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人物传记
字体∶
我为什么写父亲(前言)

小林 (发表日期:2006-08-04 10:39:16 阅读人次:2662 回复数:36)

   《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

  
前言

  
我曾经有个埋蔵在心底的无比強烈的愿望,就是要写一本关于父亲的书。那时候是我从中国来到日本的第十三年,参加中国大使馆举行的国庆节招待会时,和邀请我的大使馆政治部的一等秘书谈起父亲的事,及父亲的遗嘱,大使馆很重视这件事,说是要反映给国内有关部门,并让我写个材料。送出材料一年后,中国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告訴我,父亲曾经对中国革命做过贡献,但父亲的遗嘱不可能实现。为什么不能实现呢?他说是父亲原单位不同意,父亲在生前没有这个要求。他还劝我,算了吧,往前看,人都死了,还争什么名呢!埋在那里都一样,何必非要埋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呢?其实,我从心里就没有想能夠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因为父亲在94年去世连追悼会都没有开。可是,毕竟是父亲的遗嘱啊!是他的痴心愿望啊!

  
我曽天真地认为,只有把父亲的情况反映给中共中央,才会得到合理的解決,事实証明我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又一次犯了一廂情愿的错误。竟然没有一点回音。

  
2002年5月9日,在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友好访华代表团受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访问北京,我作为第二代参加了这个代表团。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张香山先生接见访华代表团时,我向张香山先生提出了父亲的骨灰存放之事。

  
张香山先生深表同情地说;“小林清确实对中国革命做过贡献,但他不是我们单位的人。我们不能越过系统处理此事。他的单位不同意将你父亲的骨灰存放八宝山革命公墓。我们也是爱莫能助。”

  
“作为家属,那怎么完成他的心愿才好呢?”我问张香山先生。

  
张香山先生想一想说;“还是送回日本吧!小林清叶落归根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我想起汉朝伏波将军马援曽说过的一句话。

  
小林清就这样一个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的日本人,却被流放到内蒙古塞外小城呼和浩特市二十五年。就像历史上的岳飞“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他被排除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不允许他回自己的祖国。待遇微薄,生活悲伧凄苦。

  
在这四分之一世紀中,父亲被剥夺和浪费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这是继续重复着一个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飞鳥尽,猎狗烹”的古老故事。不过,这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故事竟发生在人类社会巳经进化到现代社会的二十世紀,实在令人太遗憾了,因而实在也太令人心酸了!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才给強差人意地给部分落实政策,从内蒙古调到天津,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做一个挂名的教授,不允许他回到自己的祖国―日本。

  
最后,父亲死在了为之奋斗了一生,又痛又爱的中国土地上,骨灰留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是一个不錯的处理啊!骨灰送回日本,埋在哪里?只有靖国神社才収留日本鬼子的骨灰呢!

  
宋美龄,张学良也是没有叶落归根,他们在一个自由的国度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他们没有叶落归根,是他们的福气。以他们的见识没有叶落归根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他们已经无意再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了,这是一种历尽人生大风大浪后的大徹大悟。

  
而父亲却没有悟徹,在内蒙古的二十五年流放生涯中,他痴心地盼望,焦灼地等待,没有失去对中国的希望,仍怀着一颗赤诚报效中国的心。

  
92年父亲被免除政协委员时,他自己写的顺口溜“政协委员是体面,不给拉倒随它便”。就非常典型地说明了他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可惜的是,中共某组织直到他生命的终结,还在政治上視他为异己。这种政治上被視为异己的滋味,在今天政治观念普遍冷漠的读者看来,似乎很难体会,但对父亲来说,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是致命的,正像前几年流传着的一句民謡“道路曲折走不完,前途光明看不见”虽然父亲从期望到落空,还痴心妄想着能和中国革命元勋一样,把他的骨灰埋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所以才会对母亲说,他死后希望把他的骨灰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遗言。

  
而组织上却说,你生前没有留下这样的遗言呀!所以不可能。这就不是社会制度缺陥的问题了。这种对待热爱它的外国人的作法和态度,巳在日本的原反战同盟盟员中,以及有同样经历的中国同志中间产生消极因素,怎能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腾飞呢?

  
读完父亲的故事。請相信一点,要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国家更須善待自己的子民和帮助过他的国际友人。

  
父亲应当毫无愧色地在中国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敬,而某些人迟至多少年后,甚至死后都不肯把同情与抚慰给予他。

  
父亲巳经走了,给我们留下众多的遗憾!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心中苦闷,又为父亲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坎坷生涯而难过,就立志写一本书,记录下父亲的一生的贡献,成就以及苦难。

  
怀着这样的不高尚的愿望,我开始悄悄地模仿他人成名的作品写一些像模像样的文字,发一些似是而非的牢骚。

  
其实小时候也有当作家的愿望和理想,当然那都是一些小孩子的很轻浅的念头,和想当一名体育运动员,解放军战士,工程师的愿望一样。我想真正立志写书并決心终生矢志不移,这大概要归咎于生活的苦闷和愤世嫉俗。还有父亲的遗嘱得不到实现而愤慨的原故吧!

