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林祁 >> 左右开弓(评论)
字体∶
随意的风——《十面埋伏》观感

林祁 (发表日期:2006-04-12 23:03:21 阅读人次:1986 回复数:3)

   

  


  


  
随意的风——《十面埋伏》观感

  


  
观看张艺谋的《英雄》,在视觉快餐之后是心灵的阵痛。老谋子想告诉我们的是——为了“天下”,英雄必须死,英雄不得不死;还是赢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央集权的专制者乃英雄呢?我不得其解,只留下深深的遗憾。

  
日前,刚从俄罗斯回到北京,被友人不容分说地拽进电影院观看张艺谋的新片《十面埋伏》。和《英雄》一样,画面一开始就引来阵阵惊叹,友人评价:“很漂亮,一看就是张艺谋的风格!”

  
不过,《十面埋伏》不像《英雄》那样分成四种截然不同的色彩,而是以非常自然的色彩间歇出现。更不象张艺谋历来热爱的红色盛典,而是烂漫的蓝绿抒情。那抒情中的画面:成片的桦树林,漫野的花海……使我仿佛又回到前些日子途经乌克兰的风景,分外亲切。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重视画面、重视镜头,这几乎是看过他电影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强烈的颜色对比,美轮美奂的画面,看过张艺谋的电影,你记得最深刻的经常是某种颜色,某个物件。《红高粱》中充满活力、灵性且富有神秘色彩的红高粱;《菊豆》洋溢着大红大紫的绚烂色彩和生命激情活力的染坊;《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高高挂起、闪闪亮亮的大红灯笼;《有话好好说》持续而快速的画面;而到了《英雄》,形式更是主导了一切,甚至故事的合理性都退居了二线。张艺谋将电影的形式在电影中进行了最大化的扩张,这是他在中国电影中的创新。

  
而这回从火红转向蓝绿,说是为了表现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氛围,采用了退化的敦煌颜色,即蓝绿色调。本来蓝绿在影片中是很忌讳的色彩,把握好了可能很华丽,把握不好就很俗气……显然,这是张艺谋对色彩的一次挑战,蓝绿色彩被他做得很华丽,很富丽堂皇。张艺谋对色彩的挑战成功了!让我们为他喝彩!

  
不仅是他对色彩富丽堂皇的设计,显示了唐朝的繁华,而且对唐袖的发挥,简直出神入化。特别是,结合中国古典长袖做的仙人指路那场戏拍得很绝,它给人视觉上的惊艳和震撼,的确达到了张艺谋自己的追求目的———“即使影片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我也不会在乎,只要我的影片能够为观众留下过目不忘的灿烂3分钟!”

  
不过,在视觉狂欢之后,我对老谋子依然存有戒心。他这回不说“天下”说什么呢?依然是英雄救美女的武侠惯例吗?

  
既然是武侠片,就先看“武”吧。在《英雄》中,唯美的画面和精彩的打斗场面是人们所激赏的,但在《十面埋伏》中,武术动作画面更好。一个细节足以说明它的精彩:在每一段打斗的动作结束后,都会有掌声响起。(这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的好处,可以感知观众反映)

  
场面很漂亮,拍得很精致,章子怡跳舞和仙人指路的时候,确实很好看。张艺谋不愧为第五代导演的先行者,电影《红高粱》所表现出的锐意创新、百无禁忌以及强烈的理想色彩、强烈的个性气质、崭新的影像表现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此后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几乎每部作品都呈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创新。张艺谋以他敏锐的平民化视角,在经济、社会人文的转型时期左右穿插,游刃有余,既触动了严肃的社会问题,又与时尚相衔接,既在农村寻找故事,又在城市中寻找新人物,显示出一派自得的气象。说他“讨好西方”也罢,“以阴暗面投西方所好”也罢,总之他赢得了西方的赞赏,他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功不可没。

  
而这回,张艺谋把平民化视角转向武侠,葫芦里卖什么药呢?

  
张艺谋说:“有人说张艺谋根本不懂武侠,我说我当然不懂,谁懂啊?武侠根本就是作家创作出来的,难道要为想像的空间去遵守它的定律吗?如果让所有人做同一个梦,那不是很可笑吗?武侠片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张艺谋往筐里装什么呢?

