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人物传记
字体∶
父亲十九 私自上访组织

小林 (发表日期:2006-08-07 20:42:20 阅读人次:1241 回复数:6)

   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 

  
十九 私自上访组织

  
“关城回望斜阳外,横穿今古卧苍凉。”

  
小林清都记不得给组织写过多少信了,但就是没有回音。他以为,他被流放到内蒙古是那个主管部门的低能兼恶意者的处理。而中央高层方面不知道他的事。他给周恩来总理,许世友将军,萧华将军写过信,给国务院,中央军委写过信。使他奇怪的是,从来都没有收到过回信。他由期望慢慢地变为失望,并由失望变为焦虑。

  
情况似乎悄悄有了一点转机。

  
林彪事件后,很多在“文革”初期打倒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都逐步解放了,恢复了工作,毛泽东主席出席了一度被批判的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外交上又出现了一系列突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政治空气稍微缓和。1972年秋,小林清“武士道”精神不死,決定亲自到天津找组织当面申訴交渉。

  
妻子很耽心:“你是外国人,没有公安局发行的外国人旅行证,让公安部门査着了,怎么办呢?”

  
小林清哈哈笑着说:“等着公安局给我开旅行证,这輩子也出不了门。买张票上火车,谁知道我是日本人呢!有人和我说话,我就装成山东老乡!”

  
小林清也同样坚信,无论是公安局还是警察,都不会向他那样的普通人找麻烦的。他上火车就奔向北京。于是,他便作出了“这是我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

  
他买的是去天津的火车通票,在北京签字转车, 办完签字手续,他坐公共汽车到王府井逛街。从王府井溜达到天安门广场,他向天安门望去。毛主席的画像依然像往常一样,对他微微而笑,庄重而慈祥。他老人家或许没有想到在这十几年的弹指之间,多少家庭像一颗颗原子核似地破裂,昔日那些在战火中追随红旗东征西杀的中华儿女,正在和平岁月中,被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的流弹击毙!

  
他到了天津就直奔市委的组织。

  
部里具体负责事务的同志见了他大吃一惊:“小林同志,你怎么来天津了,你有公安局的旅行证吗?”

  
当知道他没有旅行证就来天津时,就批评他:“没有旅行证你怎么能随便乱走呢?随便乱走动是违法的,违反国家外事法!”

  
豈不知把小林清软禁在中国内蒙古才是真正的违反法律,违反国际上最基本的人权法呢!

  
部里的领导虽然很忙,但也请他吃了一顿豪华,好看又中吃的晚宴。喝的是久违的茅台酒。

  
陪同的几位同志和小林清一样,人人动嘴,个个低头。小林清多少年未见如此美酒和珍肴;那个菜连三筷子,这个菜连二筷子。一会儿汗流满面,油抹唇边。吃了片刻,杯盘狼藉。领导又把酒壶斟去,盘馔已无法去探。正是:珍羞百味片时休,全部送入五脏庙。

  
他向领导提起要组织给他解决问题,平反。领导说: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你又不是冤案,平什么反?你过去是点儿错误,只是让你去内蒙古学习。你又不是右派,又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怎么能给你平反呢?再说你的去内蒙古学习是中央安排的,不是我说话能解决的了。这样吧!组织上给你拨三百元钱,改善生活。来!来!喝酒!干!”

  
实际上国家总的政策不变,是解決不了他的问题的。他在天津饭店住了几天,由一位同志“护送”他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但是照顾他的情绪,又看他在内蒙古呆了多年,在途经北京的时候,让他在北京游览了几天。

  
他参观了故宮博物館,故宫实在是一片很广大的地区,很多老北京人仍有没去过的地方。

  
中国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凝聚着近六百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漫长厚重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它以深广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

  
故宫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既权威,又神秘。可是在那个年代,对外开放仅一部分。小林清由某部同志陪同算是幸运的,游览许多不开放的宫殿。

