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老唤 >> 文物与骨董
字体∶
中國人懂藝術嗎?

老唤 (发表日期:2011-01-05 15:03:57 阅读人次:11755 回复数:110)

  中國人懂藝術嗎?

  
首先聲明,這裡所說的[中國人]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中國人,不包括像陳丹青、艾未未,還有老喚那樣的個別現象。

  
許多國家都為世界史提供了和提供著他們特有的藝術作品,當然也包括中國。

  
因此你在除了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大博物館、美術館里都可以看到許多國家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品在呈現他們對藝術的獨特理解的同時,還昭示了他們的精神面貌,風土人情,乃至靈魂。

  
就如位於東洋的狹小的日本,在那裡你也可以看到許多國家的傑作。在上野的西洋美術館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盡管有的不是精品。而中國的青銅器、瓷器,乃至書法繪畫更是各處可見。

  
就更不用贅言像盧浮爾宮,大英博物館那樣規模宏大、藏品齊全的大博物館了。

  
當然,他們的藏品有些是用偷、搶、騙的手段搞到手的,但這也反映了他們各自對藝術的態度。

  
但是你在中國的大博物館、美術館里,却基本上只能看到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規模最為龐大、藏品最為豐富的故宮博物院,除了僅有的作為貢品的工藝品鐘錶和首飾以外,再難找到外國的東西。而這些工藝品炫耀的與其說是靈魂,不如說是權力和財富!

  
是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出類拔萃,因而無須外國的藝術品前來濫竽充數嗎?

  
是中國人的貴族和官吏窮嗎?

  
是中國人的道德不允許中國人奪人之美嗎?

  
……

  
一個美麗的俄羅斯民歌有這樣一句歌詞:[以前是這樣,如今還是這樣。]

  
中國改革開放了三十年,直到今天一點兒沒變:[如今還是這樣。]

  
一點兒沒變,說的不是博物館,而是觀念。

  
在國外的藝術市場和拍賣市場上,世界各國的藝術品都有展示的機會。各國的收藏家、美術商不分國界競相爭奪那些具有藝術價值的藝術品。

  
而在那裡的中國收藏家、美術商,眼裡只有中國的東西!

  
他們在羅丹的雕像面前目光無神,但是看到明代的銅佛却目光炯炯……

  
[以前是這樣,如今還是這樣]。

  
在中國的美術市場和拍賣市場上,就像在故宮里一樣,你幾乎見不到外國的東西,除了鐘錶和首飾。如果拍賣場上偶爾出現了一幅法國油畫,這時它會看到中國人那突然而來的驚訝、不解、冷漠、嘲諷……的表情,它會領教中國人多麼熱愛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文化啊!

  
但是我却要問:[中國人懂藝術嗎?]

  
在中國人的腦袋里,[藝術品]基本上就是古董,並且其中一半兒以上都是工藝品:從青銅器、玉器,到瓷器、傢具……那些東西除了與權力和財富有關以外,和靈魂,特別是現代人的靈魂幾乎毫無關係!

  
唯有的字畫,還得是古董字畫。

  
西洋的油畫和雕塑記載了西洋人觀察世界的眼光的歷史,記載了他們的開拓精神和靈魂的苦鬥……

  
但是中國的字畫呢?最多的就是文人士大夫們掩飾太平的閒情逸致,如不是為了修身養性,就是為了相互贈答。

  
說玄了:大同小異,千篇一律!

  
也有一些現代的。比如齊白石。窮困潦倒的齊白石如果不因為在日本辦展、二百多幅作品被日本人一搶而空,他到今天會不會被捧到這麼高的地位,還真很難說!

  
徐悲鴻如果不留洋法國后追隨共產黨當上中央美院院長……

  
趙無極如果不是得到了法國人的認可……

  
還有一些小的:

  
陳逸飛、範增、丁紹光、方力鈞……如果沒有外國人給抬價……

  
中國人最相信外國人的眼力!

  
當然,中國人不是甚麼也不懂。他們懂錢,這我知道。在英明的我党的領導下,我們有過全民皆兵的年代,有過全民從政的年代,現在進入了全民皆商的偉大時代!我們的民族空前團結!一齊炒股、炒房、炒古董!在全民從政的年代沒被燒燬、砸爛的[拉圾]、[四旧]現在都成了[國寶]!我們要把齊白石炒得比凡高還要高,以此證明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為傑出的文化!

