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万景路 >> 扯蛋精舍
字体∶
散乐与能乐与京剧与变脸

万景路 (发表日期:2008-07-30 21:44:56 阅读人次:3071 回复数:13)

   

  
散乐,历史上是指散乐百戏。是在中国古代由民间音乐、技艺发展而成的多种艺术和娱乐表演种类的泛称。大体包括歌舞、器乐、角抵、武术、杂技、魔术以及杂剧等。散乐一词在周代的《周礼·春官仲伯》第二十四卷已有记载。散乐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表演尚以宫廷为主,南北朝时期已扩展到了寺庙等地,而至隋唐时期,拜那个好玩的隋炀帝所赐,散乐得以有了飞跃的发展,唐朝则基本上延续了隋朝的散乐形式,仍以“俳优歌舞杂奏”为主。至宋代,散乐百戏则已扩展到了城乡市肆。至元、明、清时代,散乐之百戏已大多独立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各式剧种,散乐一称开始逐渐消弥。总的来说,以历史为序,散乐可以说是发于先秦,盛在汉魏,荣于隋唐,流行于元明,衰落在清代,而今则堪称凋零,或曰已融于大众艺术之中。

  
日本有一种传统戏剧叫做能乐,据说就是起源于中国汉代的散乐之化装剧,在隋唐时传入日本,并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能乐。日本能乐的有关历史题材剧目里的《白乐天》、《东方朔》、《杨贵妃》、《项羽》等中国题材剧目,至今仍占日本能剧的三分之一江山,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谓是处处可见。当然,反过来,日本继承、发扬并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之完善,之恒久,也已几乎可以说是“先王大典藏夷貊”,正统在番邦了。

  
日本的能乐在艺术上,由于它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各种元素,因此,观赏能,已可以说是象征修养的一种高雅享受。遗憾的是,我辈俗人,尚没能欣赏过日本的能乐,不过,偶尔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么几眼能乐表演,那份机械,那份枯燥,那份根本不明其所以然的语言表现,就已经让我辈望而却步失去了花钱花精力去欣赏它的勇气。观赏虽不会去,但对能剧主角脸上带着的那副用桧木雕刻而成的“能面”(面具)倒是颇有兴趣。旅居日本日久,对于日常生活中语言暧昧行动木讷个个都像带着一副“能面”的日本人印象颇深,与能乐演员所带的看似微笑眼角却又如泣如诉;看似悲伤,唇边却又漾出一丝平和笑意的“能面”相印证,“能面”与“人面”忽而重叠,忽而分开,就让人觉得日本人的表与里两张脸更加难以琢磨了。

  
一直喜欢中国京剧,不仅仅是喜欢京剧演员的扮相、服装,更重要的是喜欢京剧演员那程序化的造型、动作所含的“语义”。机械但又灵活,笨重而又轻灵,一招一式铿锵圆润的演技一直吸引着京剧票友们爱不释“眼”。不可思议的是,带着“能面”的日本能剧演员居然能凭着其拘禁木讷的动作和无法看到其表情的能乐艺术,就能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语义”。从这点来看,应该说,日本的“能”似乎也已掌握了属于中国京剧的这门儿“行为艺术”。当然,日本能乐与中国京剧究竟有何瓜葛,没研究过,尚不得而知。

  
有时看中国人做事情,觉得虽显张扬但却极富个性,可谓丰富多彩,极具视觉冲击力,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刺激而又富创新。也喜欢看四川“变脸”,在那昂扬铿锵的音乐声中,“变脸”演员那灵活迅速、优美优雅的身段、演技,简直就是尽显国人个性,张扬了国粹而又娱乐了世界。

  
其实,无论是相对于散乐、能乐,还是京剧拟或是变脸,芸芸众生们也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人生如戏,这在一切文明社会都是如此,因为有许多事儿是不能说但又要表达的,是既需要张扬又需要装傻的,这就需要散乐、“能面”和京剧的行为艺术了,当然,有时能变变脸儿效果会更好。

  




 回复[1]:  亦夫 (2008-07-30 22:31:45)  
 
  万兄,给我扫盲了。问候。

 回复[2]: 万爷的文章长知识 陈某 (2008-07-31 08:53:02)  
 
  

 回复[3]: 顶一个 开明乡绅 (2008-07-31 19:05:55)  
 
  严重同意楼上的。

 回复[4]:  待于泥- (2008-08-01 13:50:57)  
 
  日本的能,第一次是带着探究心去看,第二次被迫去看,绝不会再看第三次,哈哈

  
能乐在艺术上,的确已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各种元素,但,作为中国人,去观赏能,绝对得不到高雅的享受。因为跟中国的戏曲比起来,日本的东西真的很小儿科。第二次看时,还有人详细介绍了其中一个舞台动作的分解过程和表达意思,用了近十分钟,而那只不过是中国古典戏曲里一个甩水袖而已。

  
旁边的一个澳大利亚人,拼命在记,我心暗笑,来日本研究东方戏曲,跟到河南学服装设计有什么区别?,但又不好做蔑视科,只能在回家以后,狂听<<朝阳沟>>和<<铡美案>>

 回复[5]:  万景路 (2008-07-31 21:02:40)  
 
  谢亦夫兄、陈某兄、开明乡绅和待于泥捧场。好一个“来日本研究东方曲艺,跟到河南学服装设计有什么区别?,但我又不好做蔑视科,只能在回家以后,狂听<<朝阳沟>>和<<铡美案>>”

