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纪实空间
字体∶
半工半读(片断)——我的第一份工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6-11-03 15:58:41 阅读人次:5926 回复数:35)

   1、第一份工——我和兰博.史泰隆给同一家公司效劳

  
我做的第一个工作是食品包装。时置1989年年末,日本人有亲朋好友之间互送称做“岁暮”礼品的习惯。承蒙这一习俗,不仅大小商社利益可观,我也就此找到了工作。公司很著名,叫“伊藤火腿”。大阪站内几个最醒目的广告板连续多年登着兰博(史泰隆)手持一盒“伊藤火腿”的巨大彩照。兰博西装革履,面带微笑,象是要把礼品送给迎面走来的你。工作地点在神户西侧的摩耶码头,把封好的火腿装进铺着彩绸的精致礼品盒,再装进纸箱直接装船运上流通领域。

  
从大阪的家到工作地点要倒一次电车再换乘神户公交客车,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按照在国内的习惯,我当天下班就买了电车和公交客车的月票,好象从此就长期通勤了。早上六点半起来挤上电车,在八点半之前必须赶到车间。早上高峰时间的电车里,挤得鼻子顶后脑勺。站台上每个车门两边都有两三个专门帮着挤车的大小伙子,负责把无力挤进车的人硬塞进去,看着自动门把人勉强关进车。他们是电车公司雇来的小时工。

  
……

  
第二天,我就迟到了。工头上村长相酷似高仓健,他沉着脸说“你迟到了两分钟,这两分钟没有工资。”我一点也没有因他说要扣我工资而不高兴,反而那一上午都特别振作,因为他说的话我无一遗漏地全听懂了。再说那时我对一小时900日元的工资是怎样的比例完全没有概念,只觉得工作着就是踏实的,是愉快的,是美丽的。直到最后拿到工资那天,我最后一次离开“伊藤火腿”回来路过兰博时,才看着他的尊容计算了一下,即使我装火腿装到死,也拿不到人家兰博这一张广告钱,虽然同样是给“伊藤火腿”干活。

  
2、精益求精的日本员工

  
活儿不累,也不轻。流水作业,哪怕是只往盒里放一张说明书,同样的动作下来一个半小时,休十分钟再重复一个半小时,自己就成了活僵尸似的,找不找手脚五官的感觉。天旋地转不知是自己在走还是传送带在走。令人轻松的是午间休息时和各色“同事”的聊天儿。说是聊天,其实是日语单词英语单词和中文繁体字加手势表情的总动员。来干这种年末短工的人,有年迈的老人年轻的学生,也有主妇、休寒假的教师、甚至自由业画家。这对于尚处在最初的价值观过度期的我来说,减轻了自尊心方面的压力,自欺欺人地认为并非沦落到完全与体力阶层为伍的地步。这些临时聚集起来的小时工干起活来个个赛过中国的五一劳模。有一个上午,我负责传送带火腿盒里上放说明书时,旁边一个中年女人忙着追赶传送带去把一张放倒的说明书正过来。她笑着拍我肩膀说“顾客买回家打开看说明书的时候,如果发现说明书是倒放的会心情不好。”雇用单位对于临时工没有任何教育和训练,这些环节上的责任意识纯为每个临时工的自然属性。

  
……

  
3、我的日本工友

  
我的作业间是一个搭在码头上的敞开式巨大仓库,大卡车出出进进。风从海上吹进来,脚下海水哗哗响。那个冷啊,可不是长春的冬天能比的了的。在长春,谁会不穿棉鞋不带手套在外面干活呢?日本人为什么不冷?他们也冻得又磋手又抖脚的脸通红,怎么就只穿单鞋不把围巾围在头上呢?小学生们居然光腿穿着裙子短裤。

  
那个画家总是主动接近我,买热咖啡递给我,说“天太冷了,喝杯热咖啡吧!”每当这时,一个叫山本的大眼睛女人就在对面对我挤眉弄眼地笑。刚来的时候她就对我很热情,她说他在香港生活一段时间,会说一点汉语。一天晚上,下班时她塞给我一个纸条用中文写着“日本的男人不好”。可是第二天她就穿一件箍在身上的高领毛衣在画家身前身后转,乳房把毛衣拱得一颤一颤的。

  
……

  
还有一个叫村田阳子(化名)的女人,40多岁。休息时总和我在一起,她是第一个对我说“我们做朋友吧!”的日本人。吃饭时我象个刚学话的孩子问这叫什么那叫什么,她耐心教我,并加以英语说明。有一天我带了饺子给她,她一打开饭盒就惊叫着“啊!真正地道的饺子!”不管我怎么说让她回家热了再吃,她还是忍不住吃了一个又一个。边吃边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真正的饺子,太幸福了!”第二天送给我一条手绢作为对饺子的答谢,并加一枚精美的卡片,写着“谢谢您极其美味的饺子。你又漂亮又会做美味佳肴,你丈夫真是个幸福的男人。”不协调的是她在卡片下部加了一行小字“雪小姐这样的女人一定要小心呀,日本男人没好东西。我曾三度离婚。”午休还没结束,她就装做若无其事地站到往流水线火腿盒里放说明书的位置上。因为整个作业过程只有这一个环节最轻松,和以同样速度同样动作放500克一块的火腿没法比。传送带一启动,她就把这个好位置让给我。

  
休过一个星期天后的星期一早上,在更衣室附近画家送给我一盒点心,说他去某某温泉旅行了,还给我一张名片。名片后面用蹩脚的中文写着“晚上我吃饭和你,可以吗?”想必是一边参考日汉词典一边做成的句子。我看了说“可以”。这是第一个说邀请我吃饭的外国人,又是个男人,是个画家,我当然很高兴,觉得象外国电影里常见的交际场面。下班离开大棚的时候,我看见和我拎着同样点心盒的大眼睛山本嘟着满脸的不高兴。