  
……

  
都說:[藝術無國界]。但是對外國藝術一竅不通的中國人真的就懂中國藝術嗎?

  
總之,我搞不懂:中國人懂藝術嗎?

  





Page: 4 | 3 | 2 | 1 |

 回复[61]: 采夫随时不忘[聚焦] 老唤 (2011-01-15 14:21:02)  
 
  但是应该这样聚焦:

  
加上[最初]二字,这很重要:

  
[最初,齐白石的画到底是不是因为日本人的捧场才热火起来的?]

  
前文中,我和老牛争论的焦点并不难理解,引用科长的话:[不需要多高的智商!]

 回复[62]: 老换说的不对 高尔夫 (2011-01-15 16:48:30)  
 
  朕的专业是广东学,在日本至少这个地位是没有老马,老爹,老牛敢于挑战的,至于扒金库嘛,那是朕的嗜好,就跟你喜欢摆弄破碟儿破碗似的。承蒙老换赏识,朕对齐白石就不再置啄。

 回复[63]: 你改行啦? 老唤 (2011-01-15 18:06:20)  
 
  現在不整天[摆弄破碟儿破碗]啦?

 回复[64]: 科长,关于那三个士兵的回答. 夏夏 (2011-01-15 21:42:22)  
 
  这文章真火,但是我还是续一下以前的话题.

  
那是一部美国电影.是一部战争片.一个将军问他的三个士兵,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什么?

  
一个回答说,MIND OF GOD.<神的意志>

  
一个回答说,RESPECT.<尊重>

  
一个回答说,NECESSITY<必要性>

  
影片中,他们几乎是没有经过思考,马上就回答了问题.

  
我当时就想,美国人的思想层次就是高.

  
同样的问题我问过我先生的大学同学,他是朝日电视台里新闻的高级PRODUCER.他也几乎没有经过思考,回答说,是POWER.这个POWER,可以是权力,实力,动力.和他的职业还真符合.

  
我并不赞成36楼老唤的说法,说只有那些人配<最重要>这样的字眼.每个人,微小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与灵魂,自己最重要的观念.其他人懂与不懂,赞成与否,是另外一回事.

  
我还是特别希望,每个人都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也许可以思考与领悟到一些东西.

 回复[65]:  老牛 (2011-01-16 06:05:42)  
 
  》》根據我的[文脈],我想說的是:即使齊白石變法了,也沒有根本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外國人帮了他一把!

  
==========

  
老唤、老唤---千呼万唤----你的[文脈]才出来。

  
也就说你虽然【···比如齊白石。窮困潦倒的齊白石如果不因為在日本辦展、二百多幅作品被日本人一搶而空,他到今天會不會被捧到這麼高的地位,還真很難說!】这么写、你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齊白石變法了,也沒有根本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外國人帮了他一把!】?-----这一变化挺有意思,说实在的,虽然头尾有点牛头不对马嘴,还是欢迎你这一变化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比如齊白石。窮困潦倒的齊白石如果不因為在日本辦展、二百多幅作品被日本人一搶而空,他到今天會不會被捧到這麼高的地位,還真很難說!】这一句,就能知道你的文脈是【即使齊白石變法了,也沒有根本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外國人帮了他一把!】这一意思? -------你早一点这么描述,也免得彼此枉费口舌!!----毕竟「超常」是少数人,多数人是正常!

  


  
据资料,这次联展影响很大,比齐白石有名的陈师曾、金诚、陈衡恪等画家的画都买的很好。经过陈师曾的宣传、介绍···齐白石的画全部卖出,并且卖了高价『用中国人写的文章,称之「轰动东瀛···引起日本畫界轟動···等等」?---中国人喜欢把日本人当做残脑的看···』,这一事情对于齐白石的名声、画价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老唤用了很好的一句『是外國人帮了他一把』。齐白石之所以成为『齐白石』,除了齐白石他自己、中国其他的人在他的艺术生活上更不懂得帮他多少『把』?外國人这一把----懂了艺术,中国人即使有N把----还是『中国人懂艺术吗』?

  


  

 回复[66]: 高尔夫 老牛 (2011-01-16 05:57:44)  
 
  》原来那一幅齐白石是假的!

