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水双 >> 水土不服
字体∶
阪神大地震追忆(下)

水双 (发表日期:2007-02-01 20:23:20 阅读人次:1919 回复数:8)

  四,远行

  
两个星期后的2月1日,我踏上了东行的征途。

  
说是征途,一点也不夸张,平时坐特快电车只要半个小时的路程,这次是用自行车,而且走得歪歪扭扭。上午十点出发,黄昏时分才赶到了阪急西宫北口车站。一路上看到了东滩地区的惨状,大火把整个一块商店街及其邻近地区都烧成了废墟,余烬虽然没有了,可是焦味依然在飘。

  
车站很挤,我把自行车放到自行车堆里,上了锁,就挤进了赶车的人堆里去了。到梅田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放了。梅田还是梅田,依然熙熙攘攘。人们的脸上还是堆着大阪人特有的那种浅浅的笑颜,这些笑颜在我看来有点儿歪。当我从难波坐上了近铁电车的时候,才意识到可以闭上眼睛歇一会儿了。

  
好像是在三重县境内,为了拐一个大弯,列车一下子慢了下来。我望着斜后面的车厢,开始细细地想起了这半个月日子。

  
地震以后的两个星期里,没有安心地睡过。原来打工的单位是清扫公司,活当然就多起来了,除了人和动物的尸体以外,什么都扫。

  
不想一个人呆着,总想和别人在一起。晚上就到一家保安公司去干了。那家保安公司就在我家附近,好像是那种接孙子活(Mago-uke)的小公司。平时不忙,到了这个时节就忙起来了。看到贴在门口的招人纸条,我就进去了。老板先问了我的名字,然后就说:今天晚上八点来吧。一边说一边就把我的名字的读音假名写到工作日程黑板上去了。

  
晚上的保安工作是到修复高速公路的工地现场巡逻。修复高速公路是整个复兴事业的首要任务之一,只有把高速公路搞通,才能把救灾物质大量地运送进来。有些路段没有全坏,只要补强一下,就可以通车。阪神高速道路下的国道43号线就成了工地现场,各种各样的重型车、工具都停放、堆放在那里,晚上就得有人看着,防盗。隔一个小时巡逻一次,两个人交替。

  
跟我搭班的是一个小老头,好像对这个工作挺熟。他说,上半夜不用费事去巡逻,抓紧时间在面包车里睡觉,小偷不会在这个时段活动,到了拂晓时分多走几圈就行。两三天下来就知道了,他说得对。当时,一些可以手提的工具,如电锯、电线等工具、用具很“吃香”,是民众、小偷、建筑公司都想获得或确保的。在拂晓时分巡逻时,总会看到一些躲躲闪闪的身影,见到我们走近,便消失了。

  
黑咕隆咚的高速公路下,回荡着我的脚步声。当我迎来透过粉尘的间隙,洒在冷冷的支柱上的晨曦时,一天结束了,一天又开始了。这样过日子,终究是很累的,于是,我就把那些活儿都暂时辞了,踏上了赴名古屋的路途了。

  
到名古屋是上一年年底就定下来的事。那年秋天,我跟着别人,稀里糊涂地开始了就职活动,七拐八弯地就定下来了,是一家本社在名古屋的鞋销售公司。说是要到上海去开店,于是就把我内定了。地震以后,该公司也知道了神户的情形。那时候没有手机,我几经周折,才和公司联系上。他们同意我早点去安顿,于是我就以提早开始研修的形式,白天在樱本町站附近的一家支店站柜台,晚上就住进了在绿区鸣海町的独身宿舍里去了。

  
管宿舍的老夫妻挺和善,问长问短。后来我把买来的、原封未动的被窝送给他们了。我还到附进一家蛮新潮的美发厅剪了头发,三个服务员伺候,他们好像都是新手。上班时,下午有一个休息时间,店长带我们到隔壁的咖啡馆去喝咖啡,天天如此。一边喝一边想,如果我的咖啡味觉从此就停留在这个程度上的话,那太不可想像了。

