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长篇小说专栏
字体∶
《魂系世田谷》评论专辑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6-05-27 17:59:56 阅读人次:3153 回复数:18)

  谈谈《魂断日本桥》与姐妹篇《魂系世田谷》的关系

  
《魂断日本桥》是主人公高安的第一次异域爱情,从初次近距离接触日本女性爱米莉时的自卑到逐渐改变自己,到最终走向完美的婚姻,又突然遭遇事故的打击,爱米莉由于性格的缺陷无法战胜心理后遗症而悲壮结束。

  
因此无论是男主人公高安还是女主人公爱米莉,他们对整个恋爱,甚至交往都是互相陌生的世界,这里面肯定有很多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去情人旅馆,第一次带女朋友去上海,第一次带男朋友去别墅,甚至细小到第一次去某个饭店,某个公园,所有的第一次对主人公,甚至对读者来说都是最美好的,因此读者的新鲜感在《魂断日本桥》的142集中应该是在被第一次带到了南极告终后达到了顶峰。(也有读者在(50集之后久进入了“恋爱”倦怠期,觉得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精彩,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

  
《魂系世田谷》严格地来说不能称为是《魂断日本桥》的续篇,但是在小说展开的时间顺序上是有前后关联的,这是这两部小说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推进情节发展的,没有倒序插叙之类花里胡俏什么蒙太奇之类的手法,因此,《魂系世田谷》仅仅是沿用了《魂断日本桥》故事发生的背景舞台,省去了人物场景交待的笔墨,并且继承了一笔爱情的负的遗产沉重地开场的,而不是像《魂断日本桥》那样的一张白纸上可以随便去涂鸦,因此,我自己感觉虽然很多读者要我轻松对待这个不是悲剧的《魂系世田谷》,事实上写作难度要比《魂断日本桥》还要大。

  
《魂系世田谷》与《魂断日本桥》一样,也是一个以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小说,而且是同一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延续,由于采用了颇为离奇(或者说颇有争议的)姐妹恋上同一男主人公为主线,着重描写主人公的矛盾心理,以及第二次的自卑。

  
第一次是国家民族概念下的大自卑,这是比较虚无空洞的自卑。第二次是再婚对象是死别了的妻子爱米莉的妹妹聪美的小自卑,比较实际的自卑。现实生活中应该有这样的例子,但是不想把这种题材写的很市井,只想着重展开人物如何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工作事业上的共同配合,重新获得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从中让诸位读者自己去发现人性的真善美和家族的亲情和友情(或许还有超越年龄的爱情)。

  
由于小说的主人公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虽然有利于内心世界各种变化的描写,但读者自然而然会从主人公眼中去看世界,于是《魂系世田谷》的爱情故事中的“第一次”就不如《魂断日本桥》来的多,也没有那么多的“第一次”,或许为了不去刺激心中的隐痛必须回避以前很多的“第一次”的此情此景,因为对主人公来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日本女性了,而且女方的家庭本来就是自己的家,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读者如果依然停留在《魂断日本桥》的欣赏眼光来阅读《魂系世田谷》,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再写第二个类似的故事了。

  
从这个视点出发,《魂系世田谷》将着重的不是以前那种什么都是“第一次”的新鲜感,而是人物如何去摆脱第一次的心理阴影,去创造新的人生和新的追求,这也是我希望体现“珍惜现在”这个主题在这两个关联小说中同样的命题。人都是有缺点的,有缺点并且不断去意识并努力改变什么,这样的人物既有血有肉,而且也有真实感,可爱可敬,所谓真实感,不一定小说中的某人就是生活中某人,那样去理解就太肤浅了。

  
期待通过欣赏《魂系世田谷》,各位读者有些不同于《魂断日本桥》的新感受。

  
————东京博士 2006年1月30日

  




 回复[1]: 一点点小问题 huaiying (2006-05-29 05:02:50)  
 
  东京博士的这两篇都拜读了,第二篇还在等下文。文笔很细腻,到底是文学博士。只是对人物,尤其是女主角的内心世界描写得还差点儿。可以理解作者的心情,毕竟两国文化习惯根基不一样,很难看透对方,尽管双方都是出于好意,。。。

