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老唤 >> 中国有哲学吗?
字体∶
中国有哲学吗?插话六

老唤 (发表日期:2020-09-14 16:40:38 阅读人次:8223 回复数:7)

  海德格的政治生涯

  
正如曲解康德一样,海德格也曲解尼采。尼采著作《偶像的黄昏》的副标题是“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很显然,这个锤子是对付偶像的。尼采的理想是思想与个性的解放,超越自己,作自己的主人。然而海德格虽然常常把尼采的反人道主义、基督教、启蒙主义放在嘴边,但主张的正是尼采所反对的诸现象的集中表现:偶像崇拜!他在1933年夏学期的讲座“哲学的根本问题”中说:“在指导者的领导下,回归自身的民族创立自己的国家,组成国家的民族成长为国民国家,这个国民国家又承继着民族的命运……(来自学生听讲笔录)”并以此来创造自己的民族哲学。在以“新帝国大学”为题的讲演中说:“遵从未被人道主义、基督教思想窒息的纳粹主义精神……进行战斗……民族的宰相希特勒集结实现新帝国的诸势力正是为了进行这场战斗……”。“纳粹革命是德意志的现存在的彻底改革……Heil Hitler!(〈德意志学生〉1933)(均为笔者摘译)”……太多啦,省略吧……本文并不想罗列海德格为人诟病的各种言行,而是想探讨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必然联系。要点在于:当哲学进入政治,“现存在”就变成了德意志民族,变成了希特勒。个人的现存在可以变身为民族的现存在,民族的现存在必须制造出一个偶像……这就是他的构想,也是他根据尼采的理论推导出的结论,而这个偶像正是以抹杀个人的创造意志(自由)为前提。

  
偶像崇拜是人的动物本能,它出自于自我保护意识:消失于人群之中。就像身材较小的鱼类喜欢扎堆儿,以逃避鲸鱼、鲨鱼或海豚的攻击一样:被吃掉的很可能不是我(其实其危险性并不比独自一鱼的状况更小)。这就是偶像诞生的条件。可以看出,海德格的这些想法正是尼采所反感的德国精神现状。还可以看出海德格的“现存在”的尴尬境地,一旦与现实(“在世界中存在”)接轨会多么不靠谱,起码像断了线的风筝,gone with the wind……难怪亲纳粹的教授们对海德格的评价也不高:“政治上不可信任”、“危险的分裂症患者”、他的著作不过是“精神病理学的素材”……

  
海德格的政治思想的形成也有历史原因。一战期间,他就在德国必胜的气氛中作为国民军的一员从事邮件检查工作(1915-1918)。他所选择的妻子是个希特勒的忠实而热烈的粉丝。一战后,他的政治生命蒙受的第一次打击来自于他所支持的冲锋队被希特勒镇压。而最终使他不得不放弃政治生涯的事件是由于上层对他的不信任,据说他被排除于免除劳役的500名教授之外,不得不在败战之前去莱茵河修筑防御工事。这种不信任更多地是由于海德格的能力所致:在纳粹蒸蒸日上的时期,他加入纳粹党并担任了弗莱堡大学校长(1933年),尽管大力推行“强制性同一化”,尽管为希特勒的选举奔走呼号,尽管他规定大学授课前后都要向希特勒致敬、行纳粹的举手礼……然而不久就因为自己的“历史问题”而无法收拾乱局而被迫辞职(1934年4月)。一种解释认为他担任大学校长要比其他人好。可以理解,因为海德格如果能够担任希特勒的宣传部长,很可能改变德国的命运。可惜的是,这只是一种猜想。

