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历史与人物
字体∶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五

小林 (发表日期:2014-07-03 10:34:20 阅读人次:4365 回复数:33)

    隆隆的列车向着中朝两国边境的市镇急驰着,小林清挨着武藤恵子左边坐,加藤肇挨着武藤恵子右边坐着,和两三个中国人面对面坐着两排座椅。他们打开自己的的军毯,盖在自己的腿膝上,就这样相互依偎着,熬过了初冬的寒夜。

  
武藤恵子的手快要冻成小红萝卜了,痛的直搓手。加藤肇坐在武藤恵子身边也直搓手。武藤恵子的手指关节还没有舒缓过来,耳边又响起了一声嘶破长空的吼叫,只听列车前面的车头上拉起了长长的汽笛。她向车窗外望了一眼,前面正是一溜峰连峰的高山,横挡着列车的去路。延伸到山根光亮的铁轨,连接着—孔黑黑的隧道,列车眼看着要钻山洞了,车厢里一下子变得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加藤肇突然展开盖着腿膝上的军毯,蒙盖在武藤恵子的双手上,—双粗大有力的手和武藤恵子紧紧地相握了。她慌得心里扑通扑通地直跳,可是却没有力量从这双温暖的手心里,把自己冰凉的手抽出来。也许是由惯性,列车在黑暗中不断晃动,他的双手在急遽地哆嗦着,武藤恵子那被握着的双手也在战栗着。直到过山洞前,加藤肇才把盖在腿膝上的军毯掀开。车厢里又明亮起来,那双握着她的手才也松开。小林清也没有发觉,在这瞬息的时间里,加藤肇已经向武藤恵子传达了他的意思。

  
这是一次困难多端,而又带点浪漫色彩,复杂情感的长距离行军。被服单薄,干粮奇缺,路程漫长,又跨着两个国家的国土。他们这几个孤零零的中国人,日本人,几乎是靠着往肚里灌凉水充饥的。列车在途中停站的时候,他们常常带着茶缸子下车,拧开站台外面冰手的自来水龙头接水喝。脖子上挎的干粮袋里,只剩下不多的一点炒高粱米,口里咀嚼几颗就行了,谁还敢放开肚皮吃。车厢里又没有暖气,他们都还穿着一身棉装,列车夜行的时候,人身上冷得直打牙嗑儿。

  
车窗外,偏西的太阳辉映着宁静的群山,火红的枫林布满了山岭峡谷,大自然的风光是多么美丽,青春期的感情是多么美好!

  
就在这天晚上,在旅途中有过艰险而又有着复杂幸福感的武藤恵子,到达了朝鲜边境上最后一个火车站,与中国长白县隔江相对的惠山镇。

  
因为归队心切,武藤恵子觉着这样的生活很有竟思,也不觉着眼前的困难有什么了不起。正因为这样,大家在旅途中表面是团结的,心情也是复杂的。

  
他们开始从中国的长白县向临江赶路的时候,天气突然发生变化,转眼工夫满天飞雪,鸭绿江封冻,严寒来到了长白山。他们一行几人身上没有皮衣,脚上没有棉鞋,小林清头上戴了风雪帽,挡着扑面打来的雪片。武藤恵子也放下三块瓦栽绒帽的帽耳,包着脸,大家互相照管着往前走。刚出发,地面上的积雪还不大厚,人们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路说笑,一路前进。渐渐地,脚踩进一个雪坑,积雪已经漫过了膝盖,每走一步都是很吃力的,几个人只得互相拉着和拽着往前走。气候也越来越冷了,口里的哈气呼出来,眼眉上和帽耳上就结了一层白霜,眼睛也觉着有点发雾,望不出去。

  
武藤恵子问身边的小林清:“这天气可真有零下三十度?”

  
小林清倒抽了一口气说:“哎呀!我生在大阪,活了这么大,头一次来这么冷的地方,真可怕呀!”

  
接下去又冲着武藤恵子别有用意地挤了一下眼,夸张地微笑说:“我的心里燃烧着‘革命烈火’,也不觉着有多冷啊!”

