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文炜 >> 2010评论
字体∶
经济成长时代日本人怎样游世界?

文炜 (发表日期:2011-01-09 00:39:25 阅读人次:1454 回复数:6)

   中国游客已遍布世界各地,大把大把花钱的中国人形象引人注目。近来“中国富裕层”这样的词汇常见于日本媒体,那是中国游客的代名词,可以说,中国人中首先出来看世界的是有钱人。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日本人心情复杂,他们在各处风景名胜和高级购物中心打出“热烈欢迎中国游客”的横幅,连富士山半山腰也飘扬着红彤彤的欢迎旗帜,日本商家因源源不断地掏中国游客的口袋而喜不自禁,另一方面,面对把旅游购物的层次上升到在日本看房子、买房子的中国游客,日本人惊讶的同时又有点酸溜溜地说:中国人到富士山周边买房子,我们三十年前就在美国买房子了。

  
这话倒是真的,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跟二三十年前的日本差不多,日本人也曾有过豪迈的时候。时过境迁,30年前就在美国买房子的日本人与今天在日本买房子的中国人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中国人是以旅游者身份也就是说个人身份去买的,而日本人买美国房子多是企业行为。不过,把旅游几乎等同于购物的中国游客本身就是一道难得的人文景观。我们不妨来看看,经济成长时代日本人是怎样游世界的。

  
找寻过去日本媒体的报道和史料,听日本人有关经济成长时代的回忆,可大致勾勒出过往日本游客的形象。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后,日本人开始陆续外出看世界,他们的旅行有几个特点:一是以年轻人为主体;二是时间较长,如一个月以上;三是花费少,一天三千日元左右(上世纪70年代的物价水平而言);四是旅途中交通工具尽量使用巴士、铁路,甚至不使用交通工具,以步代车。也许日本人从来就是这样认为的:旅游不是富贵阶层的专利,是平民共享的乐趣。

  
1961年,东京大学学生小田实写了一本游记,书名叫做《什么都看一看》,小田实用一年多的时间周游了美国、欧洲、中东、香港等地。他每天消费1美元,兜里揣着200美元就横贯欧亚大陆。小田实的行动感染了日本年轻人,他们纷纷背起行囊周游世界。经济成长时代,日本人的旅游先锋是年轻人。1970年,大批的欧洲人包机到日本看大阪世博会,他们不可能在日本只呆一两天,那些飞机本来是要空机返回的,日本人就赚了这个空子,用很便宜的价格包机,大学生们在假期就能以很便宜的旅费到欧洲旅行,为省钱,旅途中他们也曾在旅馆里泡方便面,这点与早期公费出国的中国干部很相似。

  
日本人的旅行很强调“节约”两字,看那些有关旅行的书名,就会让人会心一笑——《5万4千日元横穿亚洲》、《12万日元走遍世界》等。60年代的日本大学生对“贫穷旅行”不亦乐乎,但是,节约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一位60年代曾以很少的钱游世界的日本朋友告诉笔者:“当年的旅行与今天坐在豪华巴士里,服从导游指挥的旅游真不一样,我们的确很节约,能走路的就走路,不坐车,但并不是为省钱而省钱,走路使得我们有机会和当地人交谈,了解当地人的生活,能够在半路上拐进一家小咖啡屋,喝一杯最便宜的咖啡,看旁边桌子的异国男女是怎样谈情说爱的。‘贫穷旅行’比起‘豪华旅行’更能了解当地风情,让我们和世界更接近了,当然这样的旅行需要更多的时间。”深入当地——这样的旅游意识似乎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灵魂,今天日本的电视台还播出这样的电视节目,艺人以旅游者的身份深入世界的某个角落,如非洲部落,在那儿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一段时间,了解习俗,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并把日本式思维带给当地人,比如把日本式的集体观念教给黑皮肤的小孩们。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时代,日本的旅游者并没有给世界一个富裕者的印象,反而是背着行囊的浪人的形象。60年代后期日本出版的有关旅游的书籍,标题多有“冒险记”、“放浪记”这样的字眼。

