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夏夏 >> 我在西藏
字体∶
走过新藏线

夏夏 (发表日期:2007-06-11 18:51:35 阅读人次:2301 回复数:10)

   走过新藏线

  


  


  
(图,西藏的经幡)

  
引子

  
与朋友们聊天,我常说,要敢于尝试啊,否则你没有机会去体会一些另类的感觉。生活,一样,行走,也一样。

  
就象去西藏。

  
许多人说了无数次,或许却一辈子不能成行。庆幸我的勇敢,如今的我,可以自豪的说,进藏的五条公路,我都亲自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过。

  
不会忘记,从青藏线出来的那个夜晚,拉萨到格尔木,十月中旬,夜半的高原已经飘起了雪。我们租的车,在笔直的路上,因为过快的速度一下子煞不住车,在原地狂转三圈,所幸的是,车煞住了,我们吓出一身冷汗。司机说,你们对着雪山,感谢佛在佑着你们。

  
2004年走新藏线,进藏路中最艰难的一条。我和在新疆偶遇的深圳女孩一宁,一同搭便车到阿里。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五千多米的海拔,强烈的高原反应,我们抱着氧气袋蜷在车上,头痛欲裂,呼吸困难。到达狮泉河,我们狂睡三日才可以出门。那一段行程,身体,象是行走在地狱,心灵,却象是行走在天堂。

  
2005年走的川藏大北线,朋友自驾越野,顺便带上了我。从成都出发,走四姑娘山,走德格。到昌都后,走文成公主入藏的黑昌公路。一日,遇上前方货车陷入泥泞的堵塞,我们在零下好几度的荒山里,缩在车上渡过了漫长的一夜。朋友阿展把带去的所有衣物搭在身上,依然哆唆。我蜷在睡袋里,因为寒冷,无法合眼,心里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你为何要一次又一次的进藏?为何?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不顾吗?

  
最轻松的是从尼泊尔到拉萨的中尼公路。与一个四十多个老外的团体,十一辆越野车,走走停停,浩浩荡荡。和我一辆车的是年轻的德国人HENIC,高大冷俊,绅士十足,却最不乐意我们说他象绅士,他希望自己流的是西班牙的血,热情迸发。一路上,他纠正我的英文发音,我带他到沿路四川小饭馆,教他拿筷子。新年时,我收到他的EMAIL:我现在在巴塞罗那,开着我有房间的车在旅行。在这儿,我想学西班牙语。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南美大陆。

  
最后从西藏出来,走的是滇藏线。那时的我,已经出走了一年,三个月的印度,两个月的尼泊尔,盘缠所剩不多,为了省钱,我们搭拉萨到香格里拉的大班车,四天三夜,500元。车上只有一个藏族司机,皮肤透黑。车很破,来回‘‘哐噹‘’的响,看着轮子下面的路,心提到了嗓子眼,后来索性把眼睛一闭:一切听天由命罢!车子开到第四天,终于开不动了,司机把剩下的路费退还,让我们自己搭车赶路。拦车,换车,等修车,总算平安到达香格里拉。路上,我们吹拂了然乌湖边的风,看到了梅里十三峰。

  
我的西藏,永远也是走不够的啊。下次去西藏,我们想坐火车,该轻松的享受一下了吧。

  
离开中国前,把最爱的《苦行者的圣地》送给了好友,自己一时半会去不成西藏,却是拼命想让自己的好朋友去的。

  
爱一个地方,是那么简单,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如今,要写的是,我的进藏经历中,最难走的新藏线。

  
从新疆的叶城到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那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219公路。

  
一, 准备进山

  
2004年7月,我从陕西西安,到甘肃兰州敦煌,然后到新疆。从新疆东部的哈密到北部的喀那斯,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再到西部的塔什库尔干,再到喀什,最后到叶城,新藏公路的起点,已是风尘仆仆的近两个月。路上结识的朋友们都各自将结束旅行,而我,却仿佛旅途刚刚开始。因为,我知道,新藏线,进藏路中最艰难困苦的一条,我马上就要起程。

