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走四方
字体∶
集邮

龍昇 (发表日期:2006-07-08 13:22:31 阅读人次:2456 回复数:18)

  

  
旧时小学分初小高小,我的年龄正赶上还那么叫法到不那么叫的转变期。那时期还有汉语拼音从ㄅㄆㄇㄈ到ABCD、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转化。我现在仍简体繁体运用自如,但ㄅㄆㄇㄈ等却因没“撤退”到台湾而忘记了。我由初小进入高小时,也是从上海搬到北京时。正确说应叫搬回北京,因为原来就在北京住。

  
搬回北京的家住址是西单北大街365号。它的马路对面就是西单商场,那时西单商场还分一二三四五个商场哪。姑夫将我带过马路,穿过第四商场,送进了太仆寺街小学读五年级。太仆寺街小学不错,与家距离也就百余米,但我不久就发现姑夫还不如将我送进另一所小学。那小学不必过马路,只出家往西单方向走百米即到,它就在西单北大街明面上,隔壁有西单菜市场和“桂香村”点心店等。我看中那小学的原因是它校门里左厢房是学校传达室,右厢房是一家小店铺,小店铺墙里墙外挂着镶满了花花绿绿的邮票的玻璃镜框。

  
从上海搬回北京时带上了蒐集到的“小纸头”(商标纸),但在北京没发现同好者,也无蒐集途径,所以当发现那小店铺的花花绿绿的邮票时,将兴趣转向了集邮。那店铺没有名字没有招牌,店主像位老师,也不好称他为老板或掌柜,人家有四十余岁,我一小毛孩子也不能称同志,只好叫他大叔。第一次我问他邮票卖不卖,他说我就是卖邮票的呀,也换。我指着一张有龙的图案的问多少钱?大叔瞄了我老半天才说“三万圆”。妈呀,是个天价。我转手指向一张绿颜色的有五个穿长袍的阿姨手拉手的邮票问价,他说“这张便宜,八百圆。”那上面明明写着六分,怎么要八百圆?他说那是十多年前的邮票了,币值不同,也绝版了,因此就贵了些。我直抓耳挠腮,他问“几百圆你才买?”我手摸向口袋说“我只有五百圆。”

  
那天我和大叔交上了朋友,他爽快地以五百圆卖给了我那张五个穿长袍的阿姨手拉手的邮票。他还教给我说有的邮票是单张的,有的是几张一套的,比如我买的那张是六张一套,集邮都是要将一套集全才算完美。后来我就设法攒钱将那六张邮票集全了,敢情那套邮票是后来知道的叫伪满洲国的建国十周年的纪念邮票,那五个穿长袍的阿姨是日汉满蒙朝人!

  


  
(曾拥有龙票,只能找回这样的了。)

  
大叔的邮票一半干净明晰,一半上面跟已盖上邮戳似地糊着几个字,比如“暂作五分”“苏北”“山东战邮”“苏维埃邮政”,我都买,买时不知道,到后来攒了两大本子清末票,帝国主义在中国发行票,外国出的加盖中国字票,伪满、伪蒙、伪中华票,国民党的正票和共产党的边区票------。攒下那些票是当然的,新中国成立才五年,发行的邮票还有限,那时开始集邮的人不集旧时代的集什么呢?但大叔教给我说,解放了,新发行的邮票还不多,而且二百圆就是二百圆捌百圆就是捌百圆,你从现在起每套都集全了,或各集几套,到我这岁数你就不得了啦,我以前很有钱的,现在穷了,幸有积攒多年的邮票才能以为生啊。

  
我细水长流地集邮了,那时妈妈给的早点钱是五百圆,我从中节约出一些用于集邮;我快马加鞭地集邮了,有时家中来大人或逢年过节能接个五仟圆一万圆的大红包,就跟大叔买一大堆或一两张高价邮票。我买下了大叔一张“天价”的龙票,但他又给我看了一张龙,说我买的叫“小龙”,他那是“大龙”。小龙天价大龙无价,我急哭了,结果他无价地送我了。

  
集邮途中,五百圆钱变成了五分钱、我又搬了家、大叔不见了店也没了、东华门的中国集邮公司开张了、我上中学了。零花钱多了些,但我很少在东华门那里用钱集邮了,我拿一张“边区票”就能换好些摩纳哥、圣马力诺、列士敦支登、法属英属非洲票,一套伪满票就能换一堆日本、琉球、南洋票。但我严守大叔教诲——龙票一般蒐集家不给看。

  
上初中时我校在近邻的北京火柴厂勤工俭学,那令我“小纸头”蒐集有了新转向,收集火柴商标——火花。先以北京火花起步,集满了广东、澳门、瑞典为主的中外火花,初中毕业前,我已是汇小纸头、邮票、火花三家的蒐集家了。高中毕业,京城蒐集家有我一号了。

  
文革始,红卫兵起,我的小纸头、邮票、火花被焚之一炬。

  


  
(当年被焚,今日再拥有的。60那张不算老。)

  


  




 回复[1]: 我来日本后收集过电话卡 陈某 (2006-07-08 15:19:33)  
 
  现在越来越少了

 回复[2]: 是公用电话卡吗 龍昇 (2006-07-08 15:37:35)  
 
  是否与手机普及有关?现在不是有国际电话卡吗?什么龙卡虎卡长城卡,收集些,说不定过几年会绝版的,你精IT的肯定懂。

 回复[3]: 是公用电话卡 陈某 (2006-07-08 15:58:21)  
 
