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采夫
>> 家住云南
字体∶
大
中
小
三月盛开的樱花
采夫 (发表日期:2006-11-20 14:13:25 阅读人次:5246 回复数:74)
在组委会公关小姐的引导下,版画家龙升和夫人走上了云南郑和机场的转送带上。
虽说这郑和机场是为了迎接亚运会而新建的,实际上随着南亚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云南首当其冲的成为了中国和南亚各国交流的进出口通道。
空前的人流物流,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成了郑和机场被建成世界一流的机场。现在郑和机场有88个停机坪,可同时起降10架乘坐一千二百人的运—1200大型客机。
通向候机厅的通道上,有2条转送带。
现在早上8点不到,进出的人还不是很多,从机场控制室的监视屏幕上,可清楚地看见他们一行3人的一举一动。从近景上看,画家一身西部牛仔打扮,戴马刺的巧克力色马靴,石磨蓝牛仔裤,稍显宽松的丝制茶色衬衣,头上戴着顶大得有点夸张的骆驼色牛仔帽。也许是长年劳累的原因,龙升看上去背有点弓,脸上蓄着寸许长的花白胡子,修得非常精致,两道又黑又长眉毛下是一双东方人特有的丹凤眼。夫人则一身傣族姑娘打扮,孔雀蓝扎染缎面筒裙,紧身短小的傣家上衣,又浓又密的头发染成水色,盘了一个云南农家少女特有的草墩头,涂成紫色的嘴唇,眉毛画得很高,下面一双眼睛也修饰得有点夸张,睁眼闭眼之间,让人感到像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在转送带上,稀稀疏疏地站着几个人,公关小姐还趁此机会索要了龙升的签名,龙升欣然地签了,还不时地和夫人说点儿什么。从远景上看,三人象三个瓢虫在松针上爬行。
龙升和夫人是来参加《龙升先生版画作品揭幕式暨作品捐赠仪式》活动的。
为了事先了解一下布展的情况,龙升比夫人早一天到达郑和机场,对展品的排放进行了最后的确认。龙升对组委会的工作感到很满意。夫人则还要照料他们在福冈的“龙升版画工作室”,比龙升晚一天到达。
从今以后,他的版画作品的印刷品将长期陈列在郑和机场候机厅里给人们观看。
在公关小姐引导下,龙升和夫人进入了机场迎宾厅过道,进入了2号贵宾休息室。
今天的仪式将在迎宾厅进行,在那里的两个宾主席位后面的墙上,挂着这次捐赠品中唯一的一幅龙升作品真迹。这就是著名的雁皮纸铜版画真品------《出浴》,是龙升作品中最珍贵的,世界上只有66幅真品。
公关小姐送上茶水之后,告诉龙升仪式将在8点如期举行。
“睡美人!”龙升夫人轻轻地说了一声。从2号贵宾休息室的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昆明坝子上像镜面一样的滇池和在滇池后面的旅游胜地西山。从这个角度看西山的剪影,就像一个轻轻地躺下了的女人,默默地躺在一池静静的泉水边睡着了。龙升夫人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睡美人,所以显得有些欣喜。
龙升在二十年前再次到云南采风的时候,就在这个角度上看过睡美人了。当时他写生了很多图,还用照相机记录下了各种角度下的剪影变化及不同时刻的色彩变化。
后来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还创作出了石版画《睡美人》。石版画《睡美人》构图安然恬静,一泓碧波旁躺个合着眼的少女,给人一种凉凉的、淡淡的感觉。
总共五百幅的作品真迹中,商品部分很快就被日本及中国的画商们收购,因为这幅画很有东方韵味。另外据说一些大富豪失眠的时候,看看这幅画就能安然入睡。
龙升的视线随着夫人的视线投向了西山然后是西山下面的滇池。
“除了西山,真是面目全非,和四十年前一点都不一样了!”龙升嚼了口普洱茶,带着几分感概的口气咕嘟着。
是的,现在的滇池已经被彻彻底底地整容了。
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里所描绘的“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早已作古,滇池已经变成了个城中湖,滇池的周围取而代之的是工厂、住宅、度假村,成了一圈红灯绿酒的花花世界。
嘴里这么嘀咕着,龙身的思绪慢慢地回到了四十年前。
1966年,龙升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版画系四年级学生,在就要毕业的前夜,碰上了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到了大霉。
龙升的父亲是旅日华商,从祖父辈就开始做中日贸易了。在抗日战争中,龙升的父亲经营的商社仍然艰难地进行着中日贸易。那年头,龙升的父亲还为处境十分困难的新四军购买过急需的药品及军需物资,陈毅司令员曾给他父亲亲笔写过感谢信。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成立了,让他在日本做生意的祖父和父亲激动得几天睡不了觉。多年来在这日本人屋檐下讨生活,祖国又积弱成疾,那一肚子的窝囊气。感觉到中国人从此就要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挺起胸膛走路,扬眉吐气了。
父子一合计,决定把十岁不满的三儿子龙升送回中国。在新中国学习新文化,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人才。
由于龙升父亲有过帮助新四军的历史,龙升回国后很快被安排在北京归国华侨文化补习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龙升很努力,从进校到高中毕业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龙升孩提时代在日本就比较喜欢美术,对华丽的浮世绘版画情有独钟,再加上在整个五、六十年代,曾经留学日本的鲁迅的思想在中国非常时髦,而鲁迅又非常欣赏版画这门艺术。报考大学的时候,龙升就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版画系。
龙升如愿进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版画系,他立志努力学习,将来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版画家。
“咣当”,“咣当”......