  
==========

  
你怎能一杆捅穿,一语捅破呢!

  
以后老唤如何在老唤的『傻屄』面前示宝呢?

  
不是常说-----真作假时假亦真!

 回复[67]:  采夫 老牛 (2011-01-16 04:22:50)  
 
  》》齐白石的画到底是不是因为日本人的捧场才热火起来的?

  
有兴趣的话请参考下面的文章---中国人写的,打点折扣。

  
==============

  
齐白石--书画市场运作大师

  


  
7月31日,在中贸圣佳十周年庆典上,齐白石书画拍卖专场的45件作品,创下了成交总额9021.1万元、成交率100%、最高成交价880万元的佳绩。业内人士表示,齐白石作品是拍卖市场上的常青树,为诸位藏家看好,价格呈上涨趋势。

  
齐白石绘画造诣深厚,备受业界推崇。而鲜为人知的是,齐白石还是书画市场上的运作大师。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的市场意识,他的营销手段,他的防假措施,让现在的画家们也叹服不已。“齐白石先生是书画市场运作大师。”在200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上,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向记者表示。 齐白石的客厅里曾挂着润笔单:“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还有一张告白:“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王明明向记者介绍,“齐老先生不光明码标价,而且对朋友买画从来不讲情面。”据说,齐白石的好友王森然向齐白石求画,就按照“每二尺10元,加题上款10元”的规例,先付给齐白石20元,而齐白石就照价画画,不因为王森然是好朋友而增加尺寸。按市场需求变画风赢得不同层次买家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赵力告诉记者:“齐白石是一个职业画家,他根据市场来改变画风。” 齐白石在1917年来到北京时发现,他的扇面一个2元,比当时一般画家的价钱便宜一半,却没有人来买。李可染夫人向记者分析原因:“当时北京盛行的是吴昌硕、陈师曾等人的大写意的画,齐老先生的画风冷逸,有孤高的士大夫气,北京人不喜欢。”在好友陈师曾的劝告下,齐白石开始改变画风,实行著名的“衰年变法”(因为当时齐白石已经年过半百,所以称做“衰年变法”)。变法后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既符合士大夫的口味,又有民间的天真烂漫。结果官僚、士大夫、商人和普通百姓都争购齐白石的画。

  
1920年至抗战前十几年间,齐白石卖画1万多幅,刻印3000多方。 产品适销对路了,价位也就跟着上去了。齐白石上个世纪30年代的画价为:扇面宽2尺者10元,1尺5寸内8元。花卉条幅:2尺10元,3尺15元,4尺20元以上一尺宽 ;5尺30元,6尺45元,8尺72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8寸内每页6元,1尺内8元。绘画技能改变了齐白石的生活境况,1926年他在北京西城区跨车胡同花2000银元买了一座三合院带跨院的住宅,面积约600平方米。

  
慧眼识代理画店直代销双管齐下 :齐白石卖画初始是直销,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样收入不稳定,而且不容易打开市场,就把目光瞄向画店,想委托给资质良好的画店代销作品。 画店的业务性质有点像现在的画廊,可以代卖画家作品,也可以代人联系画家和篆刻家订购作品,从中提成。

  
经过仔细挑选,齐白石看中了荣宝斋这家画店。店主王仁山慧眼识珠,大胆地把他的作品挂在荣宝斋最显眼的位置,并大力向客人推荐。 齐白石对这个大客户非常重视。据齐白石孙女婿说,每天早晨,白石老人吃完早饭走到画案前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荣宝斋的订单。如果有,每天清晨的第一张画就给荣宝斋。

  
日伪统治北平时期,齐白石关在屋里照常作画刻印,只要荣宝斋需要,派个小伙计去,一次就给十几幅画。借名人创名牌效应交友卖画一举两得

  
初到北京时,齐白石的画卖不出去,不光是因为画风冷逸,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出身湖南湘潭的普通农家,北京绘画界很多知名人士看不起他。齐白石开始广交各界有名之士,参加画展,出版画集。  

  
 1919年,齐白石的画得到北京画界领袖陈师曾的赏识,后来两人结为好友。1922年,陈师曾带了齐白石的画去日本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陈师曾和齐白石的画不仅在东洋引起了轰动,而且吸引了正在日本的西洋画家。在展会上,齐白石的2尺长山水画卖价高达250枚银币。这次画展为齐白石作品打开了海外市场。

