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纪实空间
字体∶
《读书图》(Reading)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6-09-23 01:09:50 阅读人次:2626 回复数:24)

  

  


  


  


  
……………………………………………………………………………………………………

  
作品《读书图》,是朋友余启平2001年的作品。作品原件已收藏在一位台湾余画爱好者家中。余启平是一位自由业画家,以作画为生。往返于日本中国之间,时常在京都、大阪、上海、北京等地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收藏在手。出有单行本画册数册。

  
认识余启平是在十多年以前。刚开始不知道他是画家,因为他给人的印象几乎看不出什么外在的艺术。后来知道了,也很少听他谈画。偶尔一次说起画,记得他说画需要一点走形,稍稍走一点形就好看,不要像照片那样写实。看了他的作品似乎领悟到他的审美内涵,从色调到构图,每一抹色韵每一根线条,都把这走形的一个“走”字体现到了恰到好处。看他的画,就像看见眼前有个立着的瓶子要倾斜着倒下去,不由自主地就要用眼睛将它凝视一番予以扶正。我不懂艺术,但知道艺术具有一项功能是用来供人欣赏。面对一个作品,我不会就此去阅读美术史或者艺术论,每每是不求甚解着看到轻松的就跟着快乐一下看到神秘的就跟着恍惚片刻。慢慢的在他的作品中就看到了一种类似画如其人的关联。画家的生活在周围人看来似乎有些与众不同的出格,但是十几年过来,才知道他的出格又是这么经得住沉沦岁月的考验。那种稍有倾斜的稳定,美得令人无奈。或许这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余启平的作品风格独特底蕴耐寻味。作品大多是《读书图》这样的色调,以黑、红及其中间过渡色为主,其红色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可以称为红色系列。就内容来看,人物画中多以中国传统文人形象为主。表层上看似优雅清闲落寞懒散,冷冰冰懒洋洋的意味深长。静中之境,境中之人。人物景物静物格致协调,构成一个貌似温良暖软实则空寂幽寒的境界。看过他的作品之后,脑中总是浮现出一幅黄昏景象。夕阳在平稳的光色中移动,向世间做着温情脉脉的告别。画家的视线挽住了即将逝去的沉沦,使它成为静止的奢华。

  


  
《堂堂一族》(statelyfamily)

  


  
《堂堂一族》中每个人的笑容都完美无缺,幸福到雷同无异。然而合在一起,看上去又是一个莫大的不和谐画面。令人想象着进入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家庭里,有一个不见影子的旧时代遗妾。堂堂一族的“堂堂”,简陋而虚伪。

  
《读书图》中人无毛发树无枝叶。这样的读书场面令人品味耐人咀嚼,欣赏之余自然要思索画面以外画家构思的意在何处。书中有另外的世界,树下有深广的根须。然而画面中的人和树都像物一样毫无生机。阴森森的令人恐怖。色调偏红但不热烈,淡泊的红无力到哀伤颓废。这里的“读书”是貌似高雅的休闲。体现着一种偏向低调病态的极致美。很典型地体现出一些文人风格——追求享乐甚于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艺术美甚于追求真理。

  
这也许正符合于文人的社会身份。如果这个社会已经很理想,根本就没必要让文人冲锋陷阵地把命运寄托到政治舞台。象前几天去世的姚文元,30年前文化大革命结束被打倒时才44岁,要不是野心勃勃地要实现个人政治理想而误入歧途,也不至于就丢掉了后半生。那么聪明的读书人(叫知识分子更合适),怎么就不知道做个等闲文人的好处偏要去当官冒险!做官的风险比炒股票还大哦……。(20060106)

  


  


  
《风流岁月》

  


  


  
《过去的视线》

  


  
靜物

  


  


  
………………………………………………………………………………

  
画家紹介

  
http://www.joyusha.com/yo/

  
余啓平 YU QI PING

  
1957年 生于南京

  
1984年 南京芸術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

  
「六君子」「品牛图」

  
入选第六回中国全国美術展

  
「六君子」江蘇美術館収蔵

  
1990年 組織並參加「90春絵画展覧会」

  
『余啓平画集』出版

  
參加「中国現代青年画家五人展」

  
1992年 「個展」香港 City Gallery

  
1996年 『余啓平山水画集』出版

  
「余啓平展」北京国際芸苑美術館

  
2000年~ 上海、日本、北京等地個展多次

  
………………………………………………………………………………

  
网友回复其一:http://blog.qingyun.com/front/blog/blog.do?name=SNOWS#

  
见过很多绘画,余启平的画不同于一般,首先他十分的传统,用笔,着色,用墨的涂抹<渲染>及气分的把握,构图的设置等都有着浓浓的中国味.可是,再看他的形式感,却又透出一股中世纪的西洋绘画感觉.我想这就是余启平作品的卖点,不放弃中国也不忘记西方,狡猾 狡猾!

  


  


  


  


  




 回复[1]:  陈梅林 (2006-09-23 11:35:52)  
 
  真是别具一格,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回复[2]:  雪非雪 (2006-09-23 13:11:43)  
 
  梅林桑,佩服你的读解功夫和回复功夫。简速到位。学习中。

 回复[3]:  陈梅林 (2006-09-23 14:03:39)  
 
  内容是中,形式是西,完美结合。

 回复[4]:  陈梅林 (2006-09-23 23:28:29)  
 
  忍不住又来看了。

 回复[5]: 我也是 老三 (2006-09-23 23:39:50)  
 
  有很多事情要做,可就是忍不住要来这里。明天开始两天不再来这里。

 回复[6]:  雪非雪 (2006-09-25 22:51:18)  
 
