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柠 >> 新作
字体∶
朝日:从胶着到冻结

刘柠 (发表日期:2006-09-07 15:18:00 阅读人次:1809 回复数:0)

  ——朝鲜导弹危机凸显东亚紧张局势和日本的不成熟外交

  
8月7日,日自民党“对北朝鲜经济制裁模拟小组”提出了一项针对北朝鲜的制裁法案——《北朝鲜金融制裁法案》,准备提交今年秋天“后小泉”新政权召集的临时国会表决。如此法案获得通过,这将是日本制定的、以北朝鲜为对象的第4部制裁性法律。其他3部分别为旨在谋求被绑架日本人质早期归国的《北朝鲜人权法》、旨在切断通向平壤的人流物流的《特别船舶入港禁止特别措施法》及限制旅日朝鲜人向国内汇款,旨在切断平壤外汇来源的《改正外汇法》。

  
至此,在日本国内,对朝鲜已经完全没有舆论软化的空间。不仅如此,一些被认为曾向朝鲜非法出口了可被转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技术产品的民间企业,纷纷遭到查处和整肃,其声势不啻为“抓间谍”:民企被要求对国家的安全保障负起责任,要变得“敏感”起来。

  
如果说,从去年11月朝核问题第5次六方会谈无果而终,到今天7月5日第2次朝鲜导弹危机爆发之间半年多的时间,朝日关系为日本国内强硬舆论所左右,在绑架日本人质问题上陷入泥淖战,呈胶着状态的话,那么,此次导弹危机之后,两国关系则进入了事实上的冻结状态,对于其此后的走向,谁也说不好。考虑到以对朝强硬而著称的“安倍政权”呼之欲出的态势,在小泉时代尚且没能实现最终破局的朝日关系,在“后小泉”时代,迅速解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就结果而言,7颗坠入日本海的远中程导弹客观上成了平壤送给安倍的最大礼物,使其支持率直线飚升,直接导致了本来跟安倍有一拼的福田康夫的退阵和前者的坐大——这大约是金正日始料未及的。

  
联合国谴责决议案:是耶,非耶

  
7月5日凌晨,接到“朝鲜射了”的速报的安倍晋三第一个赶到首相官邸,“越俎代庖”地代替小泉召开了内阁会议,拉开了此次“对朝制裁国际马拉松”的序幕。

  
日美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各自经济制裁措施的同时,以日本为先导,7日,日美英法4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谴责制裁决议案,明言朝鲜对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这份决议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在文本中引入了《联合国宪章》第7章的条款,作为在和平手段被认为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安理会名义对朝采取强制行动的依据,保证了其强有力的“约束性”——如此良苦用心,当然是日本要极力谋求的目标。

  
但中俄两国对此态度暧昧,中国更明言可能会弃权,行使否决亦不无可能,并不指名地批评日本“反应过度”。英法率先转向,提出了删除第7章之后的妥协方案。随后,美国也退出了原来的轨道,反过来说服日本接受妥协方案。一时间,日本在安理会面临14比1的被动局面(除日本外,其余14个成员国都赞成妥协方案)。在最后的关头,在英法两国的斡旋下,终于在删除涉及第7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达成了协议。

  
联合国就朝鲜核导问题,通过安理会决议,此为头一遭。尽管未能写进明言“宪章”第7章内容的条款,使决议案的强制力有所削弱,但因为是安理会全体1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决议,其有效的约束力依然不容小觑。应该说,日本在事件发生后旗帜鲜明的强硬姿态,对国际社会最终和解的达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更为关键的,则是中美之间的妥协。

  
事实上,美国的朝鲜政策,充满了悖论与现实矛盾,多少给人以首鼠两端的印象。照布什政权此前一以贯之的战争逻辑,按说在对阿富汗、伊拉克动武之前,理应先对朝鲜行使武力,因为前者始终强调“从来不曾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后者却对早就美国挑明“已经拥有核武器”。但美国当然不会那样做,而是率先发动了针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对朝鲜问题,则始终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尽管从根本上来说,美国从来不曾放弃其强硬姿态,但在目下,以六方会谈机制谋求问题的解决则不失为权宜之计。美国也知道,六方会谈解决朝核问题的前景越来越不乐观,但在伊拉克局势缓和和伊朗核问题前途明朗化之前,已不可能采取更加有力和行之有效的应对。因此,围绕此次安理会决议案的通过,布什政权曾一度搁置表决,寄望于中国对朝鲜的说项。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对朝说服工作失败之后,不得已而回到安理会决议案表决的轨道,也应该看成是美中妥协的结果。布什在对东京的对朝强硬姿态施以援手的同时,却腾出一只手来,强化与北京的协调。