  
1920年,齐白石第一次来到梅兰芳寓所。当时梅兰芳已经是梨园名人,在北京城可谓妇孺皆知。两人第一次见面,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为齐白石唱贵妃醉酒,这段轶事传为美谈,京城许多名流开始对齐白石刮目相看。

  
齐白石定居北京后与著名翻译家、画家林纾成为好友,林纾把齐白石与民国以来的画坛泰斗吴昌硕齐名而论,第一次提出“南吴北齐”,这种说法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逐渐流行起来。

  
1926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聘请齐白石任中国画教席,1928年10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聘任齐白石为教授。齐白石抓住机遇接受聘任,为推出自己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官方基础。

  
1933年5月10日,徐悲鸿组织“中国近代绘画展览”,携带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画在法国巴黎正式展出。这次展览历时45天,3万人次前来参观。在画展结束后,法国政府收藏了中国近代佳作12幅,其中就有齐白石的《棕树》。欧洲各大报纸都争着报道这次画展,评论文章有300多篇,其中大批评家加米勒莫克来在《费加罗报》、《民族之友》等报纸发表了3篇评论,高度赞扬中国的绘画艺术。紧接着,徐悲鸿带齐白石的画到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展览。齐白石的作品在海外名声大振。

  
齐白石的画开始变成卖方市场。史料上记载,齐白石的画价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不断攀升,已经超过当时著名画家陈半丁的画价。自掏腰包封杀假画独创防伪标志打假.

  
齐白石名气大了之后,伪造他的假画不断地在市面出现,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辞劳苦地同假画做斗争。 有一次,齐白石听说古玩店里有一幅假冒自己《蔬香图》的画,就花3500元买下。他免费为那些重金买自己画的人做鉴定,在原画上题下:“此余旧作,某某年重见记之。”

  
为防假冒,齐白石请人铸了一颗“齐白石”三字的铜印,并且专门花钱登报声明,凡是他的画件,都有“齐白石”三字的铜印印章。谁料到假冒者也仿制了同样的铜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于是齐白石发明了“立体图章”,就是在画上盖完图章后,把朱砂粉撒在刚打上印泥的图章上,来回抖动让朱砂粉粘在有印泥的地方,这样图章上的朱砂粉凸出纸面成为“立体图章”。齐白石这种制作图章的做法,是不让外人知道的。其维权策略和维权意识不能不让后人叹服!以画抵债巧推销夫唱妇随提画价.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许俊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时期,佣人、熟人为齐老先生做事,他用画而不是钱作为酬劳,这些人可以卖他的画换钱,这样齐老先生的画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齐白石这种以作品抵债的方式和他自己声明的“卖画不论交情,君子自重,请照润格出钱”的金科玉律相比,让我们看到了他推销作品、开发市场手段的灵活。

  
齐白石卖画懂得抓顾客心理。有人来买草虫画,齐白石回答:“年纪老了,眼光不好,工笔草虫不画了,真是对不起,没有了。”买画人再次请求。齐白石看其有诚意,就半晌才说:“有是有一部,不过是太太藏起的,不知她肯不肯卖。”买画人更急了,齐白石就拉直嗓门:“有位贵客要看看你那部草虫册页哩。”齐夫人在房中说:“这部册页是不卖的。”齐白石又大声说:“贵客看中得意,能出大价钱哩。”价格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被提高了.2003年,齐白石的《山水精品册八开》拍出1661万元的高价,是目前齐白石独创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 1996年《书画合璧册》(九十六开选九)1997年《柳牛图轴》1998年《山水册》1999年《荷塘双鸭镜心》2000年《芭蕉书屋轴》2001年《长寿镜心》2002年《花鸟四屏》2003年《山水精品册册页》(八开)2004年《溪柳人家手卷》2005年《富贵长青立轴》(与陈半丁合作) 艺术走向市场是必然规律 我们在惊叹凡高的作品《加奇医生肖像》1990年拍出8750万美元天价的同时,不得不为他生前贫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而痛惜。艺术家往往有艺术创作的智慧,没有艺术经营的能力或者是不屑于经营。齐白石的经营有道和他非凡的绘画造诣带给后人很多启示。