 回复[6]: 日本的能和中国的傩 敬天爱人 (2008-07-31 21:08:27)  
 
  谁能考证一下,是不是一回事。

  
从发音到面具都很相像的呢。

 回复[7]:  夏雨 (2008-07-31 21:35:48)  
 
  有相像的地方,但傩显得原始,幼稚得多啦。

 回复[8]: 哦,谢夏雨 敬天爱人 (2008-07-31 22:17:33)  
 
  小时候只看过傩,长这么大却没看过能。

  
看来日本的能不是从俺老家过来的。

 回复[9]:  夏雨 (2008-07-31 23:05:22)  
 
  呵,敬天桑,不客气

  
》小时候看过傩

  
什么时候?在哪儿看的

  
四川的?贵州的

  
记得几年前,傩来过东京,在日中友好会馆演出。那时想去看,因时间冲突没看成,一直遗憾在心

 回复[10]: 呵呵,在国内老家看的 敬天爱人 (2008-08-01 00:01:14)  
 
  过去好像过年时都有,不要钱,免费的。

  
现在就不知道啦。

 回复[11]: 夏雨 夏夏 (2008-08-01 00:02:48)  
 
  " 傩,一个神秘而奇怪的字,意为人们在特定季节驱逐疫鬼的祭仪。它起源于中原汉族地区。从殷商至汉唐,一次傩祭都会牵动朝野上下,即便是民间傩祭,连孔子都是身穿朝服,毕恭毕敬地观看。然而,自唐后,傩戏在中原汉族地区逐渐消声,直至最终匿迹了。

  
两千多年前,屈原《九歌》里的一系列生动的鬼神形象,便是以巫傩为素材而构思的。

  
五溪人常将巫和傩并称为“巫傩”。从前,大量的江西人离别故土,千里迢迢进入五溪地域,他们将从家乡带来的傩,嫁接在五溪抵御土著的巫上,于是,中原傩文化与五溪巫文化的结合体应运而生,即“巫傩”。

  
巫傩将其法事分为“武教”与“文教”。武教的法事为“种傩”我“还傩愿”,旨在驱瘟逐疫,纳吉迎祥;文教的法事称为“做道场”,意在超度亡灵。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道士。"

  
看到你们说傩,找来我以前为写文章的资料.

  
我在湖南的时候,看过傩戏,还叫过民间艺人专门为我刻过一个傩面具.

 回复[12]:  夏雨 (2008-08-01 00:16:46)  
 
  阿阿,夏夏夏夏,好久不见,前阵子忙,这几天上来又见不到你。

  
先打个招呼。等会儿细细品你的“傩”。

 回复[13]:  夏雨 (2008-08-01 00:26:29)  
 
  赫赫,湖南也有傩戏,五溪在哪里?就在湖南吗?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扯蛋精舍
    “大根”的“一物全体”吃法 
    鲸鱼料理与捕鲸 
    日本人爱裸为哪桩? 
    日本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想结婚 
    让我们纠结的“结” 
    风铃与木屐(夏之风物诗) 
    马鹿与阿呆 
    日本牛是如何变牛的 
    《论语》与算盘 
    日本人孤独时都干啥 
    出云号准航母与一颗螺丝钉 
    为何日本人不待见“鸟叔” 
    日本人的画图天赋 
    灰暗的日本人 
    形象俱乐部的经营术 
    生命不息 恋母不止 
    东京“初雪” 
     
     大“裸”民族 
    犬吠如诉 
     菊花在日本 
    窥与覗 
    正宗日本刀 
     宝船乘客有点乱 
    震后的日本狗 
    腋毛的文明 
    南京货与南京情结 
    和纸 
    日本“兜裆布”古今 
    幸福的中国男人 
    神传“露出” 
    暖昧的日本茶道 
    自 杀 程 序 
     也说日本人的无责任体系 
    日本人的宗教 
    吹 会 儿 牛 
    和服的“藏”与“露” 
    过把秋瘾 
    自杀美学不再美 
     适度距离成就了日本 
    “面”中日月长 
    散乐与能乐与京剧与变脸 
    “村八分”与“欺辱文化” 
    一所悬命与《石门心学》 
    老子家在哪儿? 
     流连上海多伦路 
    嘚嘚几句“鸟居” 
    说说东北话 
    “奶子蜜”迎春 
    失去历史文化传承的隐忧 
    小户人家热炕头 
    周杰伦教中文 
    闲说数字忌讳  
    香书·书香·薛涛笺·千代纸 
    美脚今古  
    谁正确  
    听中国话 看中国事儿  
    心灵、大脑与屁股 
    大话中国 
    我佛慈悲  
    由剖腹文化想到的 
    金猪与蠢猪 
    “面王”辞世 
    从忠臣藏看武士道 
    日本的现实主义 
     蟹天蟹地 
    偶然想起悠闲 
    最可怜的人 
    八风吹不动 一屁打过江  
     银 杏 赞  
    食色,性也  
    看三国掉眼泪  
    戏说中日“儒·道·禅” 
    被“性”遗忘的角落 
    生 不 逢 时 
    话说1896年  
    给孔子开追悼会  
    偶偷姨来”之“落书”的延伸 
    姓 氏 考  
    东北人(三)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