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走四方
字体∶
忆路友

龍昇 (发表日期:2006-10-19 10:27:57 阅读人次:2279 回复数:27)

  

  
那天我是上海较早见到日出的人,一睁眼正看到了东海那边露出鱼肚的太阳。我是被人们走路声吵醒的,吵醒我的人们在我下面二、三十米的地上,那里还闪着幽暗的路灯光,看不到日出。我睡在为维修海员俱乐部搭的脚手架的最上层竹子脚手板上,挺怪,在那么高的地方,地上人掉个钢鏰儿都听的清清爽爽。所以下边有黄鱼车过、有小皮鞋“嘎嘎嘎”木拖鞋“呱哒呱哒”响时,我就醒了。

  
居高临下,看地上走的人像上了弦的玩具娃娃那般小,都挺匆忙。木拖鞋的人手拿个小盆,像是去打豆浆油条,小皮鞋的人雄赳赳气昂昂的,胳膊上一圈红,是扒开眼睛就去闹革命?突然一笑,一股成仙得道的思想从我脑中过,人啊人,缘何如此匆匆忙忙?转瞬发现自己不在云雾间,而是在脚手架上,怕待会儿有出早工的建筑工发现我,赶紧跟猫儿似地出溜出溜爬下架子,混进街上渐渐增多的人群中。

  
中午,穿一身劳动布工作服,背个帆布包的我,摇摇晃晃来到大光明电影院门前,坐马路沿儿上啃面包。身边凑来一个小平头海魂衫灯笼裤的小伙子,打开背包拿出张地图看。我仔细观察他是否红卫兵或造反派时,他也注意到了我。“串联的?”他说四川话。我用京话回“到处流浪,你哪?”。 “你不晓得,我们那里打起来了,用了机枪大跑,血流成河!我没得工作也没得派,老子得躲枪子留条命。”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

  
逐渐亲切起来。他问我:“晓得国际饭店在哪里?” 他的“国际”发音“怪鸡”,引我心中发笑。在大光明电影院问国际饭店,不让上海人笑话死?近在咫尺啊,我扬扬头就指给他了。“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格鬼在这里!”他也笑了。幸亏我刚才没笑出声,人家肚中有“水儿”。

  
“走,吃国际饭店去!”他按住我手中的面包。国际饭店也是你我流浪之人能进之地?我犹豫不决。他拉起我的手“走,我请客,有三十元进得去不?”三十元加上我身边钱也令我胆战心惊,我在上海解放前一年跟资本家爸爸进去过,担心进去出不来。

  
担心多余,国际饭店被革命和革命人占满了,没有革命的召唤进不去。到是它脚下一座饭馆颇高档,我劝他拿它冒充国际饭店,留个回乡谈话资本罢了。那饭馆饭钱虽比外面食堂贵了几倍,青菜豆腐小鱼小虾,两块钱却也填饱了两人肚子。他还有点失望:“早知国际饭店是中国第一高楼,到此一回死也可瞑目了,只叹这麻辣豆腐还没得我们小地方的好。”

  
饭罢,我转话题:“你还想去哪里?”“今天刚到,上海转转,再往南走,先到杭州吧。”

  
上海有什么好转的呢,去城隍庙吧。城隍被关禁闭,让大字报糊起来了。到是各种商店小吃店还都生意兴隆,他逛得挺高兴。

  
夜已深,该找个地方睡觉了。他说他自长江漂流而来,或宿码头车站或委身于桥洞,睡哪里都可以。我在上海火车站和十六铺码头都见到过长着能分辨阶级敌人的眼睛的带红箍的人,也知道苏州河那些桥下臭味很浓,便邀请他跟我爬上了围着海员俱乐部的脚手架。

  
趴在竹脚手板上,看得到黑油油的黄浦江上江轮海轮的光亮及倒映着的都市之灯,他说美得跟他们重庆朝天门一样。反过身来,看到天上繁星,他说从这里比站地上看得清楚明亮。鬼!你怎么发现这么好的地方?他问我。我告诉他我曾当过架子工。

  
次日清晨,我早早喊醒了还打呼噜的他,请他趴在高处看人间,领略了一瞬成仙得道的感觉,然后我们一起去杭州。在杭州灵隐寺,看到许多卖下半部有根拉条、形似唧筒般的笛子的人。那种笛子能吹出《大海航行靠舵手》和许多“语录歌”,不懂“多来米”的小孩也能拉出“呜啦呜啦”声来。他和一个卖笛子的人合计半天后,对我说他先不走了,想花几天工夫学学那种笛子的做法,说他们家乡也是有竹子的,学会了将来也许能以营生。我们就此道别,分别前请照相服务处的人拍了张合影。我们同行两日,没通报姓名,但那张合影保存至今,三十九年了。

  


  


  
我逃亡、流浪得腰都直不起来。路友今在何方?




