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邓星 >> 2015
字体∶
PM2.5

邓星 (发表日期:2015-03-13 14:14:50 阅读人次:2040 回复数:12)

  

  
很幸运,要感谢这里的东洋镜网站主,让我完整地看见了关于中国空气污染的纪录片《穹顶之下》。

  
这种片子不快点看,也许很快就看不见了。再说,不用片中柴静的“蛇足”,雾霾当然与所有人都有“私人恩怨”。

  
我根本不知道柴静这个人,也无好奇,所以看起来比较客观。离开中国已将近30年,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就说这纪录片。某种意义上,已经算很面面俱到。

  
拍这样一部片子,需要做大量的作业,用很多功夫时间人力去调查纪录,也着意提到一些先进国家当时曾发生的空气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等,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但它放映出来,效果影响也很大,因为直接与每个生活在中国的人有关。

  
愿意相信柴静拍这部电影,最大因素确如她自己说的,因为刚刚诞下的孩子被症断出有良性肿瘤,不得不刚出生就必需动手术。(就算不是也有别的孩子会是)而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生活在这样严重污染的空气中,觉得一分钟都难以忍受。

  
谁说凡事与自己的遭遇没有关系。

  
自己在中国的家人朋友,本来不多,现在更少。对近年那些所谓新贵更避之不及,一贯采取眼不见为净,去也最多3天。这一次破例,因为答应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呆了将近20天。

  
说点科学数据之外的事。

  
因为拍摄,去了上海好几个今天依然非常贫瘠的居住区,生生看见那些简陋的房子背面,就在进口附近堆满了垃圾,雨天淌出黑色污水,(实际是雨水加灰尘)晴天更甚,垃圾明目张胆随风飞扬。不知道住在底层的人平时如何过日子。走进楼里,公用的灯大多是坏的,几乎漆黑一片。楼梯边堆满杂物及自行车之类,上面占满灰尘,走进去要步步小心才不碰到。

  
居民们对生活在灰尘里似乎早就习惯,只要是在自己的家之外一步,就可以忍受。长年累月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不用作任何分析了,呆想想,也知道绝对有害健康。

  
还有更甚的,在上海某地区,今天有很多外地来做小生意谋生的人,他们大概合伙开了些小商店之类。有次为了不得不在现地找厕所,只好到他们的店铺尽头去借用。

  
走到底一看,蔚为奇观,在两排店面最后,有很窄的一条地方隔出,按着两排灶,并列放着十几只铁锅,估计同时背对背站着烧菜是要相撞的,要隔开时间才行。更不能置信的,是紧贴那背后就是厕所,脏得不能再脏,蹲式,水箱早就坏掉拉不出水冲洗,门也是坏掉关不上的。猜想他们大概是要等堆满排泄物之后,或许提水进去冲。

  
当然那是一个极端的地方,偏偏不走运遇到了。不过我看同组的同行,好像见怪不怪,那就表示自己少见多怪。

  
极其恶劣的环境不是没有体验过,那是几十年前了,而这是在2014年底的事。

  
所以这部《穹顶之下》,无论如何是件好事,谁管背后什么理由什么后台。(可惜也许很多人来不及看到)

  
最低限度,多少可以唤醒每个人的自觉环保意识,因为那是与人人自身直接相关的,与地球都相关的事。

  


  


  


  


  




 回复[1]:  二进宫 (2015-03-13 15:12:53)  
 
  是

 回复[2]: 上海のスラム街 采夫 (2015-03-13 16:22:50)  
 
  


  


  


  


  
出所 http://qing.blog.sina.com.cn/1703601837/658ae6ad330033ry.html

 回复[3]:  邓星 (2015-03-13 16:51:41)  
 
  谢谢采夫的图片,凄いね。这样看来我们去的地方还不算是最差的。

 回复[4]: 被遺忘的角落 司令官 (2015-03-13 21:04:16)  
 
  Star-San 寫得詳細真實,難得啊。這題材很少人寫的,作家大都去寫高樓大廈歌舞昇平了。

  