  
齐白石年过半百改变画风,自创“红花墨叶”派,使作品雅俗共赏;他广交文艺界名流,在积累友情、切磋技艺的同时,完成了品牌的推广,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战略。正是因为齐白石善于市场运作,所以他不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不寂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他齐名的黄宾虹的画扔在浙江画院里没人看的时候,他的画却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普通人月收入仅为几十元,齐白石一幅画就在100元左右;1984年,齐白石作品单件突破10万港元;1994年,中国嘉德春季书画专场齐白石的十二开设色《山水图》册以517万元为国内一家企业所得;2003年齐白石《诗意山水册八开》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661万元成交,轰动了整个画坛。 “艺术走向市场是必然规律,通过市场,艺术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朗绍君对记者说,“但艺术又是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的,片面强调市场利益,不利于作品艺术价值的提高,现在的问题是画家如何面对市场、走向市场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师槌起槌落的拍卖声中实现其商业价值时,谁说艺术品艺术价值越高商业价值越高就一定是悖论呢?齐白石的市场意识和营销手段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示。

  

 回复[68]:  琉璃厂 (2011-01-16 04:44:47)  
 
  老牛,东洋镜里的牛人。

  
学识牛!文采牛!为人处世牛!人品更牛!

  

 回复[69]: 不要兜圈子 老唤 (2011-01-16 08:35:16)  
 
  請老牛先解釋一下:

  
1,[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不是!

  
原因很简单,不要说一般的日本人,那个时候就是日本画坛里大多数人也不一定看懂并理解齐白石的画----也就是说齐白石在日本成名的土壤--没有。]

  
是甚麼意思?

  
2,[中国人喜欢把日本人当做残脑的看]和上面的觀點是否有關?

  
如果有種,就別兜圈子,直接回答!

  
另外:

  
a,[文脈]如果不懂,可以查一下字典。

  
b,如果有[聯展]的第一手資料,請出示,不要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提供線索:[  大正11年(1922)  

  
第2回 日華(中日)連合絵画展覧会  

  


  
5月 2日 大阪毎日新聞

  
5月20日発行  美術之日本 P12-14

  
(出品作品解説附き)]

  
c,[刪去照片]是因為轉移了話題,並且事實證明確實如此。一般人們關心的不是你的文字,齊白石的藝術,而是你有沒有錢!

  


  

 回复[70]:  采夫 (2011-01-16 21:22:09)  
 
  俺以前在你的文章后面写过中心思想么!

  
其实是想让你们两位怒发冲冠,把藏在柜子底里的宝物拿出来给咱们开开眼儿,哈哈!

 回复[71]: 琉璃厂 老牛 (2011-01-17 04:55:18)  
 
  看了你的表扬,明明知道你是大大的过奖,但心里还是忍不住甜滋滋、乐丝丝的···嗨,我就是这么脆弱···

  
不管如何,谢你!

 回复[72]:  老牛 (2011-01-17 05:32:49)  
 
  齐白石『被捧到這麼高的地位』是由于日本人买了那「几幅」或「200」多幅他的画?

  
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不是!

  
原因很简单,不要说一般的日本人,那个时候就是日本画坛里大多数人也不一定看懂并理解齐白石的画----也就是说齐白石在日本成名的土壤--没有。

  
那个时代日本画坛里名画家除了铁齋、浦上玉堂是画中国风格的水墨画外,其他的川合玉堂、竹内栖鳳、菱田春草、横山大観、元宋···花鳥画的上村松篁、淳之、神泉、遊亀···美人画的松園、深水、清方等更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是画日本画的。

  
看惯了传统中国文人画或日本画,齐白石的画很难看懂并很难理解的,因为齐白石是把书法、篆刻的线条大量融进他的画,没有齐白石高深的书法、篆刻功底,也就没有今天齐白石的艺术。也就是说,你要看懂齐白石的画,不但要会看一般的画,更重要的是要看懂并理解书法、篆刻的线条。

  
===================

  
上面是我当时完整的句子,最后2段是上面的说明。当然如果把『也就是说齐白石在日本成名的土壤--没有。』改为『也就是说齐白石在日本成名的土壤--很少』更有申缩性,这是我的意思表述不完整的地方。