  
首先是开放路线中藏着的地方,这些院子其实就躲在游人的眼皮底下,只是隔了高高的围墙,上锁的大门,谁也不晓得里面原来还有这样一片天地。北边的内廷中沿着中轴线两侧共有12个院落,都是供妃子们居住的,西边的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叫做西六宫,除了永寿宫用作展览场地,在平时都不开,剩下的都原状陈列,常年开放。中轴线以东有景仁、承干、钟粹、延禧、永和、景阳六座宫院,合称东六宫。其中承干、永和、延禧三地因条件所限,平常都大门紧闭。

  
在游人中小林清他们进入广生左门,陪同打开尘封的铜锁,在无数羡慕的目光注视下,进了院,转身关上大门,瞬间便如置身世外桃源,将一切喧闹扰攘统统关在了门外。走过狭长的夹道,就是承干门,再开门落锁,就到了承干宫。一霎时便被眼前的美景感动了。正值秋季,当院的菊花,满是洁白似雪,或是金黄色的花朵。原先小林清只道文华殿前的海棠,艳冠群芳,不想热闹的开放区中竟还藏着这样一个所在。早就听说紫禁城的花是有名的美。今日一游便终生无憾了。这时他忽然想到,这样的花要住怎样的人才相配啊。于是拾级而上,去看看门前挂的说明。一个名字从众多字迹中跳了出来———董鄂妃。他心中立时释然,与此等美女相伴,倒是菊花应感荣幸了。

  
延禧宫再往南是毓庆宫,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为太子建造的寝宫,后成为皇帝指定的太子居住和学习的地方,也是宫中迷宫的所在。

  
小林清在有意无意间走遍了未开放的区域。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纯粹,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没有了闲人的冗杂。放眼四下,一切与几百年前几乎没有两样。故宮建筑物还是当年大清朝的紫禁城,可是太子读书的毓庆宮欲改成“收租院”,摆了四川省大邑县的一些痩骨辚辚的泥人,赚大家眼泪。

  
只要一提到四川省大邑县的刘文彩,大家的脑海里就会有一些词扑腾扑腾往外冒:恶霸地主、剥削、压迫、旧社会、水牢、收租院……

  
经过多年的教育,大家认识到:刘文彩真是坏得可怕,参观他的公馆就像进了“侏罗纪公园”,他本人整个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恶霸。这些恐怖的词汇和面目狰狞的印象至今仍或深或浅地留存依据人们记忆的底层。

  
今天最需要指出的是:刘文彩的家中从来就没有设什么“水牢”、“地牢”、“行刑室”,那都是那些年代伪造的赝品。当时经常帮人们忆苦思甜的冷妈妈(冷月英)说了太多不应该说的话。“水牢”原本是存放鸦片的仓库,而“刑具室”、“行刑室”只不过是刘家摆放瓷器和年货的储存间。事实上,关于刘文彩的许多恐怖性的记忆和联想,都是基于当时某种政治需要而被刻意夸张和虚构出来的。

  
部里同志还陪他游览了万里长城,他曾在火车的车窗中看过明媚春光里的长城,看过红协漫山时节的长城,但他从来没有在深秋时节登过长城,万物萧索、关河冷落,不是旅游的好时节。但由于时节的原因,他意外地领略到深秋里长城雄浑苍凉的味道。

  
寒风中,巍然屹立的八达岭,在斜阳残照中显现出重重的剪影,仿佛在历史的厚重感里静静地沉思。他站在城墙上远望,南侧为关内,北侧是塞外,关内有古时屯军之所。点将之台,在斜阳的余光里,但见关内炊烟袅袅,房屋点点,在深秋时节,给人微微暖意。

  
向远望,城墙渐行渐上,与山势融为一体,宛若游龙。由于光线变暗,远处的长城已隐没不见,只余下的一段城墙仿佛插入沉沉暮色之中,无穷无尽。寒风中,他伫立良久,远山隐隐,枯树萧疏,关城苍凉古朴,不禁使他感慨万端:“关城回望斜阳外,横穿今古卧苍凉。”

