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柠 >> 新作
字体∶
与鹰共舞——安倍其人及其新保守主义政治

刘柠 (发表日期:2006-10-31 16:37:36 阅读人次:1864 回复数:1)

  9月20日的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安倍晋三在702张有效选票中,获得464票,成为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自民党总裁,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日本第90代首相,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红包”(选举翌日即为其52岁生日)。

  
安倍是山口县向日本社会贡献的第8位首相。山口县,位于本州岛最南端,紧邻九州岛,为近代倒幕运动的策源地,志士仁人、高官显宦辈出之所。战前,从首代首相伊藤博文算起,先后有山县有朋、桂太郎、寺内正一和田中义一5任首相“出世”;战后,则出了岸信介和佐藤荣作两位首相。两位中,前者是安倍的外祖父,后者是他的外叔祖父。日本本来就有贵族政治的因袭,加上战后美国权宜性对日民主化改造政策的“首鼠两端”,在政坛,三代同为国会议员的“蓝血”者所在多有: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即是其一。但祖辈为相,孙辈依然为相者,战后只有安倍和前首相细川护熙(其祖父为战时首相、后自杀的近卫文麿)。令安倍痛惜不已的是,1991年,曾任中曾根内阁外相的父亲安倍晋太郎患癌症去世,与首相宝座擦肩而过(其将接替竹下任下届首相本来已是自民党内部“调整”的结果)。否则,安倍家族兴许会成为日本历史上唯一一个三代为相的望族。

  
从以乃父的秘书官身份跻身政坛,到成为首相,安倍只用了13年多一点的时间,彻底颠覆了“永田町的常识”。对日本社会多少有所了解的人会知道,其在政坛的迅速崛起,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如果当初他没有做出从政的选择,依然在钢铁公司从事扎钢板出口营业的话,以日本大企业的“年功序列”传统,一个50出头的上班族,能否进入公司董事会都很难说。

  
政治“跳班生”的“保守主义”原点

  
作为口含金匙出生的政治世家子弟,比起同龄人,安倍心中很早便有一种对于“国”与“国家”意识的朦胧觉醒。对于“保守”、“保守主义”等那个时代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政治理念、价值,更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于一个祖辈、父辈都是政治家的家庭,同时,似乎也有对少儿时代“苦难记忆”及其反动的影子。安倍的童年,正是以反“安保”运动为代表的左翼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东大“安田讲堂”、“全共斗”、“日本赤军”……一时间,连中国人民似乎都相信日本人民很快就会取得反美的胜利,日本列岛将全面“赤旗化”。

  
1960年6月18日,日美安保条约自然生效的前一天,33万人的示威游行队伍把国会和首相官邸包了个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一家人被困在官邸,不时有石块和点燃了的报纸卷投进院子,“安—保—,反—对—”的声浪一波接一波,由远而近。外祖父和他的胞弟、在同一任内阁中担任大藏大臣、后来也成为首相的佐藤荣作一边喝葡萄酒,一边说着话,“我绝对没有错,我宁愿被杀掉。”“我清楚地记得外祖父孤独的身影。”成为政治家之后的安倍,常把自身政治理念形成的“原点”归缔于外祖父岸信介。那些来自同龄人的诟病外祖父是“反动、保守势力的代表”、“政界的黑幕”、“甲级战犯”的谩骂,不仅没有使安倍远离、叛逆“保守”的价值理念,反而让他感到踏实。其在出版于大选前夕,不出两个月即发行近40万册的畅销书《致美丽国家》中,如此诠释自己的“保守主义”政治理念:“不是美国意义上的‘自由主义’(Liberal),是‘保守主义’,进而言之,‘开放的保守主义’才是我的立场。”

  
安倍学业平平,只上了东京一间普通的私立大学(成蹊大学法学院)。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游学两年。然后在日本神户制钢公司做了一名职员,负责向东南亚市场出口用来做轿车的冷轧钢板。如果说安倍在读书上谈不上优秀的话,进入社会,尤其是跻身人才济济的政界之后,却称得上是一名“跳班生”。其所谓“斗争型政治家”的一面,在做上班族会社员时,就体现了出来。“在钢铁的世界,新日铁是巨人,把新日铁的订单夺过来,是我的生存意义。”

