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历史与人物
字体∶
李立三智识国民党预谋

小林 (发表日期:2007-12-23 20:10:47 阅读人次:4037 回复数:39)

   1946年1月10日,“军调处三人小组”(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群,美国代表马歇尔)商定,设立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三人小组负责东北日侨俘遣返的总体部署,具体遣返工作由国民党东北行辕和东北民主联军组织实施;除安东和大连的日侨俘由民主联军和苏军直接遣返以外,其余滞留东北的日侨俘全部经由葫芦岛港遣返。

  
根据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的协议,在不同政治力量控制的地区都建立了遣返日本侨民的机构,并进行了协调,确定了从不同区域遣返日本侨民的日程表。

  
中国共产党东北局的遣送日本侨民事务所,所长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早期领导人,曽执行过左倾路线的,有名的李立三同志。

  
1946年初,国民党军接收了东北的大城市。但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仍在共产党军队的控制之下。黑龙江和吉林部分地区仍为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占领。

  
在这些地区居住的日侨约20万人左右。国民党军担心民主联军利用这些日侨与他们作战,便在大遣返开始后,主动和抗日民主联军交涉,要求尽快移交日侨,以免除后患。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预谋。

  
1946年4月,国民党东北行辕军调部邀请抗日民主联军速派代表团到沈阳协商遣返日侨事宜。7月下旬的一天,由李立三率领抗日民主联军代表团,乘坐美军派往哈尔滨的专机飞到沈阳。

  
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李立三,身着深蓝色条纹西服,风度翩翩走下飞机。东北行辕参谋长董英斌,率沈阳日侨俘管理处处长李修业及副处长四人等在机场迎接。

  
当晚,沈阳日侨俘管理处处长李修业,代表国民党军方在铁路饭店举行盛大的鸡尾酒会,欢迎以李立三为首的抗日民主联军代表。参加这次酒会的有日侨俘管理处的联络官员、行辕和长官部以及地方高级官员、中外记者等共500余人。

  
宴会开始后,先由李修业代表国民党军方致欢迎词,随后由李立三致答词。宴会气氛热烈而友好。宾主双方频频举杯祝酒,谈天说地,回顾八年抗战浴血奋战的岁月。

  
宴会上,李立三谈笑自若,机警善辩,令不少国民党军政官员钦佩。席上有位美国记者问起李立三1930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宣传部部长期间,因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而受到处分时曾有何感想。李立三用流利的英语幽默地反问道:

  
“当你正喝着美酒时,如果有人问你多年前患病时吃药的滋味,你会作何感想?”

  
美国记者一时语塞,引起席间一片哄笑。

  
然而,李立三却不知道,在他登机来沈阳之前,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已召集行辕参谋长董英斌、长官部参谋长赵家骧、政治部主任余继忠等高层将领,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商定了这次会谈的主要意图:除要求抗日民主联军交出他们控制地区的日侨数目和散布地点外,为国民党军尽可能地由长春向北推进,力争将交接地点选在抗日民主联军控制地区内,以便日后能够更多地控制尚未进入的地区。越向北越好。这样就可以扩大国民党军队的控制地区。另外,还要求长官部第二处多派一些工作人员,一面协助管理工作,一面严密监视抗日民主联军的行动,防止他们借遣返为名,向南扩张。

  
会后,行辕参谋长董英斌和长官部参谋长赵家骧,向代表国民党军方与抗日民主联军代表会谈的李修业传达了这次秘密会议的内容,要求李修业在会谈时争取达到目的。

  
翌日,双方会谈在行辕内一个僻静的小院进行。

  
当双方谈到日侨交接地点时,李修业请李立三先提出几个地点,作为双方协商的基础,以试探对方有何计划。但李立三却以客气的言辞一再推辞,要李修业先提。于是,李修业便按照行辕会议的预谋,提出以靠近吉林西北边境的白城子、长春东北部的舒兰、东南部的敦化以及老少沟等四处,作为日侨交接地点。

  
李立三听完李修业的提议后,用铅笔轻轻地敲敲桌面,略一思索说:

  
“不行,以上地区,有的地方贵军尚未到达,暂不能定为交接地点。”

  
熊式辉的预谋竟被李立三道破,并果断拒绝了上述提议。李修业感到这个面带微笑的谈判对手难以对付。他反问李立三道:“那么,贵军认为交接地点应该定在何处呢?”