  
和画家吃的是份餐。席间,他说他去什么什么温泉旅行了,还说要带我去看看日本的温泉。在说了些半生不熟的有关美术的话后,他问我结没结婚,又问有没有孩子。听我即结了婚又有了孩子,他就草草地把杯盘打扫干净,用牙签在嘴里乱搅着,象个真正的大腕艺术家一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后来听说,日本男人一般不涉足他人家庭,他们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有夫之妇真爱上他逼他离婚,他大致是不肯的,那样会影响他在公司的晋升以及在同事中的信誉。日本社会把家庭生活的失败看成是男人的无能和倒霉,没人同情无能和倒霉的人,更莫谈重用。况且有夫之妇的丈夫还是个潜在的危险。如果和单身女人交往,两厢情愿的话,就没这么多麻烦。

  


  
4、 在日本的第一个圣诞节

  
这个工作做了两个星期。12月24日。平安夜。下午5点,大家拿了工资就静悄悄地散了。我手里拿着印有我名字劳动总时数及全部金额的信封,觉得非常失落,好象突然失业了一样。日本人怎么这样,说散就散了也不告告别。田村阳子说了声“加油学习日语,以后用流畅的日语打电话吧!”。画家则只说了句“那么,再见!”

  
神户作为港口城市,她的繁华带有西洋色彩,即雍容华贵又时尚摩登,是一个令神户人骄傲令外地人神往的地方。在神户周边地区,往往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你的衣服真漂亮,在神户买的吧!”。95年的大地震一瞬间把她扭曲击穿,但没把她摧垮,人们安顿了亡者的魂灵,让神户又重现出她挺拔健美的神姿。

  
平安夜的神户,神话之都。到处是随灯光闪烁的圣诞饰物,大街上走着的人们,手里提着得来的还是要送出的礼物,红红绿绿。圣诞树,圣诞老人,红绸结,绿花环,白色小雪人儿,金色的小熊儿。柔软的、祥和的圣诞音乐象是从天国里流淌到世间来,把整个世界都包融起来。我浮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夜里,看不见夜色的真实,自己的心灵被挤得又细又小,我感觉到的,比眼前看到的还要眩目还要陌生。我不知道我该想什么做什么。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我不知道这些光这些色彩这些音乐意味着什么,它们为谁而闪耀为谁而歌唱?这个世界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我怎么从来不知道?他们怎么都那么忙?他们都在往哪里走?他们要把礼物送给谁?那些礼物的意义是什么?我游走在无所不在的橱窗间,看那些圣品每一件都表情高贵,色质不凡。 

  
空飘飘的境界里,我想起了我的孩子,我的父母。按按口袋,一算这笔工资相当于我在中国时2年的薪水,一下子就踏实下来。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钱真是个好东西,它让我空虚里涌出了一点力量。

  
电车离开神户,我站在车窗边看着六甲山脚下流光溢彩的都市夜景,泪流满面。身后挤满了节日里的旅客,没有一个人与我有关。我不知道为什么哭,哪里都不痛,也没有人不善待我。身上装着自己赚来的第一笔外汇,泪流不止。这是哪里?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夹杂在这里?我是大学老师。是中国人。是被孩子忘记了面容的妈妈。现在几点了?这里的夜为什么跟家乡那座城市的夜不一样?难道不是同一个地球吗?我有家可归吗?我的家有多远?带我穿行在夜色中的这列电车能否把我送回家?……这些莫名其妙的概念象车窗外的街景一样纷纭迷乱而一闪即逝。

  
电车把我带到大阪。大阪的平安夜同样令人醉意沉沉。大阪。大阪。大得不知道有多大的大阪。年底冬风料峭,经济的繁荣却给这料峭清寒覆盖上了节日的温情。下了车走进有我的家的大阪,穿行在他人的节日里,仿佛是披荆斩棘,我找到自己家的门。开门的那一瞬间,温暖涌进我的全身。安徒生出现在脑子里,卖火柴小女孩儿除夕夜里小小的光环照亮了我的家。我的家很冷,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可是就因为我手里有一枚可以打开它的门走进去的钥匙,便觉得温暖而安全。

  
我的家又小又暗,没有一件关于圣诞的装点。一个月2万日元的房租免交,以我们去给房东每周上2小时的中文课抵纳。房东是一位毛泽东思想热衷者,早年跟随河上肇内弟大冢友章创办了毛泽东思想学院。她就住在学院楼上。我们住的房子就是大冢友章生前的个人住宅,他将房子捐给学院,遗嘱说可以廉价提供给到日本求学的中国学生。这个房子已经十分古老,没有浴室,要到钱汤(公共浴池)去洗澡。几平米的小院子里,有两株小树。一株是紫阳花,还有一株是沉香。第一个春天里漂浮了一个月的沉香的幽香,伴随着初到异国的寂寞和艰难永远永远地刻在我的心域中。每到春季,只要有沉香味漂浮过来,我就会在哪怕是一片云一面透明的空气中看到那些惶惑不安的昔日叠影。

  
一块拣来的桌面,搭在电视箱子上,我们对坐两边。关紧透风的门窗,隔断那个与我们无关的世界。寂静里我们意识到了另一种生活的暗示,这暗示里仿佛有我们的另一种人生。我们隐约感受到这是一种诱惑。但是面对这个无所不在的巨大经济动物华丽的皮毛,我们又感到无力参与无力承受。在从未有过的极度困惑和落漠中,我度过了在外国的第一个圣诞节。这个节日本来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或者说跟中国人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在我来日本后的生活中却成了我生命里程中一个忘不了的日子。后来,我又过了很多个热闹非凡的圣诞节,孩子激动不已地打开圣诞老人“特意”给她送来的礼物,房间里装上圣诞树,迷你霓虹灯忽闪忽灭,朋友们围在一起用香槟干杯。杯光灯影里,我只是感到一种浮华虚幻,都不如记忆里的神户到大阪的那第一个圣诞夜真实。

  
新年的时候,我给画家打电话,因为在书上看到新年是要给旧年中对自己有过关照的人发贺年卡或打电话表示感谢并祝贺。接电话的是女人,机警地问我找谁,我按名片说出画家名字并坦坦然然地加了一句我是中国人。不想画家接过电话听出是我后问我“有何贵干?”!你这个狗画家我是要给你拜年道谢要谢谢你的点心你的咖啡你的份餐!否则跟你有何相干?

