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视听阅览
字体∶
典雅的悼文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6-11-12 01:58:47 阅读人次:2260 回复数:7)

  ——读杨绛《我们仨》

  


  
92岁的杨绛,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离去后的5年时间里,完成着一系列工作的同时,于2003年7月出版了《我们仨》(三联书店)。书名来自于女儿钱瑗,她在医院的病床上起笔写《我们仨》,但只写满十余页稿纸,就病逝了。所以,《我们仨》可以说是杨绛和女儿母女二人的合作,也可以说是作为妻子和母亲的杨绛对丈夫和女儿的长篇悼文。

  


  
书中文字165页,加上52幅附录共约200页。附录第一页是一张40年代的三人合影。“Pop”、“Mom”、“圆0”分别写在三人上半身照片上。本人阅读的是当年8月的第5次印刷版。

  


  
这是一本文体特殊的书。分为《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三部。第一部只几百字。第二部也只36页。第三部是回忆录,回顾这个最初由两人组成的家庭,由两人到三人又到两人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的63年间的生活。

  


  
前两部是半虚构式的散文体。用梦境的形式,描述两个亲人在一年多时间里先后离去时作者的心境。阅读着这些平淡质朴的字句,让人感到任何华美夸张的比喻都无法再现出她的满含深情的凄哀无力。句子简短,大约都在十几字上下。用字和蔼郑重。整个文脉流下来,就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这样口语般的述说过程。单作为文章来看,其语言的真朴隽永构造了散文这一形式的最高境界。

  
《我们俩老了》里面写道:“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钟书不见了。” 《我们仨失散了》写到梦中丈夫病重住院时她的孤寂不安:“我焖了饭,捂在暖窝里;切好菜,等钟书回来了下锅炒;汤也炖好了,捂着。”“阿圆老晚才回家。我没吃晚饭,也忘了做。”在梦中,母女二人历尽艰辛,来到“古驿道”的船上见到丈夫:“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澹澹的陈述,描绘着失散的哀伤。“古驿道”上的景致苍凉落漠,柳树的四季变化成为梦境里的时间标志。“阿圆住院时,杨柳都是光秃秃的,现在,成荫的柳叶已开始发黄。”他们惟一的女儿先在父母之前走了。“驿道上又飘拂着嫩绿的长条,去年的落叶已经给北风扫净。”她把女儿走的事告诉了丈夫。“这时,我的梦已经象沾了泥的杨花,飞不起来。”最后,她站在云海之间,看见丈夫在隔岸的山间化做一叶小舟,随着哗哗的水声消失在茫茫云海。“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她反复写到女儿的“小小的白手”。“她脱了手套向我挥手,让我看见她的手而不是手套。可是我如今只有她为我织的手套与我相亲了。”“小小的白手”,是女儿与母亲最后的告别。得知女儿重症的实情时,“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象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文中只有几处用到比喻。这样的比喻几乎不能用贴切来评定,这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对实感的描述能力。她感应到了女儿正在离去。“她鲜花般的笑容还在我眼前,她温软亲热的一声声‘娘’还在我耳边,但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没有了。”“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跟Pop一起为阿圆的“回去”而默默痛惜时,她写道:“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黄了枯,枯了又绿的柳树,是不是只有在满目深情的老人眼中才是这样的忧伤?四季里变幻着的风景,在人近黄昏的老人视野里,凄美无怨。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从一九三五年七月他们到英国留学,写到一九九八年岁末钱钟书先生去世。字里行间流溢着书香饭香(多处写到他们的饮食烹调)和亲情友情。他们脚步遍布半个世界,历经新旧社会的风风雨雨。行文平而不庸,简素无华,幽默沉着。他们一家不官不政,不卑不亢,相守相互,无恨无悔,一心为文为家为人。

  


  
临解放时,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逃跑”,她写道“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也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这些话,不知道是她对当年想法的复述,还是现在她依然这样想。他们没有背叛自己的理想,可是那些“三反”、“洗澡”和“四清”却是对他们这些怀有理想的知识分子的背叛。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才’,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一九六六年,钱瑗到山西乡下搞四清,“带回一身虱子。”这样的地方,可以看成是对自己的忠诚遭到背叛的控诉吧。

  
儿时的圆0看到感动的故事就爱痛哭,“我平常看书,看到可笑处并不笑,看到可悲处也不哭。钟书看到书上可笑处,就痴笑个不了,可是我没见到他看书流泪。圆圆看书痛哭,该是象爸爸。”在日常家庭生活里,Mom有时是最弱的,没有力气,不会做复杂的饭菜,怕鬼,不敢走夜路。她读书不笑也不哭,是不是由于她的内智太高而悟彻了一切,对世俗的悲喜难以做出单纯的感应?而钱钟书则始终是满怀一颗童心,纯情与深慧同在。三人中身体最瘦小的Mom,却是意志最坚强的。这从《干校六记》和《我们仨》中有关欧洲留学时代的记述中均可以看到。她自己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WalterSavage Landor1775-1864)作品《终曲》(Finis)开头两句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把这个用来写照她的练达精神和不驯意志也许正合适。