  
由于齐白石的画很难被人们看懂并被理解,不要说一般的日本人,那个时候就是日本画坛里大多数人也不一定看懂并理解齐白石的画(这只是我的推理,根据是上面的最后2段)。如果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外国画家的画很难被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民族的大多数人民、甚至画坛里的人所读懂、理解并接受,那么这个画家在这个国家里成名的可能性有多大?梵高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社会方面来说,22年联展之后到1931年918事变期间,也不见得齐白石和日本方面有什么联系?31年之后,37年北平沦陷,齐白石对日本人很感冒,躲之不及。【“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1939年,老人在门上贴出13个大字:“白石老人心脏病发作,停止见客”。即使不久后因为经济困难,他不得不重新卖画刻印,但为了不被日伪利用,又在大门上贴出一张告示:“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待。庚辰正月八十老人白石拜白。” 】。日本人曾经去找梅兰芳等名艺术家,却没有去纠缠齐白石---估计那时齐白石的名声还不够大。两国交战,日本人也不可能去捧一个对自己很感冒的中国画家。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社会环境方面,让齐白石在日本成名的可能性也很小。

  
=================

  
老唤,我觉得你不单单只提出质疑,我期待着你拿出东西来批判。

  


  
》》如果有[聯展]的第一手資料,請出示,不要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我也很希望能够有第一手资料。但对当时没什么名气的齐白石来说,【几幅作品参展】的推理,比你吹大牛、放大炮的【二百多幅作品被日本人一搶而空】我觉得要合理得多!-----你觉得呢?

 回复[73]:  老b (2011-01-17 09:24:22)  
 
  老牛吃的并非嫩草,嚼来嚼去也就那个味道。见好就收很重要,否则真成了他笔下的“良心大大地坏”的SB

 回复[74]: 謝謝老牛 老唤 (2011-01-17 18:07:45)  
 
  [很少]我同意。[藝術]從來就是很少。

  
應該說,齊白石在日本[走紅]还多虧了法國人:法國人看中了齊白石。

  
我也很自私,把[東洋鏡]當[草稿紙],這是因為懶。幸虧老闆不反對。

  
寫到齊白石的具体数字,心裡發虛,因為全凭記憶,手頭又沒有詳細資料,(手头的几本有关對齊白石的[著作]都是语焉不详,)要查明具體有多少作品出展,只好去霞关的国会图书馆,实在是麻烦。

  
想到无关主题,于是就信手写来,大概是与上海的瓣展搞混了。

  
如果有幸遇到一位出版商肯为我出集子,我一定根据你的意见纠正:或者去查,或者[随大流]省略具体数字。

 回复[75]: 老牛谢老唤 老牛 (2011-01-18 03:55:37)  
 
  老牛角不小心顶上老獾后,才得到一位镜友的忠告----老獾名为獾,实际是狮,是镜里最大的『恶霸+流氓』,不少『傻逼』动不动就被骂得狗头喷血,且近来有意淫镜里良家女子之图谋···

  
再浏览老唤的大作,实为其文字功底所折服---不禁脊背发凉、一身冷汗···

  
无奈,老牛性愚、撞上墙角也不知转弯,甩了甩牛脖子只知道傻顶----牛腿却直打抖!

  
雄狮性爽---要斗就要跟猛虎斗,和这头老蠢牛见识---岂不是很掉价!

  
于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了。

  

 回复[76]: 那邊還有一篇[中國人] 老唤 (2011-01-18 10:54:25)  
 
  歡迎老牛指教。

  
[學問]麼,邊學邊問。

  
[惡霸]還輪不上,[流氓]却不假:倒不是[我是流氓我怕誰],而是得主動找罵,[不挨罵長不大]就是這個道理。

 回复[77]:  河东河西 (2011-01-18 12:42:40)  
 
  〉[不挨罵長不大]

  
同理,中共也是在骂声中发展壮大的。

 回复[78]: 你真罵罵試試! 老唤 (2011-01-18 13:07:31)  
 
  

 回复[79]: 有道理。 自带板凳 (2011-01-18 13:55:06)  
 
  挨了骂,先听进去,然后改正,才会进步。

  
这才是“不挨骂长不大”的真实含义。

  


