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荟萃 >> 走马看花 >> 东洋行旅
字体∶
日本之旅

顾艳 (发表日期:2006-04-19 12:29:26 阅读人次:1228 回复数:0)

  
一、京都


  
京都是日本最宁静的千年古都,然而在每年的七月十七日那天就格外热闹。川端康成曾在《古都-祗园祭》中说:“从老远地方赶来的观光客,也许都误以为祗园祭只是七月十七日一天热闹而已,所以,顶多是十六日晚上才到宵山看热闹……”我的京都行已过了看热闹的时光,它给我的感觉是毛毛细雨绵绵密密地落满京都。于是撑着日本的小伞,衣服很快被打湿了,凉滋滋地贴在皮肤上,虽然感到不适但未减细品京都的雅兴。

  
京都是宁静的。重峦叠翠、烟雾空蒙中,清水寺的山门宝塔此刻就在我眼前,它塔尖、修长似剑,在细雨霏霏中更显峭拔之势。而镀金的金阁寺在雨中光彩夺目,景像神奇。尤其是山谷间飘起一缕轻岚,在空谷中白纱一般地游动,使我想起喜多郎。喜多郎的声音是动听的,京都的蝉声却是肆无忌惮的聒噪。

  
京都树多,每一株高高矮矮的树中都藏着不计其数的力不竭、声不嘶的夏蝉。金阁寺一株600年的古松上,夏蝉吱啦啦鸣叫不休。这株古松,被园艺人修葺成船的形状,名为“松之舟”。因为日本最早的一切都是渡海从朝鲜和中国学来的,船就成了日本的崇拜物。现在这株古松所有的松针都挂满雨珠,珠光宝气,宛如一只珍珠船,景色很是美丽。当然最美的景色,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美的。就好比一个真正美丽的女人,无论青春年少还是满头银丝,她都美。美丽是一种气质。只有气质美,才是永恒的美。

  
京都的气质在于它的宁静和古老。古老的皇室、豪门巨宅、庙宇寺观,举目皆是;国宝文物,低头可见。然而这些都是死去时光的东西,静止的东西,它并不能真正吸引我。吸引我的是赤足走在二条城回廊地板上的触觉。二条城的走廊铺的是有名的“夜莺地板”,踩上去一步一叮当,明知来自足下,却像是发自远处的细细风铃。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让人设计了这样别出心裁的玩艺,倒不是效法中国的吴王夫差为美人莲步配音响——他才没有那么浪漫。这是防刺客用的。轻功再好的“忍者”潜入屋内,也无法避免“夜莺地板”发出的嘤咛。

  
二、色、形、味


  
在日本我喜欢到日本朋友家里,坐在清洁的榻榻米上,吃主人做的色、形、味俱全的日本菜。日本菜除了“色与味”,还特别讲究到铺陈排列、形状色泽的调和,整个儿都是艺术。譬如漆盘上一只小竹篮,篮里十几样小食品:鳗块、三粒青豆、一小方蛋饼、一撮鱼子、一片嫣红的鸡爪枫叶、一只虾、一朵带辛味的淡紫色可食的小花、一红一绿两粒小甜包等等,盘盘碗碗像小孩办家家酒,跪坐在矮几前我仿佛回到了童年。一顿饭下来花样不计其数,腹中尚未半饱,心里已感满足,极合养生之道。何况日本人的居家环境不错,偌大的榻榻米房间,拉开纸门廊,便是一个典型雅致的小庭园。园中怪石修竹、野草闲花;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舞,时飞时憩。

  
如果说中国菜讲究“色、香、味”,那么日本菜就讲究“色、形、味”。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日本做食物模型是一门好职业,每一家吃食店都有橱窗陈列的食物模型。从一盘一碗的小食到成套的大餐,全摆得清清楚楚。日本人居世界长寿之冠,在于他们的饮食习惯良好。吃的量少、肉类少、油水少、而以米饭、黄豆、鱼类和蔬菜为主。

  
三、绿色的箱根


  
箱根是绿色的,箱根的芦湖也是绿色的。在箱根我们登上“海盗船”游芦湖。“海盗船”是仿中世纪欧洲航海船制造的,它有三根巨大桅杆,船头铸着青铜海盗像,此刻它正穿越万顷碧波的芦湖,向对岸的桃源台驶去。于是我们凭着高高的船舷,御着满襟的雄风,望着四面的群山和那滚滚波涛、滟滟绿波、一碧万顷、仪态万方的湖水,被深深地陶醉了。

  
芦湖在周长20公里的湖岸上,有一条窄窄的小道,小道两边是绿色的草地,草地紧依山与湖,宽窄不一,既雄浑又阴柔,干净得纤尘不染。湖岸边的建筑有日式、欧式,也有日化了的欧式建筑散落在湖岸边。房子形状各异、别出心裁、色泽艳丽、赏心悦目。仿佛在证明大和民族的一种心态:取世界之长为我所用。

  
芦湖的美在山、在水,也在它的小巧,整个湖面积只有7平方公里,但形状多变、线条优美,在山与树的衬映下,显得妩媚动人,犹如一位清秀美丽的女子。然而它与杭州西湖相比只是小家碧玉,远远没有西湖坦荡、从容、大度的气派。

  
我们在桃源台上岸后,又去游山。汽车环山盘旋着,把我们送去看活的火山口。活火山口在箱根最高的峰顶,从裂开的山口内不停地喷吐出滚滚热气,形成一种云蒸霞蔚、十分壮观的气派。

