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杂记账
字体∶
教师节随笔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9-11-04 10:40:17 阅读人次:6099 回复数:67)

  

  


  
9月10日是教师节。

  
日本没有教师节,不知道其他国家有没有专门给教师立节的现象。20多年前,政府特设出这个节日,我的理解,一方面提醒为师的“师道尊严”,一方面提高曾一度沦落到尊严扫地的教师地位。所谓师道,所谓尊严,究其原本含义,无非是说为人师表当自尊,为师弟子当尊师。能否使得师生间这一关系相互自然成立,首先取决于为师者是否自尊。

  
网上看到相关教师节专题,读其中“教师已经走下神坛”中有关“潜规则”的话题,长了不少见识。对于去国年久的我来说,这还真是新规则。个人理解大致是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力”与学生达成某种交易关系。教师形象之所以由此“走下神坛”,琢磨其中原因,一是中国社会渊源悠长的“人情”干系,一是商品时代万事皆染上商品交易色彩的价值观作怪。后者其实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被动的错位认知。“人情”本来是一项无可指责的人际关系准则,相互知情达理,知恩知报。可是,这种本来极为朴素健康的人情常识,很多情况下已经被滥用到远远超越人之常情的底线,堕落成商品化交易的勾当。但是,如同有的网友所说,人情作为一种人类习俗,充满指向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智慧。但是,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社会公共资源,行政权利等)拿去做人情,就成了交易,一种用属于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拿去换取自己个人利益的可耻交易。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坚持人格底线,共同维护公共资源,单纯的用属于自己的私人物品以情易情的话,社会就不会不和谐。

  
所谓“潜规则”中,教师之所以能够不动声色巧立名目甚至不择手段地“勒索”学生,正因为这种浑浊的交易观念所致。利用“人情”做底牌,加上暧昧却无人不悟的“商品交易”砝码,将学生置于“人质”地位。由此,一些不知是聪明还是糊涂的家长,便也“知趣”地予以配合,学生也在潜规则土壤中成长,学得一些所谓识相的处世观,加入社会,久之,校园内外一派乌烟瘴气的潜规则气味。当老师的领头这样潜来潜去搅混水,说穿了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出国前也曾收到过学生一份礼,那是一个郊区学生家里大狗养的一只小狗。也不问问老师是不是想养狗,就跟一帮同学踢踢踏踏抱着小狗来我家了。我收养了那只狗,放在母亲家的院子里。

  
我们的孩子不是人质。学生是未来,是社会交给教师的培养对象,是需要在健康环境中成长的人。换个角度说,真从商品交易角度审视的话,学生还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何来学校?没有学校,何来教职?

  
教师中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好老师,朴素,踏实,敬业。相信学生们会记得他们,并把他们的品格作为成长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修为中。这样的老师,不需要表彰,不需要感谢。他们并非如何优秀,只不过是最像老师的老师,做着原本该的正常的事。有更多这样的健康力量支撑,社会才会走向真正的和谐。

  
人们常说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很怕听见看见这句话。从教多年,似乎没见过真正的圣人老师。在教育这个圣域里,首先是做好一个健全的凡人。大凡那些自以为圣的大师,对于大多学生并不是可亲近的老师。老师只是一种职业,对老师本人来说,这是一份品格加某类知识的良心活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著名大学里的著名教授和乡间小学的哪怕是民办教师都是平起平坐的。只要走进教室里,你就仅仅是个课堂主持人。节目做得怎么样,只有良心知道学生知道。老师在课堂以外的荣辱与课堂无关,多少双眼睛看着你,走进学生记忆的老师只是一个“人”,以及一点点书本知识的载体。

  


  


  





Page: 3 | 2 | 1 |

 回复[31]:  老王 (2009-11-05 11:00:29)  
 
  可是,这努力成了什么呢?听说,50多个学生毕业后全跑到美国去了,把最好的学生全送到美国去了。而且,好多都改了行,不干医学了。可惜了。

 回复[32]: 恩,差不多了 阿蓓 (2009-11-05 11:08:21)  
 
  老王叔那么牛呢啊?我不敬花儿(我自己留着)敬茶(我娘给我的龙井茶我全弄茶叶蛋了)我还是送您的了~~~~

  
雪桑:您不成,十二钗您不成,就一个史湘云和贾探春您就训不出来,那个估计待桑成,您也就是林妹妹,薛宝钗,惜春,妙玉,秦可卿吧,就带5个就行了,她们乖,林妹妹么那脾气跟您有差距,身子骨差不多了吧?宝钗呢,您跟人家有差距,算了,凑或着戴吧。边带边学么.......我看您成~~~~~~ ,您也带带我的了~~~~~~

 回复[33]:  雪非雪 (2009-11-05 11:09:26)  
 
  王老师认为这些学生该在哪里才算不成什么呢?

