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亦夫 >> 一句不少,两句不多
字体∶
个人之见

亦夫 (发表日期:2015-11-15 19:12:05 阅读人次:1289 回复数:4)

   http://mt.sohu.com/20151109/n425811909.shtml 

  


  
亦夫:我很欣赏这个年代,写作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

  


  
中访网2015-11-09 20:13:24

  


  
撰稿记者 王皎

  
亦夫, 原名吕伯平,1964年生于 陕西省扶风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做过国家图书馆馆员、文化部机关干部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现旅居日本东京,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亦夫是当今文坛里的独行侠,他游历日本、北京、陕西,按照自己的路数在行走,仿佛不在某个圈子,独行之外,还有独特,他的写作就被诸多评论家喻为带有相当的民间状态,最新的小说作品《吕镇》 ,在写乡村,却与我们熟悉的乡土作品不同,在现实之外有诡异和超现实的预言。近日,记者王皎专访了作家亦夫。

  
我不喜欢现实主义作品,因为没有神性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你的作品研讨会上,张颐武老师还调侃,说你常在日本,见得少了,既然事业的基础是中文写作,你怎么舍得“独行”出去呢?

  
亦夫:家的基础在哪里,老婆孩子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我不在乎所谓事业的基础。孩子三岁时我们全家就去了日本,已经十多年了。最初是我爱人的工作要到那边,那时我已经出了几本书,卖得不错,在国内发展也挺好,我跟爱人商量,我带孩子在日本待几个月,如果孩子能适应,我就辞职,那会想的是,孩子已经三岁,汉语说得不错,不可能适应日本,但没有想到,她在那边一上幼儿园,就和小朋友们玩得不错,每天回家都很开心,那我就履行诺言,辞职,全家常驻日本了。

  
记者:在日本,也是全职写作吗?

  
亦夫:我号称是“全职家庭妇男”,前十年,我老婆工作忙,她每个月都要回上海出差,我一直都在照顾她和女儿的生活,同时也在东京的高级中文班教教书,现在女儿上大学了,我回国内的时间就长了些。我写作是要活在那个状态之中的,开始动笔后,我就住在书房,晚饭后八九点钟就睡觉,早晨四五点起来写作,等老婆孩子起床后,陪她们吃完早点,开车把她们送到车站,然后回来接着写到11点多,吃完午饭,就开始暴走,下午不写了,只是酝酿,但还活在故事的气息中。

  
记者:在看《吕镇》时,觉得有很强的乡土气息,但是又摸不清这个小镇是哪里的特色,有模糊的感觉,包括故事的时空描写都有诡异的地方,创作时是如何考虑的?

  
亦夫:我想表达的是在毁灭性的灾难来临之前,我们传统的人文关系,比如夫妻、兄弟、男女情侣,甚至屠夫与牛,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状况,是以抱团取暖的方式面对死亡相互安慰?还是人性最恶的一面开始膨胀?我们用道德构建的秩序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用思想在左右形象,我想表达这个理念。吕镇,是南方、北方甚至我所想象的镇子的综合体。我的写作很奇怪,我不是构建一个东西,而是把我想表达的人生理念、哲学理念嵌入到一种生活之中,这种生活不是我所经历的,人物也不是我曾遇见的,他们是虚构又不是虚构,因为是一种特别审美的存在,故事的逻辑是不受我控制的,它自己在发展,可以说是小说自己的逻辑在推动我的写作。

  
记者: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没有主动用力的构建,而是自然的还原?

  
亦夫:所以我不喜欢现实主义作品,因为没有神性,没有灵性,永远是把我们经验中经历的记录下来而已,神性的文字是触摸到特别的存在状态,既是创造也是记录,记录是它原本就存在,创造是因为他们跟我们的生活距离特别遥远。比如屠夫毛蜡和牛在说话,是他怀疑自己的脑子出问题,对话仿佛是他的幻觉。通过我的写作,让你觉得这个生活是可能的,也是不可能的。

  
记者:所以,有评论说,你的写作是民间写作的状态?

  
亦夫:我没有受过专门的文学训练,我是学理工的。当年考北大,原本想学生物,觉得创造新物种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后来喜欢写作也是,它可以创造一种新生活,神奇的,与现实有距离的杂交的存在。但我并不喜欢看文学作品,我喜欢看纪实性的观察生活的作品,而文学是一个作家对生活的观察提炼之后的东西,他提供的是他的世界,我喜欢的是原生态的生活。

  
文字让我具有特权,成为他们生活的“偷窥者”

  
记者:这部《吕镇》,你用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写成了?

