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九州华影
字体∶
宫崎兄弟资料馆和宫崎兄弟故居

龍昇 (发表日期:2013-05-05 10:52:21 阅读人次:2075 回复数:4)

   

  
日本熊本县荒尾市背靠从小岱山往西延续下来的丘陵,面向有明海,是个仅有五万五千人口的田园都市,是于1942年由荒尾村等五个村落合并成立的小城。百余年前的荒尾村村士(武士)宫崎家中,出了具有反骨精神的兄弟革命家,成了今日荒尾市的骄傲。宫崎兄弟结识了孙文、黄兴等中国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倾心竭力掩护、支持、支援、并身体力行地参加了他们的革命活动,孙中山曾称“为革命舍生忘死者,乃宫崎兄弟也”,孙中山曾二度造访宫崎兄弟的家,因此今日荒尾市引以为荣地称宫崎兄弟故居是近代日中友好的发祥地。宫崎兄弟故居于1973年被列为熊本县指定历史遗址,1994年在故居旁边设立了宫崎兄弟资料馆。

  


  
宫崎兄弟姐妹十一人,且有多位幼年夭折,通常所指及资料馆展示的宫崎兄弟是二男八郎、六男民藏、七男弥藏、八男寅藏,寅藏号白浪庵滔天,更被人所知的名字叫宫崎滔天。在资料馆得知宫崎八郎因参加西乡盛隆对政府军的战争而英年早逝,对他的评价是为自由民权而逝的革命儿;民藏与志同道合者组织了土地复权同志会,推动土地平均再分配,是“土地均享”和“单税论”者,被评价为将土地复权做终生使命的哲人;弥藏有着革命的亚细亚思想,他希望先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理想国,继而广扩到亚洲各国,他为此想变成一个中国人,他去了横浜的中国商馆,结中国发型,起名管仲甫,学习汉语,研究中国习俗;宫崎滔天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与八郎相处的年数也短,因此他称六男民藏为大哥、称七男弥藏为二哥,他们的思想给了他很大影响,他被评价为追随、援助孙中山、献身于革命的豪杰。

  


  
在宫崎兄弟资料馆,不仅能看到宫崎兄弟的生涯事迹,更多地是能从保存的五、六百件实物、手迹、照片、书信、文件、报纸、名片中,栩栩如生地看到中国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们的身影、辛亥革命中的日本人身影,比如宫崎兄弟的身影:

  
八郎英年早逝,虽未直接与辛亥革命挂上勾,但以他的名声,使弟弟们得以结识犬养毅等许多日本政界人物,也为日后结识辛亥革命的先驱们、并将两方人物联系起来,间接地起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民藏于1897年留学美国旧金山时,最早地从英文报纸中得知孙逸仙的事迹与他的党的活动情况,他立即将那些新闻报道剪裁下来寄给日本国内的弟弟滔天,并嘱其旦有机会一定要结识他们。他的《土地复权同志会主义书》发表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他在1916年上书给在北京召开的中华民国议会,请求将“民国国民皆有土地均享之权利”一条写入中华民国宪法,他参与了二次革命救援死守南京的革命军活动,筹集倒袁(世凯)资金、筹款支援亡命到日本的革命者。1925年孙中山病危时,他是被允许到病床前探视的四位日本人之一。今日我们可在资料馆中看到孙中山为他提的“博爱行仁”,廖仲凯为他提的“风雨鸡鸣”,以及许多辛亥人物、民国人物的名片。

  


  
弥藏于1896年在横浜结识到了孙中山的兴中会的结拜兄弟陈少白,他为终于遇到中国的革命者而欢喜若狂,但那时他已病重。他从陈少白嘴中得知遭清政府通缉的孙中山要流亡日本的消息,于临终之前写信通知了正在香港的弟弟滔天。

  
宫崎滔天在弥藏介绍之下,早在1897年5月,就拜访了在横浜陈少华,从其手中得到孙逸仙的英文版《伦敦蒙难记》,7月里,他在香港接到弥藏的信后,立即返回日本,8月里在横浜的陈少华寓所初次见到了孙中山。滔天邀请孙中山到九州考察,并请其到荒尾住了十天,从此开始了追随孙中山至死干革命的生涯。他将英文版的《伦敦蒙难记》翻译为日文的《幽囚录》,连载在《九州日报》上,使日本人知道了孙中山其人及其思想,他写《三十三年之梦》,记述了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过程。1899年他受孙中山之命与陈少白赴香港联合兴中会、三合会、哥老会组成了兴汉会。1905年,他将黄兴等一批中国留学生介绍给孙中山,参与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全过程,并成了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早期发行所就设在他家。他为孙中山的革命筹款、筹备武器,制订作战方案,并亲临前线地参加了惠州起义。

  
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宫崎滔天被邀出席就任典礼,典礼中的他竟伏地大哭,叹恨自己不是中国人……1913年,让位给袁世凯的孙中山,以“全国铁路总办”身分访问考察日本时,特意来到荒尾村宫崎兄弟家,以表对他们对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感谢。那次孙中山到访,荒尾村出动三百多人去远处的火车站迎接,孙中山在宫崎兄弟故居庭院里与宫崎亲属及村民数十人留下了合影,那张合影成了今日荒川市和宫崎兄弟资料馆的宝物。