  
不知为什么东京博士把“お母さん”音译成奥加桑,奥多桑还凑合,可这个奥加桑实在让人难对上号。

 回复[2]: 抱歉,俺的自我介绍已经说过了, 东京博士 (2006-05-29 07:06:12)  
 
  “网名不代表学历,,,,理工科出身的文字爱好者”。

  
お母さん”音译成奥加桑符合上海口音,这个在这两部小说中符合男主人公的人物氛围。

 回复[3]: 按照普通话音译可能“咖”或“伽”比较好,但是视觉上还是“加”比较自然。 东京博士 (2006-05-29 09:46:40)  
 
  

 回复[4]: 从香织的眼神谈《魂系世田谷》 东京博士 (2006-05-29 10:18:59)  
 
  《魂系世田谷》写到了74集时,话题不断涉及到了女配角,聪美时装店内会说法语的店员,文静美丽的香织,同时将展开高桑如何完美地解决法国服装设计师与聪美之间曾经发生的那场纠葛,这里面香织将是一个关键人物。

  
74集在各网站发表之后,不少读者公开或私底下在议论高桑会不会与香织再发生一场曲折的爱情戏,现实生活中这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如果看过了《魂断日本桥》142集高桑与爱米莉的那场生离死别的爱,又看过了《魂系世田谷》至今为止的74集后,相信广大读者对高桑的人物性格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了,那么换个角度说,即使香织有那么点意思,高桑对自己的爱情态度全部向香织明朗地敞开了,这还可能吗?

  
当然,这也是俺在写作上故意留了一些给一部分读者希望的想象余地。有时候男女之间产生自然的好感,不一定非要点穿或继续升华,现实中压抑掉的爱(如果能算作原始朴素的爱的话)远比走到花前月下的爱情故事要多得多,比如林思云的《无言之约》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类似这种感觉的朦朦胧胧的爱,或者说是产生爱之前的好感,究竟是不是爱,其实判断基准很简单,那就是失去时会不会令你惆怅万分,这种惆怅是不是不会立刻消失。

  
所以香织和高桑之间的这种感觉,只能留待各位读者自己去品味了,高桑这个人物因为不愿意负心与爱米莉(尽管已经死去)曾经不断拒绝聪美的大胆直率的爱情,最后终于与聪美走到了一起。

  
按照高桑的人物性格,是不会负心于聪美与香织走到一起的,但是从人物原始性格上说,如果当初高桑在原宿遇上的女孩不是爱米莉,而是香织,或者不是在原宿,可以安排在路上香织的车发生了故障,同样的爱车族高桑帮助香织脱离了困境,那么发生一段完全不同的《魂断日本桥》的爱情故事的概率也应该是很高的。此乃题外话。

  
香织身上表现出来的种种性格特征有着很多与爱米莉类似之处,也可以说是日本传统女性的共性部分,如果按照最忠实地体现高桑的爱情观来说,高桑与聪美的结合并不是十分完美的,但从高桑固有的道德观来说,高桑已经不可能再背叛聪美,这就是社会人的爱情与学生娃的不同,也是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感在自己的私生活中的自然体现。

  
高桑自尊心强烈,认识了爱米莉以及进入世田谷的世界后,虽然有了很大的脱胎换骨的改变,但是一个成年人的性格深处形成的东西,尤其是中国社会启蒙教育中打下的很多烙印是很深很深的,更不同于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人那样,高桑的儿童时代是中国社会最惨烈的和平时期,出国又是一个中国人的固有观念经受大转变大冲击的年代,因此要靠高桑个人的能力改变自己的人性弱点就像要他去改变社会一样困难,只有社会环境默默地改变他,而这个过程包括中日两国的不断的文化碰撞摩擦融合来完成的,这也是我这两部小说的主题所在。

