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纪实空间
字体∶
岩本公夫与北京门礅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8-01-04 13:45:46 阅读人次:3195 回复数:26)

  


  


  


  
2007年9月15日,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在神户开幕。大会规模庞大,有来自130多个国家总计4千多名与会者,会程为期4天,内容丰富多彩。商会商会,商人商机之会。然而,在这个大到令人茫然的聚会中,我却有一个几乎与商道无关的偶遇,这也算是我作为非从商人的一件幸运之事。

  
大会日程表中,有一行很小的字,写着“四合院门礅拓片展览会”。关于门礅这个词,还是前不久在网络上第一次看到。介绍说有一位去中国留学的日本老人用几年时间搜集北京的门礅照片以及门墩实物,已集书出版。所以,一看见日程表上这行字,立刻想如果这就是那位老人的话此行就有了意外收获。

  
下午2点余,来到神户国际展览馆1号馆,找到这个“四合院门礅拓片”专题展区。入口处坐着一位日本女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桌上摆放着相关资料简介以及相关书籍。展厅内陈列有几十幅裱制为挂轴的门礅拓片作品,参观者三三两两驻足欣赏。经询问门口女士,获知门礅拓片作品作者是她的丈夫岩本公夫先生,正是网页上介绍的那位老年日本留学生。我对她说岩本先生做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她高兴得站起身来,说“真遗憾,我丈夫这会儿不在。他要是听您这样说那可太高兴了。他一会儿就回来,请您一定亲自说给他听。”

  
约2小时后,浏览其他展厅之后我又回到这个门礅展区。远远看见一位个子不高的老人身着西装站在展区入口处,胸前佩戴着一枚红花,看上去像是一位正装贵宾。想必这就是岩本公夫先生本人,于是走上前去直问“您好!您是岩本先生吧?”他忙说“是。我是岩本。您好。”我把方才说给夫人的话对他说了,他高兴地说“是啊是啊,门礅是了不起的建筑文物,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作品。”我说“您是这独一无二作品的发现者和整理者,所以说您做的是件了不起的工作。”

  
这时,站在旁边的几位参观者中的一位年轻人用日语对岩本先生说,“我小时候住的房子就有门礅,现在没有了。看见您的展览让我想起了我家四合院的门礅。”岩本先生一听眼睛就亮起来,问“你小时候住哪个城市?”“北京。”“北京什么地方?”“紫禁城附近。”岩本先生马上拿出一本他自己订制的A4本子查找,那是关于北京门礅建筑的地区分布资料。目录、图表、地址等等做得十分详细。翻开北京那一页,他马上在目录上找到了年轻人说的住址,并且向年轻人讲解起那一带的门礅今昔。

  
据展览资料介绍,北京旧城中有6千多对门礅,其中有保护价值的有900对。

  
1995年末,退休后的岩本先生来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留学。原计划是边学汉语边学习水墨画,但是,如同他在自己网页中所说:“1996年2月20日。那天,我参观了雍和宫。回来的路上……一扇门脚下的一块闪着灰黑色光泽的圆石头映入了我的眼帘。”北京胡同里的门礅偶遇,使他成了门礅专家。

  
那以后的2年多时间里,先后多次往返于日本中国,拍摄数千张照片资料,并在1998年12月,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北京门礅》一书。岩本先生做的这项门礅考查工作,小了说是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个人趣事;大了说,是对中国民间艺术文物保护整理工作的有形贡献。我问他可否将他的有关内容写成文章发表,他说“当然可以。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门墩,知道门礅是艺术,而且是中国独有的建筑艺术,认识到它的价值并加强保护意识。”

  
2001年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和同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小品建筑十讲》(作者 楼庆西 配图版)中,关于门礅均只字未及。想必是中国建筑样式繁多结构庞大,门礅是远远排不进十讲二十讲。但是,被中国建筑专家排斥在“小品”之外的门墩,却有幸成了岩本先生心目中寓意丰富的文化瑰宝。四合院门前不会说话的石头,因着这位日本客人的唤醒,成为中国建筑艺术中一位迟到的嘉宾而登堂入室。(20070917)

