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林祁 >> 有声有色(报告文学)
字体∶
蒙古来“笔”——记虎德

林祁 (发表日期:2006-04-12 22:54:30 阅读人次:1714 回复数:1)

  “蒙古来袭”在日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大事。想当年北方那个彪悍的骑马民族不但攻占了欧洲,而且跨洋越海直指日本,真可谓不可一世。谁知当时突然海上狂风大作,令那些草原勇士手足无措,悉数葬身鱼腹。每谈及此段历史,日本人总是骄傲地说那是“神风”庇佑日本皇土。可不知为什么,如今竟有不少日本人硬说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我发现名古屋的一家饭馆里就有这样一张广告,两个威风凛凛的蒙古相扑勇士正迎面扑来,旁书“蒙古来酒”四个喏大的汉字……

  
不过,这家饭馆不但有蒙古来酒,更有蒙古来“笔”呢……

  
似乎是马头琴声把我们引到这家内蒙古小饭馆的。

  
那天,著名的马头琴手李波拉了一曲草原情歌后说,他只要隔一段时间没吃羊肉就特想——至于是想吃羊肉还是想念内蒙古老家那就分不清了。

  
原来乡思是带着鲜活的肉味的,我想。

  
于是沿着乡思,我们穿过名古屋繁华喧嚣的街道,来到清水站边闹中取静的这家内蒙古小饭馆。

  
像蒙古包一样朴素的墙,像蒙古包一样墩矮的门。店牌的霓虹灯闪烁着出土文物般神秘的蒙古文。后来店老板告诉我们,那蒙文的意思是“旅之火”。

  
遥遥旅途上,有人的地方就有火。有火就有饭菜香。火给人温暖温饱温情。生长在自然里的蒙古族人,对火有着原始的崇拜,他们认为火点燃起人们对生命的所有欲望。

  
而今点燃“旅之火”的是个来自内蒙古的年轻人。他属虎,名叫虎德。虎德是蒙文发音,近似日文“笔”的发音,因此日语老师为他起名叫“笔”。刚好他自幼喜欢画画(把蒙古包画得红红绿绿的可挨了不少打)如今考进名古屋县立艺术大学读研究生。他想开料理店可以以店养画,通过饮食宣传蒙古文化,还可以给旅日蒙古族人提供一个聚会场所。虎德乐乎乎地说,就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呢。

  
就这样,这家小饭馆成了日本岛的一座蒙古包。马头琴声带着蒙古奶茶的香味,飘荡在这个都市的夜晚。

  
乡情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海德格尔说:“还乡是诗人的天职。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的本源之所在。”故土是诗人,也是我们每个留日学子生命的本源。

  
当下蒙古包越来越少,但游牧的人却越来越多。游子来到“旅之火”,首先端上来的是一碗热乎乎的奶茶。看那马头琴手津津有味地喝着,不禁有一份感动沉落我的心底——原来乡思总是带着浓浓的奶味的。

  
紧接着是清煮大块羊肉。这才叫成吉思汗料理啊,虎德说。于是话题说到成吉思汗。蒙古族素以骑术和骁勇善战闻名。1206年铁木真被推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意为“全天下的皇帝”。

  
披着蓝色哈达的成吉思汗像就挂在店里最醒目的地方。据说蒙古的哈达挂在家里重要的地方以显示神圣。

  
另一面墙则贴着一张“蒙古来酒”的广告,两个威风凛凛的蒙古相扑勇士正迎面扑来。这张广告借用的是历史上“蒙古来袭”的大事件。不过,这家饭馆不但有蒙古来酒,更有蒙古来“笔”虎德的作品。

  
那是一张蒙古风情的版画:献哈达,敬奶茶……在这动荡不安的世界,它昭示着安祥与宁静、善与美、爱情与和平。画面带有强烈装饰性,选择的角度平常却独特,笔调朴素而从容,变化的线条激活了人们的视觉和感官。

  
你为什么学版画呢? 我问虎德。据我所知,学画的不少,学版画的却似乎不多。

  
因为学版画的少嘛,虎德答道。

  
那么,你为什么画画?

