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视听阅览
字体∶
大
中
小
贺岁片(2011)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11-01-06 12:38:31 阅读人次:3573 回复数:27)
《赵氏孤儿》
《让子弹飞》
《非诚勿扰》(2)
据说这是今年的贺岁片。倒是早,中国的旧历新岁还没到,就连贺三发,完了还拿什么玩儿呢?
《赵氏孤儿》还好看。陈凯歌不出来,也能感觉到他站那儿有点儿玩儿深刻有点动情的中年男人样儿。
电影开篇那个彪呼呼的国王,叫人联想到日本喜剧演员志村健经常耍的「バカ殿」。
《让子弹飞》比较娱乐。摒除杂念,跟着笑就行。
片名儿有点玩儿悬念,什么《让子弹飞》?就是“让观众笑”。
《非诚勿扰》只看了(2)的前半小时。孙红雷那“走两步”走得够飘逸。到底是舞池里涮过的,松弛着就把自信有一搭没一搭地顺腿铺了一地。
葛优和舒淇演绎试婚,哭啊闹的,纠结状比较生活。但是家人看这类故事没兴头,蔑视说“就这个啊?都经历几十年了,没劲!睡觉!”
屏幕上不是子弹飞而是眼泪飞,顿时就有人扫兴。
电影有趣无趣,或让人笑,或让人哭,或让人哭笑不得幡然沉思发呆上火拍手拍大腿,怎么都行,有个反应就算没白折腾。这闹了个让人宣告睡觉的,不是电影不够味儿,就是人实在困得挺不住。哪天换个不困的时间再看看吧。品味品位,需要充足的精神头儿。(2011-01-06)
………………………………
写出上段之后,看了《非诚勿扰》(2)全篇……
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51&&kno=011&&no=0040&&hfno=0015#HF0015
(生命的忧伤)
回复[1]:
《让子弹飞》最大的悬念
科长 (2011-01-06 13:28:20)
电影《让子弹飞》中,马邦德(葛优饰)临死前想跟张牧之(姜文饰)说的两档子事情具体指的是什么?
回复[2]:
还有一个悬念,哈哈,八卦
科长 (2011-01-06 13:30:42)
电影《让子弹飞》一些有“悬疑”意味的细节已经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例如,影片结尾处黄四郎是否真的死了?该片编剧之一危笑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让子弹飞》(影评)的续集已开始筹备,观众的疑问将有明确答案。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影片的这种悬念式营销已经获得成功。
《让子弹飞》黄四郎其实没死?
在《让子弹飞》的贴吧中,询问有关情节的帖子比比皆是。而网友们讨论最激烈的,则是影片最后“黄四郎是否真的死了”。
在全片最后一个镜头里,火车车尾上站着一个戴礼帽、穿长袍的人。有网友说从打扮看很像汤师爷,也有网友指出这是没死的黄四郎。
有人提出了新的证据——一段片方发布的制作花絮中,可以看到,在火车车尾站着的人的确是身着汤师爷行头的黄四郎。
《让子弹飞》的编剧之一危笑日前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网友提出车尾上的人是黄四郎的说法,危笑坦言:“这都是导演留下的悬念,我不能越俎代庖。不过,可以透露的是,那身衣服确实是汤师爷的,至于那人是谁,答案还是在续集里给大家揭晓。”“黄四郎如此狡猾,就这样死了岂不可惜?”危笑的这句话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回复[3]:
夏雨
(2011-01-06 20:24:34)
说几句《让子弹飞》的细节(作为娱乐片,寓言片看,影片还是有意义的),
。鼓打得不好看。