在这单调的车轮和轨道接头的碰撞声中,龙升在西去的列车上已经度过了三天两夜,一种莫名的恐惧一阵一阵地向他压过来。列车越走越荒凉,越走越冷,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一开始是感到铁路两旁的行人少了,再下来是村庄和树木少了,又下来是庄稼都没有了,没庄稼当然也就没有人了。
列车过了兰州之后,就是龙升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光景------大漠了。
但龙升还是憧憬着目的地,哪里有无边的群山和草场,有满山遍野的牛羊,有大片的长出马奶子葡萄的葡萄园,还有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他宁愿相信那将是他获得新生的地方。
龙升的外祖父解放前在上海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染织厂。父亲在日本经商,大坏蛋陈毅还给他写过亲笔信。赶上了文化大革命,龙升可是黑五类中最黑的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指望他将来去为人民服务,去作画歌颂工农兵呢?龙升很快就被定为日本特务,牛鬼蛇神,押送天堂河农场强迫劳动。
虽然每天的超强劳动让龙升累得要死,但内心里他根本就不服“日本特务”的帽子,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为日本做过什么事。对“牛鬼蛇神”,他也是一肚子的不满,因为毛主席早就说过,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他龙升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他要选择走革命的道路,跟共产党走的道路。
每次他都把这些想法清清楚楚地汇报给了管教干部。但管家干部还是认为他对反动家庭出生的事认识还不够深刻,比如毛主席说的,一个人打他一出生,在他身上就烙上了阶级烙印了,这样的论断他也没有认识好。所以,还是要好好劳动,加强改造。
龙升还是感到冤枉,他儿童时代就来到新中国,和其他小朋友一道长在红旗下,对旧社会、旧家庭,他本来就怀有一种反抗意识,怎么就不能把他和别的同学一样看待呢?怎么别的同学就不能看到这些呢?别人能做到的,他也同样能做到啊,他感到愤愤不平。
突然有一天,管教干部在大会上对着劳教分子们宣布,考验你们的时候来了!现在在祖国的新疆,正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设,你们经过这段时间的改造学习,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真正的改造效果是要看行动的,如果你是改造好了的革命青年,那就应该报名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是革命青年还是小资青年就看你们的行动了!
龙升当场就决定要报名去新疆了。但管理他这个组的干部说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只有在这次文化大革命中表现突出、立场坚定的人才有机会去。这些都需要明天和管教干部的个别谈话后才能决定。
当天从新疆建设兵团赶来做宣传活动的兵团政治部主任给大家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内容基本上还是些欢迎大家到新疆去建设社会主义幸福乐园之类的讲话。这位主任还带来了文工团,给大家表演了《红太阳在新疆升起》、《主席来到葡萄园》等热情欢快的新疆歌舞。
龙升回到住处后趴在床上就开始写决心书了。他要向上级组织表明他的决心,他要证明他龙升也向其他人一样,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他要到新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去那里证明他是一个革命青年。
第二天个别谈话时,龙升就把决心书也交上去了。
到了当晚的大会上,天堂河农场的干部宣布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在农场管教干部的帮助下,大家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认为在座的所有青年都已经改造成了革命青年,希望新疆的老大哥农场能张开双臂欢迎这批青年。这时,从新疆建设兵团来的领导当场表示热烈欢迎他们去建设新疆,欢迎他们作为成千上万农垦战士的一员,把新疆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幸福乐园。
龙升觉得今晚天堂河农场干部的讲话真好,一改平日冷冰冰的政治训斥,句句讲在了他的心坎上,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兵团干部的讲话更是实实在在,使他们的心插上了翅膀,恨不能马上就飞赴新疆,赶到那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去。
随后兵团文工团和龙升他们还举行了一场联欢晚会,龙升他们唱了很多歌唱毛主席,歌唱共产党的革命歌曲。他们为自己将要翻开人生的新篇章感到高兴、亢奋,彻夜不眠。
最后,他们这批所有劳教人员都被选中参加新疆建设兵团。
Page:
3
|
2
|
1
|
回复[31]:
雪桑,这字打不出来
校长 (2006-11-22 00:40:27)
俺们也念PIAJI的,有时又叫三角炮.