  
说得他们几个人都乐了。笑得武藤恵子嘴里灌进冷风,牙床都冻疼了。她知道小林清也冻得够呛,也知道他要向自己说的是心中燃烧的是爱情烈火,听他变相地说成“革命烈火”。武藤恵子从心里又慌乱,又想笑,但又钦佩他婉转,含蓄地表达情意。

  
山路崎岖弯曲,雪深路滑,一步不小心就有从山道上滑下山坡的危险。山坡底下就是白茫茫婉蜒不断的鸭绿江,他们正行进在鸭绿江边长白山脉的峰峦下。武藤恵子找了—根干树枝当拐棍拄着,在风雪中唱着日本歌向前赶路,终于赶在了几个男同志的前面,把他们拉了好长一截路。小林清岂肯让她这个女的占先,他从后面加油,一会儿登上—个高坡,一会儿又从雪窟窿里爬出来,在山路转弯的山口上,到底把武藤恵子追上了。他们俩高兴得又蹦又跳,小林清由不住张开手臂,把两只棉手套捂在武藤恵子的脸上。中国同志站在一旁,用温暖的眼光望着小林清和武藤恵子笑了。

  
可是走在队伍后面的加藤肇却铁青着脸。

  
看看天色已经黑下来了,他们才赶到第一个宿营地十八道沟。几个人在风天雪地里扑腾了一天,才走了不过八里路。

  
村里的支前队长听说他们是东北民主联军的人,很快领着他们在一户老百姓家里住下来。他们坐在热烘烘的炕头上,暖过来冻得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手脚,饱吃一顿苞米面窝窝头,喝了碗清水白菜熬的热菜汤,浑身变得又暖和起来。入睡前,小林清还给武藤恵子按摩了双脚。

  
几个人头冲脚,男左女右挤在一铺不大的火炕上,盖着条军毯,大家暖暖和和,香香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饭以后,又精神饱满地上路,冒着和头天一样漫空飞舞的大雪,向着预定的宿营地十四道沟出发了。

  
行军的艰难,路途的冷冻,不用细说也会想象得到。人劳累一天,浑身骨头都快散架子了。到了宿营地,热饭一吃,热炕一睡,第二天精神又恢复过来了。当然,还有微妙的爱情感觉……

  
他们继续行军,就这样沿着大雪封盖的长白山脉,一峰转一峰,一沟接一沟,一直转进到六道沟,道路才逐渐地平坦下来。这时候,这次行军的目的地临江,已经在望了。

  
鸭绿江边的临江,正是从安东撤退以后辽东军区的所在地。他们象远游的子女回到温暖的家庭怀抱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临江城里。几个人一路去军区政治部报到,于是,小林清都回到了辽东军区政治部营地。武藤恵子和加藤肇两都回到了辽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加藤肇回到了卫生部民族科报到,武藤恵子回到卫生部宣传科报到,接着又转到城东北,在一所普通的民房里找到她的宿营地。

  





Page: 2 | 1 |

 回复[1]:  二进宫 (2014-07-03 16:07:12)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

  
难~~~取~~~舍~~~

  
悲欢离合~~~~~~~~~

  
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 究竟为~~~什~么~

 回复[2]: 渴望 金枪鱼 (2014-07-03 16:51:59)  
 
  渴望

 回复[3]: 呵呵!先来点结尾的故事! 小林 (2014-07-07 17:29:02)  
 
   加藤昭江不忘小林清,她通过一些途径寻找过他,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点音信,线索都没有,谁都不知道小林清去了哪里。当时中国“竹幕”之严密,是真真正正的全封闭社会。可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了,还是没有小林清的线索,怎么也找不到他。

  
直到1982年,通过前田光繁的指点,她才在天津找到了小林清。

  
在她北京饭店的分社办事处里,加藤昭江(武藤恵子)问小林清:“你需要些什么,不要客气,只要我能办得到的。”

  
因为经常参加一些会议,出入公共场所,没有像样的衣服,连饭店都进不去。小林清不好意思地说:“要是不给你添麻烦的话,我想要一套日本做的西服。”

  
她说这一点也不麻烦,还给小林清亲手量了尺寸。回日本按尺寸訂做了一套西服。小林清爱如至宝。

  
加藤昭江要回日本东京,小林清去北京首都机场送她,一个着时髦黒色,高贵服装的背影,一个非常熟悉经常在梦里看到的背影,终于消失在匆匆奔走的人群中间,消失在候机大厅通向贵宾室红地毯的尽头,真可惜自己的眼睛无法跟着她拐弯,要不然的话,就能夠看到她登上飞机了;更遗憾的是自己的眼睛无法看到大洋彼岸的那一边,要不然的话,就能夠看到她在东京走下飞机了。更加遗憾的是自己虽然是日本人,却无法回日本,和她一样地自由奔走在日本和中国之间。

  
呵呵!

