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王锦思 >> 发现抗日
字体∶
请尊重别人的后抗日努力

王锦思 (发表日期:2007-05-09 09:52:13 阅读人次:1795 回复数:0)

    

  
后抗日,是本人把抗战结束后至今这一阶段,对抗日战争和日本进行研究、宣传,并对抗战遗留下来的纪念、赔偿、钓鱼岛等问题追求正义公理、致力解决的行为的概括。

  
最近,本人一篇《日本国家形象为何位居世界第一 》文章被许多媒体和网站转载,嬉笑怒骂任由天下英雄评说,可惜有的媒体和网站在转载时,忘记标记本人“王锦思”的名字。虽然本人并不想沽名钓誉,可是最起码付出些许劳动,在这个主张尊重知识产权的时代,应该得到尊重。但是杭州、长沙、北京等地多家媒体均犯下如此常识性错误,实在可笑可叹。而即便属本人名字的平面媒体有的也分文不给,违背起码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则,置本人辛苦若清风尘埃。

  
不仅如此。前些天,有些人指责我没有呼吁918全国鸣警报,没有做出丝毫努力,而应该是别人提议的,甚至说新华社也是这么报道的,云云。

  
本不想回应这种无聊透顶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强人出没的舆论社会,你不做声,强人会以为你理亏或者其他什么。

  
其实从1998年起,我就呼吁国家级纪念抗日战争,国家领导人出席,尤其提出9月18日全国鸣响警报,下半旗,全体国民默哀。相关报道可以佐证我个人努力。即便有的媒体报道或许因为偏见或无知,称某人倡议918全国鸣警报,但是比这更早的报道认定本人最早提出这一主张,并率先在全国两会通过代表和委员提议,其中付出的辛苦和困难超乎想象。我想问,被某家媒体认定的提议918全国鸣警报的所谓第一人,付出什么努力,联系哪个委员和代表,作出什么样的举动?

  
而当我惶惶若丧家之犬百般奔走的时候,许多所谓的学院派长者会对我这个东北后生嗤之以鼻,觉得我不应该深入这个领地,仿佛他们已经掌握一切抗战学术和认识的秘籍,就画地为牢,不许任何人涉足。见到他们那番扭捏作态的模样,实在厌烦透顶。

  
2004年以来,《现代女报》、《读者》等报刊不断刊登一篇名为一哲的文章《南京、广岛;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 。网上也被多次转载,甚至成为许多中小学的语文分析题和作文题。 

  
文中说:“法国一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

  
广岛: 被原子弹轰炸得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 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 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 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

  
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最初看到这篇文章引起我极大厌恶。偷来的锣也敢敲!其实,文中主要内容几乎分毫不差地抄袭我在2002年前即完成的文章《南京大屠杀又被谁“屠杀”?》。只是一哲文出于某些原因删去原文“每年日本首相亲临广岛讲话,各国代表参加。文革前,中国代表团多次到广岛纪念,未曾去过南京。而今南京纪念大会市长也不是年年来,很少日本以外的外国人。”等内容。

  
2004年3月,遭到《新京报》“小文”的《大屠杀纪念馆“免费开放”只是一个起点》抄袭,稿费挣了至少500大洋。2004年7月2日《现代女报》发表《两个受害之城的比较》一文抄袭,作者“一哲”。后来,《读者》等杂志又转载该文,稿费又挣得让作者窃喜。

  
凡此种种,真让人对某些人的做法齿冷。固然其不象日本右翼不知羞耻会引来无数怒骂,但是道德自律期待加强,无论对于国家还是民族,乃至个人,都善莫大焉。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发现抗日
    抗战之后多少事业未竟  
    全国政协委员林盛中深切寄语抗战纪念和保钓运动并赠保钓书籍 
    采访《百年风云钓鱼岛》作者  
     请尊重别人的后抗日努力  
     收购日本侵略以及中日友好等相关文物 
     透过遗产看日本  
    哀悼慰安妇雷桂英:抗战新歌】花儿早零落  
    对日索赔应该迎难而上  
    日本国家形象为什么世界第一 
    对照日本,重提“忧患兴邦” 
     全国两会第七年提议国家级隆重纪念抗战 
    “三二四”三周年:保钓精神光辉永存 
    《岩松看日本》:沟通从了解开始 
    国家级抗战纪念亟待走出62年困局 
    关于“误读日本”一文的道歉和说明 
    人代倡“九一八”全国鸣警 
    海拉尔、诺门罕,战地行、文物记 
     亲爱的切尔西,你在哪里? 
    从日本人的公德意识看人文北京建设 
    中国学者质疑抗日战争研究重大数字 
    过年想到杨靖宇 
     11日,请跟我排队!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