  
1982年,父亲安倍晋太郎就任中曾根内阁的外务大臣,要安倍晋三辞去公司工作,当自己的秘书。晋太郎自己年轻时,也曾为时任外务大臣的岳父岸信介做过秘书。子承父业,是日本政界的传统。于是,安倍以28岁弱冠厕身人才济济的政界,凡14年。

  
力倡“战后总决算”上台的中曾根内阁,在日本现代史上是很有作为的一届政府。正是在其任内,日本作为当仁不让的经济大国,开始了对所谓“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的“政治大国”梦的正面追求。作为外相,安倍晋太郎劳苦功高:在任3年零8个月,出访39次,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被誉为“创造性外交”。大部分出访活动,安倍晋三随行,不仅增长识见,广交朋友,而且在诸如“两伊战争”等非常时期,亲自见证并参与了日本艰难的外交穿梭。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安倍来说,真可谓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对于他上台后,那些关于其没有内政、外交的阁僚经验,难以胜任内阁首相重任的指责的有力反诘:毕竟,见识过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等“大物”政治家和冷战后期“大政治”玩法的人是我,而不是你们。

  
所以,当安倍终于在朝鲜问题上独当一面时,其性格中强悍而“老练”的一面便显露了出来。

  
人气飙升的秘密:“斗争型政治家”

  
众所周知,安倍是“小泉塾”的优等生,后者也将下野前的最后一票投给了安倍。小泉自己靠“把自民党砸他个稀巴烂”式的极具煽情的“反党秀”上台,利用的其实是旷日持久的泡沫经济在国民心中造成对政治本身,尤其是自民党派阀政治的一种普遍厌恶情绪。作为被称为“剧场型”的政治家,他特别善于制造“对决型”政治话语装置(如“改革还是不”),来来争取民意。现代民主社会里那些对政治并不真正感兴趣,对政治家的政策论战也不明就里的普通民众,虽然搞不清什么才是好的政策,但面对诸如“谁不改革谁下台”这种简单二元对立选择的时候,会出于本能为所谓“改革派”投票。

  
在这点上,安倍深得真传,他为自己设计的政治话语装置叫做“斗争型政治家”:“所谓‘斗争型政治家’,开宗明义,只要是为了国家、国民的利益,就不怕挨批敢于付诸行动的政治家;而‘非斗争型政治家’,则是动辄表态同调——‘你说得对’,但却从不愿站到对立面上打靶子的政治家。”骨子里依然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话语逻辑。

  
他举例说,1939年,面对力倡对德绥靖政策的首相张伯伦的强硬发言,代表在野党起来答辩的Arthur Greenwood议员起初似有某种畏难情绪,表现出犹疑、退缩。这时,从执政保守党议席方向传来一个声音,“Arthur,Speak for England(为了英国,说出来)!”受此鼓舞,Greenwood议员发表了动议英政府对德宣战的著名演说。安倍要说的是,他自己从首次当选国会议员以来,始终不渝地作为“斗争型政治家”为日本“国益”而战,“Speak for Japan”。为此,甚至不得不置身于“媒体的中伤风潮之中”。

  
没人否认,安倍的坐大,是拜朝鲜绑架问题所赐。作为有明确国家意识的政治家,安倍早在任秘书官时期就曾接手处理过日人被绑架问题。1988年,在父亲的事务所里,安倍接待了一对名叫有本的中年夫妇来访。来访者告知,其于5年前(1983年)在伦敦神秘失踪的女儿(有本惠子)有可能生活在平壤。消息来自与有本生活在一起的另一名日本被绑架者:其委托一位在平壤遇见的波兰人发出的信寄到了受害者在北海道的家里,信的复印件又被寄到了有本家。由此,安倍头一次听说真有所谓绑架事件,并隐隐约约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共产主义国家朝鲜“国家犯罪”的“冰山一角”。