  
我要写本书!

  
我常常在梦中这般吶喊。这句“伟大”的誓言巳经搞得我脆弱的心灵痛苦不堪,它魂牵梦萦地缠着我,将那本书的影子銘心刻骨地烙在我的心底,于是我就常常无端地被这本沈重的书圧迫得喘不过气来。

  
我渐渐地負了一笔债务,这笔债务就是自己内心膨胀的野心,还有在天国望着我的父亲的灵魂。

  
还是在中国的时候,感觉写书是很神秘的事,作家们都像那些隐没在云端中的雄奇山峰,受人景仰,可望不可及。我曽对大学(体育学院)时的同学说过想把父亲的事写成书,同学们瞪大眼睛以为我在说梦话或者神经出了毛病。本来吗!平时连一篇批判稿都写不好怎么会写书呢? 

  
我就悄悄写记叙文,不敢张揚。一点一点记录下父亲的语言,行动,将许多耳闻目睹的生活情况纪录下来,以备日后写书时用。

  
不管怎么说,这个膨胀的野心勃勃的愿望巳经如同种子般地在我心里頑強地扎下根来,我为自己,也为那饱经风霜磨难,回不到故乡,祖国的父亲拿起了笔,走上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最烦恼的是力不从心,明明掌握到一个不錯的想法,当化为文字时,却因功力不足,变得词不达意,像一个溺水之人,想抓紧救生圈,一次两次三次,奋身扑上,却终于滑脱,太不甘心了。朋友说这种感觉好比找不到钥匙开门,许久被困斗室,其怨无比。

  
难怪人们嘲笑功力欠佳者为“门儿都没有”。大作家怨笔不如脑快,我怨笔怨脑两边都进不了门儿。

  
曽在有些文学讲座会之类的场合听作家们高谈阔论,尤其一些青年作家常常自翔长篇小说一挥而就,从不修改。更有一位优秀作家在文章中介紹自己的创作历程,“就像滔滔的洪水決堤,故事们像约好了一样,争先恐后地来找我”,“那些故事,人物,句子一个劲咕嘟嘟地往外冒”跟阿拉伯石油一样。

  
我不禁惭愧。同是写文章,弄得这般差别,实在是人跟人不一样。我的写作,有如蜗牛之爬行,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汗水和辛劳的印迹,那自然是极缓慢极艰辛的事业。好在我篤信“勤奋出天才”的信条,毎日晩间总要写上两个小时,坚持不断。从小听姥姥讲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我想我就是那只才气平平又不肯认输的乌龟,常常夜深人静还在趁人家睡觉时赶路。

  
而且在日本最可怕的事是孤独,孤独到极点就拿起笔来回忆父亲,构思良久,謀篇布局,书的轮廓遂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至于我本人写作的勇气,则来自十年浩劫间对中华民族苦难的切身感受和反复思考。这种思考,开始于浩劫初期可怜父亲的牢狱生活,延续于浩劫中期工厂的漫漫苦役,深化于浩劫后期大学中的寂寞岁月,又回味于浩劫过后在平凡工作岗位的不甘心(想向上爬,没有爬上去)。于是一九八八年春天我离开了中国。

  
既然一切都来自于苦难,我问自己手中的笔:你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于是老老实实从父亲来中国被俘开始写。

  
我为了写父亲,采访了几十位曾和父亲一起工作,战斗过的中国人,日本人,収集了上百万的原始材料,文史资料和各种回忆录。

  
采访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写作。采访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它丰富了我的人生并使我懂得了许多我们生活之外的东西。

  
虽然过上了比较松寛的日子,但长期的被歧视使我做事谨小慎微,从不敢多说一句话。可不说话并不等于没有话。我来到日本后,有机会读到许多比较客观的书,憋了一輩子的话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多年的心愿终于可以得到了结。在此,我想在这里祝愿我们华夏民族早日走向民主社会,少貪官多廉政,整个民族素质得到提高,溶入世界大家庭!

  
在写父亲一生的同时,也表现了父亲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背景,那就是战争与和平,路线斗争与政治傾轧,民族意识与无視人权等方面。

  
不为尊者帏,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我努力地,客观的即不歌頌小林清,也不丑化小林清,绝不哗众取宠。不回避某些人对小林清的种种非议,以及他的缺点。

  
但是因为我没有真正体验过父亲心中的快乐,悲痛,失望和愤怒。对于他的爱情,信仰,及许多方面都没有写好,所以,对于他一生的记录是非常肤浅的,他真正的人生也许不是这样的吧!

