来推行业务合作的保证,双双告成。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堀江贵文和他的活力门
    徐朝龙和马世领做客新浪聊活力门事件 
    后记 
    附录2 活力门公司发展年表 
    附录1 堀江贵文的“奇谈怪论” 
    第十四章 堀江轻狂的因特网未来观 
    第十三章 活力门致胜法宝 
    第十二章 简单平凡生意经 
    第十一章 成功要素聚焦 
    第十章 8年创造百亿美元的神话 
    第九章 挑战棒球虽败犹荣 
    第八章 缔造活力门王国 
    第七章 适者生存的超常团队 
    第六章 走好创业每一步 
    第五章 踹掉东京大学的叛逆青年 
    第四章 活力门重创“和为贵” 
    第三章 “金融魔术”拉开经济新时代 
    第二章 冲击波内幕 
    第一章 活力门震撼日本 
    堀江贵文和他的活力门(前言)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