  
高桑也是一个自卑的人,两个很普通的日本女人在同一个屋檐下不同的爱情时代给了他2次轰轰烈烈的爱,再坚强无比的男人都无法抗拒石榴裙的力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男人的确是钢琴,女人替男人奏出了美妙的乐章,这就是《魂断日本桥》和《魂系世田谷》。高桑的自尊如果说是在以奥多桑为代表的日本上一代男人的无声的举止中开始朝真正的自尊走去时,那么世田谷的女人们才是让高桑放下了自卑,同时高桑也不会因此而在女人们面前炫耀自己,因为那样违背自己的自尊,高桑的自尊和自卑就是这样制约着自己的做人方式,所以时而让人感觉是一种男人的完美,时而又会让人感觉有欠缺。但无论如何,含而不露的日本文化精髓已经在10年后的高桑身上形成,这是他在日本社会有一种比中国社会更如鱼得水的感觉的原点,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高桑在《魂断日本桥》中与爱米莉的一场爱,虽然他们年龄相差10岁,但是两个人在精神追求上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因此那是一场浪漫式的爱情故事,却因为有着双方各自雄厚的生活基础作为背景展开。我认为即使整体基调浪漫,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充满着活生生的生活气息的,无论是高桑还是爱米莉,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人物也不是不可信的,因此我相信这是爱米莉的魅力倾倒不少粉丝的原因,读者的追求与作者是一致的,一些读者的一部分生活经验也会与作者吻合,以至于我在读者还没有擦干为爱米莉流泪,立刻着手构思写另一个异色爱情故事《魂系世田谷》时遭到了一片反对之声,在写到将近40集时依然有人表示不喜欢我笔下的聪美这个人物,也许他们太爱爱米莉了,太懂得失去的东西是那么的美好,那为何不珍惜活着的聪美呢?

  
高桑在《魂系世田谷》中从一个大哥,在现实的挣扎中变成了聪美的恋人,丈夫,但是聪美是一个比爱米莉更多的倾向欧美文化,无拘无束的现代日本年轻人,在她身上已经看不到姐姐爱米莉那种丝毫的日本传统的文化现象,甚至言行举止谈吐方式,但聪美也是一个清纯女孩,一张可画很多美好图画的白纸,聪美的性格不同与爱米莉,却并不是说等同于小说中的另一个配角燕燕,按照时代来区分,聪美应该属于燕燕的同代人,与爱米莉应该有些距离的,这种距离并非年龄,而是文化意识上的。

  
但是细心的读者应该能够品味出,聪美和燕燕都是两个很不错的现代年轻人,她们都很努力,有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新事物,不能算是社会的精英,但是恰到好处的普通人在她们身上反映出的每个小亮点又告诉了我们,她们的不同依然源于国籍身份,从小教育环境带来的烙印,甚至是各自至今为止生长环境的烙印,但燕燕的顺应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大姐那一代人,甚至超过高桑,燕燕的思想不用花10年在日本就能达到高桑的地步,但是个人的性格中的决定因素与高桑是没有可比性的。

  
高桑与聪美虽然走到了一起,但是高桑无论是在生活上对聪美的呵护,还是在事业上的全力帮助,都应该算是对聪美的一份真诚的爱,但是这又似乎不同于爱米莉时代,对于浪漫型的爱情,高桑已经身心疲惫,或许随着爱米莉的死,那个高桑也一起死去了,活着的高桑不愿意去重演让自己想起爱米莉的那段催人欲泪的往事,那也就不可能与香织再有浪漫史,如果仅仅是很现实的爱情,那么高桑也没有必要,因为聪美的存在就是这样的,而且无论聪美怎么称呼高桑,他永远是聪美的大哥,聪美也是那么的依恋和依赖这个大哥的,尽管他们在法律上成了夫妻,生儿育女,为世田谷延续了家族。

  
——东京博士 2006年5月27日11时 于东京

 回复[5]: 与网民白合谈香织和聪美 东京博士 (2006-05-29 10:22:47)  
 
  白合——

  
答博士,为什么俺喜欢香织。

  
俺觉得,博士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最好,给俺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爱米莉和香织。

  
爱米莉俺就不多说了。之所以觉得香织好,是因为博士对她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描写的很到位,和俺认识的日本女孩对上了号,换句话说,香织在俺心目中站得住。

