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老唤 >> 朱东润
字体∶
怀念范嘉

老唤 (发表日期:2011-12-15 04:58:43 阅读人次:4424 回复数:19)

   怀念范嘉

  
说是[怀念],她还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也许只除了她的美貌。怀念她是因为如果我不怀念,恐怕就没人怀念了。万一我将来成了名人,我的什么狗屁文章都会成为名文,那么范嘉也会因为这篇文章而永垂不朽了。

  
又想起范嘉是因为[局长]谈起中国人的[智商],因而联想到[智商测定法],联想到上海人的智商,又联想到杀害范嘉的凶手,继而联想到范嘉。

  
顺便说一句,[局长]不是真的某局局长,只是一个ID。你一上[东洋镜]就会发现大家都是[长]:部长/会长……甚至连[副股长]都有人愿意当!领头儿的叫做[科长],可见他们的价值取向!

  
我是名副其实的所长。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所的所长。虽然身为[智商研究所]所长,我却对欧美制定的[智商测定法]抱着不信感。根据这个[智商测定法],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种。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阴谋,就像说中国经济世界第二一样。

  
还有一层理由。这个[测定法]对[大智若愚]的高智商不灵光,而只对反应比较快,思维比较灵活的一般人评价比较高。按照这个[测定法],上海人应该算是高智商。因为上海人从小生活在一种崇尚[头脑活络]/[会来事],或说精于计算的氛围之中。

  
杀死范嘉的凶手就是这么一个家伙。

  
范嘉是当时上海外语学院公认的[校花],和陈冲同时,也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上海译文出版社。除了出众的美貌,范嘉还是[大家闺秀],父母都是上海交大的教授,而且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

  
当然,就像所有的未婚姑娘一样,范嘉也待价而沽。不同的是,因为她远近闻名,慕名而来者层出不穷,当然也鱼目混珠,而她又喜欢结交名流。

  
我当时也算名流。晚上,家里经常有人推门而入。比如后来成为[著名女导演]的彭小莲/李子羽就是。事先也不打个招呼,推门就进:[你是XXX吗?我们想跟你认识认识!]我当时连裤子都来不及穿上!

  
开始我还以为我挺有人气儿,后来才发现:不少人是来混饭的,因为我那儿离菜市场就几步路!

  
和范嘉也是这么认识的。名字都听说过,只要一开口就成了老朋友。

  
因此也知道了,上海译文出版社因为没有房子,就租借了淮海中路622弄上海社会科学院二楼的一间大会议室作为办公的一个点儿,而范嘉就在那儿上班儿。

  
真巧,我所在的社科院文学所也在二楼!

  
虽然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们不可能成为同流合污的知音。她的那种高雅让我觉得浑身痒痒。

  
我虽然被算作知识分子,但是喜欢和厨师呀,电影院售票员什么的混在一起,除了方便,也很自在。其中还有几位[地头蛇],十分仗义。

  
和范嘉在一起,我成了她的参谋。商量的内容无非是怎么拒绝A,怎么推脱B……她既不想得罪谁,也不想接纳谁。我有时也会想:她是不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她跟我聊这些,是不是想让我也加入追求者的行列呢?

  
在追求者之中,聊的最多的是一位最为积极的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的家伙。照范嘉的看法:这家伙头脑活络,善解人意,智商较高,但是出身贫寒。对此,我先是不置可否。但是从追求的方式来看,我渐渐觉得这家伙想娶范嘉是想投胎转世,像赌徒,把自己的一切都押在了范嘉身上!

  
特别是这个穷光蛋给范嘉买了一条宠物狗!

  
我责怪范嘉:[你既然拿不定主意,怎么能接受人家这么贵重的礼物呢?]

  
范嘉说:[我根本没让他买狗给我,我只是说我喜欢狗!]

  
我说:[就凭他的这种做法,你也应该让他死了这条心!]

  
没过多久,范嘉打来电话,让我赶快去她家。

  
我像听差一样,当晚就赶到她家。

  
范嘉急匆匆地告诉我:[他天天跟踪我……他说……我再不答应他,他就让我们一家不好过!]

  
我也是在这一时刻才领悟到事情严重了:她遇上了流氓!

  
我想到了最后的办法:[也许能阻止他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请我的哥们儿帮忙。打断一根骨头只要20块,三根也就60块!]

  
范嘉说:[不行,不行,这怎么能行?事情闹大了,还得连累父母!]