  
“我认为有老少沟和永吉两地就行了。”李立三说。

  
李修业按行辕的旨意做了一番争取,但李立三坚持不同意将交接地点定在抗日民主联军控制地区。经过反复研究,双方决定:

  
一、以老少沟和永吉两处作为交接地点,另以开通和舒兰为交接预备交接点;

  
二、双方互告控制地区人数;

  
三、由国民党行政院拨款50万元流通券,作为民主联军遣送日侨费用;

  
四、双方在交接地点都不得任意扣留对方的火车列车和机车;

  
五、由双方各派工作人员若干,在指定的交接点上组成联络交接小组,协商有关交接事宜,互不从属,各负各自控制地区的责任;

  
六、交接地点如有必要更换时,须经双方同意后才能进行。

  
国民党军方原定会谈时间为两天,不料一个上午就达成协议。但是利用交接日侨之机进行扩张的预谋未能实现,使熊式辉等人深感难以向蒋介石交差。

  
在当天的宴会上,李立三笑着对李修业说:

  
“贵军想利用交接日侨之机另有所图,可有点缺少诚意啊!”

  
随后,他又对国民党决不利用日本人的承诺表示怀疑,向李修业提出:双方应本着协定的内容和精神努力工作,以早日把留在东北各地的日侨全部送回日本。

  
协定签字后的第二天,沈阳日侨俘管理处财务组长把国民党行政院转拨给行辕的50万元流通券,装箱送交抗日民主联军代表团。并请美军联络处派飞机送抗日民主联军代表团回哈尔滨。飞机起飞前,李立三对到机场送行的李修业和一位副处长说:

  
“我们回去就开始遣送日侨,希望你们做好准备,务必争取降雪前遣送完毕。”

  
从1946年5月7日开始,美国派出的军舰和调拨的船只,日本方面的轮船等开始从东北港口葫芦岛运送日本侨民返回日本,而中国方面为日本侨民向葫芦岛集中提供了交通运输和其它的便利条件。

  
1946年5月7日,满载2489名日侨的两艘轮船驶离葫芦岛港,“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正式拉开帷幕。至同年12月31日,经葫芦岛遣返的日侨俘达158批,总计1017549人(其中日本俘虏16607人)。1947年和1948年,又分别遣返了国民党控制区内留用的日侨33498人。这样,3年内从葫芦岛遣返的日侨俘人数达1051047人。

  
在东北进行的日本侨民的遣返工作一直持续到1948年,尽管当时东北的政治局面十分严峻,但是遣返工作没有停止。3年中有105万日本侨民返回了自己的祖国。

  
日本军国主义曾诱使其开拓民充当侵略中国的开路先锋,战败后却又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抛弃掉;中国人民则以博大心胸和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了这些敌国弃民,实施大遣返让他们平安地回归到了故土。相形之下,天壤之别。

  
六十多年岁月流逝,当年的日侨在世的也都已成古稀老人。可他们对那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伤害记忆犹新,对当年中国人民给予他们的无私救助难以忘怀。

  
本稿涉及到一位镜友的爷爷;即国民党日侨俘管理处四位副处长其中的一位。

  





Page: 2 | 1 |

 回复[1]:  吴卫建 (2007-12-23 22:43:17)  
 
  一不小心,偶然抢了个沙发坐坐。

  
文中那位长官部参谋长赵家骧命运真不好,在东北决战中战败逃走后,好不容易当上个金防中将副司令,但在58年8月23日的金门炮战中被共军炮弹击中,当场身亡。

 回复[2]:  贫下中农 (2007-12-24 11:53:30)  
 
  猜猜看,是老地主的爷爷吧。

 回复[3]: 老地主的爷爷那时还在闹半夜鸡叫呢 陈某 (2007-12-24 12:04:57)  
 
  

 回复[4]: 我看到你的歌颂文章就浑身发麻! 我是局长 (2007-12-25 11:22:27)  
 
  李立三到最后也不得好死。

  
你还要如此起劲地歌颂!

