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中日文化篇
字体∶
再谈中日男女平等观念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9-02-06 12:50:20 阅读人次:3303 回复数:13)

  

  
不少中国人跟我谈论过有关在日本女性的工作问题,其实我也抱有日本社会男女不如中国平等的念头,但与不少人的想法又略有不同。

  


  
一个时期,我一直以为是因为中国人对日本社会的不了解,或者是所谓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至少30年前为背景的那些介绍到中国的经过筛选的较早的日本电影或其他媒体中,这些介绍固然不能说都是完全脱离实际的,但总觉得比较肤浅,与现状日本有差异。如果日本真的是我们想象中的男女很不平等的话,那么近代发展起来的现代科技和积极引进消化西洋文明的日本的今天,也是不可能忽视了女性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她们不应该仅仅是甘于我们认为的“不平等”,而是社会结构的一些不同不符合我们的男女平等的中国人的标准吧。

  


  
带着一些疑惑,也是我从踏上日本那天起特别注意到日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在稍后的一些直接与日本的女性交流中,也反映了她们如何对自身的社会价值,对我介绍的中国现代男女平等观念是否能理解或共鸣,都曾经是我逐渐积累并充实了中日两国的男女平等观念的差异。而且,同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准和教育水准的不同,同是女性也还存在着对广犯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的不同的视点和理解。

  


  
在日本,为了取悦于大多数过劳积累的精神重压,绝大多数未婚的年轻女性由社会雇用的潜流走向只能从事超市或各种商店等服务性行业,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就职于大小不同公司的工薪阶层的白领,但是除了一些特殊的企业(化妆品,文化产品,服装业,女性杂志出版社),绝大多数的公司的女职员比率严重少于男职员,而且在同一个职场里,女性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更是凤毛麟角。一般事务性的诸如接电话,复印资料,为男性上司或同时倒茶水,打扫卫生是她们的主要工作。因此,初到日本时,每次接过女社员毕恭毕敬地倒的咖啡,我总会掠过一丝不自然和怜悯,每每在心头对男女平等这个词挥之不去又无法释然解说。

  


  
日本的大男子主义风气浓厚,今天依然不能否认,其实这也已经没有什么可值得多评论的。佐田雅志30年前就把一曲《男子汉宣言》(日文名:关白宣言)的歌曲带到了中国。那时李铁梅,柯湘,江水英尚未从中国的银幕上完全退去,那歌曲对我们这一代从小接受党的教育长大的人来说,初听很不是滋味,尽管日本鬼子的男女关系如何折腾不管我们p事,但那首歌所反映的婚后婆媳关系难以处理的联想,倒是不难让很多中国人想到了诸如阿必大回娘家之类的童养媳故事,这婆媳夫妻关系的葛藤爬起来其实并无过境的啊。

  


  
在我们儿童时代时,那正是父母几乎都是双职工的中国人民的火红的年代,但我家隔壁邻居却有一个专职家庭主妇,他们家的儿子跟我是要好的同班同学。解放前这个同学家是在上海滩上开绸布店的,公私合营后,老爷子就不用去店里,每月吃定息过日子,据说文革时被抄家抄掉了好多金条。文革期间,全国人民都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城市虽然不至于饿死人,但啥都是凭票供应,光是食品材料类的票证就不下几十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也都是紧俏的凭票供应,我那个同学家的早餐却有牛奶喝,偶尔去玩的时候还看到他们家煤气灶上一个夜壶似的东西在扑扑扑地叫却无人提走,满厨房的香气,那时我还没喝过咖啡那玩意儿,只尝过可可,现在想来,他们家那时就够资本主义的。

  


  
同学家跟我家是隔壁门牌,完全一样结构的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房子,连房子布局也一样。那主妇每天拿着个刷子在打蜡地板上拖,而我们家是大约每周才拎着铅桶和湿拖把打扫一遍。同学带我去他们家进门时,他那个专职主妇的妈就在门口严密监视,非得让我把布鞋底朝上让她检查有无沾染脏物,并强制擦我的鞋底,我那时特别羡慕同学的妈妈能干,把家里搞得地板和床上都能坐人了。其实我这人从小怕脏,虽然双职工的父母早出晚归没有那么多时间做家务,到了夏天我便每天从弄堂底的那口井里打水,把地板拖成冰凉得能赤脚踏入,也着实把同学羡慕了一阵,也就是那时同学总爱往我家跑,比他家没规矩自由多了,虽然他们家夏天有华生摇头电扇我们家只有手摇蒲扇,不过那小子也很傻,据说趁她妈出去买菜时模仿我用井水拖把拖了打蜡地板后被揍了顿屁股。