  
老师在日本,学生在美国,这不是都到所谓发达国家深造了么?

  
我认为是成果。

  

 回复[34]:  雪非雪 (2009-11-05 11:10:49)  
 
  阿蓓姑娘先用茶,我去去大观园那边。

  
有点事儿

 回复[35]:  阿蓓 (2009-11-05 11:12:54)  
 
  咳咳:最大的成果吧哈,我觉着,就是米国人特包容,好像我这种,在米国还能有条件继续读书,还给我讲学金,我简直觉得天上掉馅儿饼了,就为了这个,我也爱死米国了~~~~

 回复[36]:  老王 (2009-11-05 12:04:27)  
 
  雪老师,也许我是有点偏激,但是,至少也应该不要丢了医学专业吧。

  
谢谢阿蓓的茶。温度正合适。谢谢。

  
阿蓓,老了的已经老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世界了。

 回复[37]: 份特 阿蓓 (2009-11-05 11:15:57)  
 
  雪桑带上手炉,外头怪冷哒~~~~~回头我让萍儿接您去阿~~~~

 回复[38]:  邓星 (2009-11-05 13:11:33)  
 
  阿蓓,我一直没看明白,“份特” 到底是啥意思?

 回复[39]:  laowu (2009-11-05 13:37:57)  
 
  就是昏特。跟侬刚 这个阿蓓有点神忉忉伐

 回复[40]: 人各有志也是... 是的 (2009-11-05 13:51:45)  
 
  >也许我是有点偏激,但是,至少也应该不要丢了医学专业吧。

  
------------

  
觉得遗憾或可惜的心情,100%能理解。

  


  
但,人各有志——也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之一。只要认真工作,快乐生活~~~

  


  


  

 回复[41]:  老王 (2009-11-05 13:54:13)  
 
  可是,不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吗?学医多辛苦啊。不想干这一行,当初何必那么辛苦呢?

 回复[42]: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是的 (2009-11-05 14:29:34)  
 
  

  
付出那么多辛苦,还毅然放弃,说明必有深层内因。只是一直没凸现出来。自己也没清晰地把握和意识到。到后来才显得突兀和突出,不想再回避自己。

 回复[43]: 借文怀恋~~~ 是的 (2009-11-05 15:54:15)  
 
  不知如今教师社会形象如何了~~~ 不论如何,我尤其深深思恋自己孩童时代的老师~~~ 如同怀恋我的父母。

  


  
她(他)们不一定教了我多少高深知识,但我美好的童年时光,脚印,笑声里,少了她(他)们的影子,以及和她(他)们在一起的部分,这些美好就会支离破碎~~~

  


  
没勇气也舍不得弄碎弄丢这些时光~~~

  


  
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说。我自定义界定: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幼师~初中)~~~ (高中时期老师,是不是该包括在内....我犹豫不决)

  


  
曾经作为教师和班主任,我不在上述界定内。

  


  
借文怀恋。

 回复[44]: 怎么回事? 是的 (2009-11-05 15:01:30)  
 
  重复了?

 回复[45]: 啥鸟语~~~~?  是的 (2009-11-05 16:02:38)  
 
  >就是昏特。跟侬刚 这个阿蓓有点神忉忉伐

  
-------------

  


  

 回复[46]:  邓星 (2009-11-05 16:49:54)  
 
  laowu好。难般看见侬出来,侬好伐?

 回复[47]:  久夏 (2009-11-05 23:04:28)  
 
  我也一直没看懂,“份特”是啥意思。现在还是没懂。哪里的方言啊

  


  
雪老师对板凳的回答很能抓住要点啊,

  
咦,板凳的回答到哪里去了

  
每个人都有老师,每个人都会做老师的,不是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老师”吗?