  老三,再有不到一小時,兩天就過去了。想你了

  
梅林桑,將來真的要被孩子對孩子說「那時候,你姥姥一回家就上網」了

  
每次進來時就想,梅林桑是不是就在我的屏對面

 回复[7]:  陈梅林 (2006-09-25 22:55:15)  
 
  怎么和俺想得一模一样

  

 回复[9]:  陈梅林 (2006-09-25 22:58:25)  
 
  正等得不耐烦呢

  

 回复[10]:  陸朗 (2006-09-25 23:23:31)  
 
  认识的日本友人说现代中国画看上去怎么都像是日本的「心霊写真」,弄得俺一时无言以对。。。

  
细想,国外年轻人接受的美术教育是西洋画的光和自然,不像咱中国画,光源和视点乱跑,像小时候打闹,拿手电筒从下往上照吓人一样。

  
现代中国画在国外被理解的不多,有美国人评论现代中国艺术是「有意思,但不美」。美术美术,不美岂能称美术耶?

  

 回复[11]: 哈哈哈,老太婆们真的这么想? 校长 (2006-09-25 23:48:08)  
 
  回复[6]: 雪非雪 (2006-09-25 22:51:18)

  
梅林桑,將來真的要被孩子對孩子說「那時候,你姥姥一回家就上網」了

  
每次進來時就想,梅林桑是不是就在我的屏對面

  
--------------------------------------

  
「那時候,你姥姥一回家就上網」--超级搞笑,哇哈哈

 回复[12]:  雪非雪 (2006-09-25 23:52:37)  
 
  校長。。。哈哈哈~~~

  

 回复[13]:  雪非雪 (2006-09-26 00:18:42)  
 
  回陸朗桑

  
謝謝留言。「美术美术,不美岂能称美术耶?」----看見這句話,我也突然覺得「讀書圖」有几分「不氣味」。或許因是朋友就過于善解了几分畫意。趕明見到他要問問他的美術究竟怎個美法。我不懂美術鑒賞,但是他的靜物我很喜歡,那真是靜。比疙疙瘩瘩的西洋畫靜物平靜。說起美,「蒙娜麗沙」的微笑我始終感覺不出美在哪里,掛在走廊里,臨睡前看了怕是要做夢。但是崇敬是有的,名畫嘛。這個余畫家是靠賣畫為生的自由業者,開始的時候,還是在作畫,現在也越來越象加工了。無奈,兒子得交學費,自己也得喫飯。藝術在成為藝術之前,還真不是誰都能幹的。

 回复[14]:  风 (2006-09-26 00:27:45)  
 
  嗯。这个画家的画,还是有些神韵在里面。

  
《过去的视线》,《堂堂一族》,或冷或憨,人物的眼睛和大嘴都有些传神。

  
毕加索的作品也有这个味道。不是为了美,大概是为了表达某种冲动。

  
寝室客厅要挂的话就不适合了。该挂维纳斯,徐悲鸿的马什么的。

  

 回复[15]:  雪非雪 (2006-09-26 00:31:20)  
 
  我怎嬤就沒想到「表達某種衝動」這一層呢

  
謝風老師

 回复[16]:  风 (2006-09-26 00:39:43)  
 
  呵呵,那大概是雪非雪过得平和。

 回复[17]: 非雪 老三 (2006-09-26 00:52:27)  
 
  俺来了,可你却走了。郁闷。

 回复[18]:  雪非雪 (2006-09-26 00:55:14)  
 
  沒有。等你呢,老三!空板哇

  
正要去睡。那邊在喊「睡覺睡覺!」

 回复[19]:  老三 (2006-09-26 01:00:01)  
 
  你真还在这里呀?非雪,感动感动。今天晚上我不睡了。

 回复[20]:  雪非雪 (2006-09-26 01:04:52)  
 
  不行不行,老三要睡。你不睡我也得睡,明天還得上崗呢。

  
奧啞思蜜!老三見了,今夜好夢

 回复[21]:  老三 (2006-09-26 01:11:14)  
 
  那我也睡吧,我是听不得别人劝的。

 回复[22]:  xtr (2007-04-22 12:30:56)  
 
  

 回复[23]:  吴卫建 (2007-04-22 13:31:31)  
 
  这么好的作品我怎么现在才看到呢,不该呀 ,亏了, 稍一想之,去年9月下旬我正在外东奔西跑,没能上镜子。

  
这些作品很美,创作手法也很新颖别致,似乎有一种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洋绘画,古朴和现代有机结合的表现。

  
那幅《风流岁月》给我的印象是,民国初年,一书香人家的老子在家训导儿子读书,那老先生似乎在说,朝代变了,但“万般天下事,唯有读书高”不变......。

  
《过去的视线》令我想起,在上世纪20年代,徐志摩从英国留学归国,在江南水乡的老家与同学一聚之情景。

 回复[24]:  雪非雪 (2007-04-24 09:27:34)  
 
  多谢

  
光顾

  
我会把xtr的“礼物”和吴桑的画评转告给作者。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纪实空间
    追思 
    余华《兄弟》英译本在美发行讲演会 
    桃花源36小时 
    向龍昇、老三两位镜友汇报 
    2008.05.12 PM2:28~ 
    四季色彩(图片) 
    痛苦的双向煎熬——作家李锐的大阪讲演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4)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3)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2) 
    东大阪华人早市杂记(1) 
    2007年的元日参拜 
    岩本公夫与北京门礅 
    2008 元日参拜(图) 
    有一种自绝有别于轻生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绿色黄金周 
    日本公厕的中文提示 
    桜花祭 
    新学期 
    纪念一个去者 
    日本的张国立迷 
    半工半读(片断)——我的第一份工 
    阪神大地震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日本(1) 
    阪神大地震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日本(2) 
    《读书图》(Reading) 
    日本鲁迅研究学者北冈正子教授古稀晚会记事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