  
我和在叶城小旅馆认识的深圳女孩一宁找好了便车,一个在阿里做工程的张大哥愿意用他的越野车顺路搭我们到阿里。

  
9月9日,凌晨两点,我们已躺下,准备昏昏欲睡,被叫醒,说我们的车要上山了。

  
一咕碌爬起床,背起大包朝车跑去,看到司机张哥,四川人,瘦削却有着坚定的眼神,象游移在远处。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送行会。我问他:有没有喝酒?张哥轻松的说,没有。

  
这一趟出发,不象是走219,只是一趟普通的出发。也许对当地人,上山下山非常正常,而对我们,远道而来的旅行者,一切如此神圣而艰辛。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而我们,生活在零海拔区,二者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

  
车终于开动了,梦想中的219启程了。

  
我和一宁坐在后面,既兴奋又紧张。我们都是随遇而安派,没做多少功略,想到要做的事就去做了,对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次又一次地去做。我给好友发去短信:我们终于出发了,有点搞笑,不象走新藏线。朋友回复:那象什么?我说:象进北京城。

  
车飞奔起来。

  
其实,从阿里下山的车,要10日凌晨才开始放行,进山的车要等下山的车过后才可放行。然而,我们的车有特殊通行证,畅通无阻。进山的路远比下山危险,新藏线,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海拔从900米突然上升到5000多米,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还是对意志的挑战。五条进藏公路,新藏最艰辛,途中经过的死人沟,让众多旅行者望而却步。我和一宁有所准备。她抱着个氧气袋,我的水壶满满灌上葡萄糖,准备有事没事灌上几口。尽管对未知,有无法预测的恐惧,然而,我充满信心。

  


  
(图,新疆喀什的清真寺)

  
二,

  
库地达扳(3150M)---麻扎达扳(3800M)---黑恰达扳(4700M)

  
车飞奔了近两小时,突然感觉爬坡。来到一个垭口,张哥说,开始进山爬库地达扳。路面变得全是碎石,公路在山上盘旋,车七拐八拐,不知不觉过了库地达扳,还好,第一个上升海拔的垭口,没有任何感觉。这时车突然停了下来,被告知前方的路正在抢修,要等天亮才可通行。无奈,我们只好蜷缩在车中。新藏线上的夜异常寒冷,月亮格外澄静,满天的星斗大而亮,我无心眷恋夜色,痛苦地在车内昏然欲睡。

  
天亮了,车开始启动。

  
到库地兵站,检查边境通行证。此时,天已大亮,我充分领略新藏线的沿途风光。车行进在昆仑山脉与喀喇昆仑山脉的夹缝中,崇山峻岭。雪山开始大片大片的出现,天空是尉蓝尉蓝的,此时没有一丝的云彩,我一下子看呆,只能用“风光无限”来形容。车又开始爬坡,翻越新藏线上最为艰险的麻扎达扳。

  
麻扎,在维语中为“坟墓”之意,这个山口命名“麻扎达扳”,可想而知它的危险程度。据说它的海拔并不是太高,可,它位于高山环抱的谷地中,因气流不畅而使人们呼吸更为困难。到麻扎兵站。看到几十辆等待下山的车,排起了长龙。我们解决午饭。我和一宁互相询问了各自的身体状况,感觉还不错,吃下米饭一大碗。

  
麻扎兵站门口有一条大河汹涌奔腾,这是塔里木河的正源河---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山,是新疆喀什地区的母亲河。这也是通向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M)的必经之路,据说在这可以看到K2。

  
我左顾右盼,看到众多的雪山从眼底溜过,而我,并不知道哪座是K2。突然看到停在路边的一辆越野车,一个拿着长镜头的摄影人,对着远处的山峰狂拍,一宁说,怕是K2吧,我努力观望,只见远处一个雪峰,呈尖尖的馒头状兀立,似乎与印象中的K2吻合。我突然很平静,看过珠峰的冷峻,看过墓士塔格的细腻洁净,再看过众多的美丽的不知名的雪峰,或许,我得了雪山麻木症。或许,那并不是K2,就姑且当它是吧。