  

 回复[4]:  cid (2014-07-07 17:54:20)  
 
  小林兄,虽然冇睇全文,只睇左上文,觉得女八路似乎对令尊独有情钟,她有冇后嗣?小林兄唔会系巨嘅?灬灬呵呵

 回复[5]: 呵呵! 小林 (2014-07-07 17:59:29)  
 
  在2005年访华期间,我晚上常呆在饭店里加藤昭江的房间,听她叙谈小林清与她自己的事。日本代表团的老战士们全是我的父辈,而加藤昭江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她把自己一生的重大事情都向我说了。丈夫加藤肇巳于1991年去世,二个女儿都长大成人,继承她的事业,在共和资材工作,往来于日本和中国之间。

  
她身体健康,精神健旺,记忆力非常强。当我问到她的事业时,她高兴地说,中国改革开放后,小公司在贸易方面不好做了。她就改为向中国投资、在中国建立了十一个独资企业,一个合资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企业都順利地发展,目前全部是黑字。

  
在北京饭店的分社办事处也搬到首都机场附近顺义区的一所别墅楼里,别墅楼是她买下的。

  
“她在爱情方面也许有遗憾,但在事业上却远远地把这点遗憾补偿了!”我默默地这样想。

  

 回复[6]: 可怜啊 大汉临离 (2014-07-07 23:10:47)  
 
  小林清把后半辈子都送给了共党,却连一套像样的西装都没混上

 回复[7]: 呵呵!应该说多半辈子! 小林 (2014-07-07 23:37:10)  
 
   从22岁到76岁。

  
这个问题应该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小林清革命多半辈子,却连一套像样的西装都没混上。

  
是不是可悲呢?

  
小林清应当毫无愧色地在中国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敬,而某些人迟至多少年后,甚至死后都不肯把同情与抚慰给予他。

  
中国的历史太沈重了,毎一页的翻动都会掠起一片腥风血雨,毎一页都会惊起一群不屈的冤魂;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不是中共正史上说的那样呢?

  

 回复[8]: 用我们局长的话来说 副局 (2014-07-08 09:44:52)  
 
  这些都是日本人的败类

 回复[9]:  小木樨花 (2014-07-08 12:32:07)  
 
  加藤昭江后来做生意了,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小林清大概一辈子就是革命,只是摧毁财富,所以混不上一套西装,有合理性。革命的目的不就是弄死那些穿西装的嘛。

  
靠革命,靠剥夺人家的财富,是创造不了财富的!

  
加藤昭江恢复文民身份后做生意,她做的事情,在她“参加革命”之前,日侨在满洲,在中国其他地方,早就做了,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诚实经商创造财富的,她当马前卒,在人家失去了财产后,对背在身上的唯一一点随身物品里稍好的东西都不放过……这种人,不让她自己也尝尝全部被剥夺的滋味,大概不会反省。但是希望她全部被剥夺的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回复[10]: 小林桑,这是为什么 小木樨花 (2014-07-08 11:57:11)  
 
  》更加遗憾的是自己虽然是日本人,却无法回日本,和她一样地自由奔走在日本和中国之间。

  

 回复[11]:  采夫 (2014-07-08 12:44:13)  
 
  老小林当年干的是向日本人民输出共产主义革命的行当、、、

 回复[12]: 老小林曾在国安局的前身中调部谋差,那衙门大概有 河东河西 (2014-07-08 14:19:03)  
 
  ルール,在一些事情未能解密以前估计个人不能因私出国。

  
我看还是要老地主报主席,批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吧。

 回复[13]:  小木樨花 (2014-07-08 15:04:15)  
 
  无论如何,作为法治国家的日本,不但不会阻拦他回国,还会依法协助他回国吧。

  
当年那样残酷地把日侨随身携带的可怜的财产拦截下来(并乘人之危对日侨妇女劫色),给解放军打国民党打韩战,参与了将中国人和北朝鲜人陷入共产地狱的罪恶累累的事迹!

