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林祁 >> 有声有色(报告文学)
字体∶
有一画家 在水一方

林祁 (发表日期:2006-04-12 22:24:37 阅读人次:1902 回复数:4)

  
——记水墨画海第一人谢春林大师


  
《诗经》曰:有一佳人,在水一方。古往今来,佳人因水婀娜多姿,水因佳人韵味无穷。而今有位画家,以水为主题,泼墨千秋,将这永恒之美表现得愈加淋漓至尽。

  
都说画水太难。综观一千四百多年来的山水画,主角永远是山,水只是衬景。难道水之美不足以独立成画?为何西洋画中的大海却那样地震撼人心?原因当然是多样的。带着诸多课题,谢春林自1984年始,挑战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探索以水为主题的创作。

  
如果说,二十年前东瀛留学,是他人生之重大转择;那么泼墨画海,独辟蹊径,则是他艺术上的重大创举。

  
这位出生于上海的画家,一生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来,他以水为缘历游列岛,走遍了半个地球。旅居扶桑,四面环海,海是局限也是无限。喜爱大海的谢春林,泼墨大海的谢春林,脱颖而出,成为东方水墨史上画海第一人。

  
1 以假乱真 似水非水

  
文人相轻是常有的事。谢春林的画在上海展出,惊叹者曰:太美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画海的。

  
不服者曰:“你画新派,我画传统。”言下之意,你谢春林是传统功力不足才卖弄新招的。

  
“那你看看我的传统好了。”谢春林胸有成竹,挥笔即就。

  
看者目瞪口呆:你的传统很到家呀。

  
谢春林笑了:“本来嘛,你们画画可以是画着玩,我可是靠画画吃饭呀。”原来二十多年前谢春林曾经在上海友谊商店“画假画,骗老外,赚外块。”他临摹的古画,可谓以假乱真呢。可以说,他画山水就是从临摹北宋画家范宽开始的。一幅浩浩长卷《雪景寒林图》,他就不知临了多次,硬是练出了一手传统的功夫。他说得好:“对传统要深深扎进去,再狠狠跳出来。”

  
“你脑瓜子好使!”不服者大服特服。

  
是呀,谢春林的脑瓜子确实好使,而好在就好在他不墨守成规。他说:“艺术发展到今天,我认为首先是我们的审美观念在发生变化。自古以来的山水画,总是山多水少。这主要是技法、生活和审美的问题。因为我国历代的文化中心都在内地,受大陆文化的影响,文人墨客只能体验到小桥流水,而看不见大海,更无法越过重洋了……”

  
也许恰是时代赋予他画海的使命。东瀛更使他牢结画海之缘。而画海的起点就在生他养他的黄浦江畔。

  
谢春林谈起他的第一幅以水为主题的作品——《心涛》时,总是激动不已。那是1985年,他头一回去东海,就被大海的气魄所震撼,便尝试着画海。可是画水是那样难,几异其稿,才画成这幅《心涛》。谁知这海景第一画竟受到应野平老师的赞赏,当即挥毫为之题字:“画格清新求异趣,心潮澎湃接云霄”。 应老还多次和谢春林畅谈东瀛之行,鼓励他去日本留学,说是中国有许多‘丢’了的传统的‘东西’,在日本还能够找到,不仅如此,日本在融合东西方文化方面很有建树……可谓伯乐识“海”。就这样,谢春林来到日本,在读了两年语言学校后进入京都大学大学院,专修美学美术研究。就这样,开弓没有回头箭,谢春林泼墨没有回头水,天下之水手中来。

  
这水怎么画?无形无色无味。几乎哪个地方的水都一样,没什么特点。不像山,一眼看去,黄山有黄山之样,泰山有泰山之貌。画水太难了。谢春林偏偏画水,还对记者发布什么“似水是水,似水非水”的玄乎概念,说是画面中不出现水,然而观众感到水,它就是水。还引经论典说:宋朝有一幅画叫《踏花归来马蹄香》,你说马蹄和花可以画,那个香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可怎样画呀?然而,高明的画家会让你从马蹄旁翩翩的蝴蝶,嗅到四溢的花“香”……

  
好一个“似水非水”。那么,当谢春林《泼墨洒向惊涛处》时,我们便嗅到了咸咸的“海味”,甚至感觉凉爽的海风扑面而来。

  
毕加索曾有妙语惊人:多么可怕的事业,有人总认为创作一幅油画就是往画布上涂颜色,可是,这桩事业要比死在角斗场还艰难,其实就是死在角斗场里。

  
什么最难?艺术最难!画山难,画水更难。而画水难,又难在“留白”。 难,难,难,谢春林,看你怎么办?