  

 回复[5]:  小林 (2007-12-25 11:33:55)  
 
  正因为李立三到最后也没得好死,所以才写文章纪念他。李立三是个好同志!

  
没有写那位国民党日侨俘管理处副处长的姓名,不就看在局长的面子吗?

 回复[6]:  高沐 (2007-12-25 11:36:47)  
 
  不管怎么说,向“国民党日侨俘管理处四位副处长其中的一位”敬礼,再敬礼!!!

 回复[7]:  贫下中农 (2007-12-25 11:51:34)  
 
  没有想到我们反对的国民党竟是讲信用的啊!

  
协定签字后的第二天,沈阳日侨俘管理处财务组长把国民党行政院转拨给行辕的50万元流通券,装箱送交抗日民主联军代表团。并请美军联络处派飞机送抗日民主联军代表团回哈尔滨。

  
而共产党却饿死我们贫下中农三千万人!

  
向国民党日侨俘管理处刘副处长敬礼!老人家还健在吗?

 回复[8]: 国民党哪里会玩什么阴谋…… 我是局长 (2007-12-25 11:49:19)  
 
  如果国民党在阴谋诡计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心狠手黑等等人性恶的特质方面,能赶上共产党的百分之一,也不至于几百万正规军输给一群农夫而丢掉大好江山。

  

 回复[9]:  小林 (2007-12-25 12:10:18)  
 
  这如何是好?和我写文章的初衷……

 回复[10]:  小林 (2007-12-26 13:50:02)  
 
  国民党日侨俘管理处也罢、共产党遣送日本侨民事务所也罢,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遣返东北的百万日本侨民,而战斗到一起来了。

  
局长的爷爷也罢,我爹也罢,都是我們的前輩、已经消失在另一个世界了。而今天活着的我们应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见一笑泯恩仇”,局长回国扫墓时,替我在爷爷的墓前烧一炷香,敬一杯酒!

 回复[11]: 找到国民党日侨俘管理处刘副处长了 龍昇 (2007-12-26 18:00:17)  
 
  

  


  


  

 回复[12]: 哈哈哈。 我是局长 (2007-12-26 18:10:20)  
 
  哪一个啊?

 回复[13]:  黑白子 (2007-12-26 18:12:26)  
 
  怀里抱着的那一个

 回复[14]: 那还好…… 我是局长 (2007-12-26 18:17:46)  
 
  

 回复[15]: 右边那小分头儿带手表的呀 龍昇 (2007-12-26 18:21:41)  
 
  

 回复[16]: 不是。 我是局长 (2007-12-26 18:28:30)  
 
  比那小白脸魁梧多了。

 回复[17]: 下边那张端枪的魁梧 龍昇 (2007-12-26 18:35:34)  
 
  但他是普通一兵,不`像官儿.

 回复[18]: 再看这两张: 龍昇 (2007-12-26 18:38:45)  
 
  葫芦岛登船:

  


  


  
好容易到家了,家却被炸没了:

  

 回复[19]: 据说 老地主 (2007-12-26 19:33:01)  
 
   当年局长初抵东京,刚出成田机场,有上百日本老妇人抱住局长痛哭:恩人啊,终于盼到您了,没有刘副处长,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您和当年的刘副处长一样魁梧阿。

  
可喜可贺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副处长到局长,刘家代代出将才。

  

 回复[20]: 你们这些胡说爱好者啊。 我是局长 (2007-12-26 21:31:18)  
 
  

 回复[21]:  蛇 (2007-12-27 09:17:21)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资料)

  
> 1946年,中国方面成立了以李修业为处长,刘佩伟、齐云阶、彭克复为副处长(均为少将级)的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俘管理处!