  
………………………………………………………………

  
参考:岩本公夫的“门礅艺术展”网页中,有更多相关文字介绍及大量门礅图片。

  
网址:http://lib.blcu.edu.cn/per0/md/md00.htm

  


  
门墩与我


  


  
我第一次遇到门礅是在来中国6个月后的1996年2月20日。那天,我参观了雍和宫。回来的路上,有些闲暇时间。于是想顺路参观一下设于孔庙中的首都博物馆。但因为过了开馆时间,没参观成。没办法,我只好向地铁站走去。沿着孔庙高高的院墙,我走进了一条小巷,慢慢地走着、欣赏着暧洋洋的冬日里胡同的风景。路北一扇门脚下的一块闪着灰黑色光泽的圆石头映入了我的眼帘。

  
仔细一端详,原来这石头上雕满了漂亮的图案。于是我用相机把它照了下来(9号照片)。这种东西我在日本从未见过,看起来是用来固定门柱的。不仅如此,它还非常漂亮。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对门礅发生了兴趣,偶尔照些照片,跟主人聊聊,渐渐地我弄明白了下面这几件事:(1)在中国,还没有门礅的专著,也没有有关的详细研究和收集的资料。(2)北京的门礅由于城市开发,将与旧房屋子一同消失。(3)在北京对门礅的保护,以及针对门礅保护的现状调查还未开始。

  
我想,门礅是北京的重要文物,为什么没有进行保护呢?这使我联想到日本的“根付”。“根付”长2至5厘米,是和服带子上用来挂饰品的物件,是一种雕刻精巧优美的民间工艺品。在普遍穿和服的时代,不管哪家都肯定有五、六个。日本人脱掉和服,换上洋装时,“根付”也就成了没用东西。外国人都欣赏它的精美,把它作为土特产买回去。结果现在即使在日本的美术馆里,“根付” 都不多见了。规模最大的“根付展”反倒在美国。

  
我想也许中国的门礅会遭遇与“根付”同样的命运吧?因此作为一个外国人的我,决定要担起保护门礅的使命。太太也赞成我,说如果能坚持下来的话,是件好事。按照来中国前的计划,我和太太于97年8月一起回了日本。为了完成北京门礅的分布调查和摄影,9月我又回到了中国。

  
在近两年间,我得到了众多人士的支持、帮助和声援,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我已基本上完成了最初的三个目标。在此,仅表示深深的谢意。这其中有帮助我搬运又脏又重的门礅的以何老师为首的绿化工人们,有承担了几乎所有文字翻译的张美霞老师,我再一次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希望通过本次门礅展,有更多的人们对门礅发生兴趣。

  
日本留学生:岩本公夫 1998年4月7日

  


  
岩本公夫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门礅作品集


  


  


  
门礅拓片


  


  


  


  




 回复[1]: 岩本先生功德无量 黑白子 (2008-01-12 20:37:33)  
 
  上大学的时候,学习艺术理论,我发谬论说,所谓艺术之于生活,犹如眉毛之于人类,于生存无碍,高兴一把剃了去,不过是少了些装饰而已,看上去别扭一些罢了。同理,艺术这东西,也跟眉毛一样,挡不得吃,顶不上穿,一不高兴,赶上个文化大革命,全给你灭了。

  


  
门墩,恰恰如那一根眉毛梢,绝大多数人是不屑一顾的,亦或是熟视无睹。看到这篇《岩本公夫与北京门墩》,第一个反应是:我怎么就没有注意过那门墩。

  


  
将这“艺术眉毛说”检验现代中国社会,似乎也能够派上用场。

  


  
刚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6个关键词》,全文如下——

  


  
搜索引擎公司谷歌中国星期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6个关键词中包括3个银行的名称以及“股票”这个词。“中国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列二名、第三名和第六名。“股票”名列第四。在点击最多的政府部门名单上,财政部名列第三,中国人民银行排名第一。

  
中国官方的英文中国日报说,在中国大陆,金钱和技术去年最受推崇,在其他一些国家谷歌使用者最常用的关键词是“性”。

  
在“求知”的排名中,“什么是兰筹股”、“如何投资股市”等问题在谷歌中国上点击率最高。在全球范围内点击率最高的是“什么是爱”、“如何接吻”等。

  


  
这则短短的新闻犹如一块火红的烙铁,稳、准、狠地印在中国人的臀部,上面还有八个大字:急功近利、唯利是图。

  
在当今国人的眼中,没有艺术,只有金钱。

  
呜呼!美之于中国!