  
因为这是一个日本人的故事。小林清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受到时势的迫害,特别是在异国他乡逝世。没有回到他的祖国。他的遗愿也没有实现。我希望我的文章至少能把这点表达出来。我本人的文风,是一辈子写工作总结报告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到处出现文理不通的现象,但我相信还不至于从实质上歪曲原文。

  
不管怎样,把它写出来,这也是对在天之灵的父亲的最好的慰籍吧!

  
愿父亲的灵魂安息!

  
我在写作时,要特别感谢一些朋友们。是朋友们的一些指导开启了我的思路,开阔了我认识写作认识历史的视野。我也要感谢许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他们在看了我的几篇写作后,给了无数溢美之词,也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使我有信心一直写下去,直到现在这个模样。朋友们也指出了文中许多硬伤和低级错误,使可能成为的笑柄的减少了很多。在此一并感谢。

  
我期待着大家的进一步批评指正,我更想说的一句话是:写东西只是想表达一个虽有日本国籍,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朴实愿望。

  
我要写本书!我能成功吗?

  
夜深人静,我站在楼顶上久久凝视着东京湾深遽的夜空和剪影般的富士山这样想着。漫漫长夜,我不知道黒夜何时是尽头。如同我不知道自己要写的书的命运之出路在哪里一样。

  
当身边的城市万籟倶寂,家人都进入梦乡时,我走进书斋,打开台灯,那温馨的灯光陪伴着我如痴如醉地写,如痴如醉地读,常常不知不觉到东方天亮。读与写原本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能使你精神专注,心境安宁平和,使你的灵魂暂时离开现实的烦恼而得以超脱。这是我后来渐渐从读写中得到的某种安慰和体验。

  
通过读书与写作,我在収获思索与感悟中使自己的精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拥有了一个平静的心态和一双温暖,平和看世界的眼睛。

  


  





Page: 2 | 1 |

 回复[31]:  xiao3307 (2006-09-15 23:42:33)  
 
  式根兄久违了。不曾想到在这里找到你。文章很动人。如有时间请给我发个电子邮件。效卫。xiao307@yahoo.com.au 发自澳大利亚

 回复[32]:  陈梅林 (2006-09-15 23:47:29)  
 
  式根?小林叫式根?

 回复[33]: 报告陈姐 小林 (2006-09-16 11:25:34)  
 
   在中国时叫式庚,您听说过吗?

 回复[34]:  羅鳴 (2006-09-16 12:17:37)  
 
  这个小林牛高马大,在东洋镜里说话怎么酸里酸气的,不象个大丈夫,同志?

 回复[35]: 一点读后感 xiao3307 (2006-10-07 21:52:52)  
 
  小林(式庚)兄

  
大作《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基本读完。一些感受如下:

  
1。 文笔好,有了素材,感情和才能写出好作品, 建议找几家出版社试试看

  
2. 上海有很多故事可写,如有兴趣,我们探讨合作出书 :)

  


  
效卫

 回复[36]:  小林 (2007-01-17 05:17:25)  
 
  效卫兄!实在失礼了!今天才看见你的回帖。关于出版之事已经拜托国内朋友了。但是由于文章的内容,还有一定困难。

  
上海的故事很多,但我不熟悉,看看镜中的那位朋友有兴趣写?

  
澳大利亚在过夏天吧!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人物传记
    父亲前传9 战场被俘 
    父亲前传8 战地生活(下) 
    父亲前传7 战地生活(上) 
    父亲前传6 初到中国 
    父亲前传5 洒泪别亲人 
    父亲前传4 军事训练 
    父亲前传3 征召入伍 
    父亲前传2 支那事变 
    父亲前传1 故乡 
    生是日本人、死为中国魂(后记) 
    父亲二十七 他走得让人痛惜,让人凄怆!(最终回) 
    父亲二十六 日本战友们的委託 
    父亲二十五 久别重逢的恋人 
    父亲二十四 日本人政协委员 
    父亲二十三 乡关何处 
    父亲二十二 落实政策 
    父亲二十一 历史的转折 
    父亲二十 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父亲十九 私自上访组织 
    父亲十八 同是天涯沦落人 
    父亲十七 文化大革命浩劫(下) 
    父亲十六 文化大革命浩劫(上) 
    父亲十五 响应毛主席号召,想回日本闹革命 
    我为什么写父亲(前言) 
    父亲十四 艰苦生活 
    父亲十三 在内蒙古学习 
    父亲十二 生活的另一面 
    父亲十一 临危受命 
    父亲十 遣送日本侨民回国 
    父親九 接收东北 
    父亲八 我还是八路军 
    父亲七 奇袭龙須島日本海军陆战队 
    父亲六 跟许世友司令员参加秋季攻势战役 
    父亲五 在机枪训练班任教 
    父亲四 冬季大扫荡 
    父亲三 向日军宣传喊话 
    父亲二 创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 
    父亲一 痛苦的觉醒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