不如我家门口祭り时,出来表演的地域鼓手团。鼓的历史,好像是中国比日本古老,也许是中国发明的,可现在日本的鼓硬是比咱们的鼓打得好看好听,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艺术,到世界各地演出。
。两个女演员都演得不好。
那个县长太太当然不是县长太太,是青楼女子,而且不是一般的青楼女子,敢于投资于嫖客做一票大买卖的女人,这种人有性格,可是被演得面目模糊,只是一股“浪”劲,“浪”得别扭,用上海话说就是“十三点”兮兮。
那个花姐也是那样,你说像妓女还是像小媳妇?还敢提小凤仙?那个一手拿枪对自己一手拿枪对准对方的姿势,看着就觉得幼稚,矫情!呵呵。骗骗傻男人哈哈
回复[4]:
《让子弹飞》总票房破5.4亿
科长 (2011-01-06 15:08:22)
姜文应该请你当打鼓技术指导,哈哈。
那个老七就是编导危笑演的,还有最后向姜文要两把椅子的也是编剧客串的,制片人都演了角色。
回复[5]:
夏雨,查出来了,打鼓的是日本队
科长 (2011-01-06 15:10:35)
http://ent.ifeng.com/movie/news/mainland/detail_2010_12/20/3594664_0.shtml
……其实,在城门口敲鼓的一队人马是来自日本的鬼太鼓乐队,乐手全是女性,是《让子弹飞》电影原声制作人久石让推荐的。该鼓乐队一行30人,原定最多拍摄两三天,所以剧组花了100万元从日本把他们请了过来,哪知道到片场后天公不作美,一直是阴天,该鼓乐队因为其他演出先放行。谁知第二次悲剧重演,姜文想要的艳阳天一直没有出现,如此来来回回折腾了3次才完成拍摄。
回复[6]:
夏雨
(2011-01-06 15:26:58)
呵呵,虽然是日本的鬼太鼓乐队,可确实打得不如我们在日本看到的,那100万元(人民币吧)化得不值。
回复[7]:
雪非雪
(2011-01-06 20:01:49)
夏雨,新年好。
谢谢你给这个苍白帖子充血添肉。看你和科长说这么多,我怎么觉得好像还没看这个电影似地,看的时候就笑了,忘了琢磨故事线索。
你3楼说的那两个女角,我也有同感。县长太太单薄,就知道耍风情,没器量。怎么也得有点儿匪气野心那味道才够劲儿是吧?那个花姐也是,又俊又乖,如今的时尚秀选手似的,做青楼少媚气,要入伙儿少侠气。
还有姜文。他好像演的电影里总是抢劫人家女人。那个《红高粱》抢奶奶,《鬼子来了》占寡妇,《太阳照样升起》里面怎么回事想不起来了,也有挺麻烦的关系。这个《让子弹飞》就抢大发了,连人带官位一并抢了来,还扭扭捏捏。哈哈。。。。。。霸气!
科长,对不起,你说的悬念我答不上来。就记住几句大白话:
许文强替身被当真人抓走之后,他说“完了,这下我成替身了。”
什么的。。。。。。。。。。
回复[8]:
趙然 (2011-01-06 20:33:48)
汗。。。。。。。
六楼对于太鼓懂的太多了
哈哈哈。。。。。
回复[9]:
夏雨
(2011-01-06 21:40:18)
纠正你一句,懂得不是很多,倒是很喜欢看打鼓。
。。。嘿嘿,一点儿也不汗,哈哈哈
回复[10]:
那是葛优自己说的
科长 (2011-01-06 21:39:03)
临死对姜文说,有两档子事情想跟你说,一件是瞒着你拍了《赵氏孤儿》,另一件是瞒着你拍了《非诚勿扰2》
还有,你也许不知道《让子弹飞》的36个细节
http://ent.sina.com.cn/m/c/2010-12-28/ba3190173.shtml
回复[11]:
雪非雪
(2011-01-06 22:09:58)
野史卷,不算。
回复[12]:
夏雨
(2011-01-07 13:04:18)
对!野史卷,不算!
主要情节是有味道的,但许多细节惨不忍睹。
就上面的36个细节中的来说,那县长太太死了,躺在姜文怀里,这么简单的戏还找替身,这里可不是悬念,为作续集打算。这是不敬业,糊弄观众。
还有说小六子剖腹挖粉这一场戏是从金庸小说里学来的,武侠小说写的是古代,人们没有生理知识,尚可理解,现代人还做这样无知无识的事,不是脑筋搭错了吧。也是矫情!