  
张艺谋如是说::我们强调了故事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换,更强调爱与恨之间的转换,在写剧本时就想这样做了,《英雄》是形而上,这部是形而下,就是针对不同的东西做的一个不同的故事。有时我自己看一些导演接受采访时喋喋不休地说自己的故事,我就有点不耐烦,都是废话,是故事就去看,只是这次重点是在人物、感情和故事上,我就不评价了,否则特别傻……

  
其实,武侠片中的一个要素就是要穿插情感。暴力(武打)和爱情(乃至色情)都是观众有兴趣观看的事件。同时,这两类事件的性质又是相互对立的:阳刚与阴柔,壮烈与抒情。电影制作者把这两类迥然不同的内容,交叉在一起展示,会给观众完全不同的观看享受。同样,这种相互对立的内容的交叉表现,体现在影片的节奏上,会使影片的节奏一“紧”一“松”,一张一弛,变化有致。

  
在武侠电影中,武打的节奏和情感的节奏是互相对比的节奏:一个阳刚,一个阴柔,就象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一部成功的武侠片里面,一定有剑拔弩张的男人的武打,也一定要有缠绵悱恻的女人的爱情。电影《十面埋伏》也是如此,在武打中糅进了爱情。

  
《十面埋伏》的核心是写爱情。表现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复杂的爱情心理。一个女人同时爱上两个男人,她的矛盾,她的困惑,她的幸福,这其实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爱情电影。

  
《英雄》力求表现的是为天下牺牲自我,而《十面埋伏》表现的是为爱情牺牲自我。

  
《英雄》的最大毛病是缺乏“故事”,是在故作深沉、煞有介事的说“思想”。影片《十面埋伏》没有再犯《英雄》的毛病。可以看出导演想在这部影片中,加强电影的故事性,加强电影的戏剧冲突。但是,一切都是仓促之间完成的。有问题并不奇怪。教观众发笑的毛病是人物的造作和虚假。当然,《十面埋伏》是一部商业电影,我们不能用艺术电影的生活真实来苛求它。商业电影的观赏特征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英雄》讲的是武侠的大义,是国家天下;而《十面埋伏》是一个爱情故事,讲的是爱恨情仇。这里的“十面埋伏”不是战争性质的埋伏,而是情感上的纠葛,是真真假假的情感上的埋伏。

  
《十面埋伏》在日本上演时被翻译为“爱人”,索性中直截了当地告诉观众它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章子怡为什么自尽以救金城武,爱的是自己的“敌人”呢?金城武所表示的让我们去过风一样的日子,应该是“十面埋伏”所精心埋伏的爱情理想。

  
像风一样随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真是让人怦然心动的理想。我们这些在世界上飘来飘去的华人,追求的不就是像风一样自由吗?九歌说得好,“只有在两种场合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做梦,或做电影。”他有制做电影的梦。而我喜欢看电影喜欢做梦。

  
我以为,描写人生的飞扬“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英雄》的壮烈。我喜欢《十面埋伏》的悲壮。如果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如果只讲性爱,不讲爱的理想,似乎缺了人的高崇。

  
尽管张艺谋不曾说过他深埋的爱情理想,但我读到了这闪光点并为它而心恸。不管千辛万难,岁月流逝,“天涯何处无芳草”,让我们依然做自由的风,随意的风吧。

  




 回复[1]: 电影里的命运 蓝方 (2006-07-11 22:40:18)  
 
  林祁您好!

  
能在东洋镜里看到您的影评,十分高兴。我也喜欢看电影,但是在日本去电影院看电影可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几年里只去看了一次,还走错了门(一个电影院里同时放四五场)。哈哈。

  
我很赞成您的见解--“如果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如果只讲性爱,不讲爱的理想,似乎缺了人的高崇。”尤其是武侠片,更需要力与美的结合,而且要结合得完美。否则就要沦落为三流武打电视剧了。

  
真正的艺术家,不管涉猎哪一个题材,都会有独特的视角。您分析的张艺谋,我觉得就是这样。

  
还有,我2001年曾经和我的母亲一起在北京看了新版的《珍珠港》。过后我问母亲对电影的感想,我母亲说:“那个老大生来就欠那个作弟弟(当然不是亲弟弟)的,整个电影都在说这个,说老大的命。”

  
我的母亲是个农妇。但是她对那次说的话影响到我对所有电影的评价。从那以后我总是在电影里寻找命运。命运无处不在--在实际的人生里,在电影里。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认识您。

  

 回复[2]:  陸朗 (2007-01-13 20:39:19)  
 
  林祁您好!

  
这部片子的背景造型设计好像是日本人,所以色彩非常鲜艳耀人,增加了视觉效果。如果全由中国人拍,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我的直觉,除去日本人的造型设计便只剩下打打闹闹。。。

 回复[3]: 老谋子,完了 两栖人 (2007-01-15 20:25:51)  
 
  [十面埋伏]除了老谋子的一贯套路,还有什么?看得我打瞌睡。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左右开弓(评论)
    也算拖布 
    华文的彷徨日本与彷徨日本的华文(概要) 
    无言之美 
     随意的风——《十面埋伏》观感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