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单喜军 >> 东瀛路上
字体∶
值得深思的问题

单喜军 (发表日期:2006-07-12 20:27:21 阅读人次:4304 回复数:56)

   

  
有关将孩子送回国内还是带在日本,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在日华人来说,这也许是个没有答案的难题,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谁也说不出一个万全之策却是事实。而关于中国教育和日本教育,明眼人却能一眼就能看出利弊,日本的教育虽有其高明之处,但比之根深蒂固的中国基础教育,其“底空”现象也是不争的现实。日本人承认不承认是小事,在日华人家长引起足够重视才是当务之急。

  
笔者曾做过调查,日本小学校的基本授课时间只有中国同类学校的三分之二,日本教科书的难度平均底于中国一学年,日本国立学校的课外作业量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很难想象,在在校时间,授课内容,学习压力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日本的小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必要知识,打好牢固基础。

  
诚然,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方面,日本的小学校要强于中国小学,日本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远超过中国的小学生,但是足够间接知识的获得和贮备,也是个人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很难想象一个不注意学习书本知识和别人经验的人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能对人类文明做出多大贡献。这一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一个不注意吸取借鉴别人教训经验的人必是个固执狭隘的人,一个不注意学习间接知识的民族也必是个偏执肤浅的民族。祖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谚语,前者强调的是间接知识,后者强调的是直接经验,二者作为知识和能力的相对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日本的基础教育,恰恰是忽略了这个根本。但同时,日本的考试制度又脱节于学校教育,日本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其实也是跟中国一样,非常重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众所周知,日本的大学分三六九等,各个大学的门槛其实都是以知识为高度的,没听说哪个大学以学生的棒球水平作为录取的标准(当然体校另当别论)。

  
正是因为日本的国立学校已经不适应其考试制度,所以,才有了私塾这一在日本高度人气的产物。就这一问题,笔者曾经与一日本教育界人士有过一番争论。他说私塾是日本人重视教育的一种表现,要不然孩子们也不会那么趋之若骛,我说私塾在日本的人气大旺恰好说明日本现有的国立学校教育不尽人意,如果国立学校令人满意,家长也不会再花大钱送孩子去私塾啊!那位先生很不以为然,说私塾是国立学校的有效补充,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如果国立学校本来就很完善,那还用补充什么!他还问我中国有无私塾,我说有,但是大多数孩子不必上私塾,校内教育足够,先生面露诧异之色,说那样孩子们岂不是太累?我说日本的孩子上私塾不累?他说那完全是自愿,上与不上都是个人的选择,他似乎在向我展示日本的尊重人权,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不平等的表现,私塾那高昂的学费不要说穷人,就是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说也是望而却步的,只有富家子弟才能迈进那高高的门槛,然而,中国的义务教育却是面向所有学龄儿童的,最后,先生面带不悦之色,不知是觉得我乳子不可教呢还是不愿别人说自己国家的不好,我心里也如鲠在喉。也许,除了我思想上的“偏见”外,文化的差异也是我们各持己见的一个原因。

  
其实,想想,也实在不必跟异域人费口舌,这里,不过是我辈人生历程中的一处驿站而已,孩子也是一样的过客。我们永远融不进其中,日本也绝对不会揽我们入怀。矛盾无边,回头是岸,也许少管别人闲事,做好自己打算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我们背井离乡,不管是求生还是求学,都是我们个人的选择,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没有义务替我们担待什么,我们也绝对没有理由将自己的“前途”抑或“钱途”建立在孩子的牺牲之上,作为父母,更多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做出理智的选择,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毕竟,孩子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

  
(原载日本<<东方时报>>)





Page: 2 | 1 |

 回复[1]: 个人观点 陈某 (2006-07-12 20:38:00)  
 
  如果你的小孩要准备一辈子呆在日本的话,就没有必要送回国读书了

  

 回复[2]:  东京博士 (2006-07-12 21:03:50)  
 