回复[13]:
采夫
(2011-01-07 17:49:22)
你们太聪明了!请继续分析下去。
俺过年期间也把这几部贺岁片找来看了。
先看了《非成勿扰2》。看不懂。俺想可能是没看上集理解不了,又耐性子看了《非成勿扰1》。发现除了男女主角是相同的1对外,其他什么也没看到。
不相信俺看不懂贺岁片,又找来《让子弹飞》看了。这个更难懂,印象中不是子弹在飞,是火车在飞。
总之,就像几个男女周立波凑在一起来了一通清口,说的唱的都是些阿拉不晓得的洋泾浜。
回复[14]:
雪非雪
(2011-01-09 14:24:41)
采夫,新年好。
呵呵,年已经不怎么新了。
回复[15]:
我看《非诚勿扰》(2)
雪非雪
(2011-01-09 17:26:56)
生命的忧伤
————
葛优出演的搞笑角色多半效果相当到位,包括《非诚勿扰》两系列。然而,新近看的《非诚勿扰》续篇,却让我体会到深不见底的悲切。尽管这是一个竭力描述当今都市恋情的浪漫故事,但因其故事构成重合了生活中不可与生命较量的悲剧元素,使我之于生命产生一层既坚毅而又虚无的无奈。
电影公映前,各类媒体就已铺垫出花絮纷呈的诱人信息。以2年前的上篇故事延展联想,充其量无非还是那场似恋非恋的马拉松,便抱一副有一搭没一搭的心态。看也是借此找乐儿,不看也不缺那靠谱也不靠谱的时尚娱乐消遣。
新年期间,接到移居美国朋友F电话,特意为这部电影打来。他说刚看完电影,边看边哭。不是为故事哭,而是为眼下我们共同面对的患难现实哭。
电影中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在完成一场“告别婚姻”仪式高喊一声“不过了!”之后,患了绝症:黑色素瘤。冯小刚之所以将绝症选择为这一病症,就因为此症虽恶,但患率偏低。此处可看做是他即便虚构也还对观众怀有的悲悯情怀。
如果是一个月之前看这个故事,我会为刚出场时孙红雷告别婚姻仪式上那飘逸的几步走而叹赏,松弛着低调着就把自信洒脱顺腿铺了一地。更会为他把一个人生末期的生命叹息演绎得如此凄婉壮丽而扼腕。但是,但是……
家人共同朋友中友情最长的朋友军,月余前被诊断为黑色素瘤。电话那边,第一次听他说出医生对他的宣告时,我们难以置信。上苍怎么会这样惨绝情理?10个月前,军妻刚刚逝于肺癌。病发数月,放下未上中学的孩子和军撒手而去。4个月前回国,军带我们刚刚去给新墓献了白百合。妻墓置于郊外高地,站墓可望自家公寓。我们站在墓前,军抚妻碑说,“这地方她能看见家。”
作为朋友,我们能够给予的帮助,唯有自欺欺人。告诉军根本没那么回事,医生也有误察失准儿的时候。并且,把这句话梦呓一般反复自语。电话里邀请军来日本,到我家看看。此前多次发出邀请,均因忙碌难得抽身未能成行。这一次,军欣然以诺。圣诞节前,他第一次来到我家。两个星期里,走访京阪神奈十几个景点,并到丹后听日本海涛声,下榻传统旅馆,体验温泉,品尝活蟹。
军的来访,使我们家一向略过早餐的陋习获得纠正。起早煮粥,烙馅饼。咬一口馅饼,军说“嗯,香!”第一次下榻的榻榻米,晒得轻软的羽绒被。军说,自从获知病讯那天起,未曾睡过这么踏实的好觉。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平常、更正常、更日常不过的光景吗?感谢军忘病的淡定。或许,他自己没有忘,怎么会忘?但是,他让我们忘了。我们忘记了自己应该是呵护不幸者的角色,忘记了谈笑着的军身上那个病魔凶残的附着。
除夕夜,同胞朋友聚在我家,欢声笑语,杯盏频举。大家说起贺岁片,说起新片《非诚勿扰》。军说回去就买了碟给我们寄来。结果,次日中午,我接到美国那个军共同朋友的电话。电话里,他为怎样能阻止军看这个直面而来的残酷预言而语无伦次。尚对故事一无所知的我,闻之失语。
2日,机场送军。托运行李,办理出境。心里凄凄惶惶。却又轻松着,甚至欢喜着。唯恐他说出那句承受不住的告别。
军走后,我们看了电影。剧中人物李香山的病况与军几乎同一无二。作品构思时,或许仅仅出于剧情需要,或许只是一个灵感所致。然而,它却如命运注定一般,深切触动着我们内心的沉郁。影片加入这个绝症元素,是要以生命之短暂无常,提醒那些以健康为资本在饱享性情苦乐中挥霍时光的多维婚恋者,珍惜平常,尊重生命,享受油盐酱醋。或许连这个真意也不够真,只是为作品而作品。然而,对于我,仅此一个偶然,使它止于煽情而成为撼动。
生命与死亡是一个。只要为生命所拥有,死亡便是一个不朽。我们只是生命借助穿越的一个载体,无论悲喜,无论贫富,唯任其全然、本然地走过。明白了这一层,世间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因其没意义而有意义。(2011-01-09)
回复[16]:
采夫
(2011-01-09 14:55:02)
雪老师新年好!