  
父亲故后,安倍于1993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发誓要以政治家的立场和身份,致力于绑架问题的政治解决。那时,自民党内,关注此问题的政治家寥寥无几,连安倍自己也常有“孤掌难鸣”的无力感。1997年,随着“被北朝鲜绑架受害者家属联络会”的成立,安倍联合一批对朝鲜持强硬政策立场的少壮议员旋即成立了“被北朝鲜绑架日本人救援议员联盟”,旗帜鲜明地为绑架受害者“维权”,吸引了全社会的瞩目。至此,绑架问题浮出水面,日本以国家的名义开始了对朝鲜漫长而艰苦的交涉。可以说,安倍是日本国内把绑架问题做成“政治正确”的第一人。客观上,绑架问题也成了政治家安倍其人的有力政治资源。

  
2002年10月,作为小泉对平壤闪电访问达成的直接成果之一,莲池薰等5名被绑架者乘全日空专机从平壤回到了阔别24年的祖国。按照两国政府间协议,5名日本人只是“短期探亲”(家属还在留在平壤),两周后要“完璧归朝”。但安倍代表政府在与受害者本人及其亲属沟通的基础上,做出一个举世震惊的大胆决定:让5名受害者留在日本,不予返朝。出于恐5名尚滞留平壤的家属成为朝方人质的担心,决定了“国家意志不予遣返”的应对方针,一切责任由国家承担,并在约定遣返日期的前5天照会了朝方,同时要求朝鲜负责任地尽快安排5位受害者的在朝家属“回到日本”。

  
安倍再一次表现出其作为政治家的惊人铁腕和鹰派本色,对于国内反对势力和媒体的批判不予理睬,给国际社会以“对朝外交的主动权掌握在日本手里”的深刻印象。终于,2004年5月,朝鲜送回了5名受害者的家属。两个月后,同为绑架受害者的日本女性曾我瞳的前美军叛逃者丈夫詹金斯和两个女儿也从平壤回到东京。一时间,主导日本政府对朝交涉的安倍,成了日本人人追捧的维权英雄。

  
2006年7月5日,正在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节骨眼上,朝鲜往日本海方向一连发射了7颗包括“大浦洞2号”在内的远、中程导弹。一名因被蒙在鼓里而恼火的中国外交口官员在给韩国外交通商部方面打电话通报情况时,禁不住搓火道:“金正日给安倍晋三送了一份大礼!”果不其然,以内阁官房长官身份主持解决朝鲜导弹危机的安倍,再次以强硬对强硬,与美国牵头动议联合国安理会谴责决议案的出台,最后斡旋“态度暧昧”的中、韩两国都在决议案上签了字。

  
在此之前,自民党总裁选举所谓“麻垣康三”的格局,迅速崩溃,唯一有可能制衡安倍的福田康夫“退阵”,形成安倍“独走”的态势。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倍人气飙升的秘密,在于所谓“斗争型政治家”;而斗争的矛头,则主要是朝鲜。换句话说,安倍的坐大,很大程度上,是拜平壤所赐。

  
“美丽国家”:暧昧的国家主义路线图

  
26日,安倍拿出了酝酿已久的组阁方案。尽管形式上依然沿袭了所谓“小泉流”的做法,即原则不接受派阀推荐,(总裁)首相一人拍板。但方案一出台,几乎令所有的日本媒体、政界人士大跌眼镜:这基本上是一个按“论功行赏”原则来考量的,类似“排排坐、吃果果”的哥们义气型内阁。不仅内阁,党内“三驾马车”(干事长、总务会长、政调会长)也给人以同样的感觉。

  
紧接着,29日发表的新首相施政演说,更令人“刮目相看”。这篇长达8500字的演说,整体风格更像一篇抒情散文,基本上是对其“美丽国家”论的政策性诠释。对此,日《每日新闻》发表社论,称首相演说是“缓缓脱小泉,慢慢向右转”的杰作。来自在野党方面的评价是,抽象、飘忽、保守色彩欲盖弥彰。一位资深议员直言不讳地指出,“小泉的(施政演说)好也好,歹也好,多少还算有些哲学。而新首相的演说则很无趣。所以,无论是来自执政党的掌声,还是在野党的飞刀,都不多。”有关宪法修定和强化“集体自卫权”行使问题的个案研究等内容,则触动了主流社会的敏感神经。其在经济改革与财政重建问题上的过于泛泛和在宪政、国际问题上某种按捺不住的激进、焦虑,令人隐约感到,安倍新政也许是一个重安保、外交甚于经济、财政的“外向型”政权?