  很漂亮成系列的

  
在电话亭里,人家打好就不要了。在一些小店还有专门卖用过的

  


  

 回复[4]:  陈梅林 (2006-07-08 16:16:34)  
 
  龙兄了得!也就是有钱人家的公子才会有这么多闲情逸致。难怪说三代才能培育出一代贵族。

 回复[5]: 致陈梅林 龍昇 (2006-07-08 16:43:06)  
 
  “把有钱人家的公子”“贵族”给删去吧。我集邮时家境不好。尤其是在火柴厂勤工俭学时放弃给予的毛巾火柴等酬劳,要求的火花,再以它们交换到其它火花和邮票。付出的是劳动,没花多少钱。

 回复[6]:  陈梅林 (2006-07-08 17:33:45)  
 
  龙兄:曾经沧海难为水。

 回复[7]: 为龙兄的火花们默哀 水双 (2006-07-08 19:09:02)  
 
  文革始,红卫兵起,我的小纸头、邮票、火花被焚之一炬。

  
致房东:火花是近代中日产业交流史上的好材料。呜呼哀哉。

 回复[8]:  陈梅林 (2006-07-08 19:37:06)  
 
  水双突然消失,突然出现,到哪儿去淘宝啦。

 回复[9]: 要考试了 水双 (2006-07-08 20:00:52)  
 
  到底是老师考学生,还是学生考老师?

  
最近,龙兄、梅林、邓星诸贤辛苦了,硬顶着镜框。聚会时,坛主该敬诸位几杯了。

  
有人写,就有人看。而且,除了最先映入眼帘的画像是自己这一点以外,其他的都一个样。

 回复[10]: 疼啊 校长 (2006-07-08 23:54:17)  
 
  被烧啦?咣当~

 回复[11]: 水双内行 龍昇 (2006-07-09 13:13:39)  
 
  火柴西洋发明,中国早期火柴多由日本进,故称洋火。中国民族火柴工业最早集中于广东(澳门)、佛山、江门。旅日华侨建佛山巧明火柴厂,我曾拥有“舞龙”火花,是其厂出、大约可称中国最早火花。“舞龙”与日本“舞龙”相似。中国民族火柴与日本洋火也有过斗争。故水双言“火花是近代中日产业交流史上的好材料。”绝对内行。

 回复[12]: “舞龙”火花 水双 (2006-07-09 14:18:39)  
 
  答龙兄:如有“舞龙”火花,请好好保管,意味深长。其图案原是日本画师临摹长崎唐人舞龙场面,后来历尽波折,到解放后还在广东变形出现。说来话长,以后有机会细说。

 回复[13]: 太和舞龙 龍昇 (2006-07-09 14:35:29)  
 
  已焚之一炬了,真是呜呼哀哉。五十年代初期拥有它的人不算少,但能保留至今者少。君知其,同好也。或君拥有,则敬也。

 回复[14]: 研究而已 水双 (2006-07-09 15:28:21)  
 
  我只对火花及其反映的中日产业交流的历史感兴趣,不收集火花。一来没有资金和时间、精力,二来我觉得研究比收集更有意思。去年在广东一家古玩店时,见到过“舞龙”火花,天价,而且还是假冒品。在日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的集子,在网上比较容易找到。

 回复[15]: 我上学时也收集邮票,有厚厚四大本, 唐辛子 (2006-07-10 07:58:17)  
 
  不过并非爱好,因为那时候学校里特别流行集邮,所以就跟风了。

 回复[16]: 日本的火柴 水双 (2006-07-10 11:56:03)  
 
  龙兄:看看以下网页。

  
http://www.match.or.jp/

  

 回复[17]: 唐辛子水双 龍昇 (2006-07-10 13:18:54)  
 
  唐辛子:厚厚四大本,留着它,到你女儿长你现在大,可就成宝了。

  
水双:网页看了一小时,神游啊,梦游啊,追回少年梦。谢谢。

 回复[18]: 火花与邮票的区别 水双 (2006-07-10 19:41:17)  
 
  火花是民间的媒体,邮票是官方的媒体,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火花更加丰富多彩,上自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三教九流,妖魔鬼怪都可以成为题材。好玩。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走四方
    湖畔胜景,学府园林(武汉) 
    崖门岭南风 
    小女驴友片片(终) 
    小女驴友片片(五) 
    小女驴友片片(四) 
    小女驴友片片(三) 
    小女驴友片片(二) 
    小女驴友片片(一) 
    徜徉西湖 
    炮 台 
    赤湾岭南风 
    樱花地图 樱花前线 
    木耳蘑、玛瑙 
    关口里外 
    从达坂城到可克达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 
    博斯腾湖 
    叉田鸡 
    骑 驴 
    赶巴扎 
     去大桥 
    海南咖啡行 
    老呔儿过关得儿得儿地 
    赶 集 
    小庙祠堂 
    咸鸭蛋 
    三转半 
    那段“白毛女”生活 
    滕王阁下 
    云居山上 
    社会工作者 
    美国三日  
    拜谒三孔 
    梁山葫芦梁山鞋 
    走拜城 
    乌鞘岭的风  
    曾乱着衣 
    幻的胯面 
    任先生 
    蔡家坡 
    水满微山湖 
    忆路友 
    藏刀皮恰克蒙古刀 
    釜山行 
    良乡塔 
    地窝子 
    集邮 
    小纸头 
    战上海 
    尹宏亮 
    LDK 
    小金子 
    四合院排房单元房 
    老家的房子 
    公寓洋房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