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爱国篇
字体∶
看影片《亮剑》中日语台词的感想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7-04-25 10:13:39 阅读人次:9087 回复数:87)

  早就听说《亮剑》是去年国内非常人气的电视连续剧,不久前回国时在音像商店里老板也拼命推荐我说这是最好的片子。

  
本来对这种抗日战争题材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小时候也没少看,那时大部分是战争片,战争片的大部分就是抗日战争片。在店老板一再推荐下,动了心买下了,其实我倒是想看看最近的国内的抗日战争的题材是怎么拍摄的,是否与这几年国内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新时代FQ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抱着复杂的念头,回到日本后,便抽空每天都在看一点《亮剑》,除了传统的战争片吸引眼球的那种情节铺设和拍摄手法,似乎也没有特别的新意,也没有特别的歪曲,虽然我还只看了开头几集,里面也涉及到国共问题。俺们小时候判断一部电影好看不好看首先就是问打不打,打的厉害吗,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可能还是比较能获得国内的男孩子的眼球数的。

  
暂且不谈那些剧情编制的细节,只想说一点与本人脑海中以往的这类片子的不同之处,首先,影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日本鬼子的“米西米西” ,“花姑娘”,“你地,良心,大大地坏啦坏啦地”等中式日语(或者称为日式中文?),大概托20多年的留学大潮的福,中国的“鬼子们”的日语大为长进,影片中“日军官兵”之间的日语“原版”对话非常之多,照例说,这些对话完全可以用中文台词来代替,因为毕竟不是看外国原版片啊,你让那些大妈大爷听那么长的大段鸟叫,眼睛不好使,还得仔细看底下的中文字幕,要是文化不高的老人,那可更惨了。

  
可能是留学日本的中国人绝对数不少,海龟的绝对数自然也就不少,到处想露一手的人随便找找就能涌来一大群“高级”打工仔们,比如带金丝边眼镜的“胖翻译”们,或者是骨瘦如柴的“瘦翻译”们。

  
既然有这么多的推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人才”的帮助,影片真是得天独厚赶上了个国际化的好时代,翻译了那么多的日语对话,这下真难为了导演,平添了本来不该有的工作量了,因为咱们的百姓文化水准还不高,摄制组大概既要找到一定程度上脸谱化了的好人坏人的演员扮演鬼子,又要让这些外形合格的演员还能按照拍摄进度死记硬背这些大段的叽里呱啦的日语,所以一开始看到那些说的五音不全的日语的对话,我非旦没有一点点讥笑那些演鬼子的同胞们,相反觉得他们挺了不起的,至少在完全不懂语法和没有相当程度的单词记忆量的前提下,我是不具备背诵大段外语台词的鹦鹉脑细胞的。

  
演员是辛苦的,可是透过他们那些认真生硬的日语发音(错误发音也不少,但他们本人不一定知道),看着看着,我居然对那些日语的台词本身越来越感兴趣了,那些大段的日语台词背后,足以反映翻译这些台词的是些什么样的中国人。很遗憾,从语法角度说,大概是日语水平考试能否过2级的人,单词的话,基本上属于1年小饭店洗碗打工经历+汉字字典临时抱佛脚的硬性翻译。

  


  
趁我看到中途尚未忘记,简单举例而言,里面的鬼子角色训斥下级军官时有句台词,中文字幕大致是:“这不是一个军人的风格”,日语居然完全按照汉字字面被翻译成“ぐんじんのふうかく”。

  
还有一句台词:“我要确凿的图上的方位,座标,位置”,居然翻译为“私は八路軍の確実な[ちい]、[ざくひょう]を知りたい”、我Kao!,这个翻译日语的中国人是如此的不学无术,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翻译失误,[方位]翻译为[地位]就连中文都说不通,[座标]的[座]字居然不知道日语发音,硬是在肉里长了根骨头,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虽然国内绝大多数没有学过日语的观众不会知道,也不影响影片的卖座率,但是从中不难令人联想一下,要在国内获得一个很大的支持基数去炮制一样东西,对于大量的长期愚民教育下的人来说,依然不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

  
这就好比日本人制作的一件日常用品,连商品的容器都用高价的自动检测设备去剔除微米级的外观瑕疵,他们认为如果消费者觉得商品容器有微小瑕疵,这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内容的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正是反映在这些细小的看似无关紧要之处,由此严谨的企业信誉和理念,是成熟的社会和成熟的消费者培养起来的,反之,一个粗制滥造的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也就一目了然。

  
这个问题,100多年前,从望远镜中看到北洋水师的铁甲军舰的炮管上晾着士兵裤衩的日本军官的嘲笑中已经定论,100多年后的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人明白自己落后人家的是什么?