  
挑了一个工作日,到名古屋市政府去打听,有没有直接供应给象我这样的人的房子,接待我的事务员很为难地说:不行,按规定必须是先成为名古屋市民,然后才可以申请公营住宅。我二话不说,走出了他们的办公室。市政府好象是个军部建筑物,有点象虹口区四川北路山阴路口的淞沪警备司令部。

  
都市银行更牛,我想开个户头,因为没带图章,硬是不让我开。我说,我的图章忘在神户了,支店长满脸堆笑地说:非常抱歉,按规定……。还没等他说完,我就把申请表撕成几片,走了。

  
一个星期以后,我离开了名古屋。回到神户,写了一份辞职书,寄出去了。我的名古屋和回上海就职的故事就这么匆匆忙忙地结束了。

  
几年后,那家鞋店被合并了。

  
两个月以后,我办完了重新入学的手续,继续攻读学位。指导老师伊藤先生虽然要离开神户赴东京了,但还是同意我再入学,并把我介绍给一个更和善的老师安井先生。伊藤老师留下了一句话:通过这次地震,让我们懂得“今天”的重要性。

  
四年以后,我取得了我想得到的学位。

  
五,错乱

  
神户依然是乱哄哄的。休息的时候,我就端着相机,到我过去住的地方去拍照。JR六甲道是我经常去的一个车站。从那儿换上公交车,就可以到大学了。有一个时期,为了好好地拿学分,天天在这儿换车上学,对这儿很熟。有好几个同学都在这一带住,于是就想拍一些这儿的照片了。

  
当我把镜头对准倾斜的六甲道车站,按下快门后,我的脖子忽然被一条胳膊卡住了,接着就是一阵乱骂和乱打。我一边挣扎一边喊救命,终于在那个大汉的骂声里听清了他的质问:

  
“看你们这些没良心的家伙,还敢不敢拍这些惨状?”

  
我喊道:“我不是那些家伙,我也是这儿的居民。”

  
他松了一只手,另一只手仍然拽着我的滑雪衫:“居民?你是那个町的?几丁目的?”

  
我一下子记起了同学家的地址:“某某町某丁目”。

  
他终于把另一只手也松开了。我看到他手里捏着一把水果刀,一闪一闪的。

  
平静下来之后,他问我,为什么要拍照?我说,我对这儿很熟,要拍一点给父母看。他说,给父母看,寄报纸不就行了吗?我说,他们看不懂日文。他这才知道,我是个外国人。突然,他哭出声来了:“你还有父母,俺老娘让地震给震死了。地震一来,老娘心肌梗塞,还没送到医院,就不行了,……”。

  
我们开始交谈了,他指着后面的那片废墟说,这就是他自己的寿司店,也给震塌了。办完了老娘的后事,又要开始为自己的店发愁。这几天,他参加了当地的“自警团”,巡逻防盗。每次看到带着大大小小的摄影器材,出没在大街小巷的专业或业余的摄影者的时候,气就会不打一处来。今天又看到了我,……。我说,你对我动武,要是我有个三长两短,俺老娘不是更伤心吗?他无言以对,又流泪了。

  
他说,给我拍一张照片吧。于是在我的相机里就留下了他站在倒塌的寿司店前的照片。然后,他带着我,到那个地区拍了几张照片,都是那些木结构的房屋,塌得很惨。临走时,他又说,他对自己的手艺绝对有信心,一定要重建自己的寿司店,到时候一定要请我去他那儿吃。

  
最近,我到那儿去看了一下,寿司店虽然还在,但是名字改了,好像是个连锁店。进去吃了一下,没见到那个“大将”。十二年了,很多事情都是无常的。

  
地震,差点儿把人心也震扭了。

  
六,镇魂

  
在神户长田区泷谷町的一个小山丘上,有一片墓地。到了樱花盛开,清明节前后,很多华侨来到这里扫墓。这里是阪神地区中国人的墓地“神阪中华义庄”。

  
神阪中华义庄作为在神户地区中国人的墓地,其历史可以追朔到1870年前后。当时为了安葬在异乡去世的同胞,华侨们在神户宇治野村(即现在的中央区中山手通关帝庙一带)购买了土地,建成了义庄。1941年,迁移到这个地方。这里除了各家族的墓地之外,还有一些共同墓碑,例如合葬中国儿童的“清国孩童总墓”(1900年),追悼在神户空袭中丧生的同胞“万善同归”碑(1949年)等。