  
日本人接纳他的遗骨回到日本安葬,没有人要对他挫骨扬灰

  
中国人倒是有手段,把他发配到边远地区,要等级没等级要待遇没待遇

  
该同情他,还是该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令尊无法实现进八宝山的遗愿

  
你只得令尊遗骨带回日本安葬,这从结果来说,说不定是最好的

  
以后中国万一世道一变,八宝山是留着还是挫骨扬灰,按照中国人的方式,难讲!

  
要知道,中国人现在痛恨你父亲参加的那个革命的人,越来越多了!

  
小林桑,想必令尊支持你回到日本吧。

  
虽然你称日本资本主义尔虞我诈,毕竟你还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有房有车,能自由写作!

  
你父亲为之贡献了大半生的专制中国,还容不得人们自由写作……

  
侮辱者和被侮辱者,剥夺者和被剥夺者,愿所有的逝者,灵魂能得到安息……

  
》当时他在日本难民中出入,让谁回国他一句话能决定。求情的,送礼的挤满他家,他自己讲,钱物一概不收,这是八路军的作风。而找上门的日本女人,他笑纳不拒照单全收。

 回复[14]: 日俘日侨的大遣返是中华民国的政策! 小林 (2014-07-08 15:14:56)  
 
  当时东北虽然在苏联红军的实际占领下,但是国民政府和美国的帮助下,国共两党能够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共同合作,把曾长期在中国从事侵略活动的近300万日俘日侨遣返回国,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遣送人数最多的人道主义遣返奇迹。

  
战后中国对日俘日侨的大遣返,是令世界瞩目、令人感慨的一件大事。在这种混乱情況下,日本战败时,有关东军抛下近一百多万人的满州开拓团和日本难民。

  
百余万日侨在东北多留一日,就要给中国政府多增加一日的负担。仅粮食一项,每人每天以一斤半计算,一天就要消耗150—160万斤。因此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命令日侨俘管理处,要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人力,加速遣送。

  
但是,在当时,仅将散居在各地的日侨集中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极度缺少火车、汽车和轮船等运输工具,没有足够的人员,政治情况复杂,其中牵涉到中、日、美、苏四国的关系,又牵涉到国民党和抗日民主联军两方的关系。为使复杂而又困难的遣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日侨俘管理处拟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1.划定地区。第一地区以锦州为中心,包括新锦西、朝阳、阜新和盘山等县市;第二地区以沈阳为中心,包括新民、鞍山、本溪、抚顺、彰武等县市;第三地区以四平为中心,包括辽源、通化和通辽等县市;第四地区以长春为中心包括吉林、舒兰与德惠等县市;第五地区以营口为中心,包括海城和风城等县市。

  
2.设置待运集中站。在各县、市中由本处派人员请当地驻军和地方政府指定地点,建立待运集中站。

  
3.成立日侨联络处。除在沈阳成立联络总处外,另在各县、市成立联络分处,由本处派员到各地选定日侨知名人士五至七人组成,专管传达遣返有关规定,按期汇报待运日侨集中情况,编组遣送队伍,代发给养和进行医疗等工作。

  
4.编组细则。为了便利日侨和减少途中困难,以保持全家老小一同遣返为准则。以数家组成一个小队,三个小队组成一个中队,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以大队为单位,分期分批遣送。

  
5.遣送顺序。按第一、二、三、四、五等地区排列。每次遣送的人数,按管理处当时集中火车多少,通知联络处按时运送,不准争先恐后,扰乱秩序。

  
6.设立终点转运站。以锦西为终点转运站,保持经常有3万人左右作为预备队,以便葫芦岛船只一到,不误船期转运出港。同时设立临时医院,除内科外科之外,另设妇产科,并保证足够的病床。

  
7.遣送对象。凡散在东北的日本人,无论是侨民或是战俘,以全部遣送回国为原则。 日本妇女,凡在投降后与中国人同居或结婚的一律遣送,不准暗藏;凡在投降前与中国人同居或结婚的,特别是已有子女的人,按其志愿经当地政府批准者,暂不遣送。而未经批准者则不准窝藏,一律遣返。凡持有政府留用证明的日侨科技人员,暂不遣送。凡有病重未愈者,暂留锦西医院治疗,待最后一批轮船遣送。

  
8.出港人数。为了加速在葫芦岛尽可能保持每日能出口10000至15000人左右。

  
9.其他有关遣送细则,另按政府法令和管理处临时规定办理。

  

 回复[15]:  cid (2014-07-08 15:15:38)  
 
  呵呵,小林兄,您令尊50年代定了行政几级啊?