  
车继续爬坡,路也越来越颠簸,海拔继续上升。过了4700米的黑恰达扳。风光越来越旖旎,蓝天白云,雪山连绵,以往所看到过的风光,此时已黯然失色,我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它的美丽,只能把它深深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图,新藏线上的雪山)

  
三,

  
三十里营房(3700M)---康西瓦达扳(5300M)---奇台达扳(5140M)

  
此时的我们,有了昏然的感觉,高原反应来骚扰。一宁猛吸她的氧气袋,氧气能让她感觉舒些。我也呈欲睡状态,可感觉还好,时不时灌上几口葡萄糖。

  
车来到“新藏线上最热闹的地方”---三十里营房。因是新藏线通往喀喇昆仑山口的必经之地,也是唯一有女军人生活的高山区,过往的车辆与旅行者均喜欢在这儿食宿,做为进入阿里地区的最后休整地。应运而生的小旅馆小饭馆小商店高达几十家,热闹非凡。

  
我们的车停下来稍作休整,加水加油,然后继续上路。

  
新藏线,虽然全由碎石铺成,且狭小,可路况基本算平坦,我们的车一路飞奔。然而,沿途看到众多被撞得稀里叭烂的货车停靠,估计是司机高反或磕睡,一不留神造成。看来,新藏线上,危险的程度并不在路况,而是季节性带来的雪崩塌方以及泥石流滑坡,还有那突如其来的高原反应,引起各种并发症而造成的生命危险。或许是危言耸听。我觉得把心态放松,身体素质还行,然后多喝葡萄糖水,做好一定的高原反应的应急措施防备即可。

  


  
(图,新藏线上风光无限)

  
四,

  
甜水海兵站(4980M)--死人沟(5190M)---界山达扳(5430M)--多玛兵站(4700M)---班公错(4500M)---阿里狮泉河(4300M,1100KM)

  
车在几百公里的无人区上飞奔,时不时有野黄羊与藏羚羊掠过,我被新藏这片广袤而荒无人烟的土地强烈震撼。人类多么伟大,可在自然的面前,依然渺小无比。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正想表达一下深刻思想,头,开始感觉剧烈的疼痛。

  
天色渐黑,我们看不清车窗外的景色。我的高反也愈强烈。张哥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不要昏睡过去。于是,我的人属于睡眠状态,可思想依然清醒。

  
“要过死人沟与界山达扳了,你们不要睡觉啊!”张哥再一次提醒我们,他对我们的身体状况颇为担心。要过死人沟,我的精神强打起来。死人沟,一听就让人危言耸听,据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一个败兵团到这里休整扎营,结果因为高原反应与恶劣的气候全军覆没。我战战兢兢,告诉自己一定要打起精神,就怕一不留神大脑缺氧,昏睡过去从此不再醒来。

  
谢天谢地,死人沟过去了,我们来到另一个海拔高点界山达扳。界山达扳鼎鼎有名,海拨5430米,号称是人类公路在地球上的最高点,也是新疆西藏的分界点。精神为之一振,屏住呼吸,做骄傲自豪状。

  
头,却疼得更厉害,吃下一粒镇痛片,意在缓解高原反应。而一宁的脸色发青,这是正常反应。

  
不知是药片的缘故还是海拔下降的原因,不知不觉,头疼过去。深夜一点,到达多玛兵站。张哥给我们每人叫了一大碗面,特奇怪自己的胃口,居然吃掉了一大碗面。而一宁,焉焉的,呕吐了,一口面也没有吃。