  


  
资料馆还有资料表明,1917年4月12日,宫崎滔天参列了黄兴国葬,他在长沙滞在时,应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之请,到该校做了讲演。在滔天后人手中保存的邀请信的内容是“……先生之于黄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泪嚏吊之,今将葬矣,波涛万里,又复临穴送棺……植蕃、泽东,湘之学子,尝读诗书,颇立志气,今者愿一望风采,聆取宏教。”信中“植蕃、泽东”即萧三和毛泽东。

  
宫崎兄弟故居与资料馆相邻,它还是一百七、八十年前的老样子,只是近年做过修缮,一栋小的是做酱油和酱(味噌)的工房,一栋大的内有住室厅房。在宽绰的客厅里有着一组蜡像——側面跪坐斟茶者是当时宫崎家的女主人(滔天的嫂子),隔桌坐着的是穿西服的孙中山和着和服畜长发长胡须的宫崎滔天,表现的是孙中山初次来荒尾宫崎家,他们在以笔交谈情景。厅外种着许多花草树木,其中一株有260年龄的梅树,曾进入上述有历史意义的合影中,花中有许多牡丹,那是宫崎家喜爱的花,故居另一側有株菩提树,那是宫崎滔天去暹罗(泰国)筹款时带回来的。

  


  
走出宫崎兄弟资料馆和他们的故居,我想:今日荒尾市可称靠山面海的田园都市,但它毕竟未呈虎跼龙盘之势,当年的荒尾村何以能出宫崎兄弟般的有思想的志士豪杰?自解一是他们的父亲常嘱他们“做豪杰当大将”,母亲说“在榻榻米上死去是男子的耻辱”。自解二是虽出身于僻乡,但他们都去过东京名校读过书、甚至留学海外,接受了现代思想,而又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去荒尾之前我知道孙中山得到过九州多名政客和财阀的支持援助,也知道荒尾曾有有名的煤井,我把宫崎家想成了是那家煤矿主,参观后知道了他们的父亲是村士(武士),算村中较大的“地主”而已,兄弟们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经济支援除了向社会筹款,更是不惜自己倾家荡产……

  
参观宫崎兄弟资料馆和他们的故居,正值孙中山第二次造访荒尾村的一百周年,也正值今日日中关系紧张冷却时,回家路上我耳中响起孙中山在宫崎兄弟故居庭院里与宫崎亲属及村民数十人合影前的讲话:时隔十七年予重返荒尾村,目睹眼前那熟悉的景致,不胜喜欢。宫崎寅藏君及其过世的兄长弥藏君,均与予有深交,并为吾国之事业而竭尽全力相助。尚若日华两国的友谊能如吾等之君子之交,予坚信一千一万年之后的两国之友谊,也定会携手共进和睦友善。同时也将会不断促进两国的发展和为人民造福……

  


  


  


  




 回复[1]:  雪非雪 (2013-05-05 12:28:04)  
 
  

  
拜读。并联想起前段时间参观南方熊楠纪念馆时那里陈列的与孙文相关的资料。

  
@@@@@

  
「1897年...最早地从英文报纸中得知孙逸仙的事迹与他的党的活动情况,他立即将哪些新闻报道剪裁....」

  
是不是「那些」的误变换?

  

 回复[2]: 倒不是「那些」的误变换, 龍昇 (2013-05-05 13:11:55)  
 
  而是我自己入力之错,谢谢,「哪些」已改成「那些」。

  
我还对使用报道或报导犹豫了一下,因为在电脑普遍使用之前就有“报道”的使用,还因要用报导,则该全部繁化为報導为好,结果还是用了“报道”。

 回复[3]: 孙文成为革命党领袖 水双 (2013-05-05 22:13:59)  
 
  还多亏是滔天的那支妙笔,起了大作用。

 回复[4]:  刘世基 (2013-05-07 23:10:48)  
 
  好文章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九州华影
    宫崎兄弟资料馆和宫崎兄弟故居 
    元顺号和日中友好碑 
    从玄奘顶骨舍利到“水星” 
    柏文蔚的一首诗 
    冲绳狮子/琉球狮子 
    孟二宽及其孙武林唯七 
    张振甫 
    陈元赟 
    何钦吉和陈明德 
    长崎孔子庙 
    彩船流——精灵流 
    唐人屋敷 
    唐三寺或四福寺 
    海寇英雄皆遗迹——平户岛上 
    外 郎 
    唐船塔 
    散步柳川 
    大楠爷 
    宋人百堂上的圣福寺 
    四海楼 
    石垣岛唐人墓 
    锦带桥 
    贵妃东渡 
    朱舜水和安东省庵 
    定远馆 
    黄帝社和唐人墓 
    七夕神社 
    藤、茶、岩、桥 
    兴福寺——致水双: 
    唐人町 
    漫步徐福之路  
    志贺岛、金印 
    宗像大社 
    琉球……冲绳 
    多久圣庙  
    石敢当、禹稷坛、石佛 
    八女古坟徐福坟 
    富春、钱塘、龙门 
    长崎灯会 
    游坊津 
    眼镜桥 
    雄渊雌渊  
    扶桑国里看牡丹 
    樱花国里梅花赞 
    英彦山传说 
    天满宫曲水之宴 
    博多山笠祭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