  
反之,博士对聪美化了很大的笔墨来描写,可惜还是没能在俺心中站起来,原因有两个。

  
第一,聪美喜欢高桑的动机和理由都很牵强,说服力不够,或者说铺垫得太薄。所以,这个人物先天不足,就很难站立起来,尽管博士费了很大劲。

  
第二,博士对像聪美这样层次和性格的女孩,在心理上的了解和一言一行的观察,远不如对爱米莉和香织那样的到位。总觉得博士和聪美是两代人。

  
总的感觉,博士对聪美的描写,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其实,聪美没有(也不可能有)那么好。俺作为旁观者,看着很累,为博士捏着三四把汗。

  
东京博士——

  
被你说对了一些。这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意识冲突,聪美属于后者。

  
高桑(不是博士)与聪美的确是2代人,高桑当初也有这种感觉,所以。这也是高桑处于被动并拒绝聪美的一大理由,高桑最终与聪美走到一起,不能不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世田谷利益的考虑,高桑也不是个超人,是凡人,则也会为现实而生活折服,这么说到并非一定是看中世田谷的财产,从帮助小松家(也就是自己永远爱着的爱米莉家)已经上升到了高桑的使命感的位置。

  
聪美年轻漂亮,很少有尘埃玷污,高桑在聪美事业开始需要帮助的这个空隙中自然而然的介入也是合情合理,由此产生爱情也是现实接触中合理的结果,当然契机是巴黎之夜,男人都有一种占有欲,或许高桑当初并没有预谋走上那一步,但是在接触阿托里埃开始,高桑的男人自尊心被刺激到了爱情的位置,那也正是中了聪美的下怀,因为聪美早就有了随时接受高桑的精神准备,对聪美来说是如愿以偿,而通过聪美的如愿以偿,激发的便是高桑的社会人的责任感,这是完全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把高桑与聪美说成是先结婚后恋爱也不为过。

  
白合——

  
不敢同意聪美“很少有尘埃玷污”,因为她曾是原宿的一个Cosplay女孩。

  
东京博士——

  
Cosplay并非都是不良少女,这个你的认识略微肤浅了一些,请从文化角度去理解。

  

 回复[6]: 《魂断》、《魂系》(部分)读后感 xzhang (2006-07-20 17:52:48)  
 
  基本读完目前为止的内容,感觉如下:

  
1,《魂断》的爱米莉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从她心甘情愿地开车每天到丈夫单位等丈夫、对姨妈向其丈夫的非礼所表现的克制到最后自杀,完全是符合她这个日本女孩的思维、行为逻辑(中国的或西方的女孩未必会如此)。可以说在华人文学中很难得、也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日本女性的人物形象。作者不但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外貌、形体,也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灵魂。尤其是作者在很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因而小说具有平铺直叙式、或日记体的叙事风格)写得如此摄人心魄、凄美甚至让人一掬同情之泪,可见作者观察、感悟和表现的深入和细腻。

  
2,《魂系》的聪美塑造的不太成功,固然cosplay的女孩未必都一定会乱七八糟,但是就她敢爱敢恨、活泼开朗的个性,居然在当代日本(尤其是东京)那样早恋成风的社会里,无风无浪地度过中学、高中、大学、甚至留学法国而一尘不染(你可以比较“我”与爱米莉和“我”与聪美的第一次,后者的描写似乎有些缺乏自信喔)。你可以强调她与众不同,但是为了说明这个特殊,你应该从人物性格、情节中予以铺垫和说明(爱米莉则比较可信),而现在这样就难免有牵强的感觉。所以有网友为你捏二三把汗并非言过其实。

  
3,关于与香织的纠缠那一段,似乎很败笔,一个男人到一个单身女人家里,就一个阅历丰富的成年人而言,无任什么理由都是极为犯规、极为草率的行为(这不同于中国),即便对方有病,“我”也可以叫上另外一个人同行,以避嫌疑。因为单身男人敢于上单身女人的家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一切,其严重程度甚至于超过去所谓的爱情旅馆(理由很简单:后者也许仅仅涉及肉体,而前者则涉及灵魂)。更何况纠缠多时,还全身而退,尽管“我”是中国人,或服膺“坐怀不乱”的圣训,作者也何至于忍心对其做如此矫情的考验!而香织与法国人的拉郎配的情节也是不可思议。