  
我颇满意我的身体状况,这比我去年在珠峰大本营时感觉好多了。也许,身体的强壮,就是靠一次又一次磨练。

  
张哥说要继续赶路。我们要夜过班公错。这个传说中的美丽圣湖,只好与她在黑夜中相遇,并告别了,这似乎是我们新藏线上唯一不完美之处。可,不住宿也有好处,我们的身体状况,需要好好休息,到狮泉河休整,无疑最安全,万一有啥不测,有急救中心。夜里三点,路过班公错,月光下,湖面上波光粼粼,无法看到班公错的蓝,只有在昏睡状态中,想象她白天的美丽。

  


  
(图,美丽的班公错。到达阿里后,我又返回去看了圣湖)

  
车在黑暗中行驶,我们都异常疲惫,严重的睡眠不足与头痛,我们的精神状态临频崩溃。

  
似乎过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前方突然出现了些许灯火,张哥突然说:这就是阿里狮泉河了!

  
天啊,9月10日清晨6点,我们终于平安抵达阿里!

  
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公路我们终于顺利走了过来!

  
我和一宁在万分疲惫中,相视而笑,击掌庆贺,为平安抵达庆幸。

  
夏夏写于 2005年2月,修改于2007年6月10日东京

  




 回复[1]:  待于泥 (2007-06-11 19:12:06)  
 
  这篇写的不错,赞一个

 回复[2]:  夏夏 (2007-06-11 20:15:30)  
 
  谢谢待于泥。可以问一下吗?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我现在开始慢慢整理我以前的西藏游记。只可惜,有些照片找不到了。

 回复[3]:  待于泥 (2007-06-11 20:34:13)  
 
  当然可以问,我当然也可以不回答你。

  
照片找不到没关系,没人规定你必须写看图说话式的游记。

  
你的文字,假如能达到使读者不看照片也能犹如身处西藏,体会那种神秘和苍茫,旷古和悠远,那就是真正的鲜活起来了。

 回复[4]:  夏夏 (2007-06-11 20:44:50)  
 
  说得有道理。

  
我不必执着图文并茂的。呵,我用图文并茂赞自己的文章,真有点儿不好意思。

  
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文字真正鲜红活起来。我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距离。

 回复[5]: 进藏 雨 (2007-06-12 18:38:40)  
 
  准备第二次去西藏了,上次白天出游,晚上输液,别样的体验。这次不知道会怎么样。是的夏夏,我也问过自己,即使搭上性命也要去吗,回答是去,虽然生命这么美好,日子是这么惬意。出发,找的总是自己。

 回复[6]:  夏夏 (2007-06-12 23:16:53)  
 
  雨,你准备什么时候进藏?走哪条线?多长时间?从哪开始?到了拉萨会去哪儿?很羡慕你!

  
上次,你一定是严重高原反应了.我也一样,每次进藏,都有高反.当时痛苦之极,总是在想,我为什么要来受苦呢?可是,一旦离开,就会想念高原反应呢.

  
如果你再去,做好准备,会少受高原反应的苦的.

  
如果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我竭尽全力.

 回复[7]: 夏夏 雨 (2007-06-14 16:52:01)  
 
  谢谢你,夏夏,如果不是太打扰你的话,我确实想向你请教些。给我邮件好吗?

 回复[8]:  夏夏 (2007-06-14 12:56:05)  
 
  雨,我给你MAIL了.当然不会打扰我,我会无所不答.

 回复[9]:  夏夏 (2007-06-14 13:18:45)  
 
  雨,你想去阿里吗?

 回复[10]: 夏夏 雨 (2007-06-14 16:01:46)  
 
  想去阿里,谢谢你的邮件,回复了 谢谢你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我在西藏
    经幡 
    修心 
    带着四支烟去流浪----2004西藏篇(旧文存档) 
    二子请进,和你交流一下 
    拉萨泪  
    天葬  
    转神山一周,洗去一生的罪孽  
    磕长头,朝圣  
    地球上的一滴眼泪 
     扎达,古格,无声的召唤 
    走过新藏线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