  
+++++

  
1946年5月7日,二战后最大的侨民遣返行动在中国东北拉开帷幕。从这一天到同年12月25日,在232天的时间里,经葫芦岛港遣返的日侨、日军俘虏共158批,总计1017549人(含日军俘虏16607人)。在全球遣返侨民的历史上,这是没有先例的。

  
1.百万日本人成“弃民”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14年,东北全境共有日侨145万人,分布于国民党控制区的有84万余人,共产党控制区的有33万余人,苏联控制的大连地区有27万余人。这些日侨一度占据了中国东北城市最好的地段和农村最肥沃的土地,并自视为“人上人”。

  
在日本即将战败时,在东北的日本高官家属和富有的侨民已先行撤离。而天皇投降诏书一下,东北的百万日侨瞬间便成了“难民”。更让这些日本侨民心寒的是,日本政府采取“弃民”政策,使他们陷入困境。

  
许多日本侨民在向葫芦岛港口集中的途中自杀、病死和冻饿而死。一些人失踪于深山老林和荒郊旷野。数以万计的妇女和儿童,流落东北的城市和农村。据日本编纂的《满洲国史》记载,当时在东北的160多万日本人(不包括军人、军中文职人员和军人家属)中,死亡了174022人,其中“开拓团民”死亡78500人,占死亡总数的45%。

  
《朝日新闻》资深记者安藤信一,兄弟姐妹7人都出生在中国。日本战败后,全家穷困潦倒,哥哥抑郁而死。遣返登船前夕,患病的弟弟突然病情加重,父母只好让5个孩子先走。一个月后父母回国,但小弟弟却病殁在葫芦岛。忧郁过度的父母回国不到一年也双双身亡。

  
当时在哈尔滨日本难民联络会工作的村井光雄先生回忆说:1945年10月以后,桃山小学难民收容所每天约有30人死于饥饿、寒冷和斑疹伤寒,男女老少的尸体都堆放在学校操场上,直到第二年5月,才用马车将这些尸体运送到公共墓地安葬。这些生命就这样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殉葬品。

  
2.国共美三方合作遣返

  
东北地区日侨遣返是中国战区日侨俘遣返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天津、青岛、连云港等地日侨俘遣返基本结束后,东北日侨遣返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由于日侨分布在不同的控制区内,东北日侨的遣返比关内更紧迫、更繁重、更复杂。

  
1945年9月29日,在中美联合参谋长会议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备忘录中,最早提到“东北(满洲)日人遣送计划”问题。10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召开第一次遣送日俘侨会议,制订了日侨遣送归国计划,原则规定:东北的日本侨民的遣送,当于关内地区日侨俘遣返后进行。

  
由于大连港在苏军控制之下,苏军又拒绝大连地区以外日本人的遣返,葫芦岛港就成为东北地区百万日侨遣返归国的惟一通道。

  
1946年,中国方面先后成立了以李修业为处长,刘佩伟、齐云阶、彭克复为副处长(均为少将级)的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俘管理处,以李敏然(李立三)为处长的东北民主联军遣送日人管理处。其他各市县均设立日侨俘管理所,所长由当地军政主官担任。为保证日侨俘得以顺利遣返,国共美三方共同商定遣侨相关问题,确定以葫芦岛为输送港口。

  
三方商定,从1946年5月初开始,先输送国民党控制区的日侨,由国民党东北行辕负责组织实施。凡散在东北的日本人,无论是侨民或是战俘,以全部遣送回日为原则。凡有重病未愈者,暂留锦西医院治疗,待最后一次轮船遣送。

  
共产党控制区的日侨,则由东北民主联军负责集中。从当年8月份开始,在陶赖昭、拉法两地移交国民党当局,再由葫芦岛港口输送。在安东(今丹东)的日侨由民主联军组织,经朝鲜陆路和鸭绿江海运输送。在大连地区的日侨则由苏联负责经大连港输送。

  
在遣返日侨过程中,当时的美国政府也做了不少工作。美军葫芦岛海军基地司令部,在极短时间内,把凡能集中的日本海轮都调到葫芦岛来接送日侨,同时把他们在太平洋的一小部分运输舰也调了过来,约有30余艘来往运输。每船平均能装运2千人左右,每日平均有7只船只运载出口。在整个过程中,美国为日侨遣返紧急调拨船只120余艘,不仅有日本的轮船,而且还从第六舰队调来大型运输舰,在葫芦岛港与日本佐世保、博多、舞鹤等港之间往返达800余航次。美军还负责上船后日侨的给养。