  
这时节的长城,虽没有繁花满枝,虽没有游人摩肩接踵,但这雄浑深沉的暮色,沉淀了浮躁,沉淀了奢华,让他在怀古的幽情之中静静地思考中华民族曲折的历史。

  
小林清努力登上了那一小段为尼克松等外国元首游览修建好的长城。夕阳下的长城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深秋草木枯黄,山上无遮无掩,一派“落木千山天远大”的景象,蓝天白云,更显得这段历尽风雨饱经沧桑的城墙雄伟巍峨。登上最高的敌楼,极目远望,蔓延远处的长城基本上没有任何修葺,比较完好地保存着明长城的原貌,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长城。

  
在八达岭,长城的恢弘与残缺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在这里,有雄伟、挺拔的完好城楼,也有历史风 刀霜剑下的断垣残壁。在这里,他遥想昔日的雄关险隘和金戈铁马,百万雄兵曾在这里厮杀,高大的城楼曾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更替;在这里,他追忆历史的烟云聚散离合,无数的英雄如花开花谢,每一块长城的残砖都埋藏着一个个泣血的故事。他耳边响起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八达岭长城建于陡峭如削的山脊和危崖上,异常险峻。小林清迈着已有些滞重的步履,一步步地沿着长城往上爬。每回停步回望,都让人心虚脚软而摇摇欲坠。迈上一级级古老的台阶,迈过一座座巍峨的敌楼,每一步的迈动,都好像是迈动在岁月的台阶上,历史就这样在他脚下氤氲着复苏了。

  
长城源于公元前685年的齐国,修筑以防楚国的入侵。然后各国纷纷建造长城,直至秦王一扫六合后派蒙恬将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筑在一起,再向东延伸到辽东,向西延伸到临洮而成“万里长城”。长城虽然被后世视作中华民族的象征,但后人也一直因此诟病秦始皇,说他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民间还创造了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长城的传说来为他的暴虐作证。其实,且不说山海关的姜女庙在秦时根本没有长城,那时的长城还远在山海关以北几百里地。就说说当时修筑长城的必要性吧。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水草丰美,绝不似现在的干旱无雨。像秦汉时的匈奴十分强大,朝廷边患甚烈,百姓常被虏掠、残杀,生命没有任何保障。要制约游牧民族骑兵的灵活性、机动性和不可预测性,筑一条长城在当时是一个完全必要和十分成功的军事策略。汉人人口众多,兵多将广,但也因此没有游牧民族的灵动性,比较适合阵地战和持久战。而随着长城这道难以逾越的军事屏障的出现,不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大大地抵消了敌人的优势。有了长城,就不用在漫长的边关全线驻守,敌人来袭只需点燃烽火,然后利用长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以少量兵力坚守而待援兵就行了,大大减少了游牧民族随意地、无法防范地劫掠,节省了大量边防军力和物资耗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保障了边民的生命财产。

  
他越往上攀,长城越陡,而沿途的城墙也越残旧,许多地方城墙已经废弃,青苔漫长,荒草丛生,走在长城上,两边没有任何遮拦,只有一座座敌楼在岁月的摧残下依旧顽强地挺立,冷眼历史的烟云,在脚下舒卷来去。