  
火山口附近有个小吃店,那里有用火山口喷出的熔岩温泉烫熟的鸡蛋。据说吃一个便可增长七年寿命,亦称长寿蛋。我一下就买两个,倚在山头一边吃一边回头朝山下望去。哇,漫山树丛无边的翠绿,一片绿油油的,从山顶直到山麓,从近山直到远山,全都被葱葱郁郁的、浓绿的一株紧挨一株的树冠密密地覆盖着,望不到一点儿杂色。它使我想起东山魁夷的画,东山魁夷的画总是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的。

  
我们入住的箱根小涌园饭店,曾接待过邓颖超、夏衍、姚雪垠、李可染等著名中国客人。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曾在这里看望过中国同行,他在箱根有一座日本文学界专门为他建立的文学馆。活着就建立了个人文学馆,这种尊荣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史上也是很罕见的。那天我们参观了井上靖的文学馆,楼上楼下到处都陈列着他的作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一个人的一生,竟能写出这么多有价值的作品,实在令人敬佩。

  
四、老的奈良


  
在日本,奈良是京都的父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建于公元8世纪,整座城像中国的长安。红门白墙、青瓦绿树,还有一尊日本最大的佛像,座落在奈良的东大寺里。它博大恢宏、光芒四射,一千多年的时间飞逝而去,它却依然安在,躲过了二战的轰炸,成为一个不死的历史。

  
现在我在这座城市徜徉,路边有大大小小的鹿儿与游人相戏。我一路撒着面饼,它们就一直尾随着我。于是我与它们一起散步,感受着这座城市旷古的时代感,以及荒凉野味中的那股浩然之气。据说从前这是一座没有市民的城市,只有皇室贵族和官员僧侣,还有他们使用的奴婢仆从、工匠耕农。没有一个自由市民,也没有民居与市井。大片的土地都是荒草野林、奔鹿飞鸟,一派自然景象。如今奈良依然看不见一座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遗存的古迹色质也任其斑驳。不维修,也不刷新。日本人要保护自己的过去,让自己的历史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尊贵地活着。所以,古老的奈良是一个时间的隧道,当你走进这个时间的隧道的时候,你的想象变得丰富,你的感觉与历史同在,你仿佛一下与历史一起变得无比崇高了。

  
五、诗僧良宽


  
良宽是日本诗人,对他来说不仅咏诗作歌,坐禅念佛,就是与孩童们一块儿玩耍,同样是悠游于尘外世界的方法。他在他的诗或和歌里,时常咏唱这种心情。在实利至上的成人看来,这无疑是属于“痴”之类的游戏,但这却是他内心世界向一个清澄明静的境界跃入的一个机缘。柳田圣山著的《沙门良宽》,让我摩挲到良宽及其诗的恬淡、幽玄和虚空的心,也抚触到良宽让人神往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体味良宽及其诗的精髓。良宽的禅心与诗心是息息相通的,两者在内在情绪上达到了浑然的契合。

  
良宽写过七绝《题峨眉山下木桥桩》一诗,诗曰: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相传文政八年(1825),一根刻有“峨眉山下桥”几个篆刻字的木桥桩,从中国四川青依流到长江,沿江流向东中国海,经对马海峡、能登半岛最后到达宫川滨。这件事当时轰动日本,良宽为此激动万分,又突然想起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来,于是乘兴作七绝一首。这是良宽与峨眉山下桥桩邂逅的一个故事,他的另一个故事是在他69岁时与29岁的贞心尼相爱。贞心尼是为良宽晚年生活染上生命之彩的女性,聪明智慧,曾歌咏良宽的击球游戏道:“师常以击球为乐事,‘如此这般,游于佛道,拍呀拍呀,自有法则’。”而良宽获贞心尼如此年轻纯真的心,便情不自禁地低吟起爱情歌来。歌曰:望断伊人来远处/如今相见无他思。

  
贞心尼曾编她与良宽的赠答诗歌集《莲之露》,收入良宽日益衰老、不久人世时所吟的绝命之作。贞心尼赠诗曰:“禅师病情严重时/闻断饭药来吟诗/谓言无效断饭药/亲自等待雪消融。”良宽答诗道:“谓言贸然断绝饭/只为等待安息时”。这种一赠一答,说明他们在苦痛之中,彼此的心更加贴近了。

  
良宽至今极受人们重视,因为从他的诗与和歌中所展示的情绪让人感到心情舒畅。他是一个空前的人物。他一无所有。地位、财富、权力,这些为世人所看重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仅仅是一个靠乞食为生的化缘和尚,一个靠他人同情而勉强生存的无为之人。然而他的道德人品却是如此清静高雅,让人觉得舒心愉快。

  
六、繁闹的东京


  
东京是繁闹的。然而这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交通却是畅通无阻的。地铁像蛛网一般,纵横交错。各种颜色的指示标,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不会坐错车。东京的地下街道光照明亮柔和,两旁的商店橱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门前有年轻服务员笑容可掬地背手站立。我走着走着不知身在何处,完全忘了这是地下街道。于是我从这一条街走到那一条街,不知不觉已走了很远很远,等走到出口处,才发现我早已掉队了。

  
汽车在立体交叉公路桥上飞驰,像新干线上的快车风驰电掣。东京将密集的人群,分散在地下、空中的每一层空间里,筑成一个蚁巢般相交相叠、层层垒垒的世界。我们从汽车上下来,正好是东京银座街头。这里的气氛与京都截然不同,这里是全世界消费最高的大城。于是逛商厦、喝咖啡、驻足看看股票看板上的数字,便是我在银座街头的收获。当然后来我们还去了东京新宿区和歌舞伎町,在歌舞伎町的一家日本式小饭馆吃了饭,并且听人讲了几个真正的歌舞伎町里的故事。

  
(作家顾艳寄自杭州)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东洋行旅
    日本留言  
    东洋行旅 
    东洋魔女,欲说还休 
    我结识的日本教授 
    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  
    日本之旅 
    佐佐木久春教授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