回复[32]:
雪非雪
(2006-11-22 00:41:30)
东北这样说,但没见过字。这该不该叫东北话呢?
回复[33]:
校长都不知道的话,我更晕了
雪非雪
(2006-11-22 00:42:52)
估计是哪个民族的土语。
回复[34]:
风 (2006-11-22 00:47:04)
下回我去问问其他地方来的哥儿们,看他们说不说pia ji。
就是。校长都打不出来,俺们就更不行了。
回复[35]:
东北话里好多外来语
校长 (2006-11-22 00:50:35)
比如咧巴是俄语,还有满语等等
估计PAIJI是拍击的意思.
回复[36]:
校长是典型的反客为主么。
刘大卫
(2006-11-22 09:44:10)
你说俄语是外来语还算说得过去,满语也成了“外来语”就有点过分了。
满洲的地界,谁是主谁是客,要搞清楚哦!满语应该是主人的语言才对吧……
回复[37]:
采夫:毛公词与髯翁联
龍昇
(2006-11-22 11:17:58)
毛公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髯翁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回复[38]:
长联真叫绝啊!
刘大卫
(2006-11-22 11:40:35)
这长联真是精品!我得让我孩子背背。
你说的毛公词,词本身不错,可惜不是毛贼写的。
版权应该是乔木的吧。
回复[39]:
采夫
(2006-11-22 12:00:47)
回龙哥: 大观楼列天下四大名楼,实乃髯翁提联之携也。
孙髯长联写出后,赢得洛阳纸贵。时一云南封疆大吏自负文思,把长联改为:“五百里滇池,收尽眼底,凭栏向远,...”
文思和意境不在髯翁之下,但意气不如孙髯。毛公词有借用髯翁意境之嫌,但同样输在意气。
看那云南髯翁~~: 灌足了老酒,把帽子抹到脑后,把衣服纽子解开披上,直奔...天下第一长联而去。可能还是裸奔噢。
回复[40]:
不敢比龙兄长,和一个短的。
小林
(2006-11-22 12:01:53)
《钗头凤. 忆余年》
生有涯,知无穷;时光旅程无尽终。
踏青山,心已老,土豆南瓜,养花拔草。乐!乐!乐!
上班昏,下班神,总有诗声绕在心。
怕周一,盼周五,日语不精,中文扯淡。混!混!混!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回复[41]:
大卫:内绪话
龍昇
(2006-11-22 12:34:14)
乔子乃吾同窗,吾当知版权归谁,但不能说。
此乃中国第一长联,当年在昆明大观楼抄下,是繁体字的,无断句,今偷懒考屁上去的。好啊,真该教贵子背背。
回复[42]:
哟!
刘大卫
(2006-11-22 12:44:45)
爷爷您这么一说,这往后我得把您怎么供着才成啊?!!
下回见面咱爷俩得好好掰持掰持。
回复[43]:
补充
刘大卫
(2006-11-22 12:55:57)
看到这种长联,我能正确地总结出我对中国的态度。
第一,喜欢类似长联这一类的玩意儿;大而言之,包括唐诗宋词汉文章。
也能够100%地理解。好!喜欢!
第二,喜欢中国菜。
第三,没有了。
总结完毕。
回复[44]:
小林
(2006-11-22 13:01:39)
大卫兄:第四、好酒!第五、京剧!第六、漂亮女人!要是俺就放在第一位。
回复[45]:
吴卫建
(2006-11-22 13:02:01)
龙兄:据记载毛泽东的此沁园春雪是36年2月在陕西延长县作,而乔木在37年77事变前在上海文化系统工作,此前毛乔互不相识,乔在77事变后去延安的,41年任毛的秘书和政治局秘书,是否也。
回复[46]:
回小林兄
刘大卫
(2006-11-22 13:07:51)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美酒佳人这些东西,别的国家也不错。京剧也有歌剧顶着,我说的那两样,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相应物的。呵呵呵。
回复[47]:
“毛乔”“掰持掰持”
龍昇
(2006-11-22 15:16:01)
吴兄:根据你查的史料为准。别的不敢说了。
大卫:“掰持掰持”使得够溜的呀,久未闻矣。
回复[48]:
采夫
(2006-11-22 16:17:11)
“乔木”不会是胡乔木吧? 老毛政治秘书,中共文胆。
俺爹很是佩服这个胡乔木,认为他对中国的问题理解得很透,邓公应该多听他的意见。
俺爹都70有5,等着马克思给发通行证了。
龙升同窗?这可需要非常的理解力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到福冈和龙哥灌两瓶,听听真实事件,等马克思的通行证发完了,再为俺的故事增加点儿史料内容。
回复[49]:
采夫:
龍昇
(2006-11-22 16:43:18)
是乔子同窗,非乔木同窗。
回复[50]:
采夫
(2006-11-22 17:10:31)
明白了。谢谢!