  
5、 1990年来了

  
过了在日本的第一个新年,我觉得我在日本的生活将要正式开始,和日本人交往的初级阶段已经毕业了。比如我知道了有的日本男人在为使自己不难堪时,会毫不犹豫地让无辜的人替他难堪。还知道了日本人的人情很淡,今天热乎地说笑明天分手就分手,不要向他们期待友情的细水长流。当然更知道了有很多日本人热爱着中国和中国文化,他们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照甚至超过了我们在祖国时的单位组织和父母。

  
我家里的桌椅坐垫自行车都是刚结识的日本朋友开车送来的。语言不通,送货上门的人也只会说星嘣汉语,指着车里的东西挨个问我“要吗?”,我只要回答“要”,就给我搬进房间里。我跟这些人学会了使用日语文字处理机的日语输入法,学会做简单的日式饭菜,学会了很多常识性礼仪习惯。80年代末日本社会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似乎十分完好,把赴日留学中国学生当作中国的优秀青年施以关怀和尊重。记忆里那时的日本人眼神跟十几年后的现在截然不同。

  
那个村田阳子,因为有着“真正的饺子”友情,直到后来还保持联系。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我,幽幽地说“我妈妈死了,现在只剩我一个人。”声音非常寂寞。神户大地震时我打电话给她问她受灾情况,她特别感动,说“承你的福我没有死,感谢你还记得我。”还低声说“你真了不起,一个外国人,几年里就得到了比我奋斗了几十年都好的生活。你是我的朋友里最有学问最出色的女性。”后来,有一年(1998年)中国发洪水,她又打电话来问候过。

  
1992年前2月的一个晚上,自习后一个人来到女大人间文化学科五楼的一个大教室门前。明天要参加博士课程考试。这个教室是明天的考场。对开的两扇门已贴上交叉的封条。我站在门前,深感不安。忽然间为自己从未有过一种系统信仰而懊悔。我想对着什么有超然之力的神灵做个祈愿,可是我不知道那神灵在哪里,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祷词。恍惚间,面对交叉的两幅白纸黑字的封条合掌闭目。我的祷词是:请让我的孩子到我们身边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要实现这个愿望,我就必须通过这个升学考试。能被录取才可以续签留学签证,才可以继续享受国费奖学金,有奖学金做经济保障才可以有资格把女儿接到日本。

  
几星期以后,学校的合格榜上登出了我的名字。晚间我和女儿爸爸去鹤桥韩国烤肉店吃烤肉自贺。次日,去大阪伊丹机场接到了将近5岁的女儿。她穿着红尼小大衣,手里拿一只大红苹果,羞答答地说“这是中国的苹果,奶奶说这是给你们的。”从中国到日本,一路上她就这样一直拿着这只大苹果。奶奶以为我们还象刚到日本留学时那样舍不得买水果吃……

  
………………

  
《半工半读》http://blog.qingyun.com/front/blog/articleDetail.do?event=3&Id=494&name=SNOWS

  


  


  


  


  


  





Page: 2 | 1 |

 回复[1]:  水双 (2006-11-03 16:36:02)  
 
  接触到某些固有名词时,我们总是会在心底里颤动一下,就像雪san的伊藤火腿一样。比如我现在在超市看到K公司的鱼糕时,就会颤动。

  
本来想试试看会不会流泪,结果还是看了那些小事。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开通?年)

 回复[2]:  雪非雪 (2006-11-04 11:19:39)  
 
   体力工(现在又何尝不是体力工?)作过两种,加起来不到两个月。几年前做出一点文字记录归纳成《半工半读》。只是为了给自己做个记录而写,否则天长日久有些细节就会忘了。写得零零碎碎悲悲戚戚。打印出来带回国丢在家里,不想让父母弟弟们读着都流出泪。过后他们对我说“家里商量了,再不能要你的任何援助。你们,你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他们说的“你们”,不只是我和我的家人,而是我文字中所有出国在外求学求生的中国人。因为,他们知道了我虽然也很不容易,但我还远远不是最艰难的。

  
我认为,为了维持基本生存,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有必要,可以做任何工作,不管多苦多累。问题是不能甘心永远做又苦又累报酬又低的活儿,工程师和医生都能装火腿切肉片,但装火腿切肉片的人不可能都会搞设计看病。努力是为了改善,摆脱困境收获富足是人最本能的上进动力。所以我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并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写这个东西,或许只是为了给自己最初的留学旅居生活作一下整理。要说是一种忆苦思甜,并非完全不可。只是,并未以为现在就是甜到哪里。要说甜,就是现在有了一点闲暇可以来“忆”一下当初。当初也不是就苦到了哪里,没有谁不善待我这个域外来客,倒是遇到了很多很多十分和善的人。这些人让我终生不忘。许多“苦”,是由于太多的主客观原因自己感造出来的。比如环境的陌生、交往的孤独、语言障碍、两国经济状况的差异价值观差异等等。实在是苦到不堪,我也不会执著着受苦而不回祖国老家。

  

 回复[3]:  雪非雪 (2006-11-03 16:46:15)  
 
  谢水双桑提醒。

  
那或许是伊丹机场?