您说的这个军还有他夫人的故事,俺还记得...
合掌。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17]:
伤心的故事
科长 (2011-01-09 19:41:24)
回复[18]:
趙然 (2011-01-09 19:57:31)
南无阿弥陀佛!
》生命与死亡是一个。只要为生命所拥有,死亡便是一个不朽。我们只是生命借助穿越的一个载体,无论悲喜,无论贫富,唯任其全然、本然地走过。明白了这一层,世间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因其没意义而有意义
这一段写的真好
回复[19]:
转一篇说非2的
趙然 (2011-01-09 20:02:15)
王朔的道歉和道别
如果说看《非诚勿扰》和《唐山大地震》是我被心理预期的那个冯小刚忽悠进了电影院,那我再次卖票入场看《非诚勿扰2》则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在银幕上看望王朔是排50分钟长队的理由,不知道长长的队伍里有几个人和我一样,不看僧面看佛面。
事实也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这部续集如果当做电影来看,根本及不了格,论电影感还不如第一部。一般而言,离生活越远的就越像电影,离生活越近的就越像电视剧。所以,美剧总是给人感觉电影感十足,而很多国产电影什么都不像。冯小刚的电影基本上是电视剧规格的,电影院里坐在我左手边的那对中年夫妇就完全可以证明,电影前半部分他们两人频繁的充满爱意的击打对方,还一个劲儿的指着屏幕说,你看人家,你也学学。能够和自己的居家生活互动,是电视剧最明显的特征。
冯小刚的本事是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故事弄得很有人情味儿,类似秦奋这样整日游手好闲还开着奔驰满处跑的中产老男人能有多少?要我说这人物这故事就跟白日梦似的,一点地气儿接不着,可是他能给你加一层滤纸,让你觉得电影里的人吧,挺亲切,比其他导演刻画的穷苦大众更像平常百姓。小刚导演是有些小聪明的,他深刻的明白观众的心思,于是他以一种看似没有道德担当的趣味性在牵扯着观众,提醒他们我拍的是一目了然的电影,是你水深火热的生活。
冯小刚说得对,他是啤酒,王朔是二锅头。这电影拍得如此差却能叫不少人感动,肯定不是啤酒的作用,给力的是掺在里边的那杯二锅头。
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场景:
1.秦奋搀扶着病重的香山去看墓地,走着走着,香山一扭脸,对秦奋说,“不看了,大通铺一样。活着扎人堆,到死了还人挤人。”
2.在饭馆里,香山对秦奋交代后事,“我呀,这一辈子跟钱着了大急了。川川,我不会让她为了挣钱,工作一分钟。就虚度光阴,想不干嘛就不干嘛。”
3.人生告别会上,香山坐在前边,面向大家,说,“你们的好,你们的善,我都记在心里,带进火葬场。我死了,这些信息还留着,随烟散播,和光同尘,作为来世相谢的依据。如果还有来世的话。(大意)”
这些对话之所以留有印象,是因为一种久违的感觉,是因为对二锅头的那种来自肚子的想念。王朔总是把生活赤裸裸的指向虚无,然后再来一次仗义的担当。这些年,王朔取胜的关键,并不是靠塑造真小人的形象,而是让君子自比成小人,这样一来魅力就凸现了。往往是这样,越有趣的,就越让人心安。可很多人没看见这个,只记住那句“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实际上,王朔从来就不是小人,他坦坦荡荡,讨厌武侠,却做了好多侠义的事情。到后来,赞誉他都不要了,好像存心让自己的刻薄来解释这些。在影片里,他还是借着那个叫川川的小姑娘,说出了一句让自己得以自洽的评价:他也没有比别人更坏。
对了,还有一句,我也记住了,是香山在公司里对秦奋说,“伪艺术也是艺术,就算它再二尾子,那也是艺术家生的。眼看那块地儿就要盖成电子城了,咱们再不说点好的,伪艺术也绝种了。(大意)”