回复[51]:
大卫这是从何说起?
校长 (2006-11-22 23:52:36)
回复[36]: 校长是典型的反客为主么。 刘大卫 (2006-11-22 09:44:10)
你说俄语是外来语还算说得过去,满语也成了“外来语”就有点过分了。
满洲的地界,谁是主谁是客,要搞清楚哦!满语应该是主人的语言才对吧……
--------------------------------------------------------------------------
按你的说法,欧洲应当属于成吉思汗的了?
回复[52]:
校长的思维是反的……
刘大卫
(2006-11-22 23:59:42)
你自己说的话,你再琢磨琢磨?
你要是还不能认识到自己是错的,那就说明,你的脑子前后反了个儿了。
回复[53]:
大卫不是AB型血吧?呵呵
校长 (2006-11-23 00:07:01)
俺说的是东北话里有好多外来语,不是说东北属于谁的问题.不是自己的而吸收进来,叫外来的无可厚非吧?呵呵
回复[54]:
不说了,忘了吧。
刘大卫
(2006-11-23 00:12:01)
爱谁谁吧。嘿嘿。
回复[55]:
试考几天前的piaji——
龍昇
(2006-11-26 11:58:27)
此话自烟盒始,想求汉字写法。琢磨好几天了:
piaji似是一种动作一种声音。小时几个小孩子用香烟包装盒叠成三角在地上互相刮、煽,那个动作和三角落下或翻身的声音就似piaji。声如脚踩稀泥中——啪唧。字虽如此写,但人说时常发piaji音,好像从东北到津京甚至到上海也会发此音。
在北京,那叫刮三角。早年香烟盒内有张硬纸小画片,即洋画儿,曾玩过煽洋画儿。上海管它叫香烟牌子,因此有玩“刮香烟牌子”的游戏。有人试举“牌子”似比“帕子”正确些。
非要给pia按个汉字,还挺难。
有人吃饭吧唧嘴,但常人形容是biaji嘴,这bia的汉字也挺难找。
哈哈,我这写论文啦,不想了。
回复[56]:
雪非雪
(2006-11-26 14:32:56)
煽PIAJI。我也古狗找了一下,好像网络上大家都写作煽PIAJI,不知道这个发音的汉字怎么写。龙桑的考证或许有道理。还有一个游戏是CHUA嘎拉哈,用羊腿后膝骨,这个骨头游戏我玩的水平还不低呢。这个chua音也拼不出字来。东北人说谁谁讽刺人贬低人的时候,就说PIA人,不知道跟PIAJI的PIA有否关系。
回复[57]:
风 (2006-11-26 14:51:18)
哈哈,龍爷和雪非都认真啊。龍爷的描述,形象。
我们那里发音有些像piazi,我有些倾向于 拍子 。瞧,俺就喜欢拍。
嘎拉,俺们也玩。没有羊骨,俺们用猪骨头来。下回俺踅摸几个来,关西再聚会时与雪非比试一下。
回复[58]:
雪非雪
(2006-11-26 14:54:34)
猪骨的嘎拉哈不如羊的规则,玩不出高水平。
回复[59]:
风 (2006-11-26 14:57:28)
高标准严要求啊
。
嗯,城里伊斯兰的小店,好像有卖羊腿的。下回去买几条回来,就有了。
回复[60]:
嘎拉哈?====羊拐
龍昇
(2006-11-26 15:01:31)
北京叫CHUA羊拐。还有CHUA包儿(装沙石或豆子的小布包)。
在上海市还玩过CHUA麻将牌呢。
这个PIA,现想起,瞄准放枪,总爱说“啪——”“叭——”但你发音试试,差不多人都发PIA——。
哈哈,打这“啪”“叭”时不留神整出个“哵”字,再找又找不到了,它莫不可替PIA?
Page: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家住云南
2014年春节回乡杂记
邂逅陆铿先生
三月盛开的樱花(大结局)
三月盛开的樱花(十)
三月盛开的樱花(九)
三月盛开的樱花(八)
三月盛开的樱花(七)
三月盛开的樱花(六)
三月盛开的樱花(五)
三月盛开的樱花(四)
三月盛开的樱花(三)
三月盛开的樱花(二)
三月盛开的樱花
路边的野花儿等着阿哥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