  
看看日本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我指初等教育),再看看中国的师生关系,感慨中。

 回复[48]:  雪非雪 (2009-11-05 23:34:00)  
 
  久夏晚上好。

  
份特,我是当发语词理解的,翻译过来就是呜呼、天啊、妈呀什么的

  
乱猜的。

  
阿蓓,快揭谜底吧。

 回复[49]: 份特死~~~ 阿蓓 (2009-11-05 23:43:05)  
 
  份特=faint,就是晕倒的意思,

  
当年在国内每天上“水木清华”就是清华的BBS用的网络用语阿,

  
还有,BT=变态 BS=鄙视 当时聊天室还可以自己设置自己的常用动作,我设置的就是用苹果馅儿饼往人家头上砸;

  
另:星,您朋友laowu老说我,您拉回去再教育一下儿,臭laowu

 回复[50]: 份特 久夏 (2009-11-06 00:16:00)  
 
  没份特,明白啦。

 回复[51]:  雪非雪 (2009-11-06 16:30:26)  
 
  是的桑,同感你的怀恋。

  
以前也曾有过不少朴素深情的怀恋,其实现在也有。。。。

  
几年前回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遇上一儿时同学,说知道小时侯一位老师家,带我们几个人去了。我挺激动的,因为离开的岁月里重叠过很多很多怀恋。

  
进家坐一会儿。老师老了。连我们自己也在老着嘛,呵呵。临走,老师打开另一房间门,叫出孙女介绍,说在学外语,需要我帮助买一个日本的小型录音机之类。我说现在那样的东西不一定非日本的,国产也很多,就当即给了点钱,估计可以买一个供外语学习的小机器。

  
那以后,我的怀恋情结,关于种种以往的诸如思念怀恋的心绪,就变得怯懦起来。根本不是因为援助老师后代破费了那么点钱的缘故,这个,大家应该都能悟出其中味。呵呵。

  
我们小时候的岁月和那些岁月里的人,就那样伴随着时光的流逝站在那里好了。如同老照片,如同旧画面。这样已经很好。

 回复[52]:  老王 (2009-11-06 16:50:17)  
 
  43楼是的把老师分得这么细有必要吗?在教人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呀!

  
我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还有教过硕士生,博士生的经历,这可怎么算呀!嘿嘿,从来没有在幼儿园任过教,不知道那一块是怎么样的。

 回复[53]:  雪非雪 (2009-11-06 16:34:58)  
 
  王老师你好。

  
》“43楼是的把老师分得这么细有必要吗?在教人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呀!”

  
……

  
分得细不细不是有必要没必要的问题吧?我认为取决于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师长在不同人心像中投影的浓淡。

  
乱插言了,不好意思。

 回复[54]:  老王 (2009-11-06 16:47:21)  
 
  谢谢雪老师的指正。

 回复[55]:  老王 (2009-11-06 17:00:32)  
 
  哦,明白了。从当教师的角度和当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不一样的。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中学阶段的对教师的记忆,还真没法比较。欠缺了一块,人生的憾事。

 回复[56]: 52F老王 是的 (2009-11-07 15:10:39)  
 
  53F雪老师的话有道理。替我答复了。同感之余,回头再补充两句,跟你扯几句个人理解和感受。在忙中。

  

 回复[57]:  雪非雪 (2009-11-07 23:13:28)  
 
  阿蓓,晚上好。

  
你早上了吧?

  
今天份特了吗?

  
份特~~~~

  
谢谢你解说份特。

  

 回复[58]:  老王 (2009-11-09 09:14:05)  
 
  是的先生,看到你的56楼了。可是你那“补充两句”怎么还没有出现呢?那么忙吗?好,你先忙。

 回复[59]: 班门弄斧——回复老王  是的 (2009-11-09 12:23:52)  
 
  老王我哈腰~~

  


  
周末,工作家事都在忙。偷闲窜上来溜达一圈儿就下了~~~

  


  
那自定义的界定——的心情和想法,是到了日本以后产生的。我没见过他人这么武断界定。

  


  
幼师也罢,小学也罢,中学也罢,高校也罢,还是高校也好,师生社会关系上的共通点是一个字: “教”。

  
引用老王的话作个实例: “在教人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呀!我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还有教过硕士生,博士生的经历,这可怎么算呀!”