王朔的一生里关于真伪的讨论很有意思,在他的早期作品里不断地告诉别人四个字:你丫别装。后来他改了口:“装的好也叫好,动机就别聊了,聊来聊去只能伤害人。”你若问他,你怎么自己抽自己的嘴巴,他一定会大方地告诉你,“我年轻时候才懂多少东西。”
我曾经看过不下5个号称是王朔所写的博客,几乎看不完一篇文章就知道是假的,可还有挺多人偏偏就信,他们似乎以为沾点儿痞子气就成王朔了。我见过很多人,有话不会好好说,非要说得让你一听就很难受。那股连王朔自己都厌恶的腔调居然成了招牌,太多人拿皮囊当骨肉了。
为什么王朔是你学不来的?这跟炖肘子是一样的,你说这脂也脱了,鸡汤也煨了,葱、姜、绍酒也都放了,可怎么就是出不来东坡家的味道呢?工序一道不少,作料一味没差,比对着菜谱,没错啊,找大师盘问,说差在哪呢?大师笑而又语,你呀,少了人家的灵魂。
所以你至多可以学会他的调侃、他的嘲讽、他的戏谑,甚至可以模仿他的狂狷,但你终究没法复制那股厌离的情绪,那种对世界放不开手又瞧不上眼的无时无刻的爱和纠葛。那是情怀,得不拿自己当人的疯过,得九死一生,得大彻大悟,得从头再来,他说除此之外还得扎一针。
步入中年以后,王朔总是在两件事上自我重复。一为道歉,二为道别。第一件事对谁都好,解了心结,树了榜样,给自己也挣得了面子。日本有句谚语:不会说对不起的人永远不是大人。王朔给不少人道歉,然后他发现了中国人原来都是讲理的,没有人会为难一个诚心道歉的人。一个人过完人生的大半还时常自我否定,成长没有完止反倒越来越凶猛。人总是要犯错的嘛,能做的就是到知错的那一天,去认错。真正的错是知善而不行善。
至于道别这件事,王朔先用作品画出了分水岭,与从前的自己彻底决裂,少说有一半的读者买回一本《我的千岁寒》表示看不懂。看不懂没关系,王朔说本来就不是给你们写的,甚至他不明白怎么到今天还有人会对《空中小姐》那样的作品念念不忘。作品改头换面之后,道别就成了他的一个主题,他掏心掏肺的对世界对亲人对从前写着自己的私家话,诚挚得像情书。在《非诚勿扰2》里,他编造了一个人生告别会,来满足自己对道别的诉求。道别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内心的诸多情结,它们在电影里,也一股脑的出现:海军、大院、共产主义、女儿、美、自杀、生老病死。把这些感情用几部作品变着花样的来回阐释,显得多少有点矫情,但其实细想想也是好事,我们这个时代又缺少忏悔又缺少深情,王朔都找补上了。再者说,能把临别赠言当成创作题材一写好几年的作家恐怕也就他一人吧?
其实整部《非诚勿扰2》里,讲的同样是这两件事,道歉和道别,当这两件事儿慢慢变成一回事儿,王朔就有了一种温暖的情怀,在白驹过隙的人生里,留下几句喃喃而绵长的絮语。到影片最后,使人潸然泪下的,不正是这个吗?
说回电影,王朔的编剧显然不是电影剧本的考量,情节无力,写得又过于自我,以至于搁在镜头里有点突兀。把最后的那几段戏放在一个充斥着剑南春和中国人寿的贺岁片里,显得夸张并且失衡。
电影的张力不会是前边逗你乐后边让你哭那么简单。举个例子,刚猛如姜文的电影,孤独起来才叫人子弹穿心,比如那句“那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看完《让子弹飞》,我脑子里全是师爷的这句话。结果师爷死了,腿挂在树上,他的秘密最终还是独自带走了,他连一句实话都没有人可以分享,这就是张力。
这些年国产电影的大屏幕上,能这么靠剧情触动人心的,我只对姜文有印象,虽然他也没做太好。看姜文的电影,总觉得仿佛一个处男在度过他惊心动魄又迫不及待的初夜,藏都藏不住的兴奋,满屋子荷尔蒙。
看冯小刚的电影则像一个浑浊而又温柔的中年人,坐在床边跟你不停的聊啊聊,边聊还边撩拨,你对他说,你他妈倒是来啊,结果他就不来,恨不得用一张嘴皮子把事儿给办了。
至于张大导演和陈大艺术家,这俩人有点相似,因为阴阳怪气又偏爱装神弄鬼的人总是比较像。
草威
P
回复[20]:
单行道 (2011-01-09 21:43:10)
无语。
黑色素瘤,本以为是冯小刚的瞎忽悠,看了雪老师的文字又古狗了一下才知道真有那种病。
唉,老天爷有时候真是不公平啊。
回复[21]:
哈哈!雪老师这一段写得感人!