  
呜呼!眉开眼笑这个成语将改为“皮开眼笑”了——因为,当今中国大街上之行人,个个都没有眉毛!

  


  

 回复[2]:  sansan (2008-01-12 16:05:33)  
 
  

 回复[3]: 七年前注意到那门墩事,敬佩。贴一篇: 龍昇 (2008-01-12 20:21:24)  
 
  学习 学业

  
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受过高等教育,活过五十多的今日,一看到大学生散步在校园内的情景,我仍会热泪盈眶地羡慕不已,叹息自己过早地失去了有系统的学习生活。我仍想学习,仍想有学业,没有学校和老师的教导、布置了,学业何处寻找?经过一段艰难的生活和穷思苦想,我找到一所社会大学。

  
近来我又找到一门功课和一道道必须认真完成好的作业:考考古。起因是老有日本人问我中国有桃子没有、有杏子没有、有李子没有之类的问题。有的人是很天真地问的,我就简单地告诉他们说有。有的人是对中国抱怀疑态度问的,那就得认认真真、有根据地回答他们了。我就查查资料考考古,以真凭实据告诉他们中国有哪些东西,而且日本现在有的哪些东西是在什么年代、从中国什么地方、由谁传来的。一位日本人又给我出了一道作业:中国有荞麦吗?这问题太简单了,说有就对了。细想想这问题又不简单,不简单在于他给我出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得在日本给他找出证据来。先是在经济新闻中找到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荞麦的数字,再找到日本人过年吃的“好运荞麦”、“年越荞麦”的起源,这发源地竟是在我生活地福冈博多。再顺藤摸瓜,竟在博多找到一条世界上最早的海外中华街——博多大唐街。

  
这道作业大了,越做越有意思。这大唐街上不仅有日本荞麦的起源,还有茶叶、针灸、菩提树、馒头、素面、博多织、剪刀、日中日韩外交贸易、禅道传来------一大堆东西的起源,一大堆作业呢。

  
无师自通得脑筋特别好的人才能做到,我要做这些作业是要请教老师的。社会上有老师——老头、老太太、老住户、风俗、图书馆、街道寺院------,一有闲暇我就去请教。我都做记录。一位在大学读书的留学生看了那些记录说用它们能写许多故事。我说我没有学业怎能写东西呢。留学生笑对我说:“你搞拧了。学业不是专指大学毕业、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学业就是学习的功课和作业,你虽没在大学里,但你仍在学习,有这些功课有这些作业,不是有了学业了吗?怎么不能写。”

  
我胡里胡涂多年,被留学生一句话点破,受到鼓励,高兴得很。我想赶快把记录下来的东西整理成一个《大唐街》故事,做出点成绩。

  
前两天在《中国航空》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叫《日本老人与北京门墩儿》。说的是一日本老头儿到中国去学习中国话,偶然看到北京四合院门前的门墩儿,很感兴趣,竟花两年时间走街串巷,向老北京和建筑学家请教,拍照片,画分布地图,建立资料,收购拆房拆下来的“废物”,竟完成了一篇题为“北京门墩儿初探”的论文,在北京语言学院建立了个“门墩儿博物馆”。就在他努力做这门功课的两年中,许多被他调查过的门墩儿被拆房拆没了,是件遗憾的事。所幸是有人记录下来了,幸在那日本老头做了一份学业。这事再次给了我鼓励,鼓励我在学校大门之外做学业。

  
斗胆说句(校)门外汉的拙见:我觉得最大的学问最大的学业,还不是学通了数理化文史哲,不是获得学士硕士博士院士称号,而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光明磊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社会的人。无学业无学问无学位的人会做人也算有学业了,有学业学问学位又会做人是更好。学业学问学位什么都有,就是不会做人(指不光明磊落地做人),那叫没品。