  
等我确认一下。只记得接老人孩子时那个激动万分的小画面,大背景忘了是哪里了。

 回复[4]: 汇报水双桑 雪非雪 (2006-11-03 16:51:35)  
 
  关西国际机场1994年开通。

  
是伊丹机场。改过了。

  

 回复[5]: 自己给自己写回复 雪非雪 (2008-01-13 08:09:41)  
 
  半工半读 结尾

  
………………………………

  
1999,第一个十年告一段落

  
————————————————

  
迈进日本的时候,虽然不曾仔细想过哪一天结束在外的奔波,却也没曾想过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几乎是在一种不知日夜的状态中走过了十年。

  
十年。父母都退休回家,成为真正的老人。十年,中国的变化大于我离开她之前近三十年中的变化。城市不见了原来的格局,回到自己的故乡找不到自己原来的家,也不再找得到自己的小学教室。大多数城市人都住进了新搬的家,有的人甚至搬过不止一两次。

  
十年,是人生的一大段落。孩子从胎儿成长为少女,妈妈从学生升为家长。守着自己的日子,还要守着自己的灵魂。要吃饭,还要做梦。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早一点使自己更使孩子过上从容一点的生活,在这个只许外国人纳税却不给外国人选举权的社会里,甘愿多纳税,不参政。在平静里充填生命,希望它接近完整丰富自然而有个性。

  
孩子的合作给了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安慰。三人的日子里,有她最大的贡献。她在幼儿园时每天都一个人坐在地板上画一大本不知是什么的画,因为日本的学龄前教育方针是自由发展,让孩子任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最爱做的事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抢东西打架然后哭然后和好再玩儿。这些活动过程都需要语言,可是,四五岁的孩子没有信心和耐心跟语言不通的对象持续玩儿多大一会儿。所以她就在所有自由时间里一个人画画儿玩儿。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跟在最后,因为别人只要用耳朵就可以明白的指令,她要用眼用脑。现在,她在六年级的班里画儿画得最好,运动会班里出的板报和毕业旅行时参观广岛和平纪念馆的“毕业旅行手册”封皮,都由她画,印在厚厚的彩纸上,全班每人一册。我们无法单纯为这无心插柳的偏得而喜悦,当初只是无奈。 

  
在她上小学的前一天,决定搬到一个住居条件住民层次及学区都更好的地方,为的是她能和家庭素质好一点的孩子成为同学。她的同学到她房间玩儿,说“真羡慕你自己一个人有这么大的房间。”日本人家的孩子往往有复数兄弟姊妹,一般来说,一些孩子尚处小学阶段的年轻家庭正是住居条件最差的阶段。女儿作为班里唯一的中国人,坦荡自然,没有那种怕别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丝毫自卑,她常常骄傲地把在中国学会的游戏教给同学,把在中国所见所闻的好玩事儿新奇事儿讲给同学,为自己比同学多有一个遥远的故乡自豪。

  
博士课程期满时,又搬回大阪。为的是在大阪工作方便,也是要在又延长了六年的学生时代结束时真正正式开始在日本的家庭生活。大阪是我落脚日本的最初基地。我喜欢大阪。喜欢大阪人有点罗索的世俗气很浓人情味也很浓的方言。在这里,象在自己家里一样,过普通人的日子,忘掉惶惑,回到自己。有心情欣赏一抹斜射进来的夕阳,有闲情养上两只喜欢的鸟做孩子的弟弟或妹妹,阳台种得郁郁葱葱,窗帘用选择过的颜色。暑假集同胞们带孩子开车去想去的地方旅行,休息日邀情投意合的朋友来家里喝酒。然后,全身心投入地去做自己很久以前就想做的事。希望把事情做好,把日子过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来到精彩世界里的生人脚下却是遍地的无奈。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只要努力,不论在哪里,命运都不会对你太薄。当初,谁不是怀揣一两张文凭纸拎一大箱子细软破烂儿囊中空空来日本的?想想最初的那一箱子乡情,衣服牙具洗衣粉牛黄解毒片针线包日汉辞典给日本人的中国茶中国画等等,现在就只剩下一本辞典。

  
来的时候,每人头顶一个梦,现在,脚下有了一串弯弯曲曲的深浅脚印。弯曲里别无选择地走过来,龃嚼着各种滋味。回顾十年,平添十岁。这十年的时光,如果不是花在日本,也会花在其它地方,支付者都是我们自己。时光将永远任意流淌,它是没有尽头的河。不同于我们每个人的岁月指日可数。人生质量在每个人自己手中,它不会因地域的不同而改变格调。流着泪一气看完《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的艺术价值另当别论,其中许多情节都让身居国外的华人泪流满面,从故事里看自己,哭自己。主人公的悲剧让我们惶恐,周围很多夫妇因各种艰难和不测而分手或面临分手。接二连三的种种危机伴随着在外侨居的华人。珍惜今天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的奔波日子里度过了无数的生活难关和情感难关。

  
半工半读是一批人一段特殊的人生,它含着的故事和寂寞一样多。用什么打发日子,日子就会用什么打发我。故事都随着日月走了,喜悦和寂寞留在自己心里。能写出来的,不过是一块旧事做成的压缩饼干。 (完。1999年12月写于大阪家中。)

  


  
…………………………

  
(2005年重读补记:

  
写出上文之后,又经历了近6年的时间。女儿早已比我高出近10公分,在家说中文兼日语,在外说日语。她马上面临考大学,打算报考文学系或者艺术系美术专业。但愿她能如愿。从小学到高三,她不曾因有事或有病请过假,甚至不曾有过迟到。前几天拿回高中三年间的鉴定,“迟到”和“缺席”栏都画着“0”。这当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但它是我们一家十几年来的另一份生活记录——我们的孩子成长得还算平安顺利。

  
在上海送我上飞机帮我寄钱的温州人,后来去了捷克,几年后又转程赴俄罗斯。已经中断联系多年。虽是一面之交,却留下摸不去的印象。如果他们一家能看到我这篇文字,当会与我同样感慨岁月的流逝与变迁。

