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弧笑弦 >> 《婚姻千年毒》系列(旧作)
字体∶
E5 还想怎么玩儿?

弧笑弦 (发表日期:2010-11-21 19:50:37 阅读人次:1060 回复数:0)

  已知的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是所有动物当中惟一拥有处女膜、却没有发情期的物种。据人类学家解释:处女膜象征贞洁,而没有发情期,则暗示着纵欲(以我的观点,人类惯以“爱情”替代发情,爱情实际就是一个贯穿一生的持续发情过程)的实质。贞洁与纵欲,矛盾而融合地为这一物种打上了独特的标签,像有毒而妖艳的罂粟,招摇了几百万年。

  


  
1960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高涨,最终走上“性革命”的极端。贞操成了甩货,导致了史上最严重的贞操通货膨胀和贞操经济危机。那个时期的美国女子之所以弃贞操如蔽履,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干,假如人们发现人群中竟有一个是处女,就会像对怪物一样地嘲笑她。我说贞操是一种商品,在于该商品有价有市。

  


  
1960年代美国女子的贞操是“有价无市”的,拥有一个完好的处女膜,相当于戴上一个无人喝采的标签。所以那时的处女不得不重新考虑贞操的价值问题,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抛弃处女膜,比保全处女膜更会得到市场的认同,于是,急于将自己变成非处女成为时尚。

  


  
在上个世纪的同一年代,中国正在大面积地挨饿。处女膜的问题被置于生存需要之后,无暇顾及。这个规律,早已写进“饱暖思淫欲”的古训之中,无须多说。这个规律,在中国社会进入工商时代的今天,也终于全面得到印证:初步摆脱温饱困扰的中国大陆,终于像四十多年前的美国一样,重蹈贞操“无市”的覆辙。

  


  
贞操果然没有市场了吗?这是个问题。

  


  
我认为,贞操依然具有商品性,只不过顺应了新的市场规则,不再是从前的那种简单玩儿法了(还记得我在本章前面抛出的一个伏笔吗?)。那么,今天的贞操交易,是怎样一种新玩法呢?

  


  
首先,必须承认贞操始终有价。

  


  
它的价值不是随着贞操通货膨胀和贞操经济危机削减了,而是恰然相反,变得更加奇货可居。这一观点,可以从2003年一个亿万富翁征婚事件中得到支持。当年4月份,一位自称身家过亿的本土富翁,烧钱百万,在《南方周末》等全国各大媒体上公开征婚。征婚对象的先决条件是“清纯如水、无性经历”。这则征婚广告,后来演变成一个颇具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不少媒体从中也小赚了一笔(可见贞操商品的附加值也很可观)。随后引发的是一场论争:关于该富翁的征婚动机,关于新富阶层的道德水准,关于女子贞操观念的重建。最有趣的是,有人怀疑该富翁是个修复处女膜的商人,借机打广告,好让全中国失去处女膜的女士成为他的顾客。

  


  
由于我没有找到这个新闻事件的最后结论(好像后来不了了之了),不便对事件本身发表看法。但在我当记者的时候,确曾知道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离异的老板(前妻曾经红杏出墙),通过征婚娶到一位“处女”。新婚之夜,雪白的垫布上也确实见了红。不过,老板总觉得不对劲儿:一个处女总该矜持一些才对,而他的新娘,床上作风相当老辣,简直是个天才。再三究问之下,新娘承认,处女膜是假的,此前她曾供职于夜总会,性伴不下十几人。后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吹灯拔腊,火速离婚。

  


  
在处女奇货可居的年代,贞操的价值再度飙升。这一点,只要不是白痴,都可以理解。

  


  
美国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戏法,把发展中国家的引入一个放逐贞操的狂热境地,现在玩够了,又开始板起面孔发起了贞操的“反革命”。这一点,在耶鲁大学学者薛涌的著作《重当处女》当中有所体现:最近几年,美国南部笃信基督教的各州发起了“重当处女”的运动,据说取得了丰硕果实。配合这次运动,各州还把教授如何使用避孕套顺便引进了中学课堂。作者描述说:许多学生把一枚枚香蕉树起来,把避孕套套上去,结论是,操作正确就可以预防可怕的艾滋病。

  