  
尽管日本依然自以为是地沉浸在主导安理会决议案出台的“成功”的亢奋中,但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如果没有美国与中、俄等国家的协调,这种“成功”根本就是无水之舟、无米之炊。再说,这种“成功”对日本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且不论朝鲜方面已经宣布“拒绝”接受任何制裁决议,即使决议能够顺利生效,悬而未决的绑架日本人质问题,及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的重开,难道不会因此而渐行渐远吗?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在安理会谴责、制裁决议出台之后,日本的主流媒体并没有多少乐观的反应。相反,认为日本外交缺乏灵活与协调性,用日《朝日新闻》的话来说,是一种不成熟的外交,日本是“外交发展中国家”。日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魁小泽一郎对执政党的批评颇具代表性:“重要的是,如何让独裁国家不爆发,使其软着陆,成为‘正经’的国家。为此,需要在日美协调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同时,与对朝鲜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也保持合作。但是,我们却与中国的首脑无法对话,这种状况糟糕至极。”

  
“先发制人”、“基地攻击”论的虚妄

  
在朝鲜导弹发射之后,到安理会决议案出台之前,出于对本国安全环境的极度敏感,同时为反制朝鲜的导弹威胁,日本的阁僚、政治家开始明言对朝“先发制人”,甚至主张不惜拥有对敌“基地攻击”的武装能力。

  
对此,虽然在自民党内,颇不乏同调者,但却被主流舆论批评为虚妄的“暴论”。假设朝鲜照准日本本土目标发射导弹的话,那么这本身就构成了战争,即使按照现行的“和平宪法”,亦可发动旨在自卫的武装反击。但是,一些政治家话语中的对敌“基地攻击”论,显然是指虽然还没到那个阶段,但只要日本认定某个特定的国家为“敌国”,便可以对其实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如此一来,跟布什政权的所作所为区别何在?就是说,只要政府做出判断,任何国家都可以攻击。这对今天的日本来说,无论如何是难以想象的。

  
即使抛开“先发制人”、“基地攻击”论不谈,仅就此次安理会制裁决议,日本起初务求实现的、纳入《联合国宪章》第7章所明确规定的制裁框架的目标而言,距离现实依然有巨大的鸿沟。

  
譬如,如果此次决议明确按照“宪章”第7章的原则实施经济制裁的话,那么,本着第7章第41条,必要时“可采取非军事性措施”;但是,当这种措施被认为无效时,按照同一章第42条的规定,则“可采取军事行动”。日本难道真的做好了采取军事行动的心理准备了吗?即使因缘际会,现实状况真的走到那一步,日本国内舆论怕也难以“统一”吧。连起码的心理准备都尚未就绪,便大喊大叫“狼来了”,充其量也就是小孩子的玩火游戏而已,难成气候。

  
作为为政者,理应在权衡考量各种情况和要素的基础上,拿出最佳的应对预案。虽然小泉执政5年来,在内政问题上,靠各种“秀”,在国民中博得了至今不衰的人气。但外交不同于内政,仅靠做“秀”、摆Pose,不仅难以在风诡云谲的外交博弈场上胜出,更无望解决深刻如朝鲜核导问题这样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悬案。

  
朝鲜需走出“零和博弈”的战略逻辑

  
此次朝鲜导弹发射后,美助理国务卿希尔说:“华盛顿已没有鸽派,只有现实主义者。” 曾几何时,白宫提起金政权不再动辄切齿痛骂“邪恶轴心”与“流氓国家”,而改口称“金正日先生”。然而,状况似乎正在改变:事实上,美国的对朝政策正朝布什政权初期的强硬道路上迅速回归。而促成美国作此选择的,恰恰是朝鲜自己。

  
不仅美国,被国际社会认为对朝鲜惟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国,似乎也正在失去耐心。7月访美的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在华盛顿自嘲地说,“连我自己也是从报纸上才知道导弹发射的消息的。”而与此同时,就联合国制裁决议等问题,两次代表中国政府前往朝鲜斡旋、“通气”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副外长武大伟,竟未能获金正日的接见,更别指望带回什么“口信”。中国的搓火可想而知:随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冻结了朝鲜的帐户。朝方回应说,中国是“无法信赖的国家”。对此,《朝日新闻》评论说,中国和朝鲜,这一对“鲜血凝成的特殊关系”的国家,正在向“普通关系”的国家转变。