  
Mom爱整洁,搭毛巾总是要“边对边,角对角,整整齐齐。”可是她出国不在时,父女俩连被子也不叠。生活中他们象两个拖沓顽童。这两个“顽童”撇下她走了,她就象往常“他们把毛巾随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齐”一样,接着他们没做完的事给做完。Pop病重的时候,一家三口做出郑重决定,将钱锺书和杨绛作品的全部稿费及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此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9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十多卷、约5万页。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影印刊出。)、《〈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等著作的相继出版,基金总额将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

  
能够活着享受自己遗产的人很少,这是Mom的幸福,是欣慰更是荣誉。王小波妻子李银河在《悼念小波》中说“小波在一篇小说里说: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看。我觉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和幸运就是,我挑了小波这本书来看。”钱钟书和杨绛这两位出色人物的组合,可以说是彼此都挑到了好看而又合适的书。他们给自己也给世人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一家象是分成三个人的一个人,走的走了,没走的接着走,依然是他们一家的风格。

  
他们的人生,是奇迹般的人生。要说有遗憾,就是Pop和圆0永远也读不到关于他们一家三人的《我们仨》。《我们仨》是他们一家最后的团聚,是“我”对“他们俩”的悼文。

  


  
读着这本书,反省自己生来即使用着的汉字语言,方知用最朴素的文字才可以写出最真情的故事,最简单的句子才能构成最华丽的篇章。这是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200408)

  
……………………………………

  
作者简介:


  


  
杨绛(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

  
(注:日文稿用在《TIANLIANG》(天凉)2004年第72号(第6卷第6号),中文稿发在《中文导报》。)

  


  


  




 回复[1]: 网络片断阅读 雪非雪 (2006-11-12 02:16:12)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06/30/content_945686.htm

  

 回复[2]: 看过。 刘大卫 (2006-11-12 13:35:52)  
 
  我的同班同学来大阪大学做研究,特意给我带来这本书,我就看了。

  
后来收拾书架,扔掉一批书,这本书就夹在里边扔掉了。

 回复[3]: 人间至痛 野次马 (2006-11-12 18:28:10)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之至痛乎?

 回复[4]:  雪非雪 (2006-11-12 18:40:04)  
 
  谢刘大卫桑光临并告知弃书。

 回复[5]:  雪非雪 (2006-11-12 18:43:11)  
 
  野次马(ノジマさん?)桑,同感。曾在日本参加过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葬礼。病魔捉弄人不分黑发白发……。

 回复[6]:  阿蓓 (2009-08-11 00:06:30)  
 
  雪桑:这本书当时看完以后,心口如堵大石,有泪如倾,我们了不起的老人家啊~~~~~~

  
前阵子她老人家又有一本书,我看着也好,走在人生的边上。。。。。。

  
还有个作家叫叶广芩,她的书我觉着很好,透着些辛酸,却还可以叫人笑,文字的游戏运用得很好。。。。。。

 回复[7]: and here~~~~~~~~~ 阿蓓 (2009-08-31 09:56:54)  
 
   , isn't it great to know somebody you never meet in person but just feel like family? i wish i would have more time reading all of your posts, seemed to me that Snow San is a very nice person and your personality is so sweet which makes people want to be close to..........

  
Thank the lord............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视听阅览
    星际穿越  
    关于门罗、关于萧红 
    《永远的0》 
    「かぐや姫」 
    「風立ちぬ」 
    当美好成为歌声 
    贺岁片(2011) 
    『99年の愛』 
    『恶人』 
    无耻混蛋 
    二手玫瑰 
    《天堂口》(Blood brothers) 
    《梅兰芳》&《夜上海》 
    走出《潜伏》 
    那几个字要改成这样 
    《玫瑰玫瑰我爱你》 
    时间贫困的日本人 
    女人与镜子 
    纪念迈克尔 
    《1Q84》 
    也说素质 
    东北人说说赵本山 
    《迷失》看完了 
    《立春》 疲惫的青春挽歌 
    《太阳照常升起》 
    一连气看三部电影 
    敌人、男人、情人、人——《色,戒》 
    歌声依旧 人去音绝 
    罪与仇 
    《落叶归根》 负尸还乡 
    日德友好恋曲 《バルトの楽園》 
    电影《月亮河》 
    新书整理 
    跟她对话 
    阳光灿烂的日子 
    典雅的悼文 
    在大阪看“春晚”(2006) 
    《饺子》 
    《东京伤逝》——华人伤逝(上) 
    《东京伤逝》——华人伤逝(下) 
    余华《兄弟》 
    “春晚”小品《说事儿》说出的“事儿” 
    电视剧与乡情 
    介绍一本书和一部电影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