  
据海德格的儿子赫尔曼(Hermann Heidegger)说 ,海德格生前曾给他留下遗言:“我死后手稿要封存100年。时代尚不具备理解我的条件。”是否可以说这是海德格最后的忽悠?按照雅思帕斯的说法,海德格的忽悠出自于他与生俱来的“自负”、“自我陶醉”的性格。在笔者看来,海德格颇似哲学领域里的骑士唐吉坷德。尼采先前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他有资格这样说,事实证明尼采的哲学确实没有受到同时代人公平的待遇。叔本华、梵高、舒伯特他们也有资格这样说。但是海德格却不然,他像黑格尔一样生前就已声名显赫,粉丝络绎不绝。他得到了太多的赞扬和宽恕。对他的非议最多的是来自他的政治观点,虽然这政治观点有着他的哲学的坚实基础。他如是说,是否意味着这些未发表的手稿与他已发表的著述不同,因为它们更加“不合时宜”?是否意味着与他同年(1889)诞生的希特勒扰乱了他的出版计划?是否表示对他生前享有的世界声誉仍不满足?而他的“理解我的条件”是否指百年后对二战惨剧的淡忘?无从可知,只能猜测,因为至今还没有一部令人信服的著作的题目是《希特勒如果统一了世界,世界将更加美好》……

  
对于那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来说,海德格可能很伟大,就像中国的儒家那样伟大。我们很难寄希望这些人会对“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为什么会加入纳粹?”、“为什么对奥斯维辛视若无睹”……这样的问题给出回答。对于海德格的崇拜者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理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怎么说”和“怎么做”是两回事儿。一些人会认为他是被假象蒙住了眼睛。顶多,他们会像海德格一样,认为那是一个“幼童”做了一件“蠢事”,即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而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有些人很奇怪为什么战后,海德格不但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却还在不知疲倦地弥补他前期的哲学?……然而海德格的这一切-做过的和要做的-在笔者看来都是必然的。反而,提出问题的人正是因为站在了海德格的对立面-“人类中心主义”、“主观主义”-来看待问题。这就像曾受到海德格影响的、主张“存在先于本质”的萨特不自觉地站在了海德格的对立面。

  
在海德格的哲学里没有传统伦理学和美学的位置。如果非说有,那也是出于“存在论”偶然的要求。这是因为在他的哲学里甚至没有人本主义意义上的“人”的位置。伦理学和美学都是立脚于人的,而在海德格那里,“人”与其说是为了与“动物”相区别,不如说是与“Seiende”相区别的“Dasein”。善恶的问题,包括希特勒的善恶问题,超出了海德格的思考和他的哲学的范围,属于“形而下学”的问题,不屑于议论和回答,至少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某种意义上海德格和儒家是事情的两极。和中国的所谓哲学的“满口仁义道德”正好儿相反,海德格的哲学超越了现实的仁义道德,完全进入了抽象的领域,包括“现存在”的“现”。大概也是因此,当他进入现实社会,他选择了纳粹,实现了“在世界中存在”。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在世”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世界与我不再是水与杯子的关系,而是我在世界中,世界在我中,仿佛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换句话说,自然科学的,乃至康德的世界观都是水与杯子的关系,要想克服这种二元论,必须换一个角度,必须克服主观性。“实存(existenz)”的语源是拉丁语的ek-sisto(站在外面),只有站在(自己的)外面才能“在世界中存在”,成为世界这个大链条的一环。

  
实际上,形而上学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只是一个理想,或曰幻想。就像你不能变成桌子,桌子也不能变成你,除非在神话与童话之中。这也是神话与童话的魅力。换个角度,任何的客观都有主观的成分,就像任何主观都有客观的在场。统一的理想只能在艺术和宗教中“实现”,就如“庄周梦蝴蝶”,还有“善”与“爱”,即我成为他人,他人成为我。估计正是这个没有中介的统一使海德格发现自己也中了形而上学的圈套,仍旧没有逃出牢笼:即使如自己的“统一”,也还是只能在意识中实现。经过漫长的沉默,海德格也开始了求助于中介(诗和语言)的探索。而同时代的卡西尔早就开始了对语言的性质和历史的研究,不但极具说服力,还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参见《象征形式的哲学·卷一·语言》)。