  


  
一家有没有专职主妇的情景在我小时候就是那么的泾渭分明,所以我对自己人生以后的男女平等观念,并没有受文革的那些“铁姑娘威力大”的影响,我更倾向于那些四旧禁书中的传统贤惠的中国女性的角色,我敢说,在中国不同的时期的男人存在着不少期待自己的妻子是专职主妇的人,那么我们再苛求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男女平等其实不是很牵强的吗?更何况,在那个时代之前,中国也并非是如此彻底的双职工社会,男女平等还是不平等的本质并非在于是否男女干同样的活做同样的事(起码男人不能生孩子哺乳孩子)。中国人对男女平等的渴望和改良,本应体现在文化习俗方面,而不是抹煞男女本来的差异,比如历史悠久的缠足,女人不得上桌,以及日本至今保留的婚后女人入籍随夫姓等等。

  


  
俗话说30年风水轮回转,在经济压倒一切,所有人都想着赚钱的今天的中国,由男人养家糊口,女人做专职主妇的风潮再次在中国社会蔓延抬头。蒋雯丽与陈道明主演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便是揭示并提供了我们能比较真实地了解当今社会的这一问题,各有事业的女教师与男医生的一个家庭带着个上小学的孩子,但是在工作与家庭不能两立时,通常是女性牺牲工作,照顾家庭,这看似男女不平等,然而我并不能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不同意归不同意,但女性专职家务最大的弊病在于其社会视野变狭窄。自我价值体现的庸俗化乃至在经济以及精神上成为完全依附男人的弱势群体,这才是社会学家们应该研究和找到出口的课题。

  


  
刚满30岁的和子是东京一家很普通的家庭中华料理店的宝贝长女。因为就在我家车站前商店街的尽头,也算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所以一个时期我经常去这家饭店吃饭,日子久了便跟掌厨的和子的父亲,也就是店老板聊得很熟,他们都知道我是中国人,那时正在从普通的IT转向FA公司的创业,他们知道我也喜欢做中国菜,怕自己的不正宗,让我评判,渐渐地他们店的顾客菜谱上有好几款便是听取了我的意见后改进的,我曾经想亲自下厨给他们露一手,最终都被老板阻止了:“你那书生样,不是干这些粗活的人,你给提建议我们已经很感谢了。”

  


  
这家店长期由和子的父母支撑,他们含辛茹苦地供她高中毕业后还送去澳洲留学了几年,没想到在澳洲期间,和子未婚先孕不得不回日本结婚成家了。和子回到日本忙着结婚生子暂时没有工作,家里正好遇上长期雇用的主厨跳槽离开,老板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太高的费用小饭店又雇不起,只得自己开始掌厨,于是店堂内人手就显得不够了,和子生完孩子也就没有继续开展就职活动在店内搭手。

  


  
和子的丈夫也是去澳洲留学的,印度尼西亚人,我认识他们时,他们已经是有2个孩子的家庭,印尼人黑乎乎的很瘦小,倒不像日本人那样面无表情,还经常微笑,据说他对和子是捧若天仙,和子身材本来就苗条娇小,生了两个孩子后也被怎么大变化,脸蛋也算清秀漂亮,在印尼人眼中大概算极其粉白,在澳洲时他们用第三国的英语交流,到了日本以后印尼人才开始学日语,长进不大,就职也难的状况持续着,最终与和子一起在丈人老头的店内帮手打杂。

  


  
此后和子没有继续出去就职留在店内,据说一大半是为了这个印尼丈夫,由于他们家庭收入很低,住在3室一厅的月租才2万多日元的陈旧的市政府提供的团地公寓。店老板跟我熟了,每次都叹苦经数说印尼女婿没出息,外面找不到工作一个大男人还要依赖自己老婆,店内让他帮厨洗菜切菜手脚不灵活,堂内点菜收款客人又减少,指望他出前送货,老丈人花了30多万血汗钱让他考执照,半年多才勉强拿下,但经常是摩托车出去了迷路不归,害得还要让店手忙脚乱的和子去领回来。店老板说着说着就拿我跟他比(可能在他眼里同是外国人),说和子当初怎么找了他,找中国人也不会至于这么无能。这话我无法评价,跟哪国人似乎关系不大,各行各业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在日本都能干出点成绩的。

