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文炜 >> 软的
字体∶
难忘那个小城和那群50年代末出生的男人

文炜 (发表日期:2006-08-08 11:02:52 阅读人次:1600 回复数:1)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我曾经在那儿实习过的《三明日报》的朋友联系上,并在那久违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那个叫做三明的小城是我新闻生涯的起点。难忘那个小城和那群50年代末出生的男人。

  
十多年前,三个同姓黄、就学新闻专业的女孩一起来到了《三明日报》实习。那是我们第一次离家出远门,记得从福州坐了7、8个小时的火车才到达福建北部山城三明市。那车厢、那铁轨就像巩俐主演的电影《周渔的火车》里所描写的一样,其实那部电影的原作小说就是以三明这座城市为故事背景的,我读过那小说,感觉特别亲切,我相信,那样纯净透亮的小城,理应发生义无反顾、惊天动地的爱情。

  
来到这座山区小城之后,我们以少女独特的眼光,发现了小城独有的魅力。黄昏时,我们到列东的浮桥上跳一跳,晃一晃,把水中的夕阳荡开;沿着小城笔直的窄窄的商业街来回走几遭,连买个茶叶蛋也得讨价还价一番,总是满载而归……

  
报社里有一群50年代末出生的男人,他们是报社的中坚力量,虽出生于困难时期,恐怕小时候营养不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深邃思想的形成。他们上山下乡过,但又幸运地搭上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刚刚启动的高等教育的列车。其中有我的“青梅竹马”——小时候的邻居,因了他的介绍,我们三位才能来这儿实习;一位不修边幅常被人善意取笑,总是给人带来欢笑的幽默的摄影记者,因为常带我们三人下乡采访而被同事戏称为“拐骗幼女”; 一位看起来很粗犷、很豪迈的文人,明明年长我们一轮,却每每把三位女孩称为“兄”,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一位那时正与妻子闹矛盾,准备离婚,眼神略带忧郁但歌声依然嘹亮……对了,我们惊奇地发现,那报社里离婚率很高,听说有好几位呢,但这也不影响我对那群50年代末出生的男人的敬佩,甚至他们的“离婚”也成了标新立异的一个表现,那年头有勇气放弃婚姻的人还不多。

  
从那个小城的报社开始,我初尝作为一名记者是怎么回事,初尝社会各层的冷暖。十多年后的今天时空流转,我仍旧置身于媒体,这对我个人来说这是否是一种幸运自另当别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媒体启蒙现在想起来仍是有滋有味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至少我是念旧的。只是当年同行的三位女孩,如今各自分散在三个国度,日本、中国、新加坡,她们两人离开了新闻行当,或走仕途,或为主妇,在越洋电话中,偶尔还会提到那个小城的某个熟悉的角落,重温那些明媚的青春记忆。只是,何时我们能够结伴故地重游?

  
想来那群50年代末出生的男人已经收获了更丰厚的人生,想来今天他们已经心甘情愿地把围城筑成了堡垒,再也不想出来了吧。他们的宽厚、博学、机敏、幽默以及兄长般的情谊让我感念至今。

  


  


  




 回复[1]: 原来是个... 校长 (2006-08-08 19:27:08)  
 
  小丫头!

  
你若见到了这里的镜友,估计文章题目就该改了,嘿嘿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软的
    中日80后作家心灵相通 
    日本人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敬意  
    把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的免费阅读盛宴  
    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找寻文学遗迹 
    我心中的朝鲜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四)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三)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二)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一) 
    福建人为什么漂泊异乡 
    他们跨越了历史  
    难忘那个小城和那群50年代末出生的男人  
    香港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 
    世界杯今夜开幕——关于足球的片断 
    徘徊在情人与家庭之间  
    以平常心看待“文化侵略” 
    日本大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后写的感想  
    住到乡下 
    在日本感受职业平等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