  
送给我第一台自行车的人,当时在某市市役所水道局工作。他跟我学汉语,目的是希望有一天去中国帮助搞水质净化。后来,他的理想发生变化,辞去公务员,数年后当选上了大阪府某市的市长。他是市政府唯一一个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听说很多人反对他当选市长之后还骑自行车通勤,说那样不安全。其实是因为使有些坐公车的人难堪。

  
毛泽东思想学院也早已改名称,现在叫关西日中交流恳谈会。该会十几年前开始在中国西北贫困地区协助绿化并捐助创办小学。我们是该会会员,每年缴纳会费并定时出一点资助。会长已经70多岁了,目前中日关系的“冰点”状态令她十分失望,眼下患病在床。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之光越来越淡弱,她的苦衷可想而知。我们两个大人一直教书。前几年换了永久居住签证,买了自己的房子。在国内的同龄人早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们也总算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家。房子本来只是个物质外形,住上人它才算是个家。不管房子在哪里购置,有了它就算有了家。)

  


  

 回复[6]: 机场还是伊丹的那个好 水双 (2006-11-03 17:54:33)  
 
  头一次降落的地方,记得小屋顶的颜色大多是蓝的,很新鲜。从梅田的大楼上看飞机起降,就感觉到了大都市气派。

 回复[7]:  采夫 (2006-11-03 17:56:29)  
 
  写得好!希望以后你写2006的时候把俺也写进去。 哦,下班了,今天俺要去看老丁。

 回复[8]:  雪非雪 (2006-11-03 18:05:17)  
 
  谢阅读。

  
采夫桑,可不敢轻易写别人,哪怕是给写得等身或者更高大。现在这个“隐私权”给弄得说话神经兮兮

 回复[9]:  陈梅林 (2006-11-03 20:51:46)  
 
  只要别把采夫写成采妇就行。

 回复[10]: 我看「泣きながら生きて」 雪非雪 (2006-11-04 02:09:24)  
 
  看完之后,又等着把录制的内容刻进DVD,就到了这个时间。

  
这段时间基本没看电视,因此这个2个多小时的节目就成了一个大片。

  
老老实实的2个多小时,就那么看。刚一开始看见那几树迎空开放的樱花,眼泪就要下来。那是樱花,是日本春天的象征,是每个来日学生入学时都注目过思量过的美丽而又清冷的花。

  
纪实片主人公丁尚彪的艰苦经历和情感煎熬,或许比我们能够在电视上看到的更有深而无不及。但是,看着电视,我想到的却不只是这一家人三个人的故事。像丁桑这样走过来甚至还在咬紧牙关边哭边活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吧。许多不知名的小人物,都在拼命求生。为自己也为自己的亲人。总之,一定是有目标。这个目标或许并不高,但是对于本人来说,却需要付出漫长的岁月甚至自尊受损的折磨。很多在外同胞,虽然出来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很难从当初的创业阶段走出来。能力、素质、运气、以及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今天明天。

  
其实,每一位在日华人,都有一部足以催人泪下的留外史。配上画面,配上音乐,我们自己的经历,都能作出一部感人的记录片。即使不把起点降到最低层制造反差效果,依然会富于感召力。因为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最真切最为我的。

  
丁桑受过那么多苦难,十几年,人生总共有几个十几年呢?矢志不渝,令人敬仰。不过,丁桑也是幸运的。女儿的学业和未来希望,给他的忍辱(如果说黑下来是一种辱的精神压力的话)负重打了高分,张丽玲女士又把他的故事讲给了天下人。使得人们知道了,有一个父亲流汗流泪地受苦,是为了心爱的女儿,为了让她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这个故事很朴素,很简单,因此也很容易感动人。

  
我流泪,不是因为觉得丁桑一家如何苦得可怜值得同情。流泪,只是因为感受到了共鸣。尽管是不相同的经历,但是却有共同的感受。

  
丁桑的女儿有好父亲好母亲,丁桑夫妇也有一个好女儿。与那些不缺钱不缺健康却走散了的家庭相比,丁家是幸福的。

  

 回复[11]: 雪桑说得好 郭家 (2006-11-04 08:01:48)  
 
  昨天晚上不巧有点事,没有看那电视。老婆说她感动得流泪,于是让她介绍了一下剧情。我认为从这部电视剧,至少可以读出两个“核”,其一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意志;其二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至于老丁那样做是否值得,谁更应该值得同情或者谁最可怜,为什么非要将女儿送到美国去,等等细节,各人以其自身的价值观,褒贬不一,没什么可以争论的。但是如果有人对上述两个核心问题提出异议,倒是值得议论一番。

 回复[12]: 「泣きながら生きて」的启示 雪非雪 (2006-11-04 14:06:42)  
 
  对于一件事或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些不同的认识或者就是到处可听到看到的价值观。价值观有千种万种,不可能只有一种是万众一心的真理。

  
这个纪录片能够催人泪下,是因为它述注了那种十分传统的执著精神。立下一个目标,为之奋斗到底。值与不值,来不及计算。愚公移山的故事,到什么时候都会对很多人构成鼓励。愚公和电影《老井》的故事,目的绝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做一个蠢人,而是说做人要有一点弃而不舍的精神。去年,兵库县一根长在柏油路边石缝中的萝卜,曾一度成为轰动日本的话题。人们在意的不是这个100多日元的萝卜价值,而是它能在石缝中长成萝卜的“根性”。植物发了芽就要向上长要开花结籽,人都渴望向上看向前走。

  
试想,一个平民百姓,住在都市里的杂居公寓里,靠每月微薄的工薪打发日子。他与世无争,但又与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期待孩子有一个美好一点的未来。于是,有个声音对他说:15年后,你的孩子是美国的医学博士,你将摆脱现在这个拥挤脏乱的公寓搬进明亮宽敞的新居,但是条件是你们夫妇必须忍受与家人的分离,承受身心疲劳之苦。对此,他会同意这个交换而欣然承诺吗?如果是你,又会怎样选择?问题是这个光明而又残酷的目标,并不是这样清晰。