  


  
不过,我倒是很感兴趣和子是怎么想这些问题的。和子很直爽的,她的人生观恋爱婚姻观让我觉得不像时下的日本人,印尼人不在的时候和子曾经告诉我:“他人很好的,我就是看中他这一点,其他我也没啥要求,我们家也不是很有钱很有地位的,要是嫁给挑剔的日本人,也许人家会看不起我,也许结婚后每天都很晚回家,现在至少他每天都在我身边。”和子的话,透露着对日本的婚姻家庭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达到了只要他对我好,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的地步了。

  


  
“我爸爸有时候说他说重了,回家他就在我面前哭,我也很心软的。”婚姻,家庭,工作,两代人的想法和追求的不同,也许这些才划出了每个时代和社会的不同人的命运和人生曲线,和子的要求一点都不高,但是她的追求其实也让我看到了日本女性很朴实的一面以及这个社会欠缺的某些东西,要说男女平等,和子拥有了吗?我不得而知。

  


  
像和子这样的女性没有在公司内就职过,她成为社会人后依然有父母在遮挡着社会的风风雨雨,但是父母是不能保护子女一辈子,而下半辈子理应保护和子的人,却又让她的父母看不到这样的能力和希望,作为生米做成熟饭后的进门女婿也是进口女婿,大概成为劳累一天后的父母在全家饭桌上的谈资我也有了些许理解。

  


  
家庭是否幸福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富,也不是社会周围的眼光如何看他们,关键还是和子自己是否感到幸福,至少我觉得和子在恋爱当初乃至结婚生子后,对自己的丈夫的选择并不是一时冲动,她知道这个男人在别人眼中会被如何评价,也知道这个男人没有择偶的三高条件,甚至日语都啃啃哇哇的,但他能守着和子,不会酗酒不归,不会自己心烦意乱时拿老婆出气,在别人看来他简直不是男人的回家哭泣,也许在婚姻条件上过都“自知之明”的和子看来,是最能感到安心和慰籍乃至共鸣点什么东西出来的吧。

  


  
在日本的公司职场,不乏严峻的场面,并非所有同事都时时从性别上考虑他人感受的,不少职业女性为男职员的语言表达所烦恼,成为精神负担的一大因素。由此,女性职员通常占少数的现场,往往会形成仰仗男性同事的氛围,日本女性也普遍认为站在男女平等的立场上,她们更希望在女性上司的手下就职,但这样的公司和机遇在日本其实微乎其微,最终只有对环境的现状的妥协。和子这样的日本女性,也许是做了对她来说比较好的人生选择。

  


  
男女是否平等,从职场的观点看,无论哪个社会,其实都做不到绝对的平等,我本人就不太倾向拥有女性部下。中国有句俗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当今严密的科学管理下的企业,单从干活这个角度说,男女搭配弊多利少。女性所特有的情绪变化比男性更多地受生理构造不同的影响更为巨大,因此,对外界刺激打击的社会性的承受力方面女性明显不如男性,甚至她们特有的生理上的痛苦也是男性同事没有体验而极易忽视的,而且就算有细心的男同事男上司注意到了,也不见得都会为对方所感恩,也许反会被认为是性别差异徒增了点她们的自卑感。

  


  
有女同事女部下的话,看似职场的氛围轻松些了,但是工作的精神集中里也容易涣散,就我亲身经历的例子而言,交往年数不短的一家本来业务关系很不错的软件承包公司,负责我们公司的项目的担当者是年轻有为的该公司的技术骨干,由于业务扩大,增加了2个大学新社会人的女部下,此后交货过来的东西我发现低级错误频发,固然那些出问题的部分也许是他的女部下经验不足所为,但是作为负责人的产品检查校阅没有能最终把关。作为一个“普罗”却是无法饶恕的过失,如果这些女部下是我的直属,我能不顾性别严厉地K掉?说不定连说话都得斟酌一下,那时我想大多数人绝对不会考虑男女平等的,而这样的结果恰恰是降低了工作质量,让工作上的下一道工序增加负担或接受不平等的产品质量基准。