  
——东京博士 2007年4月25日

  


  





Page: 3 | 2 | 1 |

 回复[61]:  蓝色海洋 (2007-04-30 12:43:09)  
 
  长声兄,你好!我的信箱最近有毛病,现在刚刚修复,但是还不稳定。收到的来信许多是乱码。从来信的信箱地址中看到了一封长声兄4月26日的信。全是乱码,请长声兄再发一次。不好意思了。我是个电脑盲,以后还要向陈某、東博等专家好好学习。祝好!

 回复[62]: 罗鸣好 黑白子 (2007-04-30 13:03:01)  
 
  很多年了,你当然认识我,我也认识你——只不过你不知道黑白子是谁。还有个人也记得6年前我们在池袋喝咖啡……有时间去你的店里喝酒。

 回复[63]: 黑白子,有礼了 羅鳴 (2007-04-30 13:24:39)  
 
  果然是你,很感谢你,从认识以来就赏识我,欢迎随时光临小店。

 回复[64]: 《亮剑》不管是原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挺好看的 风湾 (2007-04-30 13:46:38)  
 
  内地观众对日本版的《西游记》,还有以前那个“流转的皇妃,最后的皇弟”等也觉得错漏百出。听说日本观众多不认可米国拍的艺妓回忆录,不过日本拍的成吉思汗,虽为大投资大制作,不也和艺妓回忆录一样,只不过蒙古人没有像日本观众一样,立即口诛笔伐而已。或者,主要还在于蒙古没放这部片子?

  
日本版的《西游记》等就象日本的中华料理一样,是日本菜里的一个种类,符合日本的口味。美国的,中国的电影电视也同理,按自己的口味烹调。

  

 回复[65]:  东京博士 (2007-04-30 13:49:34)  
 
  罗老板经常快人快语,不过经商的人,有时候也得修炼一下“难得糊涂”才会渐入佳境啊。

 回复[66]:  东京博士 (2007-04-30 13:53:04)  
 
  日本也拍摄涉及剧情中说有中文的影片,比如前不久上户彩演的《李香兰》,但是里面的日本演员说的中文的瑕疵仅仅是发音不准,不至于乱用日式中文单词或出现太初级的中文语法错误。

 回复[67]:  羅鳴 (2007-04-30 15:12:42)  
 
  谢东博提醒,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正因为这样才跑到日本来混的,否则说不定现在已是第五梯队的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了,不过也是到那山头唱那支歌的。我对日本客人总是柔声细语的,米饭主嘛。要不敝店早就お終い了。要知道那地头可不是池袋,出入都是些高等日人,艺能人,国会议员等等。

 回复[68]: 观后感 风湾 (2007-04-30 18:28:03)  
 
  1)军人的风格日文大概也用的吧,如:

  
8月12日(土)、戦艦大和の乗組員だった方の貴重な経験談を取材させて貰う機会を得た。そのお方は三重県名張市に在住で、県議のお父上に当たる方だった。お名前が北川茂さん82歳。実に色艶も良く、矍鑠(かくしゃく)としていて、その当時の軍人の風格を偲ばせるに充分な人だった。

  
2)

  
还有一句台词:“我要确凿的图上的方位,座标,位置”,居然翻译为“私は八路軍の確実な[ちい]、[ざくひょう]を知りたい”、我Kao!,这个翻译日语的中国人是如此的不学无术,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翻译失误,[方位]翻译为[地位]就连中文都说不通,[座标]的[座]字居然不知道日语发音,硬是在肉里长了根骨头,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个让我想起最近的一个话题:《艺术人生》特别节目《恰同学少年》中,朱军在台上面露一贯的激情表情,用一贯的激情的语调,缓缓诱导被访者说出一些感人的故事。节目进行过半,朱军请上毛泽东的嫡孙、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上台讲述爷爷奶奶的往事。毛新宇刚一落座,朱军立即语气深痛地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此语一出,观众哗然,指责朱军“太没文化”。众所周知,家父、家母,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当称呼对方父亲时,应该用“令尊”“令尊大人”,称呼对方的母亲,则是“令堂”。又,朱军或者可能只是一时口误。但一般节目都会经相关的审查方能播出,这个片子一路审查都没人发现错误,只能说明,不光是朱军没文化。

  
由此可知,现在就是直接讲中国话也还让人不明白呢,那么日语翻译也只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了。

 回复[69]:  东京博士 (2007-04-30 20:32:24)  
 