  唱点反调——

  
日本的学校教育和私塾教育是教育多元化的表现,也是以不同的家庭的经济实力,不同孩子的个人差前提下的供自由选择合理系统,中国的基础教育好,为何出国后的人都像阿木林似的?死记硬背不实用的东西太多,回国受教育起码比日本多了许多政治灌输。至于收费问题,国内现在的教育乱收费按照当地薪水来看,早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

 回复[3]: 博士唱的是正调 陈某 (2006-07-12 21:10:59)  
 
  俺也是这个意思

 回复[4]: 也唱个反调--给东博 唐辛子 (2006-07-12 22:13:37)  
 
  您这一句“中国的基础教育好,为何出国后的人都像阿木林似的?”

  
东博大哥:不好意思,原谅我轻轻地问一句:大哥您觉得自己也象阿木林吗?

  
如果您回答不是,那么博士大哥这段话自有问题;

  
如果您回答是,那么,我在镜子里看了这么多大哥的文章,却原来都是“阿木林文字”-----555~~若这样,实在会让人痛不欲生的~

  

 回复[5]:  东京博士 (2006-07-12 22:27:05)  
 
  唐辛子这次时空概念混乱了,我初来日本时,已经大学毕业,并且从事了大学专业的对口工作4年了,来日本时就是个阿木林,真才实学是在日本的企业一线上滚打了这么多年才附身的,你现在看到的我的文字和思想是现在的我,在我初来日本时你认为我能具备这些文字吗?

 回复[6]: 东博兄 唐辛子 (2006-07-12 22:30:42)  
 
  您的真才实学是在日本的企业一线上滚打了这么多年才附身的,那么也就是说,您刚来日本时,没有真才实学吗?

 回复[7]:  东京博士 (2006-07-12 22:51:01)  
 
  是的,相比在日本企业内的东西,我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的四年工作的内容从数量到质量及不上日本的1年。再把眼光放得更宽看看两个社会,中国的科研机构,给类企业,在真才实学上都不能与日本比拟,中科院每年有很多论文发表,但是真正能实用推广的还不如日本一家很小的民间企业,这个在日本的人应该都知道,相信你一定看过《プロジェクトX》这个系列纪实电视片,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有自己坚实的民族产业,中国至今没有,连曾经骄傲的长春一汽都在日益堕落,很多所谓国企国产品都徒有躯壳,从事工业的人应该都知道。

 回复[8]: 两位好! 蓝方 (2006-07-12 22:55:41)  
 
  你们好!我是蓝方。

  
我一直在看你们的对话。

 回复[9]: 回东博: 唐辛子 (2006-07-12 23:01:16)  
 
  大哥说的有道理,但那些是企业的问题。而我感兴趣的是教育,是中国和日本二国教育方式的异同。因为我的女儿过二年要上小学了,日本的教育过于宽松,中国的教育过于严格,都让我感觉担心,不知道将来该如果引导自己的孩子为好,东博大哥是先辈,也许愿意告诉我一些这方面的自我经验。

 回复[10]: 其实每种说法都有一点道理 陈某 (2006-07-12 23:02:52)  
 
  网上只有争议没有真理

  


  

 回复[11]:  阮翔 (2006-07-12 23:23:18)  
 
  "中科院每年有很多论文发表,但是真正能实用推广的还不如日本一家很小的民间企业"

  
中科院和民间企业不是一个性质的单位。

  
日本也好,美国也好,科研机构发表的论文100篇里能有0.1篇用于实用就上帝保佑了。

  
学术论文即使是工科的,都是以理论为先导的,即使理论成熟,甚至实现也是可能的,走到产品化至少还需要3,4年的时间。

  
日本的科技水平领先中国太多,这个我同意。但是你举的例子,太南辕北辙,是错误的。

  
另外,中国变化很快。

  
现在在技术和科研上面,某些领域和日本,美国差距并不大甚至已经赶超,而这些领域

  
差距都不是在技术和科技实力方面,而是工作态度,机制,资金等等其他方面。

  