  
亦夫:其实这个速度已经是放慢了的。当年《媾疫》是21天写了22万字,那时我还在文化部上班,一天一万多字,我不能做漫长的写作,我想每个作家的状态不一样,写十年不一定代表就更有水平,真正的文学需要天才。我肯定会提前酝酿,有一个想要表达的思想的基本框架,包括故事的起始在什么地方,环境是什么样子?但是故事没有开始,一旦我从某个时刻开始写,它就开始自己流淌,故事必须活在那个环境之下,所以我不能漫长的写作,写一年,那个气息和状态早就不存在了。活在故事里面时,你能看见那里人的走动,感到他们的感情,他们有自己的逻辑。

  
记者:有自己更心仪的人物吗?

  
亦夫:没有,我是一个旁观者,是一个寄居在吕镇的外来客,文字让我具有特权,让我可以知道每一个家庭的秘密,但是我没有情感,我只是一个观察者,甚至是“偷窥者”。

  
记者:要自然流淌,又不要过于现实,那你写作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

  
亦夫:靠经验写作,永远有限,一定要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来自书本,来自观察和感悟,来自我对生活的不满足,不彻底,我需要纯粹的生活,生活把很多东西搅在一起,但是文学提供给你创造纯粹生活的可能。

  
记者:文学可以任性?

  
亦夫:我不任性,我是有规划的人,我的文字温情,有父母孝心,有儿女情长,有世俗温暖,但是另一方面,生活的深刻性呢?比如你没有深刻地体会过孤独、死亡,以及很多负面的情绪,小说创作可以给你无限的可能。

  
我很欣赏这个年代,写作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

  
记者:你怎么定义纯文学?

  
亦夫:融入理想主义精神色彩的就是纯文学,但是我也不希望我们去拯救某些东西,过去文学承担了很多别的功能,比如你在《人民文学》发一篇文章那就了不得了,但是现在你期期发,或许依然一名不文,但我很欣赏这个年代,写作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在人人都可以写的情况下,可能才能催生出更好的文学作品。而且我不认为严肃的,所谓精神写作的纯文学应该有很多人去读,那么多人读,该有多沉重啊。我跟年轻人说,不喜欢苦难,就不要阅读苦难。过去脱离开某种结盟,就很难生存,但是现在可能性多,你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圆润,所以年轻人,为什么要沉重的生活,像快乐的猪一样,不是也很好嘛?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亦夫:在北大办学生报,做编辑,自己那会就写小散文,写诗,后来毕业在国家图书馆工作,觉得有些时间,就写作,我对文学没有梦想,没有想着要怎么着,比如《土街》,本来只想写成中篇,以我们村庄为基础,写一个变形的农村生活,结果一进去就自动发展成了一个长篇。

  
记者:阅读,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亦夫:非常奇怪,我好像总想不起来自己读了什么。第一次开我的作品研讨会时,有人说我深受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影响,而那时,我都不知道马尔克斯是谁。我读书也完全没有计划,偶然得到一本,就进行有缘分的阅读,书的内容读过,不能详细记住,自己也很少引用,所以大家说我是民间写作状态。我的记忆力都用在具体的经历上,比如20年前的某个下午,我和朋友在一起经历了什么,那个黄昏的光影是什么样,他们都说了什么,穿了什么衣服,我能记住,可能每个人都有记忆盲区。

  
记者:如果拥有时光机,可以见到20年前的自己,和20年后的自己,会分别跟他们说什么?

  
亦夫:你选择了一条适合你的道路,对20年前,和20年后的自己都会这么说。因为我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层面,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是最适合我的,我内心对生活充满感激。




 回复[1]: 拷贝过来 科长 (2015-11-15 19:24:26)  
 
  

 回复[2]:  小背心 (2015-11-15 20:35:00)  
 
  

 回复[3]:  夏雨 (2015-11-15 21:10:19)  
 
  诡异,超现实的预言,神性,灵性,

  
非常吸引人,喜欢这种风格。

 回复[4]:  夏雨 (2015-11-15 21:13:33)  
 
  诡异,超现实的预言,神性,灵性,亦夫的才华有独特性。

  
非常吸引人,喜欢这种风格。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一句不少,两句不多
    汇报一下 
    个人之见 
    恭喜亦夫,开研讨会了 
    蓝色海洋请进 
    微博 
    酒后闲话 
    算了 
    求助各位 
    周末..... 
    某人,看照片(虽然喝得有点二) 
    节日快乐! 
     
    杂感以自警 
    辨证法的教育效果 
    给朋友们请安 
    各位兄弟姐妹,新年快乐,送支老歌,以表祝福。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