  


  
实际上,“教”——这句话,实质上体现的是自上(教师)而下(学生)的视点。而没有为自下而上的可能保留余地。即,在这里,“下”是人格尚不够独立,行为还不能自主的孩子们。只能一方通行——自上而下(甚至需要手把手。比如,过马路,抓铅笔,坐姿式)。

  


  
而“基础教育”(尤其是幼师~初中)——我理解为,重叠和体现的恰好正是这个阶段内容。“教(育)”的对象——是生活起居不能完全自理,人生观念还不能够自立——的未成年孩子。这个阶段,也只能一方通行——“教”100%是全方位全面的: 生活(起居)和知识(技能)。这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家教——家庭教育(多体现在生活层面的饮食起居)部分内容的延伸。同时结合着知识(技能)教育。因为孩子们还没成年。教师的工作——有不少内容实质上代替了“父母”身份和角色。(教师的个性,脾气,以及素养...等个人之别,是别话。不在此内)

  


  
而人的成长经历和过程中,走上社会所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饮食起居,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一切“基本素养”——都尚未成形的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阶段。也可能因此,中国才有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耐人寻味的深邃俗语。日本社会,也有类似相近习惯说法。实际上,日本社会将此实践得要比中国淋漓尽致——日常生活里,一句“KIHON=基本知らず,JYOSHIKI=常识はずれ”,往往就把对方划出了同类外。连能够搭上话的机会都懒得留给你。走题打住。

  


  
中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恩”。“尊师爱生”.....等等历来的提倡和说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知这是否是在此延伸之上,中国特色的理解和说法。还是译自外语。如果较真,一个人的灵魂是否可以完全被他人人为“设计,精雕”,或者,能够“设计,精雕”到何种程度,这显然是个难以成立的话题。理解也会因人而已,不可统论。但从一种笼统广义的涵义和层面,人生上述阶段的生活内容,是可以统括在这一说法里的——作为一种强调夸张和文学,哲学式的表达——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尤其是到了高校,“教(育)”的对象——学生,实际上除了经济上尚未独立以外,生活完全自理,行动已经自主,已经作为成年人,具有相对意义的独立人生观和独立人格意识。也为此,具有了法律层面的个人责任能力。这些和上述阶段比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也以教学为契机结合,同时还可从事纯属个人科研的研究工作,而且,有时还需要学生的协助,这些,早已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教”了。

  


  
高中,是个比较“暧昧,模糊”的阶段——好象正在过渡期——尚不独立的未成年者和独立的成年者之间。

  


  
只是,可能需要蛇足一下: 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自定义界定,并无否认或否定,甚至褒贬界定之外教育工作者工作,作用和业绩的意思。老王自然不会曲解此意。不多说。

  


  
在人生教书阅历丰富多彩的老王面前,班门弄斧一下下,是需要初生牛犊之冒失和野蛮的。

  
纯属个人之见和感受。老王参考。

 回复[60]:  老王 (2009-11-09 12:25:47)  
 
  受教了。谢谢。确实“教”这个字用得不正确。其实当天晚些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当我意识到时,已经不在电脑前了。等今天一来又已经过了可以修改的期限。不管怎么说,谢谢“一字之师”。

Page: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杂记账
    缅怀高仓健(2014) 
    秋夜长 
    新年感言 
     
    朝露暮雪 
    口水歌 
    正宗端午节 
    祝福 
    教师节随笔 
    正式怀旧 
    大红枣儿甜又香 
    IT革命到掌中 
    休闲动针线 
    情人节那夜 
    新年,新年 
    礼仪与商战 
    我身边的日本人 
    天道酬勤 
    信任危机 
    吊唁罗田广总领事 
    “排查”需要共识与忧患意识 
    道德底线会使校舍变坚固吗? 
    灾难之鉴 
    看对牌 
    当下,我能做什么? 
    汉语倒爷 
    蒲公英 
    煮咖啡 
    让你的情人节只属于你自己 
    距离 
    “初梦”及其它 
    倒计时 
    贺年片时节 
    家长角色 
    11日——中国排队推动日 
    女人的购物欲 
    月亮情结 
    脆弱的自尊 
    盛夏絮语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