 回复[12]:  东京博士 (2006-07-12 23:23:25)  
 
  回唐辛子——

  
“日本的教育过于宽松,中国的教育过于严格”,这句话其实很不严密,我2楼的回帖其实你仔细看已经指出了答案,应该说日本的义务教育过于宽松,但这里面有一定的合理的部分,每个社会都不可能全部是脑子聪明的家伙构成的,日本也是,那么既然是义务教育,那么就不能把标准定成精英目标,重要的是教育的普及,如果觉得自己的家庭有经济能力,孩子也有学习的潜力,那么日本社会还提供的各种级别不同的私立学校,私塾等等,

  
这就是我前面已经说到了教育系统的多元化,中国的教育长期的受科举制度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有着这种浓重的烙印,而日本更注重实际能力(但私立学校和私塾重视基础学历的水准并不亚于中国的重点学校),或许这是资本主义竞争社会的生存需要,中国毕竟还不是这种竞争社会,首先有路子就能四通八达,没路子研究生毕业满街找工作团团转的现在也多得是。

  
另外,如果你有兴趣的话,留意一下同样的理工科或文科的中日两国的系科名称的差异(不用很认真的看究竟学什么课程的),就会发现些我上面究竟在说什么的,尽管你的孩子还小,但是观察日本社会还是不能光看表面,时间的积累会让你慢慢领悟出很多新东西的,靠我这里打字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搞不好还像奥亚基说教,令人反感。

 回复[13]: 但是很难 蓝方 (2006-07-12 23:25:29)  
 
  唐辛子你好!

  
对不起,可能我刚才看你的文章弄错了你女儿的年龄。我的女儿过三年上小学,那么可能比你的女儿小一岁。

  
我也常常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很难。幼儿园阶段还好,以后很难说。

  
如果我有陈某先生这样的本事,我真想办一个育儿网站,让华侨妈妈们都来说说。哈哈。

 回复[14]: 阮翔先生的话 蓝方 (2006-07-12 23:31:25)  
 
  阮翔先生的话,让人感到希望,眼前为之一亮。

  
唐辛子有点过急了。

 回复[15]:  东京博士 (2006-07-12 23:31:59)  
 
  回阮翔——

  
理论性的东西比较了也没用,我说的是百姓能实感的东西,否则就是空洞,中科院的例子只不过是大家都知道的,其他的研究机构也差不多。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体制,还有中国人喜欢好大喜功,没有日本人那种忍耐积累的民族精神,当然近代有兵荒马乱的时局,这本身无法使老百姓有长期建立目标和计划的可能。

  
另外,在缩小范围来说,日本的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出自生产第一线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往往是小楼里的东西,这也就是日本的研究成果能在实际运行中反复完善积累,在商品化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换代,造福人民,又能再投资,极少掺入行政干预(除了H2A火箭这类国民反对的研发)。

  
最后科技实力不仅仅是工作态度,机制,资金等,而是整个社会的系统,以及人们的意识的问题,而我个人认为人的意识的落后才是造成一切落后的根源,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政治。

 回复[16]:  东京博士 (2006-07-12 23:41:56)  
 
  再回阮博士——

  
“中科院和民间企业不是一个性质的单位。日本也好,美国也好,科研机构发表的论文100篇里能有0.1篇用于实用就上帝保佑了。”

  
既然这样,请比较一下中日两国的民间的国产科技成果又如何呢?中国除了政治宣传目的以外,有多少日本的《プロジェクトX》里那些常年呕心沥血为民族工业科技奋斗的人?你可能会说是我们的体制扼杀了很多人,我也不否认中国人里不乏《プロジェクトX》精神,但是我又不得不说,中日两国的国民比较而言,勤劳勇敢的桂冠如果只有一顶的话,我还是认为属于日本人的,很遗憾,日本人的努力,进取,谦虚是世界top的。 像我这种在国内吊儿郎当的人,到了日本也会融入奋发图强的洪流,我想这样的在日中国人我们周围有很多很多。