 回复[16]: 日俘日侨的大遣返是中国了不得的善举,意义深远。 小林 (2014-07-08 15:27:02)  
 
   首先,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民族性格和履行人道主义义务的国际准则。中国人民宽宏大度的做法大大出乎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意外。连侵华日军总头目冈村宁次都说:“停战后,中国官民对我等日人态度,总的来看出于意料的良好。”

  
中国人民不仅没有报复和虐待这些日俘日侨,而且按照优待战俘和侨民的国际准则行事,以高度的责任感,有组织地、安全地、迅速地将其遣送回国。遣返时,还允许他们携带行李、现款回国,对有病的日俘日侨,则用医疗车、担架送到其要登船的港口。这与其他国家遣返战俘和侨民相比,简直天壤之别。苏联就把在中国东北的59万日俘押到西伯利亚,从事长达5年的苦役。

  
战后中国的大遣返行动赢得了日本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广泛称道。

  
其实战后的中国也是百孔干疮、哀鸿遍野的惨象,战时内迁的几千万人也急须返乡复员。即便如此,中国还是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期内完成了遣返日俘日侨这一艰巨的任务。中国调拨了绝大部分水陆交通工具,组织了总计拥有1.2万多副担架和2万多人的护送队伍去运送日俘日侨。

  
当时在华的300万日俘日侨,以每人每天消耗0.75公斤的粮食计算,中国人民每天要拿出225万公斤粮食供日俘日侨消费,而当时中国几千万难民却得不到救济。据1946年4月9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发表中国灾情调查报告显示:“战争造成中国严重的饥荒……湖南省2300万人民中,有700万人苟延残喘。”

  
其次,这次大遣返对二战后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国民党失去大陆后,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加紧扶持日本成为远东反共堡垒,美国大力支持使日本恨快恢复和发展起来,遣返回国的300万日本人成为日本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

  
战后中国对近300万日俘日侨的遣返,彻底结束了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在中国长达50年的罪恶的殖民侵略活动,标志着近代以来不正常的日中关系的终结。因为日本多次侵略中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和野蛮的经济掠夺,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回复[17]: 呵呵!50年还没有定级别! 小林 (2014-07-08 15:28:46)  
 
  大概是53年才开始的吧!

 回复[18]:  小木樨花 (2014-07-08 15:46:05)  
 
  》百余万日侨在东北多留一日,就要给中国政府多增加一日的负担

  
摧毁了日侨辛勤劳动构建起来的生产能力,就说人家是负担了。人家在东北建立了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工业基地,吸引了关内那么多老百姓去打工求生(就像小林您跑日本来一样),你们抢走了人家的建设成果,使东北无数劳工一下子失业,得了便宜还卖乖,说日侨消费粮食所以是负担!

  
抢劫了地主富农的财产,破坏了经济生产,就说人口多底子薄了……

  
宇宙无敌的土匪思想。

  
》日本战败时,有关东军抛下近一百多万人的满州开拓团和日本难民。

  
军人和青壮力日侨被俘,很多被押送到西伯利亚,剩下的成了八路、留用人才,都已是身不由己的奴隶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人小孩受苦受辱,怎么叫抛下?要不抛下,只有拒不投降一条路呀……

  
》把曾长期在中国从事侵略活动的近300万日俘日侨遣返回国

  
说谁啊,武藤女八路的爹妈吗?

  
两国交战,侨民就是从事侵略活动的?再说37年为止,两国也没有交战!

