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中日文化篇
字体∶
[原创]书包情怀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6-05-25 18:19:35 阅读人次:2244 回复数:1)

  孩子上中学了,有了统一的中学制服和新书包,这个书包就永远成为历史的纪念。

  
6年多前,即将告别幼儿园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的女儿兴高采烈地选购书包,说真的,看到日本百货店里那些做工精良,选料讲究的牛皮书包,第一感觉就是——真贵!

  
一个小学生的书包标价3,4万日元的很普通,最便宜的都找不到2万以下的,看着那扎实的书包难免拿下来一个个看看,究竟怎么高贵呢?

  
做工缝线工整漂亮自然不必多说,合格证上也标着以示正宗的made in japan。各种功能考虑也很周到,最令我惊奇的当初倒不是这些,而是拿上手的感觉——轻。本来从那厚实牢固的外观上想象,那一定要苦了孩子的双肩了,提上来的一霎那立刻否定了自己的固有概念,其他诸如防霉防水抗菌,背部牛皮衬采用超透气加工等等先进技术,这么一看也难怪要卖这个好价钱,好在现在的父母都有一种复仇心理,自己那个混沌时代没有获得的强烈物欲非给自己的孩子加倍偿还满足,似乎算是夺回自己逝去的好时光,我也不例外。其实自己上班使用的公文包最贵的也不过才1万多日元。

  
现在的孩子是时代的宠儿,有花不完的幸福,尤其是在物质上可以无忧无虑,提出的条件可以满足,没有想到的也能满足,消费概念的与时俱进,对有着阴差阳错不同时代体验的吾辈而言,还保持着微弱的珍惜收藏的恻隐之心,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究竟还有多少珍惜物品的遗传基因呢?

  
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一次性产品也能做到相当不错的性价比,人们对珍惜物品的传统习惯就此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彩电也不再是人们终身一台的财产,不久的将来住房都可能走上那样的消费概念。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只用过2个书包,第一个是小学一年级入校的新书包,与那些上面有好几个哥哥姐姐的同学相比,我的褐色的人造革书包算是很值得炫耀的了。不过也正是人造革材料的缺点,第一代书包大约在我初中时(几年级我已经记不得了)历经了几个冬夏春秋处处开裂,最后背带也补得不能再补,接得不能再接而告退休,此后我一直到考大学没有书包。

  
终于有一天,大我10岁的表哥来访看到我的惨状,要替我买书包,被母亲拒绝。不久一个旧帆布的军用书包摆在了我面前,但是盖子上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搭扣,不得已,母亲自己做了两个深蓝色的绳扣,说实话,实在不好看,最糟糕的也就是这两个因为家里找不到相近颜色和布料的扣子了。

  
按理说在上海,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并非那么糟糕的,但是我的母亲就是那种不可抗拒的脾气,虽然我心里一直在抗拒,但是我能忍,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离开他们,自己去一个地方创造自己的世界。

  
上了大学后,我是有名的透明书包族,当时校园中流行不用书包,用文件夹,文件夹内只放是当天上课的课本和资料文具,我算鸿运高招不小心混迹于这个潮流,因为那个连“土八路”都称不上的帆布书包我只用了不到一星期就搁着让它睡大觉了。如果今天它还在,真想也留个纪念照,可惜风雨多时,今非昔比。

  
4年的大学生涯就是在没有书包的日子里度过,虽然一直羡慕高中的同学考上大学有人送钢笔,有人送书包,甚至还有个要好同学考上大学的礼物是一辆自行车,在80年代初,那还是极为奢侈的耐用消费品,而我,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想要,我只要属于我自己的将来,只有将来属于我自己。

  
往事不堪回首,现在偶尔为了教育孩子,也会谈些自己过去的往事,孩子虽然似懂非懂,但是至少听了以后还会评论一句“爸爸真可怜,那个时代啊”。如果就此孩子能从此更珍惜世界上的东西,那么我想我的废话也就不算是废话了,在孩子踏入中学校门之际,无法再见自己的书包和那段日子,特此为孩子的书包留下此文纪念。

  




 回复[1]:  雪非雪 (2006-11-21 01:22:16)  
 
  承蒙东博的书包纪念,想起了我自己的书包。小学入学时的书包是母亲用帆布做的,没有专用卡子,觉得不好看,但也那么用了。某日不知怎么就忘了书包,在学校老师把全班同学都叫出门,挨个书桌找我的书包,就是没有。搞得我及其难堪。回家说了,又被家人数落。外公从来不说我,却也很伤心,幽幽地说“你这念书的把书包丢了,就等于是皇上把印丢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皇上的印这句话,不知道那“印”究竟是什么重要东西,一边委屈着一边狠想“印”是什么印是什么……后来书包找到了,但是不记得是忘在哪里了,只记得丢书包这件事和皇上的印。或许是因为有过这样的书包危机记忆,成了大人后就特别喜欢买包,不仅给自己买还给孩子和亲属的孩子买,做病了。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中日文化篇
    喧哗两成败的经典事件:忠臣藏 
    日本人为什么是非不分? 
    福原爱在台湾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福原爱带来的国际大地震 
    中日文化比较:儒教的分歧点 
    我在日本“看”广场舞 
    无声的震撼 
    五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四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三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欣赏日本茶道 
    今日上海滩:东台路古玩市场  
    中日消费小事的杂感 
    中日生意经的差异 
    日本人吃鲸鱼与保护动物的矛盾 
    再谈中日男女平等观念 
    [原创]简评杨逸获日本芥川文学奖 
    漫步[柴又]——寅次郎的故乡 
    海外中秋话月饼 
    中国大米为何不如日本大米——与龙之醒商榷 
    日本人为何冷酷无情? 
    谈谈日企为何不愿意雇佣外国人 
    上海滩的文化新热点——泰康路田子坊 
    日本社会的日常五[心] 
    木子美改邪归正了吗? 
    扭曲的人性——三评《我的女友里美》 
    嘲笑他人的民族心理——再评《我的女友里美》 
    爱情的自私与本能——评《我的女友里美》 
    中日文化交流:再谈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宁波,麻将及其他 
    中日文化交流:不可思议的日本立食 
    从日本的“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 
    从《含泪活着》重新思考什么是幸福? 
    打倒[你好厕所]! 
    我们需要欧洲的Renaissance精神 
    漫谈中日拉面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人究竟是否歧视中国人? 
    日本饮食文化谈[四]  
    日本饮食文化谈[二]  
    日本饮食文化谈[三]  
    日本饮食文化谈[一]  
    人情与自由 
    再谈大中华与小日本  
    中国人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心理 
    [原创]Never give up! 
    [原创]日本的咕老肉和天津饭 
    [原创]星巴克与喝凉水 
    [原创]欧洲归来看日本 
    [原创]法国老太太鲁西 
    [原创]阿Q先生新说 
    [原创]谁动了我的蛋糕? 
    [原创]情人旅馆体验记 
    [原创]盒子旅馆体验 
    [原创]我的麦当劳历史情结 
    [原创]吹“牛” 
    [原创]书包情怀 
    [原创]从茶叶盖子看中日差距 
    [原创]我无法理解酒吧文化 
    [原创]浅谈日本文化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