  
长城是修起来了,长城也确实在边防上起了巨大的抵御作用。然而,长城却无法保住修筑者的江山。秦长城修好了,敌人还没有从长城外攻过来,始皇帝欲传之万代的天下就从内部土崩瓦解了。鼎盛的汉朝把长城向西修到了玉门关,再一直修到了罗布泊,边防是守住了,只是帝国内部也已经彻底腐朽了,黄巾起义后的诸侯割据让中国又分崩离析了数百年,其间只有西晋极短暂的统一。从北魏开始长城有了质的提升,开始使用砖石修造长城,而之前长城基本都是用土筑成的。隋朝终于又一统了天下,所有人都知道隋炀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却不知道隋炀帝也是一个修筑长城爱好者,在位期间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修筑长城,最多时曾征男丁十余万修筑长城,然而隋炀帝残暴的统治很快就让江山易位,他修长城的间接好处是使中国最强盛的唐朝没有修筑过长城。或许唐朝已不需要再修筑长城,帝国广阔的版图中,长城已不再是边防。于是,大唐的烟云也毫不例外地从历史上淡去。长城此后开始了它蒙羞的历史,往后的朝代,再没有一个能用长城抵挡住北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整个宋朝的疆域基本上就没有到达过长城,修长城也便无从谈起。倒是让宋朝称臣的辽国修过长城抵御女真人的铁蹄,然而女真人还是灭了辽国建立了金。金国同样不得安宁,依旧要拼命地修筑长城,因为在它的西北边,以后地球上最广阔的帝国蒙古已经在崛起。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当然不需要修筑长城,他们的版图让万里长城的长度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出了长城外,但其实也十分害怕蒙古人会反攻过来,便修筑起了从鸭绿江到嘉峪关的长城。现在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长城。随着女真人的再度崛起,山海关成了镇守京城最主要的关隘。山海关经略袁崇焕在此连战连捷,重挫了之前所向披靡的女真人,努尔哈赤也在战斗中受重伤,后来毒发身亡。

  
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依旧无法攻破山海关,便用反间计使崇祯帝在北京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威镇辽东、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被千刀万剜而死,其死状之惨烈实为历代名将之最,而身后背负着叛国和汉奸的罪名直到干隆年间才得以昭雪。明朝就这样自毁了长城,江山也在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假借“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引清兵入关后改朝换代。

  
清朝康熙皇帝时,曾有大臣提出请朝廷拨款修缮长城的奏折。而康熙皇帝说:本朝兵强世盛,军民胸中自有万里长城,何必耗钱费工修缮长城!倒是少数民族的皇帝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宏伟气魄。

  
他轻抚着岁月浸润的残缺城墙,望向四野,山如海涛汹涌,思绪随飞龙般的长城在山巅罡风中向天际伸展。

  
小林清看着八达岭的长城古貌,对建造长城的中华民族有了新的理解,长城的宏伟威武,象征着不屈不绕的伟大中华民族。他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和庄严,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感到自豪与骄傲。可是,现在这个中华民族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真正的中华民族吗?

  
他对常年失修的长城之维护产生了耽忧,但又对的未来的长城有了深深的期盼,因而产生一个念头:何日更重游?

  
这次的出游对于小林清,无论具有多么重要纪念意义,充其量也不过是苦难时代悲怆乐曲中的一个小小欢快音符。即使在这小小音符中,欢快中也充满凄愴的底色。

  
他住宿在北京华侨饭店,登记姓名时,组织上的同志给他登记的是“萧林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三周年后的首都北京,小林清竟然还是“地下工作者”。

  
小林清哪里知道,当时,正是日本政府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上台,准备访华,要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前夕,怎么能让小林清这个日本人留在北京影响大局呢!而且,日本政府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时,组织全体出动,从北京“陪”到长城,从长城“陪”到上海,哪有时间陪小林清呢!

  
也不能埋没了组织的功劳,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日本总理田中角荣访华,都是组织作保护工作。长城上的遊客,路上的行人,都是组织上的工作人员。他们肩负重任,风餐露宿,也不容易。

  
去时的一点点欢快之情,归途上一荡而光。来时觉得路短,归时觉得路长。举目四望,阳关外遍地皆是茅草黄土地,黑黑的乌鸦在夕阳下孤零零的小村边噪叫。小林清坐在轰隆轰隆的火车中,既感到身体的疲累,更感到精神的困顿。

  
他对这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寒鸦与孤村在太阳的斜照下,便显出了辽阔而寥落,浑厚而孤凄,是末世之凄凉,而又有了游子近乡情怯的温馨,多少人生感遇与往事,均奔赴心上,成为一种复合的凄美之境!它调动了他的感情而难忘。

