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散文随笔
字体∶
历史的悲歌 旧作新贴

小林 (发表日期:2007-04-23 10:22:40 阅读人次:2202 回复数:5)

    读《往事并不如烟》

  
最近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章诒和女士的《往事并不如烟》一书后,它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现代的文学作品中,还没有这样一部作品能给我这样震撼心灵,“ 泪湿青衫抱恨长”的感觉。

  
真正美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能够使你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产生出好恶爱憎的感情。这种感情,直通你的心灵,深入你的骨髓,将溶铸到你的整个品性和人格中去,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你今后的处世行事中都会发生作用。

  
在读书中,我的思想和感情已不自觉地融化在书中,看到吴唅在反右斗争中冲锋陷阵,不由得叹道“早知文革,何必反右”。这些事既留下珍贵的历史侧影,又描绘出中国知识分子人性中的另一面。看到这些地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那扭曲的时代,人性被扭曲了。还有些揭发者是在政治高压下,才违心被迫揭发的。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是蒙冤者,而那些被迫揭发者又何偿不是蒙冤者呢?

  
章伯钧、罗隆基同为民主同盟副主席,但章是章,罗是罗,彼此之间不合作,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由于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批判“章罗同盟”,指鹿为马,成了千古奇冤。

  
对于《往事并不如烟》中的人物们,精彩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他们的悲剧,让我在同情中又带着愤怒,慢慢地感受悲沧和凄凉,体会最深刻的人性和令人落泪的情感。

  
《往事并不如烟》里的人物的悲剧压抑着我,使我无法自由自在地呼吸。灵魂战栗不已。中国的民主党派在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斗争时,跟共产党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而在建国后,对于共产党来说,民主党派既不是陌生人,也不是自家人,怎么说呢?作个比喻,像是远房的亲戚,因而既不能拒之门外,又不愿意予以厚待,远不得,近不得,很不好处。如果只是站在门口寒暄寒暄,主人倒不反对,但客人就不高兴了,大老远地奔来只能站在那里空着肚子说空话,总不免有些难看。如果真要迎到屋里给吃给喝,客人倒很满意,可主人就不自在了,辛辛苦苦挣来的或用血用命换来的家当让别人消受总不免心疼。

  
建国初期,共产党对于民主党派还热情,隔三差五总要聚一聚,什么好听的话都能说出来,什么好看的东西都能端上来。可是相处时间一长,两者关系就起了变化,有了许多矛盾。大家总不能老是坐在那里推杯换盏尽说些相见恨晚的话,总得要起身来忙着做事过日子,而要过日子就难免有磕锅碰碗,烧咸了煮淡了的是是非非,就难免有干多干少你肥我瘦的恩恩怨怨。客人方面,可能会抱怨主人有些薄气,没有尽做主人的义务。主人方面也可能会埋怨客人有些过分,没有守做客人的规矩。

  
到了1957年老人家就忍不住了,火冒三丈地斥责一些民主党派居然想在别人屋桅下搞什么“轮流坐庄”,真是不晓得自己站在哪里,同谁说话!

  
此时的老人家,权力极大,脑子不好,脾气又坏。他将这3者结合在一起,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久,老人家就把刚从旧的苦难中缓了一口气的中国人民又带入新的苦难中。

  
从1957年开始,老人家开创了“ 以言定罪”的先例,亦即是“ 言有罪”定下“言者有罪”!也是从1957年开始,以号召向党提意见为名而向数十万响应号召提出各种意见的民主人士,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政治迫害,罪名提到反革命的高度,迫使千家万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人间悲剧。尽管在几十年后大部分得到“平反”和“改正”,但巨大的创伤却是永远难以弥补。

  
而发生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却又是从迫害知识分子开始,十年浩劫,几乎使中华民族濒于毁灭。老人家再三再四残酷践踏中国知识分子的尊严以至生命,真是使人痛心,使人伤心。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明,知识分子是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秦始皇焚书坑儒,不过二世而亡。汉高祖也“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宋太祖治天下也得依靠半部《论语》。到了近代,推翻满清政府的国民党人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大批战友,壮烈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而在老人家的时代,知识分子却成了阶级敌人,排在第九位。右派却排在第五位。

  
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壁、罗仪风,他们的悲剧,不会发生在一个具有真正民主制度的国家中。只要一个人说了算的独裁专制的制度存在一天,大家就只好碰运气。右派分子运气不好,碰上了独裁专制的时代,中国亿万人民的运气也不好,也碰上了独裁专制的时代。所以才会出现右派分子的悲剧,中国亿万人民的悲剧!

