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中日文化篇
字体∶
中日文化比较:儒教的分歧点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19-10-12 14:59:56 阅读人次:2444 回复数:2)

  众所周知,日本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影响,因此儒教在今天的日本也到处有其踪影可见,从平民的待人接物礼仪,到稍有文化层次的人也会阅读孔孟之道论语之类的中国古代文学,就连着名的日本老右愤青的东京都前知事石原慎太郎,他的书房里也有论语这类中国历史名着。

  
儒教传到了日本之后得到了极致的发展和继承,武士道精神就是一个对日本历史上,乃至今天日本民族精神中深入骨髓的一个文化象征,但喊打喊杀的诸如“武运长久”,“忠臣藏”,“士可杀不可辱”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战后日本走上了民主自由和平的道路,但日本人的人生观中,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一直无形地伴随着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死荣辱美学观,它的源头还是儒教。

  
儒教是起源于中国最早的宗教形态,在战国时代之前,儒教是一个散乱的体系,包括思想体系,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宗教鬼神观,拜神驱鬼,敬天敬祖的礼仪礼规等。这些也直接影响了日本的神道教。

  
但日本后来独自发展了自己的神道教,诸如人死了之后皆成佛,不再追究生前的罪孽,但却很难得到中国人的理解,其实日本神道教的这种说法,本来就源自中国的“立地成佛”。

  
正因为儒教文化对日本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了近代日本人直到今天,他们做错了事还是依然会首选引咎自杀这种方式。这是导致了日本人自杀率虽然年年下降,但引咎自杀率却始终降不下来的一个深层原因其实就是儒教在日本的变形。

  
比如2004年日本的一家养鸡场夫妇浅田肇因为发生鸡瘟禽流感疫情,因没有及时向当地卫生检疫机构联系,备受媒体批判,为此老夫妇双双在养鸡场树上上吊自杀,留下了“给各位添了莫大的麻烦。浅田”,以谢世人。

  
10年后的2014年,在全日本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院小保方晴子的STAP万能细胞论文造假事件,她的导师笹井芳树在事件调查中倍感社会压力和责任,选择了自杀身亡,这在“好死不如赖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是不可思议的傻瓜行为。

  
中华儒教文化的上下忠孝关系到处散发着霉味,即使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砸烂一切,它的毒素在中国人体内以及从上到下的人际关系网中,不仅遍布社会,还渗透于家庭家族中。从几千年来家族家法私刑盛行,到家长制一言堂的说教洗脑和广泛的国家禁言和因言获罪愈演愈烈,无不成为中国社会无法普及现代民主法治思想,也是西方人期待经济发展了中国自然会民主化的一个巨大的盲区和误判。

  
儒教从小教育人们遵守君臣绝对服从关系,是封建意识能长期有效统治百姓的强大的精神麻醉药,在家庭启蒙教育中也有大量的毒素存在。比如,中华儒教把家长放在孩子的绝对至高无尚的位置上,就像皇上跟屁民的关系。

  
西方社会和日本社会,父母让孩子做一件事会说“请你能不能帮我”,做完了会脱口而说“谢谢”,在中国的家长们看来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他们从不觉得对自己孩子关门施教的道理,出了家门自己到死都只是皇上绝对的奴仆。

  
西方人对孩子的教育从启蒙时代开始就体现了平等自由追求个性的特征,这在中国社会长期的儒教崇拜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使父母错了,也绝对不会对自己孩子认错说“对不起”,因为中华儒教一直是是哪怕父母有错,小辈也只能忍气吞声,否则就是不孝。在这样没有是非观念的人际关系中,家庭压抑不会进化,社会也不可能有进步。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用来教育他人的一把利剑,可事实上,中国有上亿的农村人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谋生,一旦站稳了他们一辈子都不想再回自己的出生地,这如何拿“狗不嫌家贫”来解释呢?狗无法鉴别好坏的东西,比如狗会吃屎,人也一样去模彷,那人活得不跟狗一样了?

  
再说“子不嫌母丑”,美与丑当然不仅有客观标准,还有感情色彩,如果纯粹是外观上的丑陋,那的确可圈可点,但如果一定要把丑陋说成美好,这种畸形的教育和思维方式怎麽想都不可能是一种正常。

  
记得我小学时代,我母亲就常常会强词夺理对我说:“大人说的话你听着记着,不许回嘴”,这种教育怎麽可能让人心服口服?人到了青春期反抗期,加上接触外界社会讯息多了,自然会逐渐形成看问题的不同角度,那种我是长辈我绝对的儒家思想教育,不仅不能培养下一代正常健全的思维方式,而且是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步的巨大阻力。

  
同样的场景,在日本,由于日本女性结婚后就在家相夫教子,而且日本没有隔代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的习俗,因此母亲在孩子启蒙教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有其母必有其子,现代日本女性大学毕业高学历普及率极高,

  
日本女性的婚后离职一见不被各国理解,觉得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殊不知日本正是这些受过现代良好教育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母亲,用她们的学识和教育专职育子,成为培养高质量下一代的启蒙老师,日本母亲在极为重要的育儿成长教育中比任何其他国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对于中国儒教的“子不嫌母丑”肤浅的外形美丑教育,日本奉行的是“良母胜百师”的内在教育的名言。同样出自儒教文化,到了近代,中日两国却如此截然不同,这也是明治维新时代开始,中日两国社会近代化发展成败的分歧点,也决定了看似有很多文化相似之处的中日两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却是截然的不同。

  
母亲的外表可以不漂亮,那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在极端而言,有各种整容美容医学技术),但是具有良好素养的母亲,必定会教育出良好素养的下一代。所以中国的儒教文化大量传到日本时,“子不嫌母丑,狗不嫌贫”这种歪理烂句在日本失传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人更注重母亲启蒙教育质量的这句谚语:“良母胜百师”!

