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文炜 >> 软的
字体∶
香港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

文炜 (发表日期:2006-07-08 14:40:34 阅读人次:1885 回复数:1)

  昨晚看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辫题是《北大清华不如港大吗》,据说2005年北京高考“状元”拒绝清华远投香港科技大学,引发了“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伊始,众多网民在网上撰文:“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原因是香港的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生源的眼球。

  
看到几位辨手认真地讨论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体制,大学的教育方法,中国的学术腐败等,我觉得有点可笑。学生为什么选择香港的大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是香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一个能够给人自由的地方,至少可以在阳光下争自由的地方。不说别的,上网,不必担心什么东西被挡住了,看凤凰卫视,也不用担心评论员说到一半画面被切,插播广告。

  
香港回归不久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单位派我去参加一个亚洲广告展,在那儿呆了十多天,几乎把香港全走遍了,说白了有点公款旅游的性质,本来是用不着呆那么长时间的。我至今仍很清晰地记得那时站在香港大街上的感觉,空气中似乎真有些香味儿,人们的脸似乎比较平滑,不怎么沧桑。街边贴了些反政府的传单,也有一些印有议员大幅照片的招贴广告——我为自己初次亲眼看到了政治家宣传自己的方式而兴奋。记得有一天我独自出门,刚走几步,就有人向我发传单,并说了稀里哗啦说了一通话,粤语比其他方言好懂些,我隐约知道对方说的是对政府机构不满的事,好像是反对建什么,我含笑点头接下传单,当时甚至想:如果我是以这个城市的市民的身份接下这传单那该多好,而不是一个过客……

  
那次从香港回去后,我就有了去外面世界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单位领导开玩笑说,后悔让我出差香港,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感染,影响了我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后来我果真来了日本。第二次去香港那是到日本数年后的事情了,那一次完全是旅游探亲访友,与十多年未见的老师重逢,老师在香港华文媒体工作十多年,后来到电视台做时事评论员。他说香港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从事华文媒体工作最适合的地方。我想此言很能体现一个香港人的自豪。如果说第一次去港我体会到了香港的“资本主义”,第二次则感受到了些许“社会主义”的气息,香港人说的普通话我基本能听懂了。当然香港还是让我觉得亲切,我总不知不觉地把它和东京做比较,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香港街上时时刻刻人多,更有一种蓬勃的力量。

  
至今我仍觉得,香港是中国人看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现在中国大陆人基本可以自由去香港旅游了,虽然大陆市场也很丰富,很多东西用不着在香港买,但有意思的是,大陆人还是大把大把地掏钱在香港横扫购物,高档消费品不在话下。记得早年母亲的好友从香港回大陆带的是万金油和方便面,真是今非昔比。其实,香港从大陆得了很多好处,大陆市场它总是捷足先登。就像上面提到的教育问题,香港的大学与大陆争生源,挖走优秀师资,也就是占领大陆教育市场的问题。大陆人对香港的感情比较复杂,既有些艳羡,又有些愤懑:香港,没有大陆的支援,能发展起来吗?!而很多香港人对大陆客不断涌来感到有点烦,从心底里有点鄙夷。一个在香港的亲戚就告诉我,大陆人来得太多了,让香港有点变了。香港变了么?记得那次从香港回到东京,给我的大学指导教授送了一只香港制的小木船做礼物,那日本人端详小木船许久,说:香港怎么可能五十年不变,马上就要变的。

  
我惊异于他的直率,也为香港的今天祈祷,毕竟它曾经给过我关于自由的实践启蒙。

  


  




 回复[1]: 香港到底变了没有 陈某 (2006-07-08 15:17:18)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软的
    中日80后作家心灵相通 
    日本人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敬意  
    把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的免费阅读盛宴  
    在日本的枯山水中找寻文学遗迹 
    我心中的朝鲜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四)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三)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二) 
    他们把青春留在了建国前后的中国(一) 
    福建人为什么漂泊异乡 
    他们跨越了历史  
    难忘那个小城和那群50年代末出生的男人  
    香港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 
    世界杯今夜开幕——关于足球的片断 
    徘徊在情人与家庭之间  
    以平常心看待“文化侵略” 
    日本大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后写的感想  
    住到乡下 
    在日本感受职业平等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