  
我见到一位学业有成,甚至“人民日报”用了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他的研究成果,但是他没有将那成果变成对社会的贡献,而是当人口贩子,一个月挣了一千万日元。他是有学业学问学位,但我认为他学“偏”了,没品。我见到一位治癌专家(具体地说见到了替他赶来日本收尸的妻子和父亲),他从国内公派到日本一家国立治癌中心来实习,日方给出五十万工资,结果他还偷人家的自行车的车座。他有辆来历不明的自行车,但车座破了,就去拔别人的新车座更新自己的。他就近拔医院存车处的自行车车座,结果被人家本人(护士)看到了,人家说了句“先生,您拔我车座干什么?”,他挂不住脸了,回宿舍拿手术刀“自刃”了。您说做人做到这种地步,他那满腹经纶还有什么用?

  
2001年11月28日 刘 颖

  

 回复[4]:  赵然 (2008-01-12 20:56:40)  
 
  无学业无学问无学位的人会做人也算有学业了,有学业学问学位又会做人是更好。

  
学业学问学位什么都有,就是不会做人(指不光明磊落地做人),那叫没品。

  
》但是他没有将那成果变成对社会的贡献,而是当人口贩子,一个月挣了一千万日元

  
全是根本没弄明白钱是啥东东滴

  
呵呵

  
赞龙爷一个,

  

 回复[5]:  雪非雪 (2008-01-12 10:21:40)  
 
  还是得感谢岩本公夫先生,门墩放这儿,便发挥了抛石引玉效应。

  
谢谢各位的引申。学习呢。

  
sansan,新年好。

  
赵然君,新年吉祥啊。

 回复[6]: 亮点 水双 (2008-01-12 20:39:52)  
 
  那次大会的亮点,大概也只有门墩而已了。

  
“这种东西我在日本从未见过”。结果,日本就什么都有了。

 回复[7]:  赵然 (2008-01-12 21:25:05)  
 
  呵呵,刚回来

  
昨天只想看看杨白劳被周扒皮催债时候得羊毛大雪

  
开车6个小时,行程近600公里,呵呵

  
到了一个大雪30多公分得小山村

  
一个人远足得感觉真棒

  
呵呵

  
托您得福

  
太吉祥了,吉祥得我都不知道该感谢谁了

  
呵呵,那就先谢谢雪姐您吧,

  
有酒喝,有朋友陪

  
有工作可以做,还有你们这帮名人精英可以解闷,嘎嘎

  
在不满意那不是非要去传说中得天堂才满意了

  
呵呵,

  


  


  
困死了,赶快睡觉去了的

  
呵呵

 回复[8]:  夏夏 (2008-01-12 20:30:26)  
 
  敬佩.岩本公夫先生,

  
谢谢雪.

  

 回复[9]:  雪非雪 (2008-01-12 16:04:15)  
 
  水双桑“亮点”归纳

  
到位。

  
谢谢你的提示,要不还真不知道这个美谈。

 回复[10]:  雪非雪 (2008-01-12 21:06:42)  
 
  赵然是不是还在梦中继续一个人远足?吉祥就好。三人行必有我师;单人行我是我师,潇洒啊。

 回复[11]:  雪非雪 (2008-01-12 20:21:25)  
 
  夏夏。你家宝宝快半岁了

  
若按中国旧式算法,一过春节就是两岁。

 回复[12]: 广度和深度 王者非王 (2008-01-12 20:58:53)  
 
  说实在的。阅后非常感动。谢谢那位老人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也感谢作者告诉我们这些。也许历史会记住他们。

  
原来在我的脑海里,研究只是在科学研究的范围。如今我觉得这也应该算是一种研究吧。虽然这可能只能算是第一步,但也是非常可贵的第一步。因为没有这收集、保存、宣传的工作,也就没有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根本。将来也许会冒出一个专门的学术分支来对这些古物的由来寻根问底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吧。

  
原来搞研究没有了草根性的广度,就不可能有学究式的深度。

 回复[13]: 王老师新年好 陈某 (2008-01-12 20:49:20)  
 
  新年第一天上班,呵呵。

  
大家新年好!

