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久夏 >> 自说自话
字体∶
我是老外

久夏 (发表日期:2007-01-19 16:22:45 阅读人次:4348 回复数:31)

  从成田机场入境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一个老外。

  
和那些白人黑人不白不黑的老外相比,我们这些老外从外表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一说话就会露出来---因为日语不地道。

  
不地道归不地道,时间一长,在家说话中文里总是要加几个日文。一个纯粹的日本人或者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到我家一定都会感到郁闷。因为我们在家总是一半中文一半日文的讲话。刚听懂一半会突然不知说云。

  
记得几年前,老爸老妈来日本,常常为此批评我们。有一次,我对老公说,去做点塔涞,老公坐在那里不动。老妈看我生气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问,你要他做什么?我说让他做点吃饺子用的调料。老妈恍然大悟:你就说调料好了,半中半洋的,早说我都做好了。其实,我当时就是不想让老妈听懂的,好让老妈多息会儿。

  
话说回来,时间一久,我们已经习惯了两种语言混着说,哪个说的上口就说那个。这是许多来日本有点日子的中国人的共通点吧,,有时想纯粹的讲中文,发现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语言是一种习惯,就像我老妈在日本呆久了也会了那么几句,厕所,叫“套以来”,垃圾箱,叫”告密拔高“,看,叫|“米袋”。老妈还总是把日语用她的方言表达出来,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其实我们这种成年以后来到国外的,外语说的再好,也有口音,当地人一听就能听出来。有一次我们在外面吃饭,孩子说,刚才那个服务生是外国人,一听话就知道了。我觉得那个人日语很好的,一点没听出来。孩子很小就来到日本,分辨力肯定比我们高了。我问他,有没有人听出来你是外国人?他说没有。我说你到中国去,人家一听你就是外国人啦,尽管你会说中国话。

  
说外语有口音,问题倒也不大,等于告诉别人,我是老外,说的不好别计较。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年轻的妈妈聊天,我问她:你孩子还在吃奶吗?她立马大笑起来,她做了个吃饭的动作,说,那个怎么吃啊,是"飲む゛。后来,我也知道了,吃口香糖,叫“噛む”,吃棒棒糖,叫“舐める”。看了汉字,还是能心灵神会的,但有时汉字的联想,也让我犯了不少错误,记得那次和身边的同事谈论一部电视剧,日语中女演员叫“女优”,我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那个“男优。。。”,日本同事全都笑了起来,一位特意用笔写给我看,告诉我,一般男演员叫“俳優”,只有三级片的男主角才叫“男优”。从此以后,我对这种男女有别的词汇就特别注意了,知道日语中“你”字不能随便用的,大多用在家里叫老公的时候,其余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到现在也没分清,因此,经常要用到“你”字时,再难也要把舌头转过弯来,说成啥桑之类的。

  
语言除了发音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语感在里面,有时尽管双方听不太懂,但是根据场景和表情也能顺利的交流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语言交流就可以知道了。提起孩子,我又想起一段笑话,那时小孩上保育园,每天家长要向老师汇报小孩子在家的情况,记得那天孩子回家,给我唱起刚学的儿歌,于是我就在联络本子上写道:今天唱了一首歌,抱一下,拉巴巴。。。。。。,第二天,老师在本子上写道:应该唱的是,抱一下,背一下。。。。。。,原来,日语中,背一下(おんぶ)和拉巴巴(うんこ)发音非常接近,拉巴巴这个词早就知道了,总问小孩,要不要うんこ?那时还真不知道“背一下”咋说呢,当时还奇怪了一下,抱一下和拉巴巴有什么关系?我想老师看了我的话,一定忍不住会笑起来。

  
来日本这么多年,感觉日本人对我这样的老外一般不会当面嘲笑的,这一点非常佩服他们的教养。有时他们会站在我们的立场,很同情的来一句:日语确实挺难的噢。虽说很羡慕日本人的那种流利的日语,不过,也没有因为自己蹩脚的外语而自卑,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能听懂和被听懂是主要目的。

  
有一次去客户那里开会,同去的日本人对我说,这段式样还不太清楚,你来讲吧。于是,我就把自己理解的尽可能的清楚地讲了一遍,客户不但听明白了,还提了几个相关的小问题,我也一一作了回答。回家以后,很得意地对老公说:你老婆我的日语很厉害了勒。老公说:日本人对于对他不利的事,你说得再好,他说他听不懂,对于对他有利或有关的事你说的再差,他也会努力的去理解你所说的内容。唉,一下子把我的自满给打了下去。

  
不过,仔细想想这一点对咱也是适用的,比如,对上门来推销报纸的推销员说,我是外国人,看不懂你们的报纸。听到咱的外国口音,他也就没啥好说得了。还有意思的,若干年前,一个日本同事跟我开玩笑:跟我约会好不好?我说,你说的日语我不明白呀。大家也就哈哈一笑,没事了。

  
嘿嘿,我是老外,对咱有利的事,听不懂,不耻下问,对咱不利的事,听懂了也说没听懂。我是老外,我怕谁呀?

  





Page: 2 | 1 |

 回复[31]: 说几句关于“雪派” 陈某 (2007-01-21 18:12:24)  
 
  记得去年东洋镜开张之前,我和宇海,还有张石一起吃饭聊天。宇海兄听说我要搞东洋镜,很感兴趣,提出一个“流派”的概念。说是1个人的影响力有限,要如何如何。宇海兄高谈阔论后,到上海干大事去了。但是,他的流派说,给我很多启发。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活动,记录下来的意义,并不低于指点江山的高谈阔论。网友古清生写了许多书,有小说有杂文等等,可是,有朋友指出,再过50年,值得看看的是那些写料理的书。也许是的。古兄现在正开着他的摩托周游世界,看看,吃吃,听听,写写,记录日常的感受。

  


  
还有一个叫童天一的网友,他创意性地提出,如果每天给自己拍一张照片,过了几十年,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也许比写虚构小说喊空洞的口号更有价值。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果真有一个“雪派”出现在东洋镜,那将是值得庆贺的事。风花雪月之雪?还是喜欢唠叨日常的雪非雪之雪?哈哈。不管怎么说,先要谢谢罗鸣同学了。

  


  
为了“雪派”的形成和发展,同学们,加油!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自说自话
    过一个中国式的春节 
    我身边的金融风暴 
    今天地震 
    穷人的定义 
    端午粽子 
    五月看樱花 
    バレンタインテー 
    有感纳豆事件 
    我是老外 
    想吃纳豆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