  
4,至于“我”——高安,似乎有些过度拔高和神化。他的缺点也似乎是为了铺垫他的优点而存在。为了使这个人物丰满,似乎也需要讨厌他的人来予以烘托(他讨厌过一些人,似乎从来没有别人讨厌他),否则又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只不过他奋斗在异域而已。

  
5,小说中略嫌重复和过长的政治性评说也是败笔,可以通过情节或对话而适当展示出来。但小说和政论究竟不同(你那么多政论,却让别人不政论,似乎也过于垄断)。至于有人认为“我”如何地不爱国或汉奸等等,固然见仁见智,但小说中“我”如何地挣“中国人”的面子也是明白无误地说明问题了(实际上,很多人入了其他国籍,为了生存,对原来的母国国籍掩饰惟恐不及,而“我”则反其道而行之,从中可见一斑)。作者对于网友的反应似乎过于激烈,作用与反作用自然会相当。一一对应也应付不过来,甚至连小说本身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我有些怀疑:尤其小说愈靠后愈见增多政论,是否是为了“反击”网上的批评)。何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呢?

  
6,就表述而言,包括日语原文的乱码很多,上海话固然对有些人很亲切(包括鄙人),但是大多数国人一对日本人,二对上海人,虽然二者性质迥然不同,但都是好感缺缺,想必作者也不会无动于衷吧。

  
以上读后感,仅供参考。也许有误读,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但绝非好为人师。因此回应之类,不做也罢。(此贴也放在倍可亲的网络文学贵作之中,请勿以为鄙人纠缠不清,因为经由你介绍才知道这个网站的。顺便申明一句,鄙人专业并非日本语或日本文学)。——浦北居士

 回复[7]:  东京博士 (2006-07-20 13:58:59)  
 
  谢谢评论,聪美的个人隐私似乎没有必要在小说中叙述,至于香织,阿托里埃等等的人物塑造,那就见仁见智了,作为主人公的塑造,我想在于其自身的交友圈子的取舍。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回复[8]:  东京博士 (2007-02-02 16:34:01)  
 
  鸭嘴甩干卤汁,答郑若思的评《魂系世田谷》

  
郑若思——

  
俺又要说难听话了,这回是真难听。

  
侬这个续集,俺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侬在楼下调侃俺“爱上了爱米莉”,瞎说,俺的口味俺自己知道,侬要写出让俺爱上的女主人公,还真要再修炼修炼才成。

  
言归正传,侬为《日本桥》的成功冲昏头脑,就是农民起义也要义无反顾地写下去,殊不知续集这样的爱情故事,俺到网上别的地方还能找到相像的,《日本桥》里那些独特的东西,在续集里找不到了,能看到的都是过去的重复和简单的变形,在文学的角度上看没有新意。

  
记得杨沫写了《青春之歌》以后非要写什么《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俺保证出个填空题,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后面两个空上面要交白卷。巴金写了《家》、《春》、《秋》,《家》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是有几个知道《春》、《秋》里写了什么?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

  
东京博士——

  
1。《魂系世田谷》并非单纯的《魂断日本桥》的续集,而是时间顺序和故事背景上偷懒笔墨一下借用前者的财产,这个我前几天的一个专门帖子有过说明了,不再赘述。

  
2。《魂系世田谷》其实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一部分被《魂断日本桥》的悲剧造成的遗憾,按抚一下这部分读者的心灵(估计人数还不少),俺不否认这个写作动机巨大。

  
3。《魂系世田谷》已经不再是以描写中日异域爱情故事为主,兼顾介绍两国文化比较为辅的调子了,这不仅是因为男女主人公都是日本国籍,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异域爱情,而且本来高安与聪美就已经是同一家族成员,感情戏的主调为同一屋檐下的异色爱情(当然俺知道有不少肤浅网民会认为是乱伦,让反日分子在网上忙乎一下,否则他们会上街难为外交部的),更主要的是抛弃国家民族概念来描写通过聪美的时装店的事业为主线来作为这个爱情故事的载体以及小松家的兴旺发展,并融合了中日法三国的舞台背景来展现。