  




 回复[1]: 彻底否定才有救 weilin (2019-12-04 09:59:52)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他一方面介绍先进国家情形,以促进“文明开化”;另一方面又鼓励日本人发扬独立精神,以保持在列强环伺下的日本民族的独立。著名的口号“脱亚入欧”,即是福泽谕吉首先呼喊出 。 [5] 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汉学家。受父亲影响,福泽谕吉熟知孔孟等儒家名著和中国历史,青年时代在长崎学习荷兰文。曾在大阪师从著名兰学家绪方洪庵,并成为优秀的兰学学生。福泽谕吉在26—34岁的时候,三次出访欧洲和美国,并将在欧美的所见所闻写成《西洋事情》、《西洋导游》和《西洋衣食住》等书。这三本书轰动一时,影响甚大。福泽谕吉目睹了欧美国家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坚船利炮、富国强兵和工商繁荣,也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封建主义的相继没落,遂萌生“脱亚入欧”的思想。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福泽谕吉还在报纸上发表《脱亚论》文章,主张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他还呼吁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 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是近代第一位,对儒家文化 彻底否定,不是99%否定,是100%否定,将儒家文化真正的视为 “一无是处”的毒物和垃圾的,屈指可数的人。这种思维的彻底性决定了他的思想的不朽。

  
我在此弄出个1%的差别是想强调,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否定儒家文化的人对儒家文化至少怀有1%的好感,(我认为这是“思维分割”产生的缪误。这种缪误普遍存在不仅限于对儒家文化的看法。)

  
而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摆脱儒家文化的毒害。因为,

  
这种误解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习惯中基于动物趋炎附势的本能产生的思维短路的结果— 被美言大话感动迷惑而生出“好心办坏事”的遗憾、怜悯、迁就并为它继续努力从“洗脚水里抢救婴儿”。儒家文化里只有臭水没有婴儿。

  
“好心办坏事”,是不经头脑的臆想,人云亦云,它是不存在的。“办坏事”绝无可能是因为“好心”,只能是无知或者愚蠢。

 回复[2]: “同样出自儒教文化,”这句话有违本文的逻辑 weilin (2019-12-04 10:20:31)  
 
  “同样出自儒教文化,” 这个说法,既不符合事实(人家从理论上思想上已经将它彻底否定抛弃尽管知行习惯上难以尽除需要时间,近年来日本社会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不满度的大升,毫无疑问的包含了对儒教文化的愈加厌恶)也与后文自相矛盾。更容易引起误解(尽管此文作者自己没有误解)。因为,日本社会的改变并非“出自儒教文化”而是“出自对儒教文化”的与西方文化比较认知后的彻底否定和抛弃。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中日文化篇
    喧哗两成败的经典事件:忠臣藏 
    日本人为什么是非不分? 
    福原爱在台湾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福原爱带来的国际大地震 
    中日文化比较:儒教的分歧点 
    我在日本“看”广场舞 
    无声的震撼 
    五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四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三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欣赏日本茶道 
    今日上海滩:东台路古玩市场  
    中日消费小事的杂感 
    中日生意经的差异 
    日本人吃鲸鱼与保护动物的矛盾 
    再谈中日男女平等观念 
    [原创]简评杨逸获日本芥川文学奖 
    漫步[柴又]——寅次郎的故乡 
    海外中秋话月饼 
    中国大米为何不如日本大米——与龙之醒商榷 
    日本人为何冷酷无情? 
    谈谈日企为何不愿意雇佣外国人 
    上海滩的文化新热点——泰康路田子坊 
    日本社会的日常五[心] 
    木子美改邪归正了吗? 
    扭曲的人性——三评《我的女友里美》 
    嘲笑他人的民族心理——再评《我的女友里美》 
    爱情的自私与本能——评《我的女友里美》 
    中日文化交流:再谈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宁波,麻将及其他 
    中日文化交流:不可思议的日本立食 
    从日本的“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 
    从《含泪活着》重新思考什么是幸福? 
    打倒[你好厕所]! 
    我们需要欧洲的Renaissance精神 
    漫谈中日拉面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人究竟是否歧视中国人? 
    日本饮食文化谈[四]  
    日本饮食文化谈[二]  
    日本饮食文化谈[三]  
    日本饮食文化谈[一]  
    人情与自由 
    再谈大中华与小日本  
    中国人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心理 
    [原创]Never give up! 
    [原创]日本的咕老肉和天津饭 
    [原创]星巴克与喝凉水 
    [原创]欧洲归来看日本 
    [原创]法国老太太鲁西 
    [原创]阿Q先生新说 
    [原创]谁动了我的蛋糕? 
    [原创]情人旅馆体验记 
    [原创]盒子旅馆体验 
    [原创]我的麦当劳历史情结 
    [原创]吹“牛” 
    [原创]书包情怀 
    [原创]从茶叶盖子看中日差距 
    [原创]我无法理解酒吧文化 
    [原创]浅谈日本文化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