 回复[5]:  小木樨花 (2015-03-13 21:09:14)  
 
  写得好

 回复[6]:  邓星 (2015-03-13 21:54:11)  
 
  多谢司令官,小花。其实我也很难得去那样的

  
地方,出乎意外所以反应大。

  
昨晚还看见电视里在放华人在国外买房,人家

  
开价7亿他(她)们觉得太便宜。听口音是南方人。

 回复[7]:  东京博士 (2015-03-13 23:12:48)  
 
  邓板娘有所不知,那样的环境,在我这个年纪的上海人的小时候太常见了,我们家是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房子,几个门牌号都是一样的结构,如果按照当初设计的居住,那么一个门牌一户人家,倒也不见得比日本的一户建差,以前旧上海这些房子虽然说不上是什么贵族豪门,但也是功能清晰的,大门进去是前天井,正面是客堂间用来会客喝茶的,侧面是厢房,一般是少爷的房间,厢房一般分前厢房后厢房,中间通常还有个小小的后天井(我小时候利用那个后天井养过鸡的),后厢房隔壁连着厨房(上海叫灶披间,然后就是后门),客堂间后面是楼梯,通常比较暗,但是我家的因为楼梯上的屋顶是玻璃棚(下雨天可室内晒衣服,67年珍宝岛战役时被要求贴报纸条条),所以光线到还不错,楼梯拐弯处有一小间,那就是著名的亭子间,通常是给佣人居住的,客堂间楼上是客堂楼,通常是老爷太太的房间,也是主寝室,隔壁则是厢房楼,通常是小姐的闺房。

  
这种基本格局的设计,到了土匪统治的年代,一个门户塞进了好多户人家,本来都是一家人专用的灶披间天井阳台都成了公共部位了,一年四季的为了摆个破脸盆或晾衣杆邻居之间明争暗斗的抢“领土”,日子过的比钓鱼岛还紧张兮兮,话说我从小长大的石库门还算好,一共是5户人家,跟我们结构完全一样的隔壁的石库门,住了11户人家,你自己去想那里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绝对不会比72家房客更舒坦的。

 回复[8]: 那里应该不少千万富翁 张三 (2015-03-13 23:50:01)  
 
  出两三万人民币一平方,也不肯卖房的。相信租客远远多于房东。

  
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表取房。所谓上海本地人里相当大比例,就靠坚持等拆迁,而挣下几套房子或千万家财,这辈子不用工作了;好好理财,下一代下下一代也不用怎么工作了。坚持几年和坚持不了,一进一出就一两辈子的银子

 回复[9]:  旅人 (2015-03-14 00:06:44)  
 
  邓星,此次上海一行怕是让你三年不想再去上海了。治思乡病的良药啊,板娘~~~

 回复[10]:  邓星 (2015-03-14 01:07:53)  
 
  哦,谢谢东博的详细说明。石库门我也听说过的,据说蛮舒服的,但是没有体验过。

  
那种合住,都是那个土匪年代搞出来的。其实就是要抢到自己手里。

  


  
张三,现在豪宅要17,8万一平米,2,3万是不肯卖的了。

  


  
旅人,说真的,我从来没有过啥思乡病,本来就能不去则不去的。

  
这一次倒是真的让我开眼了。

 回复[11]:  红叶 (2015-03-14 07:33:44)  
 
  星儿的文章让我联想起以前曾去过的,那个无处下脚的厕所……不堪回首

  

 回复[12]:  hahaha (2015-03-24 21:45:56)  
 
  2.5么,少去去,去之,外面少走走。事体办好,豪扫回来。哈哈。到底远着点。话说,微信呢?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2015
    诸节日 
    过失 
    耐性 
    饺子 
    敬业 
    秋天,返回的记忆 
    自信 
    日本动画 
    蝴蝶 
    光的竞演 
    阳光之外的角落 
    家族病 
    粽子 
    手机 
    一心一意 
    食为天 
    心の絆 
    美的标准 
    PM2.5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