 回复[1]:  雪非雪 (2006-10-19 11:02:55)  
 
  大海航向靠舵手

  
流浪途中遇路友

 回复[2]: 怎么就删不掉它呢? 龍昇 (2006-10-19 11:37:48)  
 
  

 回复[3]: 舵手不准我乘船,只得到处瞎流窜。 龍昇 (2006-10-19 11:29:13)  
 
  

 回复[4]: 謝謝龍桑 游人 (2006-10-19 12:58:19)  
 
  譲我見到了从未見過的上海。

  
但願你能見到那位路友。

  

 回复[5]: 游人,现在黄浦江边不是这样了吧, 龍昇 (2006-10-19 14:37:42)  
 
  大概从这方向看灵隐寺没多大变化吧。

 回复[6]:  陈梅林 (2006-10-19 20:11:23)  
 
  说起来龙兄在40年前就掐算到将来有个地方能贴文章能贴照片似的。多么珍贵啊!

 回复[7]:  游人 (2006-10-19 22:28:40)  
 
  现在的黄浦江边早就没有这样的栏杆啦。

  
在那个年代,你们俩也能这么一路漫游,够资产阶级的勒。

  

 回复[8]:  东京博士 (2006-10-19 23:42:28)  
 
  呵呵,这种花边120照片、我在人民广场上怀里捧着毛主席像的纪念照也是这种,门牙漏风的时候照的,懐かしいな。。。。

 回复[9]:  吴卫建 (2006-10-20 01:54:46)  
 
  哦,东博也知道“花边120照片"呀, 此照片估计当时是用海鸥4型双反相机摄的,一个胶卷只能拍12张(6cm x 6cm),那象现数码相机及几乎可摄n张,对了,此“花边120照片"的 照相纸还有光面纸和绸面纸,我这次在上海家里也找到些当年自己一些照片,呵呵,确实懐かしいな。

 回复[10]:  东京博士 (2006-10-20 07:50:47)  
 
  回吴桑:你把老头子当成80年代出生的二楞子了?哈哈,4型的ABC不仅都玩过,俺家就离开上海冠龙照相馆不远,那时押上户口薄可以借相机的,出租的相机几乎都是海鸥4型,要在被窝里装卸胶卷的。花边照片不仅自己拍,自己印,没有上光机,半夜玻璃窗上贴满,早上都掉弄堂里了,楼下清管站的阿姨不喊“马桶拎出来”,改喊:“啥宁窝里照片落脱了啊?”

  
现在俺家还有花边剪刀,是孩子[图工生活]课用的道具,比国内的卡瓦伊多了,全塑料的,好使,安全,而且剪刀头部分是脱卸式的,可以换5,6种,剪出不同的花边。这里记者写新闻的不少,要啥花边俺帮你们剪好了,嘿嘿。

 回复[11]: 关于照相机: 龍昇 (2006-10-20 10:49:10)  
 
  审讯室中:赵提审员和我。

  
赵:你带照相机去广州,刚才交代的在湖南看到南下的军列上装满军车和大炮,你肯定拍了,到广州交给谁了,往香港打电话了吗?

  
龍:您怎么知道我六二年带照相机去广州了?

  
赵提审员:你以为公安局是吃干饭的吗!一五一十交代吧!

  
龍:……上高中后看到刚才说的那位同桌同学有照相机,很羡慕,他的机子是“卓尔基” 牌的,那是他爸爸随毛主席访问苏联时带回来的,那可是台好机子——

  
赵:又扯同学事,交代自己!

  
龍:是,我很羡慕,就自己买了台“上海201”。那是咱国产的,质量也不错。我用它拍过……六二年去广州是和途中遇上位四川的女大学生一起拍的照片,她有一台“蔡斯”——

  
赵:不要提照相机牌子了,说照了什么就可以!

  
龍:拍了东湖摇船女、长江大桥、伯牙琴台、湘江水上人家、广州花市、台山风光等。

  
赵:啪(拍桌子声),我要的是军车和大炮!

  
龍:没拍。蒋介石要反攻大陆,那是军事秘密,不能拍,我这点头脑还有。

  
赵:下去吧,好好想想下回再坦白。不要想相机牌子,我要的是军车和大炮!