  
贞操的价值更迭,如同一切经济行为一样,涨跌依据必须是对己有利。我有个朋友,是做银行信贷工作的。他说,大约在20年前,为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贷款可以赚好多钱,他曾经广泛发动亲朋好友,勇敢地向国家借钱,但是在一提借钱就紧张的年代,收效不大。多年以后,国家缩紧银根,又有广大的亲朋好友来发动他,求他设法通融(此时已进了呆坏账流行的年代,借贷可以不还成为流行观念)。我提到这件事是想说明,它与贞操的市场行情也有着近似之处。不管市场形势如何变,始终不变的是牟利,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花样玩法那么简单。

  


  
在《重当处女》的中心部分,作者出人意料地抛出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笑料:该项运动确实受到了美国南部人民群众的拥护,不过,拥护的理由相当滑稽。准新娘普遍认为:在即将向上帝宣誓“我愿意”(I do)的前夕,还在不断地性交,良心上确实有点过不去,所以她们很乐意试着暂时休战。而男士们则普遍认为:婚前禁欲一段时间确实有好处,它可以使不久后的新婚蜜月变得更加刺激。作者在本文结尾处,对“重当处女”运动也有一段妙评:所谓“重当处女”运动的实质,无非是满足男人对女人性幻想的一种手段,也是女孩子提高身价的战略。说来说去,“重当处女”是不可能的事。

  


  
这就是美国人民的幽默。

  


  
这样的幽默,也曾在2004年国内的另一起新闻事件中有过翻版。当年8月,几名女大学生发起了“拒绝婚前性行为,净化校园风气”的网上签名活动,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站——“中华青春无瑕”宣言签名网。这样一个看来与“重当处女”运动有所呼应的事件,最后也没了下文。其间还曾曝出丑闻:该签名网站被怀疑由商人操控,众多签名者(当然是货真价实的处女)的私隐资料,可能被用于他途。我认为这件事之所以幽默,在于时差错置:假如此前一年的亿万富翁征婚事件延缓一年,从该网站中赢得美人归,是不是可以大幅降低广告预算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到惶惑:

  


  
“重当处女”一类的运动既然并不可行,依据进化论的观点,若干年后,人类是否还能留存处女膜这种东西?即便还有幸存的处女膜,恐怕也会像钻石一般稀缺。如果,届时人类社会仍由男权当道,那么一个处女膜的也许就该不仅仅价值亿万了。以平民立场来看,普通的男子要么永远放弃娶个处女当老婆的打算,要么就只有抢先“预订”处女,广泛从事“期货贸易”。最稳妥的办法是,从女孩幼年开始就送上聘金,直至女孩长到法定结婚年龄之日兑取。不过,如此一来,“指腹为婚”、“娃娃亲”的旧制又会卷土重来,婚姻文明的大踏步倒退,也就必不可免了。

  


  
这个惶惑,把我逼进了死胡同。考虑再三之后我认为,解决的办法似乎只有两个:一是,让人类回归母系氏族社会;二是,以强制性的(比如运用权力干预手段)迫使男性放弃对女性贞操的执著,从商品种类中剔除贞操。

  


  
后者有望实行吗?前者是否有其合理性及可能?或许我以后还要谈到。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婚姻千年毒》系列(旧作)
    G1 野生谱系 
    F5 人在哪里? 
    F4 双向暴力 
    F3 避孕套:阴谋阳谋 
    F2  生育竞赛 
    F1 从放养到饲养 
    E6  男贞 
    E5 还想怎么玩儿? 
    E4 贞操阶段价值比较(下) 
    E3 贞操阶段价值比较(中) 
    E2 贞操阶段价值比较(上) 
    E1 杨坚与刘备 
    D5 暴利与暴力 
    D4 那些孩子们 
    D3 危房难拆 
    D2 婚姻经济(下) 
    D1 婚姻经济(上) 
    C3 爱情是个肉包子(下) 
    C2 爱情是个肉包子(上) 
    C1 结婚=结仇 
    B6 好东西 
    B5 偷盗与防盗 
    B4 “狗东西” 
    B3 女人,婚姻体制的死敌 
    B2 支撑力 
    B1 贞洁烈女潘金莲 
    A6 支离破碎 
    A5 霸权 
    A4 谁指引我们发昏 
    A3 居心叵测 
    A2 走吧,走吧 
    A1 塔希提岛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