  

 回复[17]: 东博如是说 蓝方 (2006-07-12 23:40:34)  
 
  东博如是说--“日本的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出自生产第一线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往往是小楼里的东西,这也就是日本的研究成果能在实际运行中反复完善积累,在商品化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换代,造福人民,又能再投资,极少掺入行政干预”

  
东博对日本企业很了解阿。这正是我们的弱处。他们在中国投资的时候,关键的地方都不用中国人,而且极少出现内奸。

  
您说的《プロジェクトX》,是在我们家极受欢迎的节目。我第一次看到他们发明电饭锅的节目时,心里又佩服又惭愧又妒嫉。东博一定能理解我的心理吧。

 回复[18]:  阮翔 (2006-07-12 23:41:27)  
 
  “意识”,这是一个太虚无飘渺的词。

  
我们写散文抒情的时候可以糊弄一下,谈及实在的问题,“意识”没有办法定义。

  
至少我只能说实实在在的问题。

  
“日本的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出自生产第一线的研究和实践”

  
看你怎么定义科研成果?

  
我想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研发“成果。

  
仅作为研究工作,”生产第一线“基本上出不了有价值的成果。而且也据不会有一个老板

  
用科研的态度在生产第一线上实践,那太可怕了。

  
”科技“是两个词,一个是科研,一个是技术。你所说的是技术。科学研究恰恰是脱离生常第一线的,这不是说他搞的是空中楼阁,而是说,他所关注的东西并不以市场为目标。

  
另外,你说的恰恰反了,中科院不是和生产第一线脱节,而是作为一个科研机构,

  
太多得参与了生产第一线,如果它能专心的在科研上下功夫,这么多人才,中国的科研

  
水平会进步得更快。

 回复[19]: 再说一句 蓝方 (2006-07-12 23:43:28)  
 
  有《プロジェクトX》这样的节目,不需要任何爱国口号都行。

 回复[20]: 争面子 蓝方 (2006-07-12 23:46:31)  
 
  我觉得阮博士是在拼命为祖国争面子。

 回复[21]: 回16楼 阮翔 (2006-07-12 23:47:39)  
 
  确实少,但是也有。

  
刚刚去世的王选博士,山东大学成功找到MD5撞击的王教授就是两个典型。

  
一个是你所说的开发方面的,一个是科研方面的。

  
中国有很多勤勤恳恳的科学家,工程师,他们真的为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如果你不了解就算了,如果你知道的话,请不要否认和忽略这些可敬的人们。

  
在中国做成一件事情,远比在日本困难得多。

  

 回复[22]: 个别的例子 蓝方 (2006-07-12 23:54:15)  
 
  阮博士说--“刚刚去世的王选博士,山东大学成功找到MD5撞击的王教授就是两个典型。“ ,“在中国做成一件事情,远比在日本困难得多。”

  
这个谁都会承认,赞成。但是只是个别的例子。我想东博说的是社会整体。

  
看你们的帖子,比学习什么都好。谢谢!两位辛苦了!

 回复[23]:  东京博士 (2006-07-12 23:52:31)  
 
  回阮博——

  
没有想到阮博居然连我这里说的“意识”这个词都不能正确理解,我们不是在谈论风花雪月的抒情散文,这一点没有异议的吧?