  
3.中国人善举感动日侨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是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善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善待邻邦、热爱和平的美德。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数千万人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人民没有以暴易暴,而是以中华民族的宽容和仁慈,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迅速安排日本侨民回国,这一点就连日本人编写的《满洲国史》也不得不予以承认:“战争后期,生活必需物资紧张,……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反感情绪不断增长一事乃是事实。……但是,并没有因此发生对日本人进行民族报复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国人,同情日本人的悲惨处境,救济危难,庇护以安全,或者主动给以生活上的帮助的事例层出不穷。”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财政紧张的中国政府仍拨出巨资作为遣返经费,并配备了大批粮食、燃料、药品和1.3万多节火车皮,以供遣返之需。葫芦岛这块曾被日本侵略者蹂躏过的土地,还没来得及医治自己的创伤,就向遣返的日本侨民伸出援助之手,接纳了105万敌国的侨民,让他们从这里踏上归国之路。

  
为尽快安排日侨归国,中国方面甚至出动了飞机。1948年6月4日至9日,中国政府从沈阳向锦州空运2501名日侨,共动用飞机50架次。有一次,葫芦岛日侨集中营发生霍乱,中方医生护士全力防治,控制了可怕的传染病。

  
在锦州和锦西两大待遣营地办有齐全的生活设施,临时的医院(产院)、幼儿园、学校、后勤商店一应俱全,据相关材料记载:“日侨俘管理处在此设置了重病号医院和能够同时接产30人以上的妇产科医院。据不完全统计,有120余人在此安全生产,只有两个难产的,母亲保全,胎儿死亡。在火车行进中因急病暴死的年老体弱的日侨,前后约50余人,都经侨俘管理处随车护送人员及时妥善地照日本的风俗习惯,在停站时留在各转运站,由日本人自己火化,并将骨灰送交其家属或亲友带回日本。”

  
中国人以德报怨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为中日友好埋下种子,并开花结果。

  
1945年初,为了补充兵源的不足,日本关东军把许多中学生送到对苏作战前线,充当炮灰。当时尚在长春新京一中读三年级的国弘威雄就是其中一员。日本投降后,国弘威雄和同学们开始逃难。1945年10月11日下午,他们在饥渴交加中来到石头村(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头村)。中国村民看到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及时对他们进行救助,救了他们的性命,使他们后来得以顺利从葫芦岛返回日本。

  
1994年,已是日本著名作家的国弘威雄回到葫芦岛,伫立在当年启航的码头,百感交集。考虑到日本7成人民是战后出生,国弘威雄决心将那段历史拍成纪录片,他表示:“一方面是警示不要重蹈覆辙,永不再战;另一方面是告慰被战争夺去生命的地下亡灵。”

  
此后,国弘威雄变卖家产,筹资到中国拍摄大型纪录片《葫芦岛大遣返》。1997年,该片在日本各地放映,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桥本龙太郎还发出贺信。

  
从葫芦岛遣返回国的穗刈子男,现在是日本林友株式会社董事长,并兼任松本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他十分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认为它给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都造成了灾难。这些年来,穗刈子男多次到中国东北访问,并在他当年生活过的吉林省梨树县捐建了一座现代化小学。

  
据日侨俘管理处处长李修业将军回忆,1946年11月底,最后一艘接运日本侨俘的轮船即将离岸时,他登船视察。那天他登上轮船时,船上所有日本人立即站起来,向他鞠躬行礼。日方负责人再三邀请他讲话,他只好即兴演讲:“中国人近几十年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辱,千言万语也说不尽。现在日本虽然战败了投降了,但是我们没有采取冤冤相报的办法,而是以德报怨把你们妥善地遣返回国。……你们回去以后,要仔细地想一想比一比,你们是怎样对待中国人的,中国人又是怎样对待你们的。希望你们以后只带友谊来,不要再带刺刀来,再见吧!”