  
走向自己的目标,有各种方法各种途径。丁尚彪选择的是最原始也最本分的一种,忍痛负重和日积月累。日本是一个自由社会,进入这个社会以后,他的个人主义行为中的“わがまま”的核心,是责任而不是放任。相信有很多人在看了他的故事之后,坚定了自己坚持继续努力的信心。就为这一点,他的付出精神也值得敬佩。话说回来,他的付出也不是为别人。妻子女儿是别人吗?为改善自己而付出,天理常情。难的是一个信念能坚持这么久。

  


  

 回复[13]: 也想起一件事 陈某 (2006-11-04 14:05:44)  
 
  去年回国,和某名牌大学高智商博士聊天,我说起福建人偷渡来日本,如何如何危险,艰辛……你知道她怎么说?她说何必这样,留在国内也很好啊,办个乡镇企业马上就成大款了。呵呵,我不知道应该再怎样解释了

 回复[14]:  雪非雪 (2006-11-04 14:07:52)  
 
  博士目标明确——大款。

 回复[15]:  陈梅林 (2006-11-04 14:36:30)  
 
  博士一点没说错啊。版主想解释什么呢?

 回复[16]: 哪位代我解释解释 陈某 (2006-11-04 16:10:27)  
 
  我正忙着烧红烧肉呢

 回复[17]: 《含泪活着》——日本观众问卷调查 雪非雪 (2008-01-12 14:09:43)  
 
  

  
◆「泣きながら生きて」先行試写会来場者アンケート

  


  
Q1 番組をご覧になっての感想をお聞かせください。

  
Q2 この番組のテーマである「家族」についてどう思われましたか?

  
Q3 その他、何かご意見などありましたらご自由にどうぞ。

  


  


  
年齢:44歳 性別:女性

  
A1 今、日本人が失ってしまった“心”“感謝”というものを強く感じました。中2の娘と観たいと思います。

  
A2 “人間”にしかない“心”の大切さを、もっと、いろんな方々に観て頂きたいと思います。

  
A3 日本の教育、今日、教育問題に一番大切なことを教えてもらった番組だと思います。教育とは何か、今一度考えなおすいい時だと思いました。

  


  


  
年齢:20歳 性別:女性

  
A1 何度も涙するような、感動する番組でした。世の中には、このような家族もいるのだということを、今回の作品によって知ることができ、とても、良い作品がみれて、今日、来てよかったなと思いました。

  
A2 このような、苦労をしながらも家族は、それぞれの生活を一生懸命、生きているのは、私だったら無理な気がします。今回の家族は、とても、素晴らしい家族でした。家族についてとても考えさせてくれるものだったと思います。

  


  


  
年齢:57歳 性別:男性

  
A1 長い年月かけて、よく制作したものと思います。私も家族を大切にします。

  
A2 丁さんの 国の指導者は国を良くするために親は子どもを育てるために懸命に生きる努力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いう言葉に感動しました。

  
A3 良い映画を見せていただいてありがとう。これからも懸命に生きます。

  


  


  
年齢:25歳 性別:女性

  
A1 自分の両親や、一人暮らしを始めた頃の事などを思い出し、また、姿がだぶり胸がしめつけられる思いだった。丁さん家族が15年をかけ、1つの目標·くぎりを迎えるところまで見届けられてよかった。

  
A2 すごい。ワガママを言ったり、楽をしたりせず、歯をくいしばって…すごいと思った。自分も親になったらこんな風に一生懸命子どもを育てられるだろうか?でも、挑戦してみたいなぁと思った。

  
A3 ◎娘さんの出発前、お母さんと2人で外?をしてバスにのってかえるシーンがシーンがぐっときた。

  
◎再会した夫婦が東京を観光するシーンのロマンティックな曲がよかった。

  
◎夫婦の若い頃の写真や文化大革命の頃の歴史背景が勉強になった。2人ともとてもステキ。

  


  


  
年齢:52歳 性別:女性

  
A1 昔の日本の番組を観ているようでなつかしい感じがしました。

  
A2 親の役目を改めて考えさせてくれた。いい企画の試写会でよかったです。日本のテレビもおふざけ番組がとてもふえていて、子どもの教育にいいとは思えないでいた。地味なように感じられ、子どもたちにはすぐには受け入れられないかもしれないなあと思いますが、ぜひ、少しでもこういった番組を増やしてくださったら、又いつか“いい日本”になるかもしれないと思います。

  


  


  
年齢:12歳 性別:女性

  
A1 何個かの仕事を1日でやっていてお金ができても自分で使わないで中国におくっているので、とても貧しい生活だったと思うけれど、続けれていてすごいなと思いました。

  
A2 自分の家族がこうゆうふうにわかればなれになったら私は耐えられないと思います。でも、わかればなれになっても自分のやることをやりとげているのがすごいと思いました。

  


  


  
年齢:20歳 性別:女性

  
A1 お父さんは、最後に、働くために来た日本に手を合わせてお礼をしていて、文化の違いなどにもよるのでしょうが、物のありがたみを大切に思っている人だと思いました。長い年月がすぎても変わらない愛があるのだと思い感動しました。苦しみの後には幸せがあるものですね。

  
A2 両親がここまで自己を犠牲として娘の将来を考えることも、十数年も会っていないのにやはり親子、夫婦だと思えることも、今の日本人に欠けているものだと思いました。やはり家族は思いやりや信じあうこことがなければ成り立たないのです。

  


  


  
年齢:40歳 性別:女性

  
A1 こういう風に生き様を観て、その人が「人間て捨てたものじゃない」と発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ってすごいです。私もすさみながら働いていますが、も、ちょっと行ってみるか、と思いました。

  
A2 ウチの親は淡白なので、黙して多くを語らないところとか、少し似ている感じもしましたが、こんなに熱いつながりでもでもないので、うらやましかった。あと、自分の代の家族も必要だと思いました。

  


  