  
美、日、中、俄、韩,跟谁都不过。无论朝鲜是否出于本意,就结果而言,朝鲜的所作所为已然陷入了“零和博弈”的战略逻辑怪圈。当然,这其中让朝鲜最在乎的,依然是美国。包括此次选择在美国“独立日”(7月5日)发射,也未尝不是做给华盛顿看的。

  
但是,朝鲜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布什不是克林顿,那种先酿成威胁,然后再以此为“牌”,换取利益的老套做法已不大可能激起布什的兴趣,不仅没兴趣,更不可能长久容忍下去。今后一个时期,强硬的“约束政策”(Engagement Policy)依然将是美国对朝政策的主调:即通过参与政策,暴露平壤充满敌意的意图,然后让它在国际社会的“阳光”下充分曝光的同时,再操起强硬政策,在朝鲜半岛统一的前提下,整合东亚的战略环境。

  
但鉴于朝鲜已经全面拒绝接受要求其冻结导弹发射,敦促其立即无条件返回六方会谈轨道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美国自身又暂时无暇他顾,以战略封杀和经济制裁为手段,促成朝鲜制度转换(Regime Change)的压力将会增大。

  
而与此同时,有迹象表明,金正日政权似乎也在期待布什政权的更替和“后布什”政权的对朝政策转变——美朝战注定会因此而长期化。

  
美朝战的长期化,必然会导致日朝间的“持久战”。这对以对朝强硬而著称、并为被绑架者家属期待甚殷的安倍来说,既是机会,又是考验。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新作
    叫父兄太沉重 
    我们还是不懂日本 
    谈日本的养老金制度 
    日本史称中国为“支那” ,从何而来? 
    反战还是美化战争? 
    神保町的细节 
    日本出版业的黄昏之美 
    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  
    知日当如李长声 
    东亚:抓间谍运动的背后 
    正面解读外部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反应 
    金大中事件:让历史问题的解决去政治化 
    哈“不良”——时尚文化的原动力 
    包老,昨天我为您送过行 
    假如日本军舰开进中国港口 
    谁的公园 
    食品安全是国家利益 
    中国媒体,你的名字叫血汗工厂——谨以此文悼念原晓娟女士 
    那夜,夜凉如水——我所经历的18年前的那一夜 
    魏京生事件,考验日本“价值观外交” 
    “和平宪法”一甲子,志在必改? 
    奢谈“温颜融冰”为时过早 
    中日有多远 
    安倍访美: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国家机密”与报道自由和公民知情权 
    在历史问题表态上的后退,实质是一种机会主义 
    新浪,请告诉我为什么?! 
    《邓小平秘录》背后的秘辛 
    民间对日索赔:都是历史惹的祸 
    旧话重提“光华寮” 
    要政策论战,不要狼狈为奸 
    警惕“历史修正主义” 
    日美联合作战计划起跑,台海朝鲜纳入照准视野 
    2006:日本转身 
    支持率大幅下降,安倍政权初亮红灯 
    中日关系的深度和谐取决于胡锦涛访日 
    朝核问题: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日本版”NSC:首相官邸“白宫化”的重要步骤 
    爱国主义教育的终极指向 
    “命令放送”与报道自由 
    "和平宪法"颁布 60周年,改宪机运趋成熟?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近忧与远虑  
    美,就是像情人一样地生活——塔玛拉·德兰姆皮卡的生涯和艺术 
    与鹰共舞——安倍其人及其新保守主义政治 
    超越“超越日本的激情岁月” 
    “特措法”再获延长,安保强化提速 
    大韩航空KAL858航班爆炸事件揭秘(旧文照贴) 
    金政权是日本军事大国化的协力者 
    张念:“蛋生”在中国 
    “小泉剧场”:最终谢幕,还是幕间休息 
    让历史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出口” 
    石心宁:无限逼真的“捏造” 
    靖国问题“软着陆”与美国因素 
    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小泉”号起航 
    竹中平藏请辞,“小泉剧场”黯然谢幕 
    历史认识如何超越国境 
    皇室长孙的诞生与社会共识的流产 
    蕗谷虹儿的生涯和艺术 
    小泉,我来为你“盖棺” 
    “后小泉”政治:鹰派与鹰派的较量 
    “安倍政权”如何才能长期化 
    靖国神社问题能否实现“软着陆” 
    自民党总裁选举:小泉政治的最后答卷 
    朝日:从胶着到冻结 
    管他“8·15”,“后小泉”是正经 
    日皇中止参拜原因揭底,靖国问题解决出口乍现? 
    日本:离核国家有多远 
    朝鲜:绝地反击胜算几何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