  


  
无论男女,都会在私生活中走过恋爱结婚和育儿的道路,在这段道路上,作为工作的女性会被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大多数是男性无法取代的。在日本,虽然社会呼吁并且不少公司实行了男女平等的结婚育儿休假制度,甚至还有公司还别处心裁地设定了自我申报失恋休假,25岁前失恋的每年可获得一天失恋休假,25岁以上2天,30岁以上3天,看到这个新闻我不禁哑然失笑。日本的公司原本就有每年20天的带薪休假,对于绝大多数实际上无法自由使用完这20天假期的社会风潮顽固盛行的昨天和今天,再搞出个失恋休假的新花样,除了让人自暴隐私,或者造假骗假,意义何在?

  


  
婚后的日本女性不仅来自生理差异上无法继续应付日本社会长期形成的工作拖拉加班常习化的局面,就算她们克服重重困难想重返职场,人们首先会想到他们是照顾的对象,不能当作“一人前”使用。另外,就职女性还有来自婚后的婆家丈夫乃至邻居的压力,有不少日本人结婚时,把女性婚后必须辞掉工作专心在家操里家务作为条件,一旦违反,男方提出提婚的也并不罕见,因此在日本,因为结婚理由的辞职有一个专门的单词,叫“寿退职”,可见日本社会已经在潜意识中把女性的工作寿命终点定在了结婚的那一刻,要想重新定义这个寿命,不单纯是某个人某家公司的努力,而是必须从改变日本社会加班成常习的恶劣风气开始做起。

  


  
不景气的现在,绝大多数日本公司实行了彻底的严禁加班,其实加班本来就是一个偶尔发生的非常行为,要如此严禁实在是本末倒置,而且这次严禁加班的狂潮并非为了提供日本人更多的能自己支配隐私时间,而是为了企业自己节约加班费支出,真正的严禁加班的意义,我倒是认为对于改变女性的就职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很根本很重要的着眼点,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也许中国的男女平等的社会条件要优于日本社会。

  


  
——东京博士 2009年2月6日

  




 回复[1]:  赵然 (2009-02-06 15:59:07)  
 
  呵呵

  
男女平等,不可能

  
那是必须的

  
呵呵,男上女下是定数

  
不能改变

  
呵呵

 回复[2]:  新部长 (2009-02-06 16:06:06)  
 
  现在女上男下,不上不下,左右开弓多的是,落后观念。

 回复[3]:  吴卫建 (2009-02-06 16:34:46)  
 
  >公私合营后,老爷子就不用去店里,每月吃定金过日子,......

  
那不是定金吧,是定息,是当时的一种所谓赎买政策。

 回复[4]: 这是东博缺的一只角 科长 (2009-02-06 17:18:29)  
 
  

  
从1954年开始,在城市中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城市中的私营工商业进行赎买公私合营,每年付给业主一定的定息,然后将领取定息的人成分定为资本家。

  
当时为期8年还是10年,到了6几年,老周说延长3年,到时再议。结果66年文革,统统地完蛋

 回复[5]:  东京博士 (2009-02-06 17:21:20)  
 
  谢谢吴桑纠正,是应该叫定息,不叫定金。

 回复[6]: 权威解释找到了 科长 (2009-02-06 17:23:18)  
 
  许涤新《在周恩来领导下开展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

  
……周总理对于资本主义改造,是把它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结合起来考虑的。不但考虑到团结资本家的问题,而且考虑到如何利用资本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经验为国家服务的问题。在定息问题上,周总理明确地指出这就是赎买政策。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赎买政策,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要算经济帐,而且要算政治帐。定息原定7年,从1956年算起,到1963年就要结束。总理同陈云同志商量后,认为对定息期限有必要重新考虑。他曾叫我去汇报情况。他再三询问资产阶级人们的生活和政治思想状况。经过反复深思,认为在1963年之后,还有必要把定息延长3年,他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并向中央作了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到1962年,周总理再次考虑工商界的实际情况,认为到1966年结束定息的条件还未成熟,还有必要再予延长,于是又向中央建议再延长3年。毛泽东同志批准再延长两年,但是,“文化大革命”一来,定息的延长便被冲垮了。

  

 回复[7]:  东京博士 (2009-02-06 17:24:52)  
 