 回复[12]:  东京博士 (2006-10-20 10:54:14)  
 
  赵:不要提照相机牌子了,说拍了什么就可以

  
东:啪(拍桌子声),那我坦白,老赵拍了桌子。

  

 回复[13]: 哈哈,当年要有东博在的话, 龍昇 (2006-10-20 11:12:36)  
 
  我就有办法对付老赵了,

 回复[14]:  陈梅林 (2006-10-20 11:22:09)  
 
  当年要有东博在的话,他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回复[15]:  东京博士 (2006-10-20 11:26:52)  
 
  知我者,陈某人也

 回复[16]:  火 (2006-10-20 11:41:12)  
 
  东博小弟近来好像底气不足,不过今天有点反常?回见!

 回复[17]:  东京博士 (2006-10-20 11:59:37)  
 
  这世界上底气最足的还数你Dang。

 回复[18]: 还是“要提照相机牌子” 吴卫建 (2006-10-20 12:38:24)  
 
  “上海201”是何种相机,当时上海生产的大凡有“58 2型”(135胶卷),海鸥203(皮腔式120),海鸥4(ABC)型, 海鸥(凤凰)205(135胶卷),后来的海鸥DF(单反)。

  
龙兄捣浆糊,人家要“军车和大炮”,你大谈相机和“东湖摇船女、长江大桥、伯牙琴台、湘江水上人家、广州花市、台山风光等”。

  
东博,不是“上海冠龙照相馆”,是冠龙照相器材店吧,这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照相器材店,此店当时花去俺不少银子,这主要是买胶卷和放大纸,那是俺连冲胶卷(D76配方)和定影,显影药水都是自己配制的。我当时放大机和上光机等都有,在只有红灯泡的暗室内看到放大后的照片在定影液中慢慢显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还记得在上光机上滚照片手较酸。

  
好了,再谈下去斑竹要说我苦心经营的镜子怎么成了摄影网了。

  

 回复[19]:  东京博士 (2006-10-20 13:05:25)  
 
  201是203的前身。应该也是皮腔式的。

  
是冠龙照相器材店(南京路江西路口,今年5月消失了),呵呵,顺手打错了,俺高中同学在彩扩部暗室工作,国内拍摄彩卷那时要收冲费的,我可以直接给他,但是扩印不能揩油,有纸张计数器的,但是冲胶卷没有计数器,就像厨师给客人做佛跳墙,自己先尝碗原汁,然后加清水和味精再端出去,知道了真相后,客人估计会跳墙成佛了。

  
D76,哈哈,これも超懐かしい。。。。。

 回复[20]: 回东博 吴卫建 (2006-10-20 13:48:16)  
 
  最近我路过冠龙时也看到此原址正在建造大楼,不过冠龙店似乎迁到他处了,好像我在某处看到此店名。

  
我也打错一字,应为在“显影液中慢慢显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而不是“在定影液中慢慢显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这是明显错误。

  
国内的彩卷冲洗质量不太好,大概是揩油人太多(哈哈),药水太陈旧,不常换药水之原因吧。

  
当时有人推荐我去老上图旁的上海图片社或拿那兑换券去友谊商店冲洗彩卷。

  
在国内,客人知道要跳墙成佛事太多了,呵呵。

 回复[21]:  东京博士 (2006-10-20 14:08:02)  
 
  冠龙这种店就像绍万升,吴良材,蔡同德一样,当然不会消失的,迁址。但是大楼造好后不一定会迁回来,那时的冠龙不仅仅是一家照相器材店,还有俺们很多很多童年少年的美好回忆,要说俺还有爱国情结,可能这些才是最真,其他空洞的大话,自己说出口都会打恶心。

 回复[22]:  东博说201是203的前身,对。 龍昇 (2006-10-20 14:55:29)  
 
  记得是105——110元?买的。“应该也是皮腔式的。”——用半天不知“皮腔式”一词,还说里面安了个“手风琴”呢。

 回复[23]:  东京博士 (2006-10-20 15:21:14)  
 
  4型的海鸥方镜相机冠龙照相器材店曾经卖过一个135遮挡框架,在120胶卷上可以来回两次左右各拍摄135的相片。

  
苏联出的135相机我也拍摄过,装胶卷相当麻烦,是底座打开后垂直插入的,俗称小开门135,现在的35mm相机都是打开整个后背盖,这个以前俗称打开门135。

 回复[24]: 复龙兄,东博 吴卫建 (2006-10-20 16:48:14)  
 