  单挑一句“軍人の風格”也不是不能说,但是看过这个片子的话,你会觉得连续出现的那些不伦不类的中式日语,有时候反应不过来,不知道在说啥,这个片子中的翻译者,几乎极少使用日本人通俗使用的外来语,或许翻译者的日语外来语极差,大都采用的是中文汉字的直接音读翻译,此特征极为明显,我今天看到了18集,里面遇上了几个日本人说日语的场面,非常的流利,口型标准,估计演员采用了日本人,这么一来这个下官日本人说完正宗日语后,他的“上司”说的不伦不类的日语的反差实在太厉害了。哈哈。

 回复[70]: 也许60年前日本人就是这样说话的呢? 陈某 (2007-04-30 19:39:52)  
 
  

  
cd收到。今天刚回来。累。慢慢传给各位。

 回复[71]: 60年前的日本人不用外来语,至少军人不用 四海为家 (2007-05-01 10:34:26)  
 
  那时候是“鬼畜英美”,哪有使用外来语的道理?外来语词汇大量进入日语是战后的事。如果有历史常识,翻译战前的对话,的确应该避免用外来语。

  
但是,“方位”-“地位”,那是“论外”了。

 回复[72]:  东京博士 (2007-05-01 11:14:15)  
 
  你这话太绝对了吧,比如毛巾这种日常用语很早就使用的外来语タオル、明治维新应该是日本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一道分水岭,军事用语和理工科技术类用语开始逐渐使用来自西方的外来语,一部分是日本人自己用汉字制造的新词,只有那些传统的文科类词汇大量采用的是中国引进的。

  
10多年前我出差住在一个日本农村的小旅馆,准备去洗澡时,年迈的老板娘问我是否带了“手縫い(てぬい)”,我没听懂什么意思,后来我知道是毛巾本来的日语,回到公司特意问了一个40岁的日本人,他居然也含糊不清说不明白,我再仔细说了当时的情景,他才理解是毛巾,可见タオル这个词进入日本日常使用的年头之久了吧。

 回复[73]:  东京博士 (2007-05-01 11:20:10)  
 
  “如果有历史常识,翻译战前的对话,的确应该避免用外来语。”,这部片子的翻译不仅谈不上有日语的历史常识,连最基本的常识都缺乏,根本到不了这种高度去评论,另外,昨晚我继续在看这部片子,抗战即将结束时,国共已经呈现了内战摩擦的那一段,里面的八路军政委赵刚有个台词,针对晋绥军楚云飞部队与八路军李云龙部队强地盘的事说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个景点语录我们小时候是中苏珍宝岛战争时老毛说的,我也没查历史出典,难道是更早就有,老毛抄袭古人的?(老毛有这个老毛病,嘿嘿),如果是老毛原创,那这个台词就搞笑了。

 回复[74]: 其实是小说更有意思 风湾 (2007-05-01 11:28:26)  
 
  看来东博还是觉得这部片有意思,所以才看得那么认真.

 回复[75]: 这个东博就是想当然啦 陈某 (2007-05-01 11:31:45)  
 
  73楼,呵呵,你为什么不沟沟一下

  


  
http://www.cctv.com/special/756/2/50577.html

  
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对国民党顽固派向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提出警告,宣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

  

 回复[76]:  东京博士 (2007-05-01 12:40:16)  
 
  哦,我这人很懒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帮我去沟沟里打工一次,嘿嘿。

 回复[77]:  东京博士 (2007-05-01 12:47:40)  
 
  回“风湾”——撇开一些细节不说,《亮剑》这种片子我的确很喜欢看的,我小时候特别爱看打仗的片子,什么小八路,鸡毛信,敌后武工队,那时床底下可以搜出一大堆连环画,其中一半还是自己画的,呵呵,上次聚会九哥带来个年轻人,见到我劈头第一句就说:“东京博士,你是个大右派!”我Kao,其实俺是个彻头彻尾的左派,真是右眼不识泰山啊,左眼不识富士山啊。

 回复[78]: 手縫い? 李长声 (2007-05-01 12:51:43)  
 
  应该是手拭い吧?难怪40岁的日本人被问得含糊其词。在用法和语感上,好像手拭い和タオル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正是日语之妙。比如パスタ和スパゲッティ。

 回复[79]:  东京博士 (2007-05-01 13:37:44)  
 
  长声兄:是手縫い,这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现在还记得那个民宿的所在地。我曾经把项目发给我一个中国朋友做,他也去过一次,唯一的一次却把手表忘记在房间里,我们就回东京了,因为是电子表,我朋友嫌麻烦,也没再介意什么。半年后我出差又去了那家旅馆,老板娘还认识我,把保管的手表还给了我,还记得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她那里空前绝后的唯一的外国客人,呵呵。

  
后来我也很纳闷,手工缝制的东西,我们以前那个贫穷年代好像是做抹布的。日本人怎么会是毛巾呢。

 回复[80]: 再说说 风湾 (2007-05-01 13:47:19)  
 
  那个“年轻人”凭什么说“你是个大右派”?凭镜中的文章?左和右哪个比较好些?

