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博一客
字体∶
翻出一篇长辈手稿来了

龍昇 (发表日期:2008-05-11 17:38:59 阅读人次:4070 回复数:18)

  

  


  


  


  


  


  


  




 回复[1]: 龙爷如何到手的? 陈某 (2008-05-11 19:10:47)  
 
  于浩成老先生背井离乡10几年,有家归不得。

  
最近终于归国了。

  

 回复[2]:  陈某 (2008-05-11 19:19:38)  
 
  百度百科 > 浏览词条 > 于浩成

  
于浩成

  
北京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俄语系。1946年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编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秘书处英语译员,天津市公安局科长,公安部群众出版社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编审,天津南开大学法学所名誉所长、教授,首钢中国法律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出版工作者学会理事,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法律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等。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于浩成:送别老友包遵信先生

  
————在包遵信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致词

  
今天在这里,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送别敬爱的朋友和导师包遵信先生。老包(我们一向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一生追求真理,传播真理。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担任过《读书》的副总编、《走向未来》丛书的主编,引进世界先进国家的新知,使我们(包括广大青年人在内)受到启发和教导。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启蒙运动的一位先知和导师。更加可贵的是他并非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或老于世故、明哲保身的“聪明人”。他从不满足仅仅“坐而论道”,而是闻道后就“起而践行”的人。

  
在“八九民运”中他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积极支持和参加广大学生要求政治改革,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他是1989年5月13日到天安门广场对绝食学生表示慰问和支持的十二作家、学者之一。后来当局宣布戒严,他不畏强暴,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担任“中国知识界支援学生联合会”领导人(另一领导人是严家祺先生)。“六四”后的“秋后算账”中他被捕下狱,开除公职并判刑五年。近年来他不顾当局的对他的长期监视、不断警告、威胁和骚扰以及病魔,仍然以各种方式坚持维权活动和斗争,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令人气愤的是,当局直到他病危住院仍然没有罢手停止对他的迫害。

  
我在10月25日到东方医院探视他的第二天,当地派出所所长就突然到我家询问我是否去过医院?还有哪些人去过?俗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连一个垂死之人都不放过,真是无比的残暴和凶狠!对这种无法无天、肆无忌惮的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侵权行径,我在这里不能不表示坚决的反对和抗议!

  
在我和老包的多年交往中,他的为人有两项突出的高贵品质使我深受感动:一是他的真诚、老实,待人诚恳、热情。我在“六四”后被关押一年半并被开除党籍,行政上降职(正局降为正处),中国法学会和政治学会的领导职务均被解除并禁止发表文章、讲话,遂被迫流亡海外,十一年后侥幸得返故土,已是一个八旬老人。老包是第一批来看我的老朋友之一。对比一些人出于利害考虑对我的冷酷无情甚至无端怀疑,我痛切感到一个道义之交的真诚朋友与那些势利之交的酒肉朋友,真有天壤之别!因此,我对失去老包这样一个真心朋友,加倍感到痛惜!

  
老包给我另一深刻印象是他毕生追求真理,好学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大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就在不久前,今年7月初我从方庄神州书店买到《胡适日记全编》其八册,偶然告诉老包后,他就乘公交车去神州书店也买了一部。他那时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行走不便还这么渴望读书,追求真知,实在令人感动!

  
包遵信先生年仅七十就过早地离开人世,使我们痛失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老包,永别了!作为后死者,我们将学习你高尚精神,接过你的担子,继续为中国的自由民主而努力奋斗下去。老包,安息吧!

  
一生追求真理,传播真理,堪称启蒙先导;

  
至死争取自由,捍卫自由,无愧维权英雄。

  
2007年11月3日

  


  


  


  


  

 回复[3]:  蛇 (2008-05-11 19:22:57)  
 
  有思想的人慢慢的都快死光了~~~

 回复[4]: 于浩成新著《风雨鸡鸣》在香港出版 陈某 (2008-05-11 19:25:25)  
 
  


  
于浩成先生的最新作品结集《风雨鸡鸣》,作为《独立中文笔会文库》序列的第5种图书,日前在香港由晨钟书局出版,已在香港各书店上市发行。

  
本书收集了于浩成先生流亡美国期间主要是 1994-2004 年间写下的忆旧怀人的散文和杂文作品,也有近两三年完成的新篇。“忆旧部分概略地回顾自己的思想、生活,其中自然涉及亲爱的家人,热别是给我很大影响的父兄;怀人部分多是忆念师友以及堪称‘平生风义兼师友’的亦师亦友。”(该书自序)于浩成先生在一系列感人的回忆和怀念文章中展现了自己及那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而敢于怀疑、敢于扬弃、敢于超越的探索勇气和艰难历程,也贡献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完成独立思考的自由主义之路的可贵精神自传。

  

 回复[5]: 蛇不必担心 陈某 (2008-05-11 19:28:14)  
 
  你很快就会成为健在的伟大的思想家了

 回复[6]: 如何到手?双手接下的。 龍昇 (2008-05-12 01:51:43)  
 