  
虎德眨着眉毛(他的眉毛会说话,很生动)——总记得两岁时躺在摇篮里,望着花花绿绿的蒙古包。后来梦里画里就经常出现这种情景——也许这就是虎德的“原风景”吧,日本俗语说“原风景”将影响人的一生,也许吧。

  
名古屋县立艺术大学的教授问虎德,现代艺术要表现自我,你怎么表现?虎德给他画“圈”,圈套着圈,像妈妈手中的羊毛线绕来绕去,又象草原上的袅袅炊烟……

  
虎德想说的话很多很多。虎德会拉马头琴,还会用喉音唱两种声音(蒙古的“呼麦”)那声音很奇妙,象是直接从胸脯发出来的,而胸脯竟有着辽阔草原的共鸣。

  
虎德小时候去河边读书,听蛤蟆叫得很好听,就学着叫。后来竟能以假乱真。在草原的远方,在河水的近头,在石块的缝隙,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就像一种乐器的演奏。一个多么奇妙的自然境界啊,真可谓“众妙毕集,各抒灵趣”了。

  
声音是人类最深刻最永恒的记忆吧。但虎德没有学声乐而选了绘画,而且是版画。

  
就在声音沉默的地方,版画开始说话。

  
虎德想说的话很长很长。

  
虎德为什么来日本?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呗,他说。每天坐在教育局办公室里喝茶看报虽然轻松,但太无聊,他不愿虚度年华。当然也有不满。记得上大学时蒙班没有电脑课,蒙班没有阅览证。他和汉族同学一起混进图书馆,结果被撵了三回,红着脸哭着出来……

  
虎德并不是爱哭的孩子。虎德小时候就被妈妈放在框子里驮在驴背上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他没哭。他不知道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里,身为草原教师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挨批判,但他是乖孩子,一路静静地看着风景。他是懂事的孩子,从小看妈妈太忙,就帮着妈妈做家务。

  
怪不得他手脚如此麻利。只一会儿就端出好几盘又香又甜又好看的

  
料理来。

  
虎德一个人忙里忙外。一会儿弹奏锅碗瓢盆交响曲,一会儿又像阿庆嫂那样从容地招待十六方……

  
其实,这儿曾有过老板娘的。只是她不习惯于日本的快节奏,也舍不得砸了那中国的“铁饭碗”,就带着儿子回内蒙去了。虎德每天跟家里通电话,五岁的儿子总是抢电话。他跟儿子开玩笑:“让妈妈给你找个新爸爸好吗?”“不好!爸爸坏!”儿子的“骂”声真甜,叫他乐得合不拢嘴——嘿,你听!才五岁的孩子就懂得亲生的爸爸好!真的是血浓于水啊——他开心得就象小孩一样。

  
虎德开心的时候眉毛会动,唱歌的时候眉毛也会动。只有喝奶茶的时候,眉毛不动了,好像浸泡在香奶里美滋滋的。还有,喝蒙古酒的时候,眉毛永远不醉。据说蒙古人没有不会酒的。

  
他也抽烟,据说烟是大人的奶嘴。在繁忙的空隙,在有限的空间,他会美美地抽上几口。同行的摄影师抓住这一瞬间,拍下了忙里偷闲,紧里图松的情景。你可以从照片中看到:卷缩在角落的虎德,头斜倚在墙上,正缓缓地喷着烟圈。他的身后摆着一架很特别的洗衣机。机身上画满红红绿绿的衣服,成了一幅很“前卫”的艺术作品。

  
虎德索性跳进洗衣机,拍了另一张照片。我心里不由得一亮,觉得这其中颇有象征意义——虎德在这里洗去的何止是油污与疲劳,他还将洗出新的人生呢。

  
我想,也应该把我与这篇“蒙古来笔”都放进去好好洗一洗,然后交给阳光,交给风……




 回复[1]: 笔下生辉也生情 蓝方 (2006-07-11 22:16:26)  
 
  林祁您好!

  
《蒙古来“笔”》——看着这个题目就觉得十分吸引人,进来一看,充满浓浓的蒙古情,浓浓的乡情,还有浓浓的奶味。。。。。。

  
感谢林祁您的笔,笔下生辉也生情。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有声有色(报告文学)
     为气功正名 
    旅日廿年电影梦 樱桃一颗千滴泪 
    彷徨日本——诗人祁放的心路历程 
    书写东瀛一代人的历史 
    中国碗 ——访唐亚明 
     神剪一分钟 妙画一辈子 
    一个影响日本的中国画家 
    “一生悬命” 
    时间的光与影 
    九哥琴哥网哥 (修正) 
    中华“味道”—访中国餐馆味仙楼老板林明仁 
    诚齿科印象-访在日中国人牙科医生黄士麟 
    刘迪有东西可写吗 
    又见阿庆嫂 
    有一画家 在水一方 
    鲜人狗话 
    马头琴响地球博 
    蒙古来“笔”——记虎德 
    九哥琴哥网哥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