  


  
《亮剑》小说和电影的不一样地方:

  
在《亮剑》小说的结尾,都梁(作者)给出了一个惨烈结尾:在“文革”中,血性的李云龙被打成反革命后拒绝了老战友为他安排的逃生途径,却把造反派的首领请到家中,当着他的面用手枪自杀。 而他的妻子在监狱中割腕。

  
电视剧《亮剑》的结尾:李云龙下放到农村隐居,边境吃紧,他被重新起用,终于死于飞机故障―――这更像是一个满怀韬略的逸士高人的收梢。

 回复[81]: 难道《亮剑》有不同版本? 陈某 (2007-05-01 14:09:18)  
 
  我看的《亮剑》最后,李云龙好像没有死。还是我记错了?

  
我还嫌尾巴太光明了呢

  

 回复[82]:  东京博士 (2007-05-01 14:18:12)  
 
  楼上俩不厚道,我还没看完呢,啰嗦啊,要是电影院座位边上的老太,估计会吵架,直到全场灯光大亮,影片中断。。。。。。

 回复[83]: 原来如此,老太太继续唠叨 陈某 (2007-05-01 14:20:38)  
 
  网上查到的

  
电视剧其实有3个版本.一个是CCTV播放的24集版.一个是部分电视台正在播放的30集版.这两个版的最大区别是建国后那几年,李有段三角恋及李和其妻的父亲,也就是李的岳父关于国家战略思考的分歧,这个也就是丁对于国土防卫(对抗苏联)论文的由来.两个版本最后都以55年授衔结束.最后是DVD的36集版,也就是原制作公司出的完整版.此版本是作者对政审的妥协后修改的版本,最后李是于60年代中于云南下放中死去.但就这样的结尾仍然没能通过官方审查.最后只能以DVD格式流通于市.

 回复[84]:  四海为家 (2007-05-01 14:21:05)  
 
  是——てぬぐい(手拭い)

  
手や顔、体を拭うための布。普通一幅を三尺ぐらいの長さに切った木綿布。

  
日本在战争时代曾经避免使用外来语,要和英美敌人划清界限,这和明治维新时代是否引进过外来语是两码事。

  
现在还有些日本老人不使用外来语,硬要用日语词汇,例如“手拭い”,“便所”。

  
东博的日语可能比我好,可是在长声先辈面前应该虚心一些!

 回复[85]:  薛东方 (2007-05-01 14:31:12)  
 
  “手拭い”,“便所”?我也有时用的,看来学的是日本老人用语了。

 回复[86]:  东京博士 (2007-05-01 15:15:17)  
 
  谢谢“四海为家”和长声兄,有可能是说的“てぬぐい”,我没怎么学过日语,所以无法与专门研究和学习过日语的人比,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懒得去沟沟里查什么的。呵呵。

  
据说,满洲时代的日本人不少中文相当不错,被八路抓住时,他们穿长衫混迹于中国人之间,丝毫看不出,但是带到河边让他们一起洗脸就露馅了,中国人先打湿毛巾用毛巾洗脸,日本人没有这个习惯,都是用手掌捞水洗完脸后用干毛巾擦脸,由此被八路看出了日本人。

 回复[87]: 呵呵 风湾 (2007-05-01 16:03:08)  
 
  东博怒了?

  
版主看来喜欢沟沟,我看的是小说和央视版的,所以觉得电视不如小说好,主要是意思变了,经你这么沟沟,才知道是广电总急的主意。

Page: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爱国篇
    我还是要来谈谈香港 
    历史上的今天,绝不会忘记! 
    写在水漫帝都之后 
    2011年2月的中国等等场所 
    长春今昔 
    给所有曾经在中日比较帖中对我人身攻击者的备忘录 
    汉族人为何喜欢强加于人? 
    我“看”央视春晚 
    震后思考台湾 
    [超级精华]沸腾的长野圣火现场归来照片 
    从臭脚丫事件我也谈谈爱国 
    看影片《亮剑》中日语台词的感想 
    新年再谈爱国 
    现今民主中国的试金石 
    与台湾客户在日酒谈录 
    [原创]民主自由在中国是一门偷偷摸摸的学问 
    [原創]老生常談——我的爱国觀 
    [原创]再谈为何不回国 
    [原创]为什么学成不回国?  
    [原创]怎样才算爱国? 
    [原创]效忠,在现代日本是一个死语 
    [原创]谈谈民族感情与人性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