  
在中央墓道的右侧,竖着一块御影石做的墓碑,“阪神淡路大震灾华侨留学生牺牲者慰灵碑”。这是神户中国人各团体共同建起来的纪念碑,上面刻着在地震中去世的48名中国人的姓名,碑的背面刻着悼文。镌刻在纪念碑上的每一个牺牲者都有一段令人感叹欷歔的往事。这里简单地说一个故事。

  
在慰灵碑的下段中间,有三个人的名字。郭清华、苏惠玲、郭欣。他们是一家子。夫妻双双都在神仙阁工作,丈夫勤俭、厚道,妻子热心、大方,儿子才四岁。当时,神仙阁的掌柜是个老山东,对他们夫妻都很照顾。我有时偶尔跟着别人去那儿就餐,就会见到他们,打个招呼,说上几句无关紧要的话。

  
他们住的是木结构的公寓,地震后,那个公寓就少了一楼,一家人都压在下面了……。

  
十年后的清明节,神户的中国人志愿者们请在地震去世者的家族再次访问神户来扫墓。我也在一个机关接待了他们,作讲解。

  
他们一行快要离开时,我问家族队伍里一个大娘:“您老是不是郭清华的母亲?”

  
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说,“她是呀。你咋知道的呀?我是他姐。”

  
我扶起大娘的胳膊:“我认识小郭”。

  
大娘也扶着我的手臂:“大兄弟,地震那阵子,你也在这儿?”

  
我点点头。

  
大娘又问:“没事儿吧?”

  
我说:“还好,没事。”

  
大娘摇了几下我的手臂:“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往后要好好活着”,大娘连着说了几句,慢慢地上车,在车窗里,向我挥手。

  
我一直目送着他们上车,走远。

  
到这一天,我才觉得,我的地震好像结束了。

  
(以下照片,可自由引用)

  


  




 回复[1]: 没有看到令人意外的故事嘛 陈某 (2007-02-01 21:10:04)  
 
  还有一个版本

 回复[2]:  taya (2007-02-01 21:35:13)  
 
  楼上的唯恐天下不乱

 回复[3]:  水双 (2007-02-01 22:08:36)  
 
  回班主任:这种事,不大好编。再说,我也不想多说某城市的坏话。

 回复[4]:  小橘灯 (2007-02-01 22:16:09)  
 
  谢谢水博把这场灾难和留学时的悠悠岁月纪录下来。

 回复[5]:  雪非雪 (2007-02-01 22:38:12)  
 
  水双桑经历过地震后有否养成家里常备防震セット的习惯? 比如总是存放几升饮用水什么的。

 回复[6]: 防震セット 水双 (2007-02-02 07:53:18)  
 
  回非雪san

  
没有常备防震セット的习惯,水倒是一直存放的。那些防震セット不管用。比如,倒塌在这样的房子下,就知道备什么都不管用。那些屋子原来都是二楼,地震后就只能看到一楼了。

  


  

 回复[7]:  panuen (2011-12-16 20:38:45)  
 
  话说冰也写过一个类似系列,他跟你住的近么

 回复[8]: 找到了! 变态辣椒 (2014-09-21 02:19:57)  
 
  寫得真好,等有機會去水雙老師提到的華人墓地去看看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水土不服
    辛亥百年祭 
    避讳 
    上海工人阶级的挽歌--读李逊《大崩溃--上海工人造反派兴亡史》 
    我错了 
    号召 
    乱码 
    呼叫阿骏 
    口罩 
    预防新型流感的“十不” 
    你救了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解 
    阪神大地震追忆(下) 
    阪神大地震追忆(上) 
    我在日本打工 
    我为什么要写作(断想) 
    嘴和脸 
    入坛落网记 
    变脸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