  
2 留白技法 取之和服

  
何谓“留白”?原来在山水画中,画水的唯一正确方式应该是“留白”。水只能留,不能画。留白是中国画的最精采之处,天,云,光,水,空间,瀑布等等都只能用留白来表现。也有些人用白色颜料去画,结果画面效果极不美观。

  
画水难,“留白”更难。小到针鼻大的飞沫,大到撞击礁石的浪花,静如千年古潭,动若千尺飞瀑,再加上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层次,“留白”对于所有的山水画家来说,可谓大难题。不解决这一难题,谢春林便寸“水”难行。

  
“留白”,和服也“留白”!旅居京都的谢春林一眼盯上了和服。他经常尾随和服姑娘,而且两眼发亮,以至被误认为“好色之徒”。幸亏妻子不吃醋。那位漂亮的上海姑娘,穿上和服也能来一个“以假乱真”呢。

  
和服之美,美在京都。樱花时节,和袖翩翩,木屐碎步鸭川畔,那美令很多人赞赏。但很少人会注意到和服之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更不会留心那和服上点点樱花之间的“留白”。

  
而谢春林偏偏从和服里盯出名堂来了。

  
也许和服是从中国的吴服演变而来的,传统的“留白”也保留至今,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它技巧娴熟并推陈出新。谢春林大受启发,从中找到了“秘密武器”。

  
相当成功!“留白”使得画面美上加美。

  
看了他即将展出的五十多幅水之佳作,行家赞叹不已:留空白?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情变可能了,奇迹!奇迹!

  
外行看热闹。我看了他的画,总觉得那些水珠在冒出画面,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留白” 竟能留出如此逼真感!

  
“留白”居然有层次有景深:只见一排白浪冲天而起,礁石正在退去,晶莹的水珠是它自由的音符,而那只白鸥则展示对命运的一次叛逆。(《瞬间》)

  
《搏击》展示的是海浪之汹涌,天被逼到小小的角落去了。可以说这是一场大海与天空的搏击,也可以说是那几只海鸥与海天的搏击,但我更愿意将它读成——画家对“留白”的搏击。这场搏击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瞬间。

  
《搏击》的画外音是艺术人生的搏击。记得谢春林告诉我,当年被迫扛石头干苦活的时候,他为了逃取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偷得作画时间,只好施“苦肉计”——拿石头对准自己的左手小拇指砸,只听得啪地一声,血肉模糊!说时迟那时痛,那是何等撕心裂骨的疼痛啊——我的心也象被突然压碎了似地惨叫一声。看那左手的小指头至今依然弯曲着,像个惊叹号!如泣如诉:画画比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是意境,是灵魂……

  
3 行万里路 画万幅海

  
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谢春林则行万里路,画万幅海。

  
他断断续续化了七年的时间去周游世界,大海是他的灵感之源。

  
一九九0年,谢春林去日本的隐歧岛写生,“早就听说那里有日本最漂亮的海,美丽呀!深沉呀!”新奇感像海风一样撞击着谢春林,有了画家的感动,于是有了感动的画:《那天我们去看海》。

  
也许只是很平常的一个日子,只是很随意的一次出游,天是蓝的,风也蓝了,阳光很温情地照着这片海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朋友,不要以为你生活在岛国你就能看到海,成天忙于世俗的人啊,一定别忘了找上一天看海去,哪怕只是看海五分钟!要不,就把这幅画请入斗室,赠你一份看海的惊喜!

  
虽然谢春林画海运用的是传统的笔墨纸砚,但是,技法是新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体验是新的。

  
他常常对弟子们说:“鉴真东渡历尽千辛万苦,在古代,先辈们很难直观地体验到江湖的辽阔;更无法直观地感受到海洋的壮观。没有看到过的东西就没有感性和悟性。而我们的时代太幸福了,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让我们能够在高空俯视大海的壮阔;能够在清晨沐浴昆仑的朝霞,傍晚就飞抵南海诸岛,在落日的余辉里用画笔勾勒海岸上的地平线……时代赋予我们种种便利条件,让我们感知到前人所无法感知的世界,因此我们也应该有历史使命感,以新的好的作品来回报这个时代。”

  
谢春林赴日二十年来,经常参加各种国际美术展,并多次获得“当代杰出华人艺术家”、“国际联合美术展金奖”等奖项。此外,还举办个人画展二十三次,出版有《谢春林画集》、《谢春林中日风景百图选》。其传略和作品还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日本《艺术家年鉴》等多种著作中。谢春林的巨作——《富士雄姿》被日本三大神宫之一的橿原神宫收藏,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进军著名神宫艺坛且作为永久收藏的外国人作品,为次荣获了日本皇室頒赐的“御杯”。

  
送画入宫的那一天,我有幸随之参拜了日本三大神宫之一的橿原神宫。古木参天之中,浓浓的绿象是从天上洒下来的,那么轻缈如梦,那么湿润多情。而谢氏的画就在这意境的包裹中与神灵渐渐融为一体。当时我已经顾不上赞赏画的天生丽质,而只顾羡慕它的后天运气了。

  
莫非谢春林对艺术的真诚果然感天地,泣鬼神?为什么在他水灵灵的大眼睛里,我分明读到了那份“神气”。我想,他选择画水是选对了,水是水墨画的生命,没有水,墨色不会生动;水是艺术家的生命,没有水,瞳仁不会发光。

  
4 上善如水,美不胜收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永恒,不仅取决于表象美,而且取决于内在所渗透出来精神和情感。画海丰富了谢春林的心灵,谢春林之海又把我们带往丰富的世界。

