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燕子 >> 文
字体∶
永远的寅次郎

燕子 (发表日期:2006-04-17 11:12:56 阅读人次:2573 回复数:2)

  
一 国民英雄寅次郎


  
『寅次郎的故事』在中国又译成『男人的辛苦』。这套大型系列电影由松竹电影公司制作,自1969年开始到1995年拍摄历时27年,共制作了48篇。

  
第一篇从16岁离家出走,浪迹他乡的浪荡子寅次郎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葛饰柴又发生的一连串喜剧开始,到1995年阪神大地震在神户做义工的寅次郎出现结束,整个系列均由山田洋次与朝间义隆共同策划脚本,山田洋次导演。车寅次郎由渥美清扮演,除了穿插每篇的女主人公由不同的女明星扮演之外,其余的配角,如代表常识派庶民的寅次郎的妹妹樱子、樱子的丈夫諏訪博、朝日印刷工场的章鱼社长、寺庙帝释天的方丈等登场人物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27年间樱子一家的生活变迁正是日本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寅次郎家祖传七代的糯米团子店的拳头产品“虎屋米团子”从10个一百日元涨到五百日元,不到二十人的中小企业朝日印刷工场靠地方来憧憬大东京的的青年就业支撑到景气萧条、职工集体旅行中止,因承接不到业务章鱼社长自杀骚动到日本新一代青年不愿从事3K劳动【日语发音中脏、累、危险全是K字当头】而人手不足,不得不引进外国劳动力,到阪神大地震中在日朝鲜人与日本人共度患难,弥补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借机迫害在日朝鲜人的印象……。“虎屋”糯米团子店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从彩电中看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日本的实况转播,到樱子家终于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猫头额大小”的二层楼住宅,……柴又小市民的生存的真实处境及变异反映了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泡沫经济崩溃、低成长的过程。48篇电影故事雷同、结局一致、主题曲一支,27年却风靡整个日本列岛,据说电影观众超过一亿,这个数字不包括录像带观众和NHK多次电视重播。在日本,无论市民阶层还是精英知识人,人们百看不厌、如醉如痴。『寅次郎的故事』成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课题。

  
渥美清因此获得“国民英雄”的称号。

  
1996年8月渥美清去世时,万人空巷,悲痛的人们聚集在渥美清灵前失声恸哭。之后热爱寅次郎的人们又在柴又建立起“寅次郎纪念馆”,展出寅次郎电影中的随身爱用物,柴又成为东京观光名胜之一。“鸽子号”旅游公司特设“追悼寅次郎旅游线”,人气火爆。

  
日本电影评论家吉村英男在概括『寅次郎的故事』人气的秘密时指出:“寅次郎仿佛是前世的古董,是被现代社会拒之门外的留级生、落伍者,连正式职业都没有的‘疯癫’,但他是最纯粹的人,最本质的人,最具人性的人。他涵盖了爱的所有概念,在非人性的竞争社会中,使追求物质价值的人们重新感到失去自我的实在性。他告诉人们善良、淳朴、温暖与人心同在。此外,『寅次郎的故事』始终贯穿着反中央的地方主义,反都会的乡村主义姿势,以及流浪与定居的相互憧憬,契合了当代日本人的精神本质”。

  


  
二 当代日本的吉普赛人


  
1997年初夏,我辞去了大阪一家大公司的工作,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寅次郎式的打流”。“打流”是长沙方言,它比流浪显得更落魄、痞气而时间上短暂。譬如长沙的母亲骂儿子一下子不见人影子的时候说,“化生子鬼,你又到哪里打流去【读Ke】了罗”。牵强附会地套上“寅次郎式”,其实风马牛不相及。因为我是一个在精神世界动作的人,选择“打流”这样一个客观世界,无非是为自己寻找另一种立身安命的理由。使我在如释负重的逃离感中实现对大公司制服的突围。收拾行装的人,告别为她祝福的日子,算计行程,山高水长,道路必定艰难,她抿着嘴唇,收拾行装的人抬头看看天色,下一个雨季会在那一站到来呢,她听见晴空里干燥的声音。

  
无疑,我的“打流”是由我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缺陷造成的,因为我内心始终蕴含着摆脱平庸与琐碎的非分之想,而寅次郎却正是在平常与世俗中使得生命获的光辉。他以自己笨拙、迟缓、永远不变的缓缓流水般的笑容治愈瞬息万变的万花筒世界里的人心灵创伤。

  
寅次郎是当代日本的吉普赛人,他的“打流”实现着我们血液里都命中注定的吉普赛情节。他是现实世界里主动的流浪者。寅次郎的“打流”表达了我们释放吉普赛情节的理想途径,正如吉普赛人似乎彻悟了人生的悲壮就是无目的的流浪,这样他们在把幸福幻想永恒化的同时,永远拒绝失望。但寅次郎的“打流”又是典型的日本式的“浮世之旅”,它表现了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征。

  
寅次郎自称“渡世人”,『日中词典』将它译为“赌徒”,,我觉得还是『广辞源』的“无职渡世之人”更为恰当。靠花言巧语、卖狗皮膏药的江湖之人。此外,寅次郎的“打流”还是商业性并且有季节规律性的。正如第三篇『疯癫的寅次郎』中他自己的台词:下次回到鹿儿岛时正是三月初,樱花盛开之际,之后沿着熊本、小仓、尾道一直走下去,四月到关东,六月到北海道,俺的买卖随‘樱花前线’【即樱花每年自南向北递次开放的区域】,也就是赏花之旅,人生即旅,人在天涯。“四处流浪,无涯的漂泊/流浪是我的表象/无始无终/置于旷野栖息雨中”【西条十八的『漂泊的吉他』】诚然,人生如樱,朝开夕落,浮世之旅,随风漂泊。但是寅次郎的浮世之旅并非弃浊世孑然独立的。中国文人的逍遥遗世方式大约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牅,八荒为庭衢。行为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为”,与道具成,诗意且形而上化。寅次郎活得具体而实在,重实质弃虚无,他的钱包里总有500日元的救命钱,偶然在名古屋赛马场中头奖发了意外之财,立即千金散尽,坐着出租车从名古屋炫耀还乡。寅次郎脚踏日本式的木屐,腰绑江湖油子必备的腰带,头戴滑稽的礼帽,理想的饭食是一碗温热的大酱汤,佐以海苔、纳豆,上面加之细生葱、干薄盐紫菜,再加上生鸡蛋,白大米饭。得饮酒时便饮酒,“中路纵遥情,忘彼千载忧”,载酒的沉醉里,潜隐着一副热肚心肠。他的义骨任达,豪侠潇洒还不同于堂吉珂德,虽然48篇电影中不断出现寅次郎的潘·桑丘,如源公、登等人,但寅次郎是一只铁壳热水瓶,外表冰冷肚里热,硬要他们浪子回头,回归“常识派庶民”的锅碗瓢盆大合唱的火热生活中。后来源公服侍帝释天庙,登洗面革新找到生计,娶妻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三 家,总是依门相望


  
家,