小林
(2011-01-09 21:50:06)
特别是当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得了癌症的时候。
才能感受到你自己的无奈和难过。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美女,还是丑男,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用这种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
回复[22]:
看评中国大片,不管说好说歹,头脑里只有一个词
张三 (2011-01-10 04:09:45)
阶级。
中国问题第一第二第三都是民生问题,但没有一部中国大片有关丝毫民生。一个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复杂而尖锐的国家,用腾讯新闻总监的话说:
“举个例子吧,每年做全国两会。我原来从来不做这个,我最早做新闻也不是时政记者,即使跑时政记者在纸媒来做谁也不会来关心全国两会。但是互联网要做,06 年开始做,06、07、08每年一次。网民的跟贴还有有点正面的,到了08年09年,只要是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国家领导人的,只要开跟贴100%是骂。后来没办法,必须关掉,不关就不能看了。一看就知道,民心已经完全失去。基础已经不牢。”
片子默认民生解决为前提,而不是火热或冰冷的生活,却吸引无数眼球获得火爆票房。
回复[23]:
张三你不认为这就是稳定的基础麽?
科长 (2011-01-10 08:11:24)
回复[24]:
雪非雪
(2011-01-11 17:13:59)
各位好。
新年伊始,给大家添堵,抱歉。谢谢留言。
这种病在中国患病率是10万分0.2人左右。友人正在接受第二次局部割除手术。
祝福他。
回复[25]:
旅人
(2011-01-11 22:24:53)
祝雪非雪的朋友好运。
顺便问一下,好象你在前些时的帖子中说,这位朋友丧妻不久,就又找到了一位丧夫的女医生再婚,如果是的,这位女医生也是不幸了。
回复[26]:
《世界上最懂我的人走了》
趙然 (2011-01-12 01:42:10)
林生是朋友的同事,朋友参加过他太太的葬礼。朋友告诉我,葬礼上林生只说了一句话:“世界上最懂我的那个人去了。”那句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见到林生是在初春的午后,林生高高瘦瘦的,煦暖的阳光下他依旧显得落寂而伤感。
我永远会记得那个晚上,我像平时一样在看体育新闻,妻子洗了澡出来对我说:“我的身上怎么多了几颗黑痣?”
我是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觉得女人都喜欢大惊小怪的,就没有理会她。我们的生活应该说是很和谐,很安逸的。自从我在公司任了高职之后,她就当起了全职太太。我的工作三天两头要加班,还经常出差,有时候一走就是三个星期。出差在外,别人都会担心家里老人身体如何,孩子功课怎么样。而我,总是悠闲笃定的,我知道,她会去照顾我父母,她会辅导儿子的功课。事实上,羡慕她的人和羡慕我的人一样多,在别人眼里,她不用朝九晚五看老板眼色,我们早就买了车,住进了位于西区的三室两厅。我们虽然都不知道浪漫是怎么回事,但感情一直很好。
我太太以前是一个药剂师,有一点医学常识,她知道这种莫名其妙,不痛不痒,忽然长出来的黑痣很可能是有问题的。她自己去看了医生,诊断结果下来是皮肤癌。
这个结果把我们一下子吓懵了。那些日子,我陪她跑遍了沪上最有名的大医院。所有的诊断结果都是一样的,一位很有名的医生告诉我,她得的这种癌症的死亡率是90%,是皮肤癌中最凶险的一种。
不久,就像医生预言的,她的腿上,胳膊上,背上也不断长出新的黑痣来。她的身体和精神也渐渐开始颓废。
在我印象中,我还会偶尔感冒发烧肚子疼,而我太太几乎没有生病的时候。可是现在,从来闲不住的她终于躺到了医院的病床上。
没有了她的家变得冷冷清清的。厨房里没有了热气,卫生间的浴缸脏了,家具上都蒙了灰。以前明亮温暖的,回来就感觉舒服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我几乎不认识的地方。我对家里许多东西居然是陌生的,用微波炉解冻,蒸饭,我搞了半天也不知道分别用那一档;冲一杯咖啡或者茶,煮一碗素食面,热一碗汤,弄出来的味道怎么就是同她弄的不一样。以前,她轻而易举就递给我的日用品,现在我翻遍了抽屉也没有找到。