  
这里强调的是,不管纵观还是横观,如果说海德格哲学强调的是“真”,那么在他的哲学里几乎找不到“善”的立足之地。进一步,如果真理失去了客观标准,是非、善恶也会因人而异,结果反而是干什么都不用担责任了!这恐怕也是海德格亲纳粹的哲学上的根源吧。他肢解和阉割了哲学,把哲学引上了一条狭窄的死胡同。就像海德格在康德的认识论里看到了本体论一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也看到另一种“道德”。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 1924~1998)在对比了康德的原文和海德格的解释之后说:“像这样的文本证明了海德格尔对公正问题的麻木。这种这种麻木主宰了他对巨大的不义的沉默,对奥斯维辛的沉默。就(一般)存在的真理而言,大屠杀不过是(个别)存在。自海德格尔的’转向’之后,这种无知将继续存在,甚至变得更盲目。(谈瀛洲译《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海德格尔和“犹太人”——在维也纳和弗莱堡的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1987)”当海德格把“存在者”与“存在”分离开来的那一刻,他就走进了形而上学的死胡同。再想把两者合一,只能依仗“魔术”,或曰忽悠。如前所述,海德格的手法是把“存在”逼进“无”的境地,之后再想办法“无中生有”。

  
海德格当红有诸多原因。首先,他好像指出了一条道路,给人一个希望:有可能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其次,他崭新的概念又吸引了人们的求知欲、进入他茫茫的概念林海。作为神学家的海德格深知:神是造出来的,只有那些不了解神的本质的人才会信神。在这个意义上,他是成功者。还有,他的哲学家兼纳粹党员的身份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最后,就是跟风。比如先在日本,后在中国。在跟风的人群中不乏有一些人对海德格哲学的宗教倾向十分感兴趣,觉得很亲切,这与东方哲学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说还未与宗教彻底分离有关。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哲学与儒教有着某种亲近性……不过从这些粉丝的共同的立脚点,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状态,乃至智商。

  
德国大学在任命教授的时候需要被任命者提供“不同凡响”的著作,并且哲学教授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讲授自己的哲学思想。应该说这是德国哲学发达的原因之一,也是不少奇谈怪论的温床。这起码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不信你就“百花齐放”一个试试……即使侥幸出版了,也会重回造纸厂,属于昙花一类,而且还面临着生命危险……真理和生命孰轻孰重,一般的智商都能想明白。

  




 回复[1]: 新书预告 老唤 (2021-01-25 18:14:00)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564?loc=P_0005_003

  
首先得感谢亲爱的閻語,没有她的鼓励和参谋,【中国有哲学吗?】是否以书籍的形式面世还是个问号。随着我学问越来越大,出版越来越困难,中国的编辑们已经看不懂我在说什么。根据閻語的思路,我想,中国不是还有个台湾省吗?那里的情况如何呢……

  
我打算把台湾所有的出版社都问一遍,没想到刚问到第一家马上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这就是首先要感谢閻語的原因。

  
其次要感谢武汉肺炎。不能外出喝酒侃大山,只好闭门造车。本来是网文随笔的打算,难免走气漏风。要成为书籍,还得对得起人家的买书钱。因此不得不修修补补。幸亏武汉肺炎给了我不少时间。

  
因为仓促,还是有不少应该订正和加笔的地方。只好期待未来,这是说如果销路好的话。或许有机会出日语版、英语版,会得到某种程度的修正。

  
还得感谢陈老板,毕竟初稿贴在【东洋镜】上。本来想听听意见,终于大家都没意见……

  


  

 回复[2]: 新书预告 续一 老唤 (2021-01-25 18:32:12)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06267/

  

 回复[3]: 新书预告 续二 老唤 (2021-01-25 18:37:29)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100563/

  

 回复[4]:  科长 (2021-01-26 18:10:11)  
 
  恭喜老唤

  


  
闷声不响大做学问

 回复[5]: 聘請廣東話翻譯 老唤 (2021-02-21 04:58:37)  
 
  完全聽不懂: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v18v-zExwE

  
部分能聽懂:

  
https://www.youtube.com/embed/8M1bHfxUPww

  
https://www.youtube.com/embed/ZbC9kaC02tA

 回复[6]: 很久没上FB,看到老唤推送的一条,备忘 科长 (2021-06-06 12:29:21)  
 
  陶傑

  
1月28日 ·

  
馮智政博士推薦好書,日內出版,我叫他先訂購,看完再給我看。

  
中國其實從來沒有哲學,這不是第一次有人如此斷定。這位在日本做研究的中國學者指出:方塊漢字的結構,妨礙了中國人的哲學思考。這一點與我一向觀察的相似: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與中國文字極有關係。