  
年齢:27歳 性別:男性

  
A1 日本以外の海外の人は、生きることが大変だなと思いました。

  
A2 私は、別に「家族」についてかたくるしく考えていません。家庭は遊びを中心に、特別な勉強をしなくても生活できると思います。

  


  


  
年齢:56歳 性別:女性

  
A1 長い時間をかけて、ていねいに作られた番組だと思いました。今の荒れた社会にとても考えさせられました。親が子どもを思う気持ち、子が親を思う気持ちをもう一度考えてみたいです。

  
A2 これほどお互い犠牲にすることはありうるか少々疑問に思いました。

  
A3 それぞれを大事に生きて行く大切さを皆が思ったら今のこの世の中も、もう少し良くなる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ます。

  


  


  
年齢:43歳 性別:女性

  
A1 第一回の小学生の番組を見ていました。中国の方が一生懸命生きている姿に感動した事を覚えています。あれからこんな年月が経っていたのですね。私の職場でも中国工場を作って12年。この12年の中国の発展も、ものすごいものを感じています。

  
A2 主人、中2娘、私の3人で観に来ました。このような家族のあり方に最初は悲壮感を覚えましたが、要所要所の幸せそうな笑顔に本当の幸せってなにかを深く考えるきっかけとなりました。

  
A3 地味な番組こそ、今、日本人が求めているものかも。おちゃらけないで、真面目に生きていこうとする子どもたちもたくさんいるのですから、娘と主人と一緒に観れて、とても良かっ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年齢:16歳 性別:女性

  
A1 家族の大切さについて考えさせられる番組だなと思った。

  
A2 自分が生きていくのに、家族はかけがえのない存在なんだなと思った。

  


  


  


  
http://www.fujitv.co.jp/ichioshi06/061103nakinagara/f_enquete.html

 回复[18]:  东京博士 (2006-11-05 14:51:42)  
 
  17楼雪非雪的翻译,供不懂日语的国内读者参考——

  
◆「含泪活着」上映会来场者采样问卷 

  
Q1 请说说看了这个节目的感想。

  
Q2 你如何理解这个节目的关于「家族」这个主题?

  
Q3 如有其它意见请自由留言。

  


  
年齢:44歳 性別:女性

  
A1 强烈地感受到了现在日本人正在逐渐失去的“真心”和“感谢”,想和初二的女儿一起观看。

  
A2 只有人才具有的“真心”的重要,应该让各种各样的人观看这个节目。

  
A3 日本的教育中,这个是最能体现教育的重要的节目,教育究竟应该怎样,现在正是重新考虑的时候了。

  
年齢:20歳 性別:女性

  
A1 看的过程中不断地掉眼泪,真是个感人的片子。通过这个片子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家族,真是看了一个好片子,今天没有白来一趟

  
A2 像他们那样通过艰苦的努力,分别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下完全地生存着,我大概做不到,这个家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很能令人深思家族究竟是什么。

  
年齢:57歳 性別:男性

  
A1 看了耗费了这么长的年月制作的影片,我想我也会重视自己的家人的。

  
A2 对老丁的那句国家领导人为了国家更好,父母为了孩子更好的培养孩子,以及艰苦卓绝的努力生存下去的语言所感动。

  
A3 让我看到了这么好的影片,十分感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生活。

  
年齢:25歳 性別:女性

  
A1 想起了父母和自己独立生活的往事,很让人揪心的回忆。丁先生一家花了15年总算有了一个成果,真好啊。

  
A2了不起,不自我中心,贪图自己享受,要紧牙关,,,这些都太了不起了,我如果有了孩子能否也做到这样呢?让我有了想试试看的挑战欲了。

  
A3 女儿出发前,与母亲2人在外坐巴士的情景非常的打动人心,还有夫妇在东京再会时观光的那首曲子很浪漫。他们夫妇年轻时的照片,文革时代的历史背景也是很好的学习,两人都很值得钦佩。

  
年齢:52歳 性別:女性

  
A1 像是在看以前的日本节目,非常令人怀念。

  
A2 让我重新思考了父母的责任,真是不错的影片。日本的电视乱七八糟的节目越来越多,我觉得对孩子一点都没有教育意义,这个影片看上去很朴素,但是孩子们也很容易接受,真希望多多拍摄这种节目,或许什么时候日本会变得更美好。

  
年齢:12歳 性別:女性

  
A1 一天干几份工存钱,自己舍不得用都寄回中国,那样的生活实在室清苦,能持续着真是不容易啊。

  
A2 与自己的家人这样分离着我怎么都无法忍受,但是分离着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做实在是了不起。

  
年齢:20歳 性別:女性

  
A1 那个父亲最后因为打工来日本的事双手合掌作礼,大概这是文化习惯的不同,但是一个非常懂得珍惜的人,是经时不变的爱,令人感动,先苦之后必然是甜。

  
A2 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如此地牺牲自己,十几年没有见面依然有着父女,夫妇的爱,现在的日本人很欠缺,没有家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这是不可能成立的。

  
年齢:40歳 性別:女性

  
A1 看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能说出人生没有放弃,实在是了不起啊,我看了也觉得备受鼓舞。

  
A2 我的父母也是老实人,不太多说话的,这方面与主人公有类似之处,但没有这么感人的人际关系,真是令人羡慕啊,到了自己这一代,这样的家族关系我觉得十分必要。

  
年齢:27歳 性別:男性

  
A1 日本以外的外国人,他们的生存真是不容易。

  
A2 我对「家族」没有很强烈的想法,家庭是享乐的中心,不用学什么就能一起生活下去的吧。

  
年齢:56歳 性別:女性

  
A1 花了很长时间制作精良的影片,现在的社会很乱,让我们能更好地思考一些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孩子对父母的感情,都应该重新思考。

  
A2 能这样互相牺牲是不是现实我觉得有点疑问。

  
A3 各自都把生活下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大家都能这么认为,那么现在的社会大概会变得更好些。