从她住院起,我就开始公休假,请事假,尽量多陪她。因为这时候我才明白,如果没有一个家,如果家里没有一个体贴的妻子,在外面再风光也是空的。
就在她病情趋向恶化的当口,一位熟人告诉我广州有一个专门治疗这类皮肤癌的医院,有类似的病例在那儿被治愈过,但是费用很高,一个疗程三个月,大约要三十多万元,治愈率大概有30%。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的时候,被病痛折磨得近乎失神的她对我清清楚楚地说了三个字:我要活!(说到此,林生的眼泪掉下来了。)
真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觉得我们是多么恩爱的夫妻,可是,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是世界上最最相爱,最最合适作夫妻的男女,我们能够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好。她要活,我要她活。我们要一起老,一起等儿子长大,一起听儿子的儿子喊我们“爷爷,奶奶”。
我下了决心陪她去广州。我们去公司请事假的时候。听到有同事在轻声说:“如果是我,就省省了,30万唉,万一没治好,不是人财两空吗?
说这些话的人没有体会过亲人将要离去的悲哀,也不知道这一线生机带给我们的希望。当时我想,哪怕是60万,100万,把房子卖了把车卖了,只要她能够活,我也心甘情愿。
去广州之前,我到附近的超市去买一些需要的日用品。中秋节前夕,超市里到处都是兴高采烈的脸,人们说着笑着。我忽然觉得,我同那群快乐的人隔离了,所有的欢声笑语从妻子得病那刻起就已经同我没有关系了。
我按照她给我开的单子买了许多日用品,当我提着袋子出门的时候觉得很重,这么多年来,家里吃的用的一切都由她安排的妥妥帖帖的,我从来不知道米多少钱一袋,油多少钱一桶,我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从超市运到家里其实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我一度觉得家里的顶梁柱是我,当她骤然倒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她才是家里的主心骨。
我们在广州度过了结婚以来最最亲密的日子。那三个月里,我们朝夕相处寸步不离,常常一起笑一起哭,我也想不起来有多久我们没有这样倾心交谈了。开头的一个月治疗下来,她似乎觉得好一点了。偶尔,我还搀着她在花园里散步。我们回忆在人民公园门口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看电影是在胜利影院,是一部叫《最后的情感》的意大利影片,她还记得是索菲亚·罗兰主演的。她告诉我,其实我约她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她已经与同学一起看过了,但她不忍心回绝我,所以陪我又看了一遍。这个情节我们似乎只在蜜月的时候回忆过,现在说起来,只觉得伤感。结婚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那么多的话。
三个月里,我眼看着她慢慢地憔悴,特殊治疗对她不起作用,她终于连一碗粥也喝不下了。到了后来,她跟我说:“我想回家。”
就这样,我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回到了家。
回家之后,她的身体越来越弱,癌症病人最害怕的疼痛症状也开始显现出来。她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整夜整夜地辗转反侧痛苦呻吟,止痛针也不自作用了。我恨不得带她去受苦,代她痛。我实在没有办法用个人的力量来承受这种痛苦了。
偶尔她觉得好一点儿的时候,就开始向我交代家事。我这才知道,家务事那么多那么繁琐,她平时一个人在家里有多么忙碌。她还告诉我,我爱吃的糟蹄是在哪家饭店卖的,我平常穿的内衣要买哪一个牌子,到哪家超市去买。去世的前三天,她甚至教我怎么使用洗衣机,那台已经用了好几年的洗衣机当时是我同她一起去买的,买来之后就一直是她在操作的。林生说到这里再一次泣不成声。
临终的前几天,她一直说同我结婚,她很幸福,我们在广州的三个月,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日子。那三个月也会是我一生的珍藏,虽然,因为这三个月,我失去了提升的机会,损失了许多物质的东西,但同与妻子的享受比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成了身外之物。幸好有了这三个月,否则我一生都会良心不安的。