  果然东博行,还知道40几年前生产的201相机,记得我当时不太喜欢此类203相机,1)对焦很费力,2)相机用旧了,皮腔很容易漏光,记得我同学的此类相机因不知皮腔漏光,白白拍了一个胶卷,当然,他后来拿橡皮胶将皮腔粘一下,用黑墨汁涂一下又能用来了。

  
其实当时“皮腔式”的东西还不少的,如照相馆的座机是“皮腔式”,照片放大机也是用“皮腔式”的,医院的x光机也是“皮腔式”的,说得对,还有“手风琴”(皮腔记得还俗称皮老虎)。

  
在60年代初,龙兄能用1百余元买个相机,应该算是阔少或小开之类的吧,不过,相机也给你搂祸了吧。

  
“4型的海鸥方镜相机冠龙照相器材店曾经卖过一个135遮挡框架,在120胶卷上可以来回两次左右各拍摄135的相片”我也听说过,但想来技术大概不太成熟,有取景器和装片的问题,后来也没实际推广应用吧。

  
博士确是老资格,“小开门135”也摆弄过,仿前苏联的58-2型相机也是此类型的,是要从底部装入film,如相机后部被碰撞过就不好装胶卷了,不过用习惯了还可以。

  
提及冠龙,我也有很多青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不但当时冠龙是我常去的地方,它周围还有很多我熟悉的地方,如我母亲当时在江西路福州路的一大楼里工作,如附近的中央商场和山东路南京路处的大庆无线电商店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当时我还自己装过照相放大机的曝光定时器和电子闪光灯呢。

  
嗳,过去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回复[25]:  东京博士 (2006-10-20 16:58:15)  
 
  回吴桑:201也好,203也罢,基本上是目测对焦的,好在镜头的景深不错,习惯了基本上八九不离十,而且大多数是1比1的印照片,不是放大的话,像质还是蛮“刹”的。呵呵,印照片还可以选择硬调纸,轮廓比较硬的好像是3号或4号。

  
吴桑出入的那个地盘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江西路福州路那里的大楼很不错的,说到山东路南京路那个地方,我最常去的是那家著名的新华书店,以前1楼有免费阅览室,凭学生证进去“堂吃”,我在里面看过自己学生时代度过的很多长篇小说,比如《征途》,《三探红鱼洞》,《渔岛怒潮》,《艳阳天》,《工作着是美丽的》,《高老头》,《安娜卡利尼娜》等等。。。。呵呵。

 回复[26]: 复东博,意犹未尽也 吴卫建 (2006-10-22 02:51:56)  
 
  昨日的陈年话题意犹未尽,现俺手头正好有几张最近从上海家里翻寻到的老照片,这是约80年在黄山拍的照片,一张是当时俺带着自己的4A方镜相在黄山迎客松处的pp,一张是用4A方镜相拍摄的黄山云海,当时俺可无什么单反呀,广角,长焦,变焦滴。

  


  

 回复[27]:  东京博士 (2006-10-22 09:36:33)  
 
  现代人的物质水平提高了,跟吃东西玩游戏一样,口味跟30年前不一样的,呵呵。主妇干家务也是。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走四方
    湖畔胜景,学府园林(武汉) 
    崖门岭南风 
    小女驴友片片(终) 
    小女驴友片片(五) 
    小女驴友片片(四) 
    小女驴友片片(三) 
    小女驴友片片(二) 
    小女驴友片片(一) 
    徜徉西湖 
    炮 台 
    赤湾岭南风 
    樱花地图 樱花前线 
    木耳蘑、玛瑙 
    关口里外 
    从达坂城到可克达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 
    博斯腾湖 
    叉田鸡 
    骑 驴 
    赶巴扎 
     去大桥 
    海南咖啡行 
    老呔儿过关得儿得儿地 
    赶 集 
    小庙祠堂 
    咸鸭蛋 
    三转半 
    那段“白毛女”生活 
    滕王阁下 
    云居山上 
    社会工作者 
    美国三日  
    拜谒三孔 
    梁山葫芦梁山鞋 
    走拜城 
    乌鞘岭的风  
    曾乱着衣 
    幻的胯面 
    任先生 
    蔡家坡 
    水满微山湖 
    忆路友 
    藏刀皮恰克蒙古刀 
    釜山行 
    良乡塔 
    地窝子 
    集邮 
    小纸头 
    战上海 
    尹宏亮 
    LDK 
    小金子 
    四合院排房单元房 
    老家的房子 
    公寓洋房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