  
总之,你方唱罢我登场,“小泉剧场”刚刚谢幕,日本社会又迎来了一个靠接近70%的人气支撑的“明星”政权。但政治毕竟不同于演戏,仅凭开幕亮相的“形象分”,尚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为国民认可的长期政权。尽管“美丽国家”论听上去很美,但如果其实质只是一张暧昧的国家主义路线图的话,其推进和实施未必不会大打折扣。

  




 回复[1]:  陈梅林 (2006-10-31 18:37:39)  
 
  从电视中看,安倍似乎很累。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新作
    叫父兄太沉重 
    我们还是不懂日本 
    谈日本的养老金制度 
    日本史称中国为“支那” ,从何而来? 
    反战还是美化战争? 
    神保町的细节 
    日本出版业的黄昏之美 
    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  
    知日当如李长声 
    东亚:抓间谍运动的背后 
    正面解读外部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反应 
    金大中事件:让历史问题的解决去政治化 
    哈“不良”——时尚文化的原动力 
    包老,昨天我为您送过行 
    假如日本军舰开进中国港口 
    谁的公园 
    食品安全是国家利益 
    中国媒体,你的名字叫血汗工厂——谨以此文悼念原晓娟女士 
    那夜,夜凉如水——我所经历的18年前的那一夜 
    魏京生事件,考验日本“价值观外交” 
    “和平宪法”一甲子,志在必改? 
    奢谈“温颜融冰”为时过早 
    中日有多远 
    安倍访美: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国家机密”与报道自由和公民知情权 
    在历史问题表态上的后退,实质是一种机会主义 
    新浪,请告诉我为什么?! 
    《邓小平秘录》背后的秘辛 
    民间对日索赔:都是历史惹的祸 
    旧话重提“光华寮” 
    要政策论战,不要狼狈为奸 
    警惕“历史修正主义” 
    日美联合作战计划起跑,台海朝鲜纳入照准视野 
    2006:日本转身 
    支持率大幅下降,安倍政权初亮红灯 
    中日关系的深度和谐取决于胡锦涛访日 
    朝核问题: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日本版”NSC:首相官邸“白宫化”的重要步骤 
    爱国主义教育的终极指向 
    “命令放送”与报道自由 
    "和平宪法"颁布 60周年,改宪机运趋成熟?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近忧与远虑  
    美,就是像情人一样地生活——塔玛拉·德兰姆皮卡的生涯和艺术 
    与鹰共舞——安倍其人及其新保守主义政治 
    超越“超越日本的激情岁月” 
    “特措法”再获延长,安保强化提速 
    大韩航空KAL858航班爆炸事件揭秘(旧文照贴) 
    金政权是日本军事大国化的协力者 
    张念:“蛋生”在中国 
    “小泉剧场”:最终谢幕,还是幕间休息 
    让历史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出口” 
    石心宁:无限逼真的“捏造” 
    靖国问题“软着陆”与美国因素 
    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小泉”号起航 
    竹中平藏请辞,“小泉剧场”黯然谢幕 
    历史认识如何超越国境 
    皇室长孙的诞生与社会共识的流产 
    蕗谷虹儿的生涯和艺术 
    小泉,我来为你“盖棺” 
    “后小泉”政治:鹰派与鹰派的较量 
    “安倍政权”如何才能长期化 
    靖国神社问题能否实现“软着陆” 
    自民党总裁选举:小泉政治的最后答卷 
    朝日:从胶着到冻结 
    管他“8·15”,“后小泉”是正经 
    日皇中止参拜原因揭底,靖国问题解决出口乍现? 
    日本:离核国家有多远 
    朝鲜:绝地反击胜算几何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