  
也是,打的时候不说为什么打,解决不了问题;说了为什么打,要是遇见了亡命徒,范嘉还是逃不掉……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范嘉。至今我不知道我对范嘉的死是不是负有责任?

  
几天后,我正在研究室,突然听到了范嘉遇害的说法。我跑到隔壁,范嘉已经被送往医院。

  
大白天,凶手手提劈肉的板斧,径直走进有十几人的编辑室,照着伏案看稿的范嘉的后脑连砍……并且作案后扬长而去,竟无人阻拦!

  
我怀着一线希望问编辑室的一位在场的编辑,他说:

  
[恐怕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脑浆都……]

  
[啊!……啊!……啊!……]我的心在叫喊,是心痛,还是悔恨?……

  
让人苦笑的是:这位凶手居然跑到浦东藏了起来!我心想:真他妈的没出息!你要是想证明自己真爱范嘉,至少也得同归于尽呀!

  
他倒是被立即枪决了,但是范嘉……

  
几天以后,我去看望范嘉的父母,希望能为他们做点儿什么……

  
老两口儿好像已经痴呆了。

  
她母亲颤颤巍巍地拿出一叠稿纸,说是范嘉的毕业论文,希望我能帮助她在哪儿发表:[……这是范嘉的愿望……]

  
我看了手稿,但是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决心跑了几家杂志社,尽管和编辑相熟,但是范嘉的愿望,她父母的愿望,我的愿望还是……

  
真可谓昙花一现!我刚刚在网上查了查,没有范嘉的一点儿音讯。

  
事情过去快30年了,经过了这样的打击,她的父母恐怕也已经不在了吧……这样也好,一家人总算团聚了……

  




 回复[1]: 这孩子真惨。 自带板凳 (2011-12-15 09:05:40)  
 
  不过本局长倒是要给自己正正名。

  
我的本意,是想起个“我不是局长”这么个名字,觉得挺好玩的;

  
无奈斑竹的版面设定,ID最多四个字!他那么了戈壁的连名字的字数都限制!

  
无奈,我只能把不字去掉,变成了“我是局长”。

  


  
还有人给我出馊主意(好像是老吴),说那你起个“我非局长”不就行了么,谁他妈不知道啊!但是语感不好玩。就叫了个“我是局长”,没想到还成了名牌。

  
现在这个名字是个死名字,被蛇给霸占了,他也不用。谁也用不了。哈哈哈。

  
现在我是板凳。

  


  
其他的那些“长”,都是跟风的。

  
只有你这个所长是货真价实的。

  


  

 回复[2]: 比较喜欢这篇文章 开明乡绅 (2011-12-15 09:31:33)  
 
  说实在的,比起老唤的其他文章,这篇我比较喜欢,尽管老唤可能说本地主越来越堕落。不管老唤的言语中夹杂着多少轻飘,那也是装出来的,本地主感觉到的是一种难耐的沉重,而这是老唤的另一面,是他不愿给人展示的一面,确是最真实的一面。

 回复[3]:  雪非雪 (2011-12-15 10:50:13)  
 
  

  
天使与世间。

  


  

 回复[4]: 唤兄 自带板凳 (2011-12-15 12:00:09)  
 
  有美女好酒,你不来?

 回复[5]:  夏雨 (2011-12-15 13:03:15)  
 
  红颜薄命。唏嘘不已。

  
--------

  
这事与智商高低没有关系。

 回复[6]: 我与夏雨的区别 老唤 (2011-12-15 14:05:02)  
 
  夏雨看电影是想进入故事;我看电影是想知道导演到底想干什么,有多大本事。

  
》》:[这事与智商高低没有关系。]

  
什么事能与智商没关系?

  
我想说的是:我的智商观念与范嘉的,一般上海人的,甚至[测定法]的智商观念存在着差异。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银行抢劫犯比一个成功的小偷智商高的多。

  
如果不是病态,几乎所有杀人犯的智商都值得怀疑。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党!也许只除了杰作《豺狼的日子》里的豺狼,但是他在最后关键时刻也犯了错误:如果他不是一直开着窗户,没准儿那天就是戴高乐的命日!