  
雖然有儒佛道三宗:儒家只是道德倫理學,並非哲學。一個「仁」字,也只是將簡單的 Love 變得玄虛和複雜。莊子和老子的道家,是一種美學。而所謂 Tao, The Way,也是很稀鬆模糊的一種感覺,無法清晰定義。

  
如一個「氣」字:一個國家的「氣數」、一個人的「氣場」、一碟豉椒炒河的「鑊氣」、一位書法家的「行氣」,與其說是哲學,不如說是不同層次難以定義和名狀的感覺。

  
佛學源自印度,是最接近哲學的東方古老信仰,因果循環,也與環保和化學的物質不滅定律遙相呼應。但這是印度的知識產權。而且,佛學文化只在寺院僧侶和士大夫之間成為一種清談,普遍中國人拜觀音只求送子,有如拜天后只求出海捕魚保平安,於佛學並無廣泛實踐。

  
由於中文有大量詞彙定義說不清楚,令中國文化無法衍生真正的哲學和法治。

  
讀哲學的母語必須是英文、德文,法文也可以,若是中文,先天必有某種缺陷。

  
至於張教授的結論:「中國沒有哲學,只有為政治服務的漢字忽悠術」,此一論證過程,令人大感興趣。確實,「以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互促的雙循環發展」,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你試試譯做英文、德文、法文,問外國人明不明白?

  
不過,西方文明世界現在不再理會中國是否「忽悠」,也不理會孔子學院教的是孔孟之道還是「这箱义烏出产的打火机多少钱」的漢語普通商業會話,只要十三億人口市場有錢噴出、可以兌換美金歐元出走,確保貨物和利潤的出入單一循環即可,其他一切故作高深的詞彙和理論,全部是廢話。

 回复[7]: 我总是会为“中国才子”而深感羞愧! weilin (2021-06-07 15:01:20)  
 
  “這位在日本做研究的中國學者指出:方塊漢字的結構,妨礙了中國人的哲學思考。這一點與我一向觀察的相似: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與中國文字極有關係。”-- 谬论!

  
-- 这就是中国才子的“高见”!

  
“中国才子”的认知低能总是会让我深感羞愧!

  
当人说“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请不要冤枉“中国文字”!

  
而是因为中国文化让中国文人长期变态、低能而智商太低。

  
证明如下:

  
1. 如果,“方塊漢字的結構,妨礙了中國人的哲學思考。”

  
那么,使用汉字岂非永远无法展开哲学思考?这是显然的谬论。

  
因为汉字同样能够用来准确定义概念并遵守逻辑规则和普世理性进而产生符合学术规范的哲学思考。

  
2. 如果,“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與中國文字極有關係。”那么,中国人近百年对西方科技的学习岂非成为低能低效?或者不可能?而事实上,汉字训练了中国人极其精细的感知能力并能成功的运用于逻辑思维而且中国人学习科技的成效举世公认。

  
与这帮“才子”的谬论正好相反,

  
汉字的象形特征所能表达的对感性认知的无限精密它对思维的精密度的训练,如果与西方的逻辑理性的抽象思维相结合,将产生殊胜的感性与理性的高度合一,和互相促进的高度丰满的思维深入,而让“汉字”必然会成为人类的瑰宝。

  
东西方最精彩的结合,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一定会,也只可能,

  
发生在双方最根本的属性之最高级最精良的互相补充的互动之中。

  
被中国低级愚蠢的文化糟蹋的汉字总有一天会发出无与伦比的光彩。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中国有哲学吗?
    又出事兒了! 
    第一章第一節 
     結論:言語機能の多様性と「文化哲学」 
    第二節 
    第二章第三節 
    第四節 
    第六節 
    第三章第五節 
    語言功能的多樣性 
     解讀『中國有哲學嗎?』 
    瞿秋白这个倒霉蛋儿 
    中国有哲学吗?插话六 
    中国有哲学吗?插话四 
    中国有哲学吗?插话五 
    中国有哲学吗?插话三 
    中国有哲学吗?插话二 
    中国有哲学吗?插话一 
    中国有哲学吗?(下)近现代 その二 
    中国有哲学吗?(下)近现代 その一 
     中国有哲学吗?(中) 
    中国有哲学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