  
》日俘日侨的大遣返是中国了不得的善举

  
对投降的普通军人,二战结束时都不杀了,对侨民,剥夺了他们几乎所有的财产甚至劫色,甚至强制留用,还叫善举?真是脸皮厚得可以哟

  
国统区的遣返,还算人道一些,在共党铁蹄下的日侨,是那个时期最悲惨的群体!想想那些毫无人道的长途步行跋涉倒在路边永远也到不了葫芦岛的侨民,想想为了回国,不得不去找小林爹睡觉的悲惨的女日侨民……

 回复[19]: 在遣返中 小林 (2014-07-08 15:38:18)  
 
   由于受到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发表的“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广播讲话的消极影响,国民党政府对日俘日侨的善待行为,除了政治上的积极意义以外,也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违背国际公约和无视人类正义,提高日本战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对日俘日侨无原则地宽大和迁就。

  
全权负责对日受降和遣返日俘日侨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早年曾留学日本,他对日俘日侨格外开恩。按国际惯例,日军投降后,应集中缴械,打乱编制关押,享受战俘待遇。但以何应钦为总司令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居然不把战败的日军称为战俘,而称之为“徒手官兵”,即不带武器、保留原建制的军人,仍让其“维护治安”。日本驻中国派遣军的头目继续担任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总部和联络部的各级长宫。在遣返中,战败国日本向中方提出种种要求,如安全问题,要求中国发给其武器以自卫;还有粮食供应、医疗卫生、侨民要有日本兵保护同行等。中国陆总不管其有理无理,基本上接受了。在何应钦等人的纵容下,日俘整天饱食终日,可逛街,可以上妓院,有的还敢继续杀人越货。遣返时,按盟军规定:日俘日侨每人只能带30公斤的行李,可何应钦主动提出增至50公斤,后来在盟国的干预下才减为30公斤。战俘和侨民可携带200至1000日元不等的现款回国。有的日俘营让日俘大吃大喝,他们生活标准远远高出同期中国普通军民的生活水平,是本末倒置。

  

 回复[20]: 平心而论 小林 (2014-07-08 15:47:05)  
 
   国民党,共产党都留用了日本人。

  
战后中国的重建任务相当艰巨,技术人才缺乏,留用极少量的日俘日侨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双方都用于军事方面。

  
1945年9月30日,中国陆总颁布了《中国境内日籍员工暂行征用通则》。

  
《通则》对征用日本人的界限、职业等作了明文规定。但由于国民党军在实施中为了同共产党打内战,国民党集团留用了大批日本军事人员。

  
特别是台湾的接收大员陈仪留用了数万名日俘日侨,这些人在台湾光复后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他们成立各种反动组织,煽动“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

  
经过1946年大规模遣返日本侨民后,东北各城市中仍然还有近10万名留用的日本技术人员和家属(不包括苏军占领的大连市留用日侨人数)以及同中国人结婚留居中国的日侨妇女。其中沈阳市约为7000人,长春市内为3150人。

  
山西军阀阎锡山留用了大批日俘,编入晋军,参加反共内战。解放战争后期太原市解放时,被俘的留用日俘就有400多人,1953年被遣返日本。

 回复[21]:  小木樨花 (2014-07-08 15:51:49)  
 
  美国当年真是瞎了眼,扶植这样一堆烂泥

  
》国民党,共产党都留用了日本人。战后中国的重建任务相当艰巨,技术人才缺乏,留用极少量的日俘日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双方都用于军事方面。

  
扶植到中途,撒手不管了,这堆烂泥遭到报应了,只是苦了无数无辜百姓!

 回复[22]: 是谁抢走了东北最大最先进的工业! 小林 (2014-07-08 16:09:51)  
 
   苏联!

  
在苏联出兵东北的问题时,还有两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一是关于苏联拆除机器问题,二是关于苏军纪律问题。

  
当时在苏军占领之下的东北地区形势混乱,苏军占领了东北许多地方后,毎个被占领的城市都遭到掠夺。成吨成吨的小麦,面粉,大米,高梁和大豆,以及机器,机车,纸张,印刷机械,照明器材和电气设备被运到苏联。连毎个机关的桌椅板凳,电话,打字机也被洗劫一空,一车皮一车皮的破家具和无数东西向北运去,对苏联来说,破銅烂铁也是宝貝。

  
这种作法,尽管在客观上起了没有交给国民党用来打内战的作用,但这种把在同是战胜国中的敌产运走,是不符合国家主权原则的。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风格是相当不高的。何況大部分物资实际上并非敌产,而是中国人民的血汗,当然不能说成是“远东军的战利品”。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应当把这些机器,设备交给中国人民,可是苏联政府没有这样作。

  
当时天寒地冻,轨道上停着一列列的货车厢,都由日本降俘在装货。那都是中国的工业设备及粮食等,一袋袋的大豆高梁,为何要给俄国人运走?为此,中国人心中的不满油然而生。

  
谁也没有料到,当年压迫中国人作“勤劳奉仕”的日本人,今天也替俄军做劳工、搬运东西,这报应真快啊!