  
“中共在骂声中成长”这种思维本身就是被中国愚弄了大脑以后产生的思维。

  
没错,对中共的骂声一直存在,但关键是中共听不进去啊,更别提改正了。

  
“你真骂骂试试”?不是抓起来就是把你赶出去。

  
结论是,几十年来虽然一直有人骂,但是中共一直拒绝进步。

  


  

 回复[80]:  河东河西 (2011-01-18 15:19:05)  
 
  呵呵,“不挨骂长不大”可双重诠释和标准啊。

  
“中共在骂声中成长”本为事实陈述嘛。

  
其实现骂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近日国内股市大跌,我看到国内某公开网站上有人公然骂道“9常委全家死光光”等恶攻和反标,真骂啊。

 回复[81]: 唤哥,请注意收妹儿。 自带板凳 (2011-01-18 17:36:12)  
 
  

 回复[82]:  吴卫建 (2011-01-18 22:10:52)  
 
  刚才TV TOKYOなんでも鑑定団中一幅齐白石晚年真迹画被估400万日元。

 回复[83]: 看了 老唤 (2011-01-18 23:08:08)  
 
  遗憾的是,老牛太忙,估计没看。应该让牛专家鉴定一下:1,真伪;2,行情。

 回复[84]: 還是老一套:[廣告] 老唤 (2011-01-19 05:30:43)  
 
  本报讯(实习记者周南焱)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为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文艺报》联合主办研讨会,30余位文艺界人士畅谈“文艺作品中的国家形象”。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认为,国家形象最直观的是中国人形象。过去西方人看待中国人往往充满傲慢与偏见,但今天一个励精图治的中国形象已经取代了一个老迈衰颓的旧中国形象。学者贺绍俊说,现在需要改变西方的陈旧观念,应该着力塑造当代崭新的中国人形象。专家们还就一些文艺作品对中国形象的误导提出了批评。一些知名中国导演获得国际认可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恰恰不是真正的中国形象,而是腐朽、死亡的过去。他们的做法使得国外观众误以为这就是现实的中国。

  
针对当下文艺作品塑造国家形象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说,作家、艺术家情感资源的枯竭比较严重。目前一些作家从事中产阶级写作,提供的经常是虚假信息。陈建功主张发掘那些体现民族顽强精神的人群,他们有更丰富的情感。

  
批评家李建军针对《我叫刘跃进》等文坛新作发言,“很多的作家举起拜金主义的旗帜,毫无责任感地写作,乐此不疲地宣传阴暗心理。作品里的所有人物都去欺诈,一切都没有爱意,通过这些扭曲的形象了解中国就不真实。”专家吴秉杰认为,写底层人群也不能写得过于凄惨,没有日常生活的宽裕和希望所在,就不能完全表现当今的国家形象。

  
重塑中国形象,使西方从过去对中国人的误解中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只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来塑造。与会专家认为,在文艺作品中塑造国家形象,更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学者马威德说,“今天中国的形象不应该和历史形象完全脱离,而应该一脉相承,有血有肉,还有神韵。”

  
艺术是无国界的,但艺术家们有自己的祖国。文艺作品在题材、人物、风景、民俗等方面都体现着作者对国家形象的认知。与会专家认为,国家形象跟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形象的艺术作品,必定是民族精神的典型体现。戏曲研究专家马也提出,国家形象不仅要有京剧、兵马俑这些实体性的东西来支撑,更应该重视对人性层面的发掘、培育。他觉得不能只唱“天天都是好日子”这类歌曲,一个民族需要有忧患意识,国家形象需要指向民族的灵魂深处和更高人性境界。RJ233

  

 回复[89]: 关于古物,老唤请进 夏夏 (2011-02-16 00:37:29)  
 
  老唤好.

  
我看到有人在拍卖这个,说是敦煌莫高窟挖掘出来的仕女图,想请你看下,值得买不?

  

 回复[90]:  夏夏 (2011-02-16 01:58:37)  
 
  还有很多古物.......

  
看起来还真象.....

Page: 4 |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文物与骨董
    中國人懂藝術嗎? 
    谁见过鬼? 
    補充 
    老照片儿和请教 
    广告一则:「无料鉴定」 
    谁懂钱? 
    求教并收购 
    坪内逍遥的手书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