  
2006年他将在中国上海市美术馆,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和新加坡等地举办国际巡回个展。

  
看了他即将展出的五十多幅海,我仿佛走进了美妙无比的海的世界——

  
先跟两个小家伙一起去《逮小鱼》吧。那水清澈得透明,如此清净的水里能有游鱼吗?且不论鱼,童趣可掬。画笔何等细腻,画面何等空灵。那水边垂钓的分明是画家的一缕情思呵。

  
再随印度海鸟《飞越无人岛》吧。一尘不染,不可思议的蓝,海空都蓝得像宝石。我惊异,那画面的色彩美丽得神奇,神奇得犹如一曲梦幻曲。

  
且回到《鸭川一隅》吧。从碧绿中冒出的水多么富有活力,晶莹得像京都披着露水的早晨。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画家偷得和服之技,用“留白”法画出来的。“留白”竟能表现出水的如此绵绵细语!

  
而后再《浪漫》于太平洋上某个小岛。是翩翩海鸥与涓涓海浪比浪漫呢,还是海滩在静静地叙述浪漫史?没有人影,空留一张方桌两张椅,还有酒瓶与酒盅,酒盅里还留着半杯红葡萄酒。画面很静,笔触很抒情。这里曾经坐过一对恋人么?他们踩着浪花拾贝壳去了吧。或许,曾有一对老伴,看着夕阳慢慢老去,他们也离去。或许只有一位诗人,举杯邀明月,对海忆往昔……所有的故事都在海风里,所有的浪漫都在记忆里。

  
……

  
“至于为什么要画水,”谢春林在创作笔记中写道:“我认为水无时不刻地存在于生命之中,我画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作品来感受水的美。虽然,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很难表现水,因为山是有形的而水是无形的,很难写生,而且,在画水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前人的作品可以参考,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作为推出“海景山水画”新概念的第一人,即便是矮子,也可让后人站在我肩上去开拓中国绘画艺术中“水”的世界。”

  
画水的谢春林却把自己比作燃烧的蜡烛,生命燃烧得太快或中途熄灭都令人扼腕。然而,控制不住自己的创作欲望,他每天都在亮亮地燃烧!

  
他作画的特点是:快——大胆落笔时画的很快,慢——细心收拾时画得很慢,一幅画往往要费好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他画画不是主题先行,而是凭感觉去画,感觉到哪里,就画到哪里。深夜的灯下,是他一个人的世界,他喜欢在小提琴和钢琴的乐曲声中作画,有时也会边饮酒边作画,自得自乐,所谓孤独中有幸福吧。

  
从他的画(话)中,我隐约见出一种真诚,一种对精神生活的真诚。当下无论是绘画还是观念,无论是装置还是行为,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潮流的激动之后,我们看见的是浮躁。众所周知,不少时髦艺术家的作品,只不过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迎合市场的口味。相对于这种主流,谢春林却立于边缘之处赢得了一方净土。

  
正因如此,他炉火纯青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将带给你无价之美,那是一种恒古以来的美——有一佳人,在水一方……




 回复[1]:  陸朗 (2006-08-28 17:38:25)  
 
  >综观一千四百多年来的山水画,主角永远是山,水只是衬景。难道水之美不足以独立成画?

  
这是写手对中国美术史孤陋寡闻,南宋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可是闻名中外的,俺贴不上图,给你随便介绍一个网站的这张作品,看看主角是不是水。

  
http://www.5000n.cn/MB1.ASP?ID=8274

 回复[2]:  小五子 (2006-08-28 22:00:42)  
 
  一个五六十岁大老爷们的眼睛是“水灵灵的大眼睛”?肉麻不?

 回复[3]:  地丁 (2006-08-28 22:12:56)  
 
  谢画家的话没看过,也许风情万种。可是这里的文字怎么象吆喝号子似的——

 回复[4]:  陸朗 (2006-08-28 22:29:24)  
 
  可能就是为了造声势。

  
以前中国的画家都有个成名的诀窍∶

  
办个画展,邀名人参加,邀电视台来采访、请人叫报社发文大张旗鼓宣扬一番,大造声势,从此便步入名家之列。。。

  
这种作法,俺来日本后就很少看到,除中文报刊以外,还没看到哪家日本报纸宣扬哪个画家的,大概人家更成熟,还是人家没艺术家?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有声有色(报告文学)
     为气功正名 
    旅日廿年电影梦 樱桃一颗千滴泪 
    彷徨日本——诗人祁放的心路历程 
    书写东瀛一代人的历史 
    中国碗 ——访唐亚明 
     神剪一分钟 妙画一辈子 
    一个影响日本的中国画家 
    “一生悬命” 
    时间的光与影 
    九哥琴哥网哥 (修正) 
    中华“味道”—访中国餐馆味仙楼老板林明仁 
    诚齿科印象-访在日中国人牙科医生黄士麟 
    刘迪有东西可写吗 
    又见阿庆嫂 
    有一画家 在水一方 
    鲜人狗话 
    马头琴响地球博 
    蒙古来“笔”——记虎德 
    九哥琴哥网哥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