  


  


  

 回复[7]: 逃到日本还得开会? 老唤 (2011-12-15 14:05:27)  
 
  

 回复[8]: 会跟会还不一样呢。 自带板凳 (2011-12-15 14:18:23)  
 
  

 回复[9]:  夏雨 (2011-12-15 15:23:15)  
 
  呵呵,情杀与智商高低没有关系。

  
智商高的精英名流会情杀;智商低的引车卖浆者也会情杀。

  
与年龄好像有关系。年轻人居多,老年人很少听说。当然也是年轻人易冲动,失去理智,老年人成熟,考虑后果。

  
老唤的智商观念与一般人存在着差异,哈哈,我赞赏的就是这点。

  
》一个成功的银行抢劫犯比一个成功的小偷智商高的多

  
当然,当然。知识,技术,分析,判断,决策,,,要求高得多的多。

  
《豺狼的日子》没看过。

  
嘻嘻。

 回复[10]:  吴卫建 (2011-12-15 16:34:16)  
 
  此事件我尚记得,当年此事在上海震惊一时。那时我常去此离家不远的社科院,听社科院人说,现场确实是脑浆和血流了一地。我记得此后社科院的门卫变得很严了。

  
前两年我又去了社科院,变化较大,大院里停满了车,东面盖了新楼,旧大楼也加层了。

  

 回复[11]: 豺狼的日子 老唤 (2011-12-15 16:46:20)  
 
  http://www.56.com/u51/v_NTgyOTU4MTY.html

 回复[12]: 那时我还在读大学? 科长 (2011-12-15 20:56:02)  
 
  没听说过

  
GOOGLE一下,就老唤的这篇文章

  
老唤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回复[13]:  伴我醉 (2011-12-15 21:53:28)  
 
   豺狼的日子是看过的,虽然记不得了。这件事情你老獾可是脱不了干系。早就该找人揍那小子一顿。这种人就是吃软怕硬的。

 回复[14]: 伴我醉大概有道理 老唤 (2011-12-16 06:24:05)  
 
  现在想想,伴我醉大概有道理。不管这种手段算不算正当。

  
先和政协食堂的厨师成了朋友,他和绿杨村的厨师是朋友,同一个科班出身,于是和那儿的厨师也成了哥们儿。有事儿就去那儿商量。不远,喝啤酒还不记账。还记得那天三个人比赛,喝了27瓶青岛(那时只有大瓶),都没醉。也是他们出主意:得私了,小兄弟肯帮忙,没问题,不过一根肋骨20块,这是现在的行情。我当时还挺惊讶,怎么能这么精确。哥们儿说人家是专业。他们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

  
我早就直觉着要麻烦:这是范嘉的命。既不答应,又不拒绝,好像希望着全世界的人都爱上她,早晚要出事儿!这些大家闺秀以为谁都是好人,天下太平。。。。。。

 回复[15]: 回卫建 老唤 (2011-12-16 06:36:10)  
 
  两年前故地重游,都变了。熟人也几乎没有了。深感自己老朽了。

  
我对社科院的最大贡献是把第一条牛仔裤穿进了大楼!在当时惊动了各所及领导。最后的结论是:时代在前进,美国的教授可以穿,我们也没有禁止的理由!

  
现在想想,真不可思议!

 回复[16]:  吴卫建 (2011-12-16 11:59:52)  
 
  〉我早就直觉着要麻烦:这是范嘉的命。既不答应,又不拒绝,好像希望着全世界的人都爱上她,早晚要出事儿!这些大家闺秀以为谁都是好人,天下太平。。。。。。

  
偶想,如果范嘉当时去美留学的话,换个环境可能情况就不同了。80年代上外英语专业出身的,赴美留学估计不会很难吧。

  
当然,世界上是没有如果滴。

 回复[17]:  小木樨花 (2011-12-16 18:25:11)  
 
  看到“至今我不知道我对范嘉的死是不是负有责任?”才知道是受骗了,看那行文,直读了大半都认为又是个愉快的故事呢 先前那句“杀死范嘉的凶手就是这么一个家伙。

  
”竟以为是一句幽默,比如某种价值判断造成某种精神或才气的死亡等……

  
妙笔生花欺骗读者不厚道挖!

 回复[18]: 有人没出国,死了; 老唤 (2011-12-16 19:29:11)  
 
  有人出国,死了!

 回复[19]:  夏雨 (2011-12-16 22:10:45)  
 
  这是范嘉的命=红颜薄命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朱东润
     怀念范嘉 
    朱东润 5 
    朱东润1,2,3, 
    朱东润 4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