  
如果现在依然想期待《魂断日本桥》那样的风格,那么既没有必要再写《魂系世田谷》,这样的读者本身也不适合继续阅读《魂系世田谷》,可以自己在《魂断日本桥》时关机。反过来说广大读者中既喜欢看悲剧,承认《魂断日本桥》的(当然还有老郑这样的本来就不喜欢聪美这个人物的读者),也有喜欢看大团圆结局,喜欢看《魂系世田谷》的,还有两者都喜欢而强烈要求写续集后连起来看的,当然还有凡是东京博士写的东西,都必须贬骂一通为后快的,这就叫做见仁见智,见愚见粪,网络之大,无奇不有。

  
不管怎样,如果这两部小说能引起广大读者各种反响,这本身说明我的劳动并没有完全失败,至于算不算成功,我并不计较。

  
我认为这两部小说是否印刷出版,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因为通过网络已经达到了我的初衷,本人并非为了盈利而每天锲而不舍地敲打键盘。虽然如此,如果有机会能出版或改为影视形式传播,本人依然不胜荣幸,此乃后话不谈。

  
不过最后俺不得不自吹自擂一句:杨沫和巴金如果那时有网络,也未必敢在网上这样real time地写长篇,首先文学大师们对读者指出错别字的心理承受压力就不一定能达到俺这个经常被某些人说肚量小的上海男人,他们如果敢在网上即时写小说,不说惨不忍睹,我敢说至少也不会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青春之歌》和《家》《春》《秋》的样子。

  
——东京博士 2006年2月5日

  

 回复[9]: 不喜歡“完美”的高桑 YANGCC (2007-03-12 15:19:20)  
 
  感覺東博是把高桑當作心目中理想人物來塑造的。確實,高桑的情況基本上是一個上海男人能在東京做到的極致了,有不少地方甚至脫離現實了。但是作者這麽精心塑造的主人公一點兒也不討人喜歡:深入骨髓的國人自卑感,虛僞的説教。

 回复[10]:  东京博士 (2007-03-12 16:16:43)  
 
  这是青菜萝卜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塑造的主人公如何,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塑造,各位读者去独立思考如何面对异文化的摩擦和冲击。嘿嘿。

 回复[11]: 那个郑若思到底哪里去了? 陈某 (2007-03-12 22:21:52)  
 
  奇怪阿,我找了他1年

 回复[12]:  老4 (2007-03-13 12:04:14)  
 
  魂系世田谷って、想起一家4人殺害事件。

 回复[13]:  吴卫建 (2007-03-13 12:28:00)  
 
  在想到日本犯罪率时,我也常想起此案,如此恶性事件在日本很罕见。2000年末此案发生至今已经6年多了,但现似乎还是一点线索也没吧,真有点不思议啊。

 回复[14]:  东京博士 (2007-03-13 12:45:08)  
 
  老4的搞头水蛮结棍的。

 回复[15]:  老4 (2007-03-13 12:50:24)  
 
  呉先生説的有道理,俺是實話實説。

  
博士よ、請講普通話,就是骂我,我听不明白等于白骂

 回复[16]:  吴卫建 (2007-03-13 14:54:40)  
 
  老4,东博那不是非礼的话语,那是沪语,其大意为两者无关,不要搞混淆了,并带有些轻松的口吻说的。

  
我原每天通勤路过那案件发生的附近,那是一个很好的住宅区,还有罪犯在行凶时,连2个小孩也不放过,为此,我影响较深。

 回复[17]:  东京博士 (2007-03-13 14:47:15)  
 
  俺好像没有过莫名其妙骂人的习惯,难道俺在眼睛雪亮的广大革命群众心目中9这形象,郁闷啊。。。。

 回复[18]:  志村犬 (2007-03-13 20:28:39)  
 
  这个我也可以作证,东博的这句上海话没有贬义,纯粹一句玩笑话.

  
请老四桑明察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长篇小说专栏
    关于盗版《魂断日本桥》商业行为的抗议 
    献给我们的青春时代 
    [连载]魂断日本桥(1-50) 
    [连载]魂断日本桥(51-100) 
    [连载]魂断日本桥(101-end) 
    《魂断日本桥》评论专辑 
    [连载]魂系世田谷(1-50) 
    [连载]魂系世田谷(51-最终集)  
    《魂系世田谷》评论专辑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