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老唤 >> 我喜欢的东西
字体∶
请修改作文

老唤 (发表日期:2010-02-28 02:47:07 阅读人次:2146 回复数:5)

   改版序

  
我是很突然地就到了日本,接着又是很突然地就进入了东京大学的美学艺术学研究室。

  
因为很突然,所以并没有什么[研究计划]。于是每天泡在东大的图书馆里看闲书,希望能得到什么启发。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读了岗仓天心的The Book of Tea。

  
现在还记得初读时心里的震惊和喜悦:他居然能把历史和世界溶解在一杯茶里!这岂止是[学识]?

  
随着阅读,我从他的学识到他的素质、才能,从他的素质、才能又到他的品德……可以说:很少有一本[名著]可以以如此短小的篇幅在精神上给人如此丰富的营养。

  
也因此,后来,我在译本的封面上写下了:[《说茶》就像一杯好茶那样耐人寻味。]

  
由此,我想:[茶之书]对于我如此,对于他人又何尝不如此呢?

  
于是我想到翻译。那是1987年。

  
我不是翻译专业,更不想当[翻译家]。但是有时候还是难以压抑翻译的冲动,这种冲动便是来源于对作品的爱。因为爱,所以想更深切地了解。翻译是了解的捷径。并且,与其写一些不疼不痒的论文、小说,不如翻译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许对他人还有一点儿益处。

  
过了将近十年,在1996年,[茶之书]终于面市了。之前,百花出版社的社长说:叫[说茶]吧,容易接受。我想:拖了快十年了,如果能出,叫什么由你!

  
[说茶]卖得挺好,于是2003年,趁着[读图时代],由于百花美编的好意,又出了[图文并茂]的改版。依然卖得挺好,直到去年。

  
其间,除了纠正了一些排版印刷的错误,基本没有什么改动。

  
当然,我也在网上陆续看到读者的一些十分精辟的意见。比如:对于各种场合下taoism的翻译问题。但是我想:[修改]難免[文過飾非],是[他山之石]。

  
但是有些读者要求更高,其中还有高人。比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施恬逸小姐,她在网上的一篇[《说茶》中的一些小问题]中,客气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改变了我满足于[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的[初衷]。借此机会,我对于她给我的推动致以诚挚的感谢。

  
施小姐的意见有三类:除了我的翻译,还有岗仓的[疏忽]和应有的注释。

  
这次,承蒙浙江大学出版社赵琼小姐的好意,[说茶]又将改版。本着对读者负责,我将参考各种意见对译文加以修订。

  
必须提及的是:天心记忆惊人,他的写作基本是根据记忆,不像有些学者,一边翻书一边写。我想:如果天心的生涯不那么漂泊,那些[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仅此以为序。

  
2010年2月28日

  




 回复[1]:  老X (2010-02-28 13:30:43)  
 
  ...这种冲动便是来源于对作品的爱。因为喜欢,所以想更深切地了解...

  
爱和喜欢是不一样的. 既然爱了, 那就不如直白说: 因为爱,所以想更深切地了解...

 回复[2]: 有道理 老唤 (2010-02-28 14:41:56)  
 
  寫的時候也想到了[喜歡]比[愛]輕。當時為了[變化],,,,,,

  
得認真琢磨琢磨。

 回复[3]: 还是[爱]好 老唤 (2010-03-02 00:27:57)  
 
  根据老X的意见修改了。

 回复[4]:  老X (2010-03-02 17:50:38)  
 
  一个字一杯酒,先记帐上!

 回复[5]: 茶经 kalichen (2010-03-05 00:18:54)  
 
  我没有读过此书。

  
Book of Tea, 我的第一反应是茶经。

  
其实,有的时候,茶,也可以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过程,一套程序。

  
有水,有火,有静,有动。

  
同样的茶叶,你的茶,我的茶,可以是不一样的。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我喜欢的东西
    查爾斯-布朗森 
    偷梁换柱  
    这回的美国选举 
     围棋难吗? 
     漫画弗洛伊德 
    江铸久大师谈吴清源祖师 
     反腐就是反党! 
     我看常艳儿 
    中国当代文学屎 
    未未和[艺术] 
    太有才! 
    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 
     沉痛悼念岛田绅助 
     哎呀,鲁迅的翻译! 
    [鳟鱼]的成立 
    论论[走红] 
    [李逵日記](盜版)作者:倉土 
    致星兒的信 
     关于第一期[老唤文学奖]的说明 
    请修改作文 
    剽窃[韩寒语录] 
    論Salinger和丫的the Catcher in the Rye 
    转载:于奇智;德勒兹;生与死;张国荣;哲学 
    灵感制作秘方 
    由「期刊」所引起的 
    橡实和南瓜 
    请教:关于李佩芬 
    象征符号 
    想起了武训 
    老唤美术馆(观赏无料) 
    论风格 
    小说「梦」(续完)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