  题目中说了他是我的一位长辈。

  
他在64前是住公安部里的,因为他的级别是副部长。64几天前我曾去那里的家看望他。他坐监释放后,家搬到城外方庄去了。1991年64的次日(也挺敏感)我去方庄的家看望他时,他把这手稿给了我。同时还给了我这本书:

  


  

 回复[7]: 《风雨鸡鸣》是银发,看看这张: 龍昇 (2008-05-11 20:05:18)  
 
  同样是1991年6月5日送我的。1994春(?)再要去看望他时,他说在电话中道别就很高兴了,不要来,我马上要走了,你来会麻烦。

  


  

 回复[8]: 知道了,原来如此 陈某 (2008-05-11 20:06:03)  
 
  九哥曾经在美国见到过于老先生的。

  
龙爷好好保存这些革命文物

 回复[9]:  雪非雪 (2008-05-12 09:59:46)  
 
  于长辈的字真好看。修养啊。

 回复[10]: 老一辈人的字都是有功底的 龍昇 (2008-05-12 10:17:51)  
 
  

 回复[11]: 跟年龄没有必然联系。 我是局长 (2008-05-12 10:25:16)  
 
  字是练出来的。谁认真练,谁的字就好,当然,有点天赋就更好。

  
有天赋,不用练太苦,也行。

  
老一辈的字就一定好,那也未必。

  


  
于先生的字,中规中矩,布局也好,很美,的确不错。

  


  
陈某,杨文凯的字,包括黑白子的字,也都不错。

  
(别人的字我没见过)。

  


  
老雪,能不能不用“于长辈”这种不伦不类的称呼!

  
有这么称呼人的吗?

  

 回复[12]: 哈,局长光临: 龍昇 (2008-05-12 11:06:39)  
 
  向您检讨:我说的老一辈人,指的是老一辈读书做学问的人,他们大多经过由小楷改钢笔字写文章的过程。忘了说不包括没读过书写过字的老人,也忘了说年轻人中也有许多写的好的人。您多包涵。

  


  
非雪的“于长辈”是接着我的“他是我的一位长辈”说下来的,您也多担待点儿。

  


  
昨儿个没闷两口?我吃的烩饼。

  

 回复[13]: 那我就包涵了吧,哈哈! 我是局长 (2008-05-12 11:22:32)  
 
  您老人家跟我这么客气,这不是将本局长折煞了吗!罪过……

  
要不我给您磕一个?

  


  


  
烩饼,有日子没吃了,这几天让婆子给烙饼吃!

  


  
烟和酒,婆子率领崽子,限制老子,喝两杯日本烧酒就算球了。

  
倒是在台湾,喝58度的高粱酒!而且啃生蒜!那叫一个爽。

  

 回复[14]:  小林 (2008-05-12 12:51:09)  
 
  局长馋我!想想当年喝65度的衡水二锅头,吃炸酱面:“呼噜,呼噜,呼—噜”的发出吃面声。然后是“咔嚓!”一声。在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隔着一堵薄墙,墙那边的顾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那才叫爽啊!

  
现在叫太座教训得不吃生葱生蒜,还不能在吃饭时发出“呼噜,呼噜”的猪声音。苦也!

 回复[15]: 衡水没有二锅头。 我是局长 (2008-05-12 12:56:23)  
 
  衡水是老白干。

  
在日本确实没法吃生蒜。连韭菜都不成!

  
娘西皮日本人变态。

  


  

 回复[16]: 于浩成长辈四天前走了。 龍昇 (2015-11-18 13:01:14)  
 
  享年91。致哀。

  
我保存的诗稿、书、照片真地成革命文物了。

 回复[17]: 好。 自带板凳 (2015-11-18 13:36:08)  
 
  

 回复[18]: 悼 科长 (2015-11-18 19:56:40)  
 
  中国著名法学家于浩成因病于11月14日 在北京去世。于的儿子称,医生诊断为:心脏猝死。还称,父亲生前不知自己患有白血病,家人一直在给他治疗,这次父亲走得突然,也很安详。于浩成的一位忘年 交表示,于老尤其在八十年代积极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第二次思想解放,他担任总编辑时的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多部揭露独裁专制体制的书籍。

  
于浩成11月14日凌晨在北京家中去世。北京多位独立知识分子,当天上午赶到天坛医院太平间瞻仰遗容,并三鞠躬,以表达敬意。不少人难掩悲痛,流下眼泪。于浩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积极推动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因为支持民主、同情抗议学生,在八九民运后被开除中共党籍。1994年至2004年期间,受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中国宪政研究。2005年,返回中国。其后,于浩成曾参与发表零八宪章。

  
于浩成的儿子于武11月15日在家中接受本台查询时称,父亲走得很安详,他同时感谢外界的关心。他说,正忙于料理出殡事宜:“订的是星期三18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公墓竹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按照一般的送别方式(非宗教)”。

  
于浩成于2012年 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开始进行治疗。于武说,家人一直没有告诉父亲患有白血病,临终前家人都在身边:“他患白血病有两年多,查出来以后也没有跟他讲,因为他 老年人病情发展缓慢,化疗过程很复杂,也很受罪,就没有给他做。这次走得也挺安详,他前一天也很清醒,也没有什么痛苦,感觉吃饭不是那么特别好,夜里睡得 也不是太好,然后很快。就几分钟,一下子就走了“。

  
记者:当时家里人知道他要走吗?