她去世的那天,很平静。我告诉儿子,妈妈失去了另一个地方等我们,将来我们会在那里团聚的,那时候,妈妈还是妈妈,爸爸还是爸爸,他依旧是我们的孩子。
现在,我最怕看到快快乐乐的一家三口,每次路过人民公园,路过原来的胜利影院,路过我们一起去过的超市,商店,我都忍不住要哭。用洗衣机的时候,按微波炉的时候,为儿子找换季衣服的时候,加班回家晚了,为自己泡方便面的时候,半夜醒来,一个人睡在那张大床上的时候,我都想哭。她在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幸福,她就是我结婚多年感情还不错的妻子,是孩子的妈妈。她不在的时候,仿佛天塌了。以前看到电视剧里的男人在爱人去世之后大哭,我觉得是煽情的表演,现在我跟着他一起流泪。
那天在马路上看到一辆无偿献血车,我又想到她了。记得有一次,单位里组织鲜血,正好轮到我,她听说后曾一本正经地问我:“可不可以让我代替你去?反正我不上班,可以在家里休息。”我还笑她:“有病,让人家知道了不要笑死我?”我献完血回家,她为我做了菠菜猪肝汤和赤豆莲子粥。她常常对儿子说:“家里爸爸赚钱最辛苦,所以爸爸最重要。”其实,她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她,我们父子俩已经失去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快乐。
我为她在佘山买了一处墓。我用红笔在墓碑上涂上“爱妻”两个字的时候,心里特别难过。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谈恋爱的时候,我也不曾对她说过“爱”这个字。看到她有时候翻琼瑶小说,为电视剧里的爱情流泪,还要笑她。
现在,“爱”这个字,我居然只能书写在她的墓碑上。我的爱妻,如果,她能重新活过来的话,我愿意千百遍地对她说这个“爱”字,这个所有女人都愿意从自己爱人的嘴里无数次地听到的字。为什么?我没有在她希望的时候对她多说几次啊!
我就想告诉健康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好好地爱惜你的妻子,多留一点时间给妻子,不要忽视她为你做的一切。有许多东西,不要到失去了,才懂得她的美好。妻子,是世界上最爱你的,最懂你的,最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的女人,此外任何一种男女之情都不同夫妻之间的真情相比。
林生的眼泪又掉下来了。听说以前在公司里从来不被人特别注目的林生在失去了妻子之后成了大家关注的人。许多未婚女子说,找男朋友就要找他那么专情的,而许多已婚的夫人拿了她的故事去问自己的老公:“如果我的了重病,你会像林生待他老婆那样待我吗?”而几乎所有的丈夫都问太太:“你,难道愿意用生命的代价来证明我对你的爱情吗?”其实,平常日子里的彼此珍惜,才是林生和她去世的太太真正愿意看到的。
--------
呵呵,这个病我倒是早就知道,很早以前从这篇文字中知道的,前年我也长了痣,还特地去了趟医院
祝福手术成功吧,
当时非二就看的我酸酸的很难受
看了我也真的老了
汗。。。。。。。。。。。。
回复[27]:
雪非雪
(2011-01-14 10:05:08)
旅人、老赵,谢谢。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视听阅览
星际穿越
关于门罗、关于萧红
《永远的0》
「かぐや姫」
「風立ちぬ」
当美好成为歌声
贺岁片(2011)
『99年の愛』
『恶人』
无耻混蛋
二手玫瑰
《天堂口》(Blood brothers)
《梅兰芳》&《夜上海》
走出《潜伏》
那几个字要改成这样
《玫瑰玫瑰我爱你》
时间贫困的日本人
女人与镜子
纪念迈克尔
《1Q84》
也说素质
东北人说说赵本山
《迷失》看完了
《立春》 疲惫的青春挽歌
《太阳照常升起》
一连气看三部电影
敌人、男人、情人、人——《色,戒》
歌声依旧 人去音绝
罪与仇
《落叶归根》 负尸还乡
日德友好恋曲 《バルトの楽園》
电影《月亮河》
新书整理
跟她对话
阳光灿烂的日子
典雅的悼文
在大阪看“春晚”(2006)
《饺子》
《东京伤逝》——华人伤逝(上)
《东京伤逝》——华人伤逝(下)
余华《兄弟》
“春晚”小品《说事儿》说出的“事儿”
电视剧与乡情
介绍一本书和一部电影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