 回复[14]:  王者非王 (2008-01-12 20:28:07)  
 
  陈镜主,你好。陈镜主新年好。大家都好。

 回复[15]: 岩本公夫先生的拓片 雪非雪 (2008-01-12 20:32:47)  
 
  以下内容摘自岩本公夫先生的邮件:

  
拓本175幅を西安博物院に寄贈し、12月20日~1月3日の間、記念の展覧会を開催しました。寄贈式典では省文物局、省中日友好協会を初め多くの機関から謝辞をいただきました。

  
展覧会を見た市民からも感謝されました。

  
岩本公夫拓古

  
外寒内覧春意濃

  
他国友人刻心作

  
中日情誼萬世通 

  
天津市人民政府職員記 (留言帳より)

  
岩本

  
2008年1月8日

 回复[16]:  雪非雪 (2008-01-13 02:09:43)  
 
  王者非王,新年好。

  
谢谢留言。岩本先生退休前在关西某汽车公司工作,退休后做出这样一件大事,这才真叫“辉煌”。

 回复[17]: 人活在世上必须留下点什么来 王者非王 (2008-01-12 16:06:17)  
 
  雪非雪,您好,新年好。

  
真的。我在年轻时的世界观就是:人活在世上必须留下点什么来,也不枉为这一世,否则吃喝玩乐终有了时。有什么意思呢?岩本先生确实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令人敬仰。您也做了件好事,让我们了解了还有那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顺便说声对不起,最近才闯进东洋镜,没先看到您的笔名,取了个与您的笔名类似的笔名,失礼了。

 回复[18]: 仿冒名牌商标的都是这样说的 陈某 (2008-01-12 16:06:28)  
 
  〉〉没先看到

 回复[19]: 会员是怎么回事儿? 我是局长 (2008-01-12 16:07:11)  
 
  斑竹,你那边的帖子都改成“对不起,本文仅供会员阅读”,也没法跟贴,无奈跑到这里来问你。

  
会员是什么会员?

  
我可不可以用这种方式上贴?

  

 回复[20]: 骗子太多 王者非王 (2008-01-12 16:06:44)  
 
  确实也是。假为真时真亦假。人就在这真真假假不辨是非的社会里生活。要不,那些法院开着干吗?那些律师也都该失业了。哈哈,扯远了。人哪,真可怜。因为骗子太多、骗子越多,人越可怜。话又说回来,那骗子不也是人吗?那骗子不可怜,可恶。

 回复[21]: 局长你用本名登陆的话就能看到 陈某 (2008-01-12 20:44:38)  
 
   有人提意见,太7位数了。

  
所谓的会员,也就是这里开有院子的作者+管理人员。

  
你发表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勾一下那个选择----仅供会员阅读,如果你不想让一般游客看到的话。

  

 回复[22]: 噢。 我是局长 (2008-01-12 20:21:26)  
 
  是不是在“非公开”那里打个勾啊?

 回复[23]:  雪非雪 (2008-01-12 20:42:23)  
 
  王者非王,您好。

  
没有因重一非字说“对不起”的道理。汉字躺在字典里,大家取用自由。局部重叠无是非,真有是非也注册不上。

 回复[24]: “非公开” 陈某 (2008-01-12 23:46:17)  
 
  对对对

  


  

 回复[25]: 会员是什么意思? 欲说还休 (2008-01-12 20:35:16)  
 
  偶竟然不是会员?是一般游客啊?

  
可恶阿,斑竹

 回复[26]:  王者非王 (2008-01-12 20:51:36)  
 
  雪非雪,谢谢您的原谅。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纪实空间
    追思 
    余华《兄弟》英译本在美发行讲演会 
    桃花源36小时 
    向龍昇、老三两位镜友汇报 
    2008.05.12 PM2:28~ 
    四季色彩(图片) 
    痛苦的双向煎熬——作家李锐的大阪讲演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4)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3)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2)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1) 
    2007年的元日参拜 
    岩本公夫与北京门礅 
    2008 元日参拜(图) 
    有一种自绝有别于轻生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绿色黄金周 
    日本公厕的中文提示 
    桜花祭 
    新学期 
    纪念一个去者 
    日本的张国立迷 
    半工半读(片断)——我的第一份工 
    阪神大地震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日本(1) 
    阪神大地震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日本(2) 
    《读书图》(Reading) 
    日本鲁迅研究学者北冈正子教授古稀晚会记事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