  
于武:当时都不知道。我母亲看他睡觉不太好,就问要不要吃点东西,他说,吃点饼干吧。然后拿了点饼干,拿了点要给他吃,回过头,准备给他拿别的药的时候,没有两三分钟,人已经走了。

  
目前担任中国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的于武说,最近六个月,父亲有肺积水,后到医院抽过积水。这次天坛医院的死亡诊断是:心脏猝死。

  
于浩成去世,终年91岁, 海内外人士纷纷发表悼念他的文章,表达哀思。在中国互联网上,可见不少纪念文章。于浩成的一位忘年交施先生对记者说:“在国内知识分子中,反应还是比较大 的,在微博、微信,网络上反应热烈。这些人毕竟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中做出了贡献,主要还是因为八十年代推动思想解放的先驱人士愈来愈少 了”。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与于浩成参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施先生回忆称:“我跟于老认识在八十年代中期,他(从北京)去见(上海的)王若望的时候,是我带他去的。后 来又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新启蒙的会。我又带王若望去(出席)。因为(当时)北京来了很多人,王若水(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戈阳(新观察主编)、张显扬(社 科院研究员)都到了上海。所以(和于浩成)交往比较早”。

  
生于北京的于浩成,除了是一位法学家,还是宪政学者、出版家、杂文家及诗人。他于1942年加入共产党,1956年,公安部成立群众出版社,于浩成被任命为编辑部主任、社长、总编辑,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施先生说:“于老他其实是一个老学究,所以他在专政机关公安部那么多年,对专政体制有深刻认识,所以在他担任群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期间,决定出版索尔仁尼 琴的《古拉格群岛》,当时顶着很大的压力。属于国内出版《古拉格群岛》首版中译本。当时很多人很惊讶,哇,群众出版社是公安部的。那个时候,群众出版社在 他的领导下,非常开放,相继出版了很多好书。比如傅仪的《我的前半生》也是最早在群众出版是出版”。

  
施先生表示,于浩成从八十年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自由民主,直到晚年都在坚持这一原则:“到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有人去看他,他还念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民不自由毋宁死,国无法治最堪忧’,所以在于老的思想深处,他对民主自由的理解非常深刻。而且很早就提出宪政,他觉得中国的道路选择,除了宪政之路以外,没 有其他可选择。他觉得有社会主义就不会有民主。所以假托社会主义要搞民主之类的东西,他认为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他认为在宣传民主自由法治的问题上,没有什么可闪烁其词的,应该公开、坚决的呼吁”。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博一客
    北上的大象 
    走步点滴 
    错票 
    不知新冠肺炎情的苏浙沪行 
    猫姐姐 
    远足二 
    别来有恙又无恙 
    妈妈走了 
    休闲五 
    新年好 
    回了趟上海 
    记于2016、3、11 
    挺惊险也挺刺激 
    休闲四 
    休闲三 
    休闲二 
    休闲 
    讨教: 
    杂七杂八的一天 
    远足 
    秋瓜秋果 
    中秋闲话 
    花草树木 
    三月心花兼跟众人帖 
    我今冬满眼青葱 
    秋果秋叶 
    我被敬了 
    渐识《绿岛小夜曲》 
    啊,亲爱的战友,你们会再看到我的身影吗 
    粽叶小考 
    替水双兄出点力(入点力) 
    东拼西凑永康路 
    桃花盛开的地方 
    東風ふかば 
    巴旦木 
    驴友的费用 
    准老汉爬山 
    驴友或背包客 
    故地旧居 
    致老地主——续板凳《民歌札记》(二) 
    一月樱花开 
    五世同堂 
    答老地主——续板凳《民歌札记》 
    两连八路毙伤日伪军160万人! 
    李大仙迫降福岡 
    我行我素我装B 
    六四杏子黄 
    博多どんたく 
    油饼红豆粥 
    樱花雨 
    镜子 
    两会中散步 
    献丑技 
    谷个歌 
    小林同学没沉沦成 
    从胡兰成到“华人古迹” 
    我们新疆好地方 
    图片收藏 
    添点儿离别钩勾出的《盲点》的盲点 
    “嘣!” 
    小野鸭 
    差点儿要了盒儿钱! 
    冒几个泡儿 
    今年没有红烧肉?有的。 
    祝大家新年快乐! 
    冒泡儿 
    神奇的小本子 
    请待于泥原谅: 
    十大优秀××× 
    上镜三年 
    我的1978 
    印度恒河求救: 
    《我看见落日如火》 
    两只羊 
    试发一篇竖排的: 
    我又沉痛哀悼了 
    沉痛哀悼四川地震遇难同胞 
    “头七”致哀和反思 
    翻出一篇长辈手稿来了 
    掰竹笋 
    那孙子的爷爷是老地主 
    何书记,吃元宵罗! 
    我这年过得不算太好 
    又发现乾隆爷蝈蝈笼 
    老头儿老太太 
    发发神经: 
    八月那个十五哎~~月儿明 
    小肚儿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