  
把决定千千万万人民生死祸福的大权交给一个人手里,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一切灾难的基本根源。过去我们不知道如何避免这种灾难,只盼上天生下一位圣主贤君,这愿望经常落空。那是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是中国人民的不幸!

  
《往事并不如烟》一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思想反省,让人耳目一新,不要忘记历史!

  
沉重的历史深处的记忆和优美的文学感染力,使书中的故事含蓄蕴籍,如泣如诉,那真实、婉转、细腻的笔触动着我的心灵,这里蕴含着何等的意志、委屈、气节和豪情,又包含着多少残酷的权术和悲哀的命运。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在我的心目中,一部好的作品是永垂不朽的,而作家的精神也因为他的作品而流传百世。在今天这种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说这样的话也许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比读书有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为了那些逝去的知识分子,为了中国的前途最敢说话那些正直的人们,我还是要这样说。

  
原载于2005年《中文导报》

  




 回复[1]: 今天早上正好翻到一篇文章 陈某 (2007-04-23 16:01:13)  
 
  说的是张伯驹。花了几百两几百两黄金买流失的名画,解放后全部贡献给国家。可是,晚年很惨。唉。

 回复[2]: 共产党就是厉害,不服不行 薛东方 (2007-04-23 16:56:08)  
 
  像储安平这种硬骨头的报人,到了共产党面前再高贵的头也得低下来。

 回复[3]: 这是跟他们的导师学来的。 我是局长 (2007-04-23 18:37:03)  
 
  中共的导师是列宁。

  
列宁对俄国的富农说过:“如果你们不服从,我就消灭你们,这就是我给你们的真理。”

  
“厉害”,太容易了,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手段。

  
只要残酷地迫害你,你就害怕了。谁都害怕。谁的高贵的头颅都会低下来。

  
你的头颅高贵吗?给你一棍子,你不低头?好,砸你一砖头,你还不低头?

  
砍掉你一只手,你还不低头?

  
那就把你枪毙……隔壁那个人就低头了。

  
呵呵呵。一点都不难,没有技术含量。

  

 回复[4]: 技术含量 薛东方 (2007-04-24 14:48:44)  
 
  虐其身,攻其心。

  
没看见那么多口服心服的日本帝国的军人如何为新中国服务?

  
战后回到自己的祖国,仍然念念不忘共产党对他们的改心教育,甚至将其传宗接代。

  
技术含量够高了,难道不服?

 回复[5]:  蛇 (2007-04-24 14:53:02)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散文随笔
    在中国过立秋 
    老年人的选择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四)会同学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三)买汽车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二)买早点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一) 过海关 
    令人难以接受的遗产 
    如何对待老 
    立秋 
    胡侃三十而立 
    李逵元宵猜灯谜 
    和开国将帅子女在东京聚会 
    花钱受罪看国技 
    欢乐的夜晚 
    梁思成与奈良,京都 
    清明节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六十岁的时候 
    金秋桂花分外香 
    读传记论曹操 
    《廊桥遗梦》的副作用 
    我爱解放军 我爱土八路 
    《满江红·哭祭震灾遇难者》 
    春节煮酒论诗词 
    一代奇人魏来五道 
    听夜半钟声到客船 失眠 
    狗肉进行曲 
    揩他人佳肴,饕餮我胃肠 
    又是中秋 
    癞蛤蟆赛过白天鹅 
    天热了、下水去 
    气管炎越来越严重 
    和开国将帅的后人话长征 
    东北人 
    黄永玉怒斥狗杂种 
    《洛神赋》与甄氏 
    历史的悲歌 旧作新贴 
    此曲只应今夜有、何人不起故园情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我不相信一见钟情 
    太座心中的太阳 
    从老丁看我们这一代人 
    被遗忘的延安 
    中秋赏月 
    国庆招待会 
    太座不在家 
    读唐诗 
    幸福家庭六 
    幸福家庭五 
    幸福家庭四 
    幸福家庭三 
    幸福家庭 二 
    幸福家庭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日本八路中国行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