  
呼市的深冬季节,西河是坚冰如砥。河已冬眠,因此也已经不成其为河。他所期待的,是春潮初动、冰河解冻的时分;而更倾心的,则是秋风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为什么更倾心?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春天的激情早己减退,夏天实用也已终结,大地霜降,河水骤冷,冷走了喧闹的尘世,冷回了安详的宁静。凉凉的河水延绵千里,给收获的泥土一番长长的休息,给燥热的人间一个久久的寒噤。

  
“北来尚怯西河冷,南往应悲易水寒。”

  
回到家,他沮丧地告诉家人:“没用。” 

  
妻子问他怎么回事。他情绪颓丧说:“只给了三百元钱。”

  
时代的门窗还是紧闭着。

  


  




 回复[1]:  唐辛子 (2006-08-07 21:45:11)  
 
  我认识一位日本老太太,当年也是抗日的八路军,叫山边悠喜子,不知道小林先生是否也认识?

 回复[2]:  陈梅林 (2006-08-07 22:56:25)  
 
  “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

  
不是虚荣心作怪,我很感动。小林父亲是反战同盟,是具备人类高尚品德的人,由衷钦佩,所以他日后的遭遇,更令人心戚戚。

 回复[3]:  maomao (2006-08-08 01:58:01)  
 
  游北京 视人视情境而感触不同

 回复[4]: 唐小姐 小林 (2006-08-08 11:20:03)  
 
   認識山辺悠喜子老太太,因为社会活动等,一年总能见几次。她是参加了原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日本人。

 回复[5]:  唐辛子 (2006-08-08 20:23:56)  
 
  小林先生果然认识啊!真开心。我2000年带一个日本老兵团去国内捐献樱花,其中一位就是山边悠喜子,很和气的老太太。

 回复[6]: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吴卫建 (2006-08-08 23:59:03)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GCD确实很擅长心战,为此能将小林清、山辺悠喜子等原敌方人员为自己工作,这是GMD望尘莫及的,为此GMD一直很恐惧GCD的心战,GCD伟光大啊.

  
辛子这么高兴的话,是否也可了解些山辺悠喜子的往事,将它写出来,你的文笔也很细腻流畅感人的.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人物传记
    父亲前传9 战场被俘 
    父亲前传8 战地生活(下) 
    父亲前传7 战地生活(上) 
    父亲前传6 初到中国 
    父亲前传5 洒泪别亲人 
    父亲前传4 军事训练 
    父亲前传3 征召入伍 
    父亲前传2 支那事变 
    父亲前传1 故乡 
    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后记) 
    父亲二十七 他走得让人痛惜,让人凄怆!(最终回) 
    父亲二十六 日本战友们的委託 
    父亲二十五 久别重逢的恋人 
    父亲二十四 日本人政协委员 
    父亲二十三 乡关何处 
    父亲二十二 落实政策 
    父亲二十一 历史的转折 
    父亲二十 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父亲十九 私自上访组织 
    父亲十八 同是天涯沦落人 
    父亲十七 文化大革命浩劫(下) 
    父亲十六 文化大革命浩劫(上) 
    父亲十五 响应毛主席号召,想回日本闹革命 
    我为什么写父亲(前言) 
    父亲十四 艰苦生活 
    父亲十三 在内蒙古学习 
    父亲十二 生活的另一面 
    父亲十一 临危受命 
    父亲十 遣送日本侨民回国 
    父親九 接收东北 
    父亲八 我还是八路军 
    父亲七 奇袭龙須島日本海军陆战队 
    父亲六 跟许世友司令员参加秋季攻势战役 
    父亲五 在机枪训练班任教 
    父亲四 冬季大扫荡 
    父亲三 向日军宣传喊话 
    父亲二 创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 
    父亲一 痛苦的觉醒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