  
说白了,这个“意识”就是人们对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而这种“意识”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相当大的“共识”,如果阮博这样的层次的海外华人都不具备对这种“意识”的正确理解,说别的也没意思,祖国再落后我也认了,光明或者与他人差距不大,那只不过依然是一句空洞的自慰口号罢了。

 回复[24]:  阮翔 (2006-07-12 23:53:08)  
 
  我不是在争面子。

  
我希望在国外的中国人,除了了解外国,更要了解中国。

  
中国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当我们把问题无限放大,就会蒙蔽住自己的眼睛。

  
中国大学的科研风气等等都还很糟糕,但是中国大学出的论文水平确实越来越高。

  
中国企业的研发成绩还很糟糕,但是在很多新兴领域,中国人已经确确实实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

  

 回复[25]:  东京博士 (2006-07-12 23:59:39)  
 
  回17楼蓝方的“东博对日本企业很了解阿。”——

  
我是在日本的企业第一线拼打出头的人,当然了解,我不喜欢空侃大山。

  

 回复[26]: 我这个外行说一下 蓝方 (2006-07-13 00:00:31)  
 
  我有一点看出来了。

  
东博说的是国内因为行政干预,科研战线上,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科技不能更多地应用到民间。而缺少生产第一线的配合,研究也不能更快更好地进行。

  
是不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阮博士呢,最终一句--“我们不差!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回复[27]:  阮翔 (2006-07-13 00:01:25)  
 
  请问,什么是您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

  
怎样才算是正确的,进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又是如何影响科技的发展的?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当然会影响方方面面,包括科技的发展。但是具体到中国,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如果没有具体的说明,我认为,这就是空话。

  
价值观,这个词,内涵和外延都大得找不到边际,我们怎么能简单的一句话就结束了论证呢?

  
说工作态度上的不同,这就是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体现。体制也是一样。要有具体的概念。

  

 回复[28]: 强烈支持阮博士翔 唐辛子 (2006-07-13 00:07:26)  
 
  阮翔[24]楼所说,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中国是有问题,中国的教育也有问题,但不能因此就将中国说得一无是处。

  
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但并非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

  
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但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要分析别人的长处,但也要分析别人的短处;

  
这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

  
写出来汇报一下,555~~

  
请继续指教。

 回复[29]:  东京博士 (2006-07-13 00:11:28)  
 
  回阮博——

  
仅作为研究工作,”生产第一线“基本上出不了有价值的成果。而且也据不会有一个老板用科研的态度在生产第一线上实践,那太可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这段话说明你对日本的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的实态太不了解了,我这么说,你可能会认为我是逃避糊弄你,我累了,把我近20年的所有经历和观察要在这里用非常精炼的文字回答你,实在是无能为力。抱歉。

  
关于什么叫做“意识”,“价值观”,我不知道你的日语能力如何,也不能乱说,但是我估计你一定知道这两个日语的发音,也听到过日本人说这两个词的,如果能回想一下那时的情景,那么比中文可能容易理解,因为很多近代汉语词汇是日本人发明后传到中国的,这两个词我没有考证过,但是很多看似抽象名词的理解,似乎日语比中文能更直接具体地理解透彻,你骂我是汉奸不用母语思考我也认帐。对于先进的东西被骂汉奸我也依然接受消化,为我所用。

 回复[30]:  阮翔 (2006-07-13 00:08:30)  
 
  具体例子当然有,

  
华为,在通信领域已经比肩世界最頂级的企业。

  
我说的王选,中科院的汉王在技术上都是世界级的,起码不比日本差。

  
我从来没有说过中国已经多么了不起了。恰恰相反,我看到的中日差距实在还大得太多太多。但是这个话题偏了,走题了。

  
我发现想要持续一个话题很难,东博老师很少注意别人帖子的内容。

  
我说的很简单,科研是科研,技术研发是技术研发。混为一谈去比较是错误的。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东瀛路上
    无止之境 
    再叹日本女人 
    感叹日本女人的“幸福”  
    日本的墓地 
    家乡的味道 
    话说种花 
    再富不能富孩子 
    知识和能力----中日基础教育比较小议 
    教育应面向生活 
    吃粽子有感 
    爱情杀手 
    值得深思的问题 
    出国的困惑 
    无奈的诉说 
    灯在心中 
    可爱的ELENI 
    一路有歌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