  
年齢:43歳 性別:女性

  
A1 第一集的《小留学生》我看过的,还记得当时为中国任那么努力地生活而感动,那以后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公司在中国的工厂也建立了12年了,这12年中国的发展也很巨大。

  
A2 我和丈夫,初二的女儿一起来看的,觉得世上有这样的家族实在是很悲壮的,各个关键之处,看上去很幸福的笑脸让我们深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A3 正因为是朴实无华的影片,说不定是现在的日本人所追求的。认真地思考着生活着的孩子们也有很多,所以能和女儿丈夫一起看这个影片真是太感谢了。

  
年齢:16歳 性別:女性

  
A1 这是一部让我们重新思考家族重要性的影片

  
A2 自己活下去,离不开家族不可缺少的支持。

  

 回复[19]: 谢谢东京博士 雪非雪 (2006-11-05 15:44:33)  
 
  辛苦了。能者多劳

  
乡亲们会感激你的。

 回复[20]: 游人桑、郭家桑,看这里 雪非雪 (2006-11-05 15:45:36)  
 
  http://www.dongyangjing.com/bbsmain.cgi?mode=view&no=465

  
赶快联系吧

 回复[21]:  游人 (2006-11-05 16:21:46)  
 
  看雪姐的文章,好像听雪姐慢慢道来,很细腻感人。

  

 回复[22]:  雪非雪 (2006-11-05 22:42:59)  
 
  游人,谢谢听我唠叨。什么时候有机会听听你的漫游传说

 回复[23]:  风 (2006-11-05 22:59:53)  
 
  工作着是美丽的。

  
在网上找到一个不错的中文网站,谈种花的。一并送上。

  
莎啦啦花谈

  
http://bbs.salala.com.cn/

 回复[24]: 呵呵,漫游传说啊。 游人 (2006-11-05 23:00:41)  
 
  想起来还真不少,喜怒哀乐样样都有,就是要变成文字太花时间,俺没有雪姐的快手啊。只好慢慢来吧。

 回复[25]:  雪非雪 (2006-11-05 23:14:23)  
 
  风桑,谢谢花坛

 回复[26]:  雪非雪 (2006-11-05 23:16:27)  
 
  游人,我手啊,干粗活快,写字也不慢,就是写好东西的时候就不好使了。游人的手,按快门快啊。咔嚓!咔嚓咔嚓!美景尽收了。

 回复[27]: 『泣きながら生きて』 雪非雪 (2008-06-04 18:08:52)  
 
  

  
中国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科目授业对象是中文专业3年级学生。向他们介绍了富士台播放的『泣きながら生きて』,学生在授课评价栏中谈到相关内容,在此介绍一下。

  
1.

  
先週と今週で見た「泣きながら生きて」は一番印象に残りました。家族がばらばらになって何年間も会えないというのは私にはどんなものなのか分かりません。私も実家を出て一人暮らしをしているけど、家族と何年も会っていないことはないので、この丁さん一家は本当にすごいことだと思いました。

  
でも最後には長年の夢も叶えることができ、中国に帰れることになり、辛いことの先には必ず幸せになれるということを感じました。

  
2.

  
両親もものすごく苦労したし、努力したと思うけど、娘も本当に苦しかったと思う。途中であきらめないでやり遂げた娘さんはすごいと思う。どんな欲さを忘れてはいけないと改めて思った。

  
3.

  
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孩子真得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国籍学生)

  
4.

  
先生が中国語で授業をしてくれるので、中国語の聴力が以前と比べて上達したので中国語がますます好きになりました。2時間連続で観た『含涙活着』は、親が子どもの事をこんなにも愛していることが分かり、私も働くようになったら、お金を貯めて親孝行したいと思いました。

  
5.

  
中国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授業で教科書をするだけでなく、中国に関することや中国のビデオを見たりしてとても勉強になりました。『泣きながら生きて』は非常に感動しました。父が子どもに対する愛情はとても強く、自分も強く生きてい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思いました。

  
6.

  
とても良かったです。僕はあまり何も分からなかったですけど、聞き取り練習のため良かったです。映画には感動しまして、それも見るには良かったです。(アメリカ人留学生)

  
7.

  
家族がばらばらになってもみんなそれぞれ目的、目標に向かって生きてきている姿を見て私自身も頑張って生きていかないといけないなと感じた。達成したあとの喜びがTVを通してすごく伝わってきたので彼らの想いがそれだけ強かったのだと思う。

  
8.

  
2週間テレビを見て、日本で家族のために働くお父さん、中国で一人過ごすお母さん、そしてニューヨークで夢の実現に努力する娘の姿を見てとても感動した。十数年ぶりに夫と妻が再会したシーンは思わず泣きそうになった。

  
……

  

 回复[28]:  吴卫建 (2008-06-04 18:52:37)  
 
  给非雪文添枚照片。

  

 回复[29]:  小林 (2008-06-04 19:10:27)  
 
  老丁太座年轻了!和女儿在一起像姐俩儿!

 回复[30]:  东京博士 (2008-06-04 20:01:59)  
 
  小林差点误导革命群众,,,进来一看,原来。。。。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纪实空间
    追思 
    余华《兄弟》英译本在美发行讲演会 
    桃花源36小时 
    向龍昇、老三两位镜友汇报 
    2008.05.12 PM2:28~ 
    四季色彩(图片) 
    痛苦的双向煎熬——作家李锐的大阪讲演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4)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3)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2)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1) 
    2007年的元日参拜 
    岩本公夫与北京门礅 
    2008 元日参拜(图) 
    有一种自绝有别于轻生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绿色黄金周 
    日本公厕的中文提示 
    桜花祭 
    新学期 
    纪念一个去者 
    日本的张国立迷 
    半工半读(片断)——我的第一份工 
    阪神大地震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日本(1) 
    阪神大地震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日本(2) 
    《读书图》(Reading) 
    日本鲁迅研究学者北冈正子教授古稀晚会记事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