  
但也有人心中在抱怨着:“为什么中国军队不早点来……多可惜!这都是我们东北人的血汗结晶。”

  
在沈阳市中,车站和机场的人群最多。不管任何时间,只要一打开收音机,即可听到一种呼叫声:“格瓦雷,沈阳”,“格瓦雷,沈阳”。这都是苏联空军塔台导航的呼号,意思是说这里是沈阳。因为这时苏俄空军的飞机,把东北贵重的工业设备抢运走,所以,飞机一架接一架的起落着,以补陆上运输的不足。中长路上的火车,也一列列地装满了东西,一个劲地往北急驶而去。老百姓都知道,中国人的物资和工业设备,正被他们劫运走了。

  


  

 回复[23]: 日侨们在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也不一样 小林 (2014-07-08 16:27:09)  
 
   由于害怕中国人报复,许多日侨一改往日那种“一等国民”的倨傲态度,在街头巷尾或公共场所,一遇到中国军人,立刻弯腰敬礼。即使遇到中国百姓,他们也要露出卑顺的面孔,以示恭敬。而那些日侨联络处的人,每到日侨俘管理处请示工作,更是卑恭之极。他们先是鞠躬90度,然后才低声下气地汇报情况,请求指示。

  
有一次,沈阳日侨俘管理处的人到长春视察工作,日侨联络处接到通知后,事先在火车站聚集了上千名代表,列队欢迎。当沈阳日侨俘管理处视察人员走出车站时,日侨们弯下腰去,头低得几乎碰到地面。视察人员喊了好几次,要他们抬起头来,他们才慢慢直起腰来,向视察人员致敬。

  
还有一次,长春、四平、抚顺和锦州等地的日侨联络处负责人到沈阳日侨俘管理处开会,会场上事先已为他们安排了座位但他们却一直列队站着。管理处负责人几次叫他们坐下,他们都不愿入坐。直到管理处负责人把活讲完,问题也讲完了,他们仍毕恭毕敬地站着。

  
不料散会后,这些日侨离开会场时,以为翻译已经离去,竟一边走,一边恶狠狠地说:“我们不久还要回来的,到时候有你们瞧的!”

  
日侨们这种隐藏在内心的仇恨,于遣返期间时有流露。特别是男性日侨,有这种表现。

  

 回复[24]:  小木樨花 (2014-07-08 16:27:11)  
 
  》我们不久还要回来的,到时候有你们瞧的!”

  
武藤女八路不是又去中国开公司做生意了嘛,和她父母当年一样啊,又去中国赚钱了……

  

 回复[25]:  二进宫  (2014-07-08 16:34:39)  
 
  呵呵

  
叔你这拳法是北派咏春吧?招招贴身拳拳到肉,漂亮!

  
脑海中:仿佛一老者,气沉丹田,稳扎马步(其实老头个儿大,马步也不太稳)

  
大开大合排山倒海,出拳时似流星赶月;收腿时像脚心被扎

 回复[26]: 东北百万日本侨民是侵略战争的产物 小林 (2014-07-08 16:35:11)  
 
   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侨民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而他们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有密切的联系。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极力向国外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制造了一系列向外扩张的理论。1890年,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通过《外交政策略论》提出了“主权线”与“利益线”的观点。他认为在日本领土的主权线之外,还应有一条“与邻国接触,而与主权线之安危有紧密联系的地区”,即所谓的“利益线”。开始,日本把“利益线”确定为邻近的朝鲜半岛,而后 逐渐向中国东北地区(所谓满洲)扩张,不久就提出了“满蒙生命线”的主张。山县有朋在日本第一届帝国议会开幕的演说中,主张把“征服满洲”和“经营满洲”作为施政重点,而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活动也伴随这一扩张的步伐展开了。