  
日本有一本旅游杂志叫做《地球的走法》,1976年创刊直到现在,依然是很权威、很经典的旅游指南,之所以强调一个“走”字,就是说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脚步感知异域。杂志从方方面面很详细地介绍海外城市的风貌、风俗和旅途中应注意的细节,比如在什么季节要穿什么样的服装,怎样找便宜的旅馆,怎样乘坐巴士等等。照日本人的性格,他们在旅行的过程中非常讲究细节,看日本人的有关旅游的书的题目,你就能发现他们怎样从细处看世界,比如《中国的古老小镇》、《荷兰的自行车》、《波兰的食堂》、《英国的农场》、《欧洲的杂货店》、《克罗地亚的海》,还有有关巴黎的狗、巴黎的猫、巴黎的小孩的专著,分门别类,各有所爱,多数日本人的旅游并非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点。

  
旅游对日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日本人平时工作紧张,旅游确实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其次,日本人总是有意无意地通过旅游向世界学习,充实自我,从众多的日本人写的游记中可以读出同样的思想——那就是通过游世界把当地人和自己比较,发现新自我,把异国和日本比较,发现新日本,短时间里离开日本,能够更好地认识日本,他们把这种旅行叫做“在海外活在日本”。旅行作家藏前仁一就旅行说过颇有哲理的话:旅行能够教会我认识自身的价值,这个自我并没有埋没在日本社会里,从旅行中发现自我,这是更好地活在日本的手段之一。

  
从本世纪初开始,日本的年轻人发现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志愿者之旅,以旅行者的身份开展国际志愿者活动,比如访问柬埔寨和印度等地的福利设施等,打扫房子,进行环境保护活动,这种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很有人气,通常还不易预约。今天日本年轻人依然在领旅游之时代风骚。

  
反过来看中国人的当代旅游史,发现与日本的情形太不一样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出国的是当官的,也就是说公费旅游,他们首先体验到的恐怕是挖社会主义墙脚的快感。接着是先富起来的人,他们让世人对中国大款瞠目结舌。当官的和富人先出国,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吧,当然也有外界因素在起作用,比如日本刚开始就只欢迎有钱的中国人,年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申请游日本,现在中国人总算能够自由行日本了,但钱包不鼓还是不容易得到旅游签证的。为何外面的世界只欢迎有钱的中国人呢?

  
从旅游史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国人的旅游史也许正要翻开新的一页,在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进行世界自由行的时候,我们要怎样“走”,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把自己看得更透?旅游,什么时候能从物质之旅变成心灵之旅呢?

  
(原载《凤凰周刊》)

  
2010.9

  




 回复[1]: 中国现在的暴发户们外出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购物 科长 (2011-01-09 11:55:28)  
 
  还有一个流行的词,叫 血拚

 回复[2]:  葉子 (2011-01-09 11:59:49)  
 
  

  
『心灵之旅』我喜欢秀萍姐的游记。

 回复[3]:  小木樨花 (2011-01-09 13:35:40)  
 
  谢谢文炜分享好文。精彩!

  


  


  
孙记者的游记,缺少点什么真东西。让人觉得是公款出差顺便看看的,无深度。(愿挨砖

 回复[4]:  夏雨 (2011-01-09 13:52:54)  
 
  欢迎小木樨花回来!

  
呵呵,我喜欢小木。

 回复[5]:  小木樨花 (2011-01-09 14:00:10)  
 
   赫赫,夏雨,啥时候结伴和你艳遇去。(换马甲也瞒不过你,真讨厌哈哈)

  


  
〉〉书名叫做《什么都看一看》,

  
 たぶん、昔私の教科書に載っていた「何でも見てやろう」

 回复[6]:  夏雨 (2011-01-09 20:24:00)  
 
  好啊,一定有机会的!

  
哈哈,所以你再换马甲,知道我也不说了。笑看你拍马驰骋。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2010评论
    今夜来敲门的是“朝日”还是“读卖”? 
    日本人的教育观——如何实现梦想 
    “东京岛”上的中日比较  
    经济成长时代日本人怎样游世界? 
    谁把“毒饺子”政治化了? 
    “东京中华街”不是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