  
很多日侨俘听他说完,痛哭失声表示忏悔,也有个别人神态冷漠表示不服气。李修业将军讲话结束,日方侨俘联络处代表赠送中方锦旗一面,上书“感谢中国政府”几个大字。

  
参考资料

  
百万日侨遣返大事记

  
截至1944年9月,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日本移民有1662234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1945年9月29日,中美联合参谋长会议在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备忘录中,即提到“东北(满洲)日本人遣送计划”。

  
1946年,当时的“军调处三人小组”(美国的马歇尔、中共的周恩来、国民党政府的张群)协调决定遣返日本侨民的路线。

  
1946年5月7日,满载2489名日本侨民的两艘轮船驶离葫芦岛,“葫芦岛大遣返”拉开序幕。

  
1946年9月4日,第105批日侨回国,这一天共发4船计15908人,是单日遣返人数最多的一天。

  
1946年12月25日,当年最后一批3695名日本侨民离开葫芦岛。

  
1948年6月4日~9月20日,最后几批日侨共3871人从沈阳空运到锦州,后从葫芦岛乘船回国。至此,东北日侨全部遣返完毕,总数为1051047人。

 回复[22]: 名字又写错了 我是局长 (2007-12-27 09:29:51)  
 
  我爷爷的名字叫“佩韦”,被人写成“佩伟”。

  
我的名字是“大卫”,被人写成“大伟”。

  


  

 回复[23]:  蛇 (2007-12-27 09:51:31)  
 
  

  
留个尾巴!

  
> 父亲(蛇注:刘少将副处长)早在71年瘐毙于北大荒劳改农场,哪来的墓?

  
这个最感人了!

 回复[24]: 这些不必透露了吧…… 我是局长 (2007-12-27 09:38:23)  
 
  我们家的事儿可不是公众新闻。

  

 回复[25]: 蛇,到底是搞情报工作的 陈某 (2007-12-27 09:41:03)  
 
  

 回复[26]:  蛇 (2007-12-27 09:52:45)  
 
  嘿嘿

 回复[27]: 幸好我动作快,已经收藏 陈某 (2007-12-27 09:49:13)  
 
   高价待售,7位数

 回复[28]: 谢谢二位。 我是局长 (2007-12-27 09:58:45)  
 
  我父亲这次来日本,回去以后写了一个小系列。都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了。

  
我还没看到这个系列呢,蛇的转贴让我第一次看到。

  
我估计他本人也不知道他的文章已经在网上出现了,他可能会很高兴。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名声太臭,唯恐个人资料被恶意乱用。所以不敢透露太多。

  


  
如此说来,7位数不太可能卖得出去……

  
我父亲把剪报给我寄出来了,还没到。我也不用去买你的收藏。

  
嘿嘿嘿。

  

 回复[29]: 关于那个尾巴 我是局长 (2007-12-27 10:04:36)  
 
  遣返日侨俘的具体事务是我爷爷主持的,顺利完成任务以后,他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忠勤勋章。还有许多日侨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很多礼物,其中有一把非常漂亮的日本军刀,我父亲都见到过。后来都不知去向了。

  


  
1971年,我的右派父亲接到北大荒某劳改农场寄来的死亡通知书,那年我6岁,第一次亲眼见到父亲失声痛哭。

  

 回复[30]: 感谢你爷爷,让我们回到了家。 龍昇 (2007-12-27 10:19:09)  
 
  在博多港下的船,我长的像小林:

  


  
临门一针——打DDT:

  


  
他们路近,坐卡车走的:

  


  
我们家在关东,坐的火车:

  


  
我们感谢中国人民,感谢刘副处长。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历史与人物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十一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十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九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八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七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六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五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四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三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二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一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八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七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六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五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四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三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二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記第一个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下) 
    記第一个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上) 
    纪念“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 
    对日军战斗的日本兵―水野靖夫 二 
    对日军战斗的日本兵―水野靖夫 
    永远的中国情 
    李立三智识国民党预谋 
    开过三次追悼会的李立三 
    日本新四军山本一三 
    宋哲元最后的日子 
    笔落惊风雨 詩成惜郭老 
    “刺儿头”与“花生米” 
    沈从文寂寞的教学生涯 
    沈从文追求爱情的执着 
    沈从文教学生涯的开始 
    永恒的绿川英子 
    中日两国人民的绿川英子 
    “娇声卖国”的绿川英子 
    世界语学者绿川英子 
    飞虎将军陈纳德(下) 
    飞虎将军陈纳德(上) 
    宋美龄的初恋情人刘纪文 
    生死情 
    日本男子汉砂原惠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