  
日本真正取得在中国东北的权益是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通过与俄国签署的《朴茨茅斯条约》及与中国签署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日本接收了俄国在东北南部的权益,特别是对旅大租借地的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又把租借期从25年延长到99年,租借地扩展到3462平方公里,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所谓的“关东州”。“关东州”成为日本继台湾,朝鲜半岛之后的又一处海外的殖民地。日本开始在“关东州”设立总督府,掌管军政大权,以后又将军政分开,设立了掌管民政的“关东厅”和掌管军事的关东军司令部。在日本的地图上,“关东州”,台湾,朝鲜与日本本土的颜色相同,被视为日本的一部分,许多街道甚至使用了日本地名。从1905年起,日本移民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陆续来到中国东北,成为最初的日本侨民。 日俄战争后,日本也接收了原俄国在中国东北建设的中东铁路的南线,成立了南满铁道公司(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

  
“满铁”从1906年成立时就按照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建立了组织庞大,业务范围广泛,不仅具有行政智能,而且拥有外交权力的执行国家任务的殖民地开发机构。“满铁”认为,可以通过积年累月的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方式使中国东北实际上成为日本的领土,于是鼓励向“关东州”和沿线的“满铁附属地”移民。“满铁”建立的一系列行政机构,庞大的运输管理体系和直接或间接经营的工矿企业都吸纳了大量的日本侨民,到日本全面占领东北之前,这些人的数量已经达到20多万。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并建立了满洲国政权后,更多的日本人来到中国东北,其中包括在当时伪满政权中任职的各级官吏,即政治移民;在铁路,矿山,工厂中工作的工业移民和在商业贸易领域工作的商业移民;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活动的文化和技术移民等。数十万各种类型的日本移民及其家属构成了庞大的日本侨民队伍。

  
特别需要指出是日本全面强化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的政策,这不仅是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政权的政策,而且是日本政府的重大国策之一。1936年,这一国策的核心内容被确定为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即500万人。日本政府认为一旦实现了这一目标,日本人口就能够占到东北人口的十分之一,便可以在伪满洲国建立起以“大和民族”为指导核心的“日本的秩序”。到1945年,根据这一方针移民到中国东北的日本农民达到27万多人。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战败投降时,有145万日本侨民滞留在东北各地。 

  

 回复[27]:  小木樨花 (2014-07-08 17:28:59)  
 
  成王败寇而已。二战前多数主流国家都这么做。谁先动手了,就圈一个自己的海外势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排除他国,资源市场都是自己独占。中国没这么做是因为它是落后的农业国 占着他国也只是为了多讨几个那里的小老婆 而不能给当地带去先进的技术经济教育医疗。

  
新疆建设兵团,那才是更鲜活的现代版,在不流行殖民的时代……

 回复[28]:  张三 (2014-07-08 17:15:38)  
 
  蒋总统毛主席周总理陈老总小平同志,经历过抗日战争腥风血雨的中国老一辈反革命家革命家,在公在私,都没一个反日的,都高瞻远瞩致力于中日友好。可惜那个时代随风而逝了。

 回复[29]: だからなに? 独屏 (2014-07-08 17:29:33)  
 
  即使如此你们这种国贼也没有任何理由掠夺那些平民!

  
如果你的狗屁理由成立的话,

  
维吾尔族人藏族人也可以任意残杀和掠夺移民到那里的汉人平民

 回复[30]: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四海为家 (2014-07-08 18:12:41)  
 
  “维吾尔族人藏族人也可以任意残杀和掠夺移民到那里的汉人平民”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历史与人物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十一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十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九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八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七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六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五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四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三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二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一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八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七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六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五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四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三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二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記第一个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下) 
    記第一个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上) 
    纪念“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 
    对日军战斗的日本兵―水野靖夫 二 
    对日军战斗的日本兵―水野靖夫 
    永远的中国情 
    李立三智识国民党预谋 
    开过三次追悼会的李立三 
    日本新四军山本一三 
    宋哲元最后的日子 
    笔落惊风雨 詩成惜郭老 
    “刺儿头”与“花生米” 
    沈从文寂寞的教学生涯 
    沈从文追求爱情的执着 
    沈从文教学生涯的开始 
    永恒的绿川英子 
    中日两国人民的绿川英子 
    “娇声卖国”的绿川英子 
    世界语学者绿川英子 
    飞虎将军陈纳德(下) 
    飞虎将军陈纳德(上) 
    宋美龄的初恋情人刘纪文 
    生死情 
    日本男子汉砂原惠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