  虽然没有了定息,但是我看到那些隔壁资本家邻居的物质生活质量还是要比一般百姓要好多了。革命不彻底啊。。。。

 回复[8]: 没就没了吧,好在 龍昇 (2009-02-06 18:09:19)  
 
  新资本家和新地主又产生了。

  
结合主帖说,(估计啊)国内新资本家中)女的占的比例比日本多。(可能啊)

 回复[9]:  liang (2009-02-07 06:50:26)  
 
  男女平等,从厕所开始。

  
看看什么地方的公共厕所里面女厕的坑位是男厕坑位的4倍以上,女厕客人的进出速度不低于男厕,就意味着那个地方的社会环境男女比较平等了。

  

 回复[10]: 女的一个人蹲俩坑啊? 自带板凳 (2009-02-07 10:33:57)  
 
  至于……女厕客人的进出速度不低于男厕……

  


  
这要看每个人每次的量。跟男女没关系。

  

 回复[11]:  新部长 (2009-02-07 10:42:03)  
 
  跟下面穿啥有关,中国人要解好多次裤腰带,日本人都是裙子。

 回复[12]:  赵然 (2009-02-07 11:22:41)  
 
  父系社会

  
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平等肯定会社会混乱

  
找不到北搞得

  
再说了

  
您看日本那些无性婚姻都过了百分之六十了

  
呵呵,普类下很大的

  


  
厕所嘛。。

  
女人性格就是墨迹

  
男的撒完就转身系腰带腾地,是同时完成的,女的是系腰带,全身上下检查一遍才腾地方

  
你看回家吧

  
男的一般是在电梯里就把钥匙拿手里了

  
女的几乎全是到了离锁20公分才放下东西浑身摸钥匙

  
思维方式不一样,不能比

  

 回复[13]:  新部长 (2009-02-07 13:48:46)  
 
  人体生理结构上,男人是攻击型的,女人是受身(うけみ),所以女人的钥匙不能太早拿出来。上帝造人时就决定了这种差异。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中日文化篇
    喧哗两成败的经典事件:忠臣藏 
    日本人为什么是非不分? 
    福原爱在台湾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福原爱带来的国际大地震 
    中日文化比较:儒教的分歧点 
    我在日本“看”广场舞 
    无声的震撼 
    五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四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三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欣赏日本茶道 
    今日上海滩:东台路古玩市场  
    中日消费小事的杂感 
    中日生意经的差异 
    日本人吃鲸鱼与保护动物的矛盾 
    再谈中日男女平等观念 
    [原创]简评杨逸获日本芥川文学奖 
    漫步[柴又]——寅次郎的故乡 
    海外中秋话月饼 
    中国大米为何不如日本大米——与龙之醒商榷 
    日本人为何冷酷无情? 
    谈谈日企为何不愿意雇佣外国人 
    上海滩的文化新热点——泰康路田子坊 
    日本社会的日常五[心] 
    木子美改邪归正了吗? 
    扭曲的人性——三评《我的女友里美》 
    嘲笑他人的民族心理——再评《我的女友里美》 
    爱情的自私与本能——评《我的女友里美》 
    中日文化交流:再谈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宁波,麻将及其他 
    中日文化交流:不可思议的日本立食 
    从日本的“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 
    从《含泪活着》重新思考什么是幸福? 
    打倒[你好厕所]! 
    我们需要欧洲的Renaissance精神 
    漫谈中日拉面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人究竟是否歧视中国人? 
    日本饮食文化谈[四]  
    日本饮食文化谈[二]  
    日本饮食文化谈[三]  
    日本饮食文化谈[一]  
    人情与自由 
    再谈大中华与小日本  
    中国人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心理 
    [原创]Never give up! 
    [原创]日本的咕老肉和天津饭 
    [原创]星巴克与喝凉水 
    [原创]欧洲归来看日本 
    [原创]法国老太太鲁西 
    [原创]阿Q先生新说 
    [原创]谁动了我的蛋糕? 
    [原创]情人旅馆体验记 
    [原创]盒子旅馆体验 
    [原创]我的麦当劳历史情结 
    [原创]吹“牛” 
    [原创]书包情怀 
    [原创]从茶叶盖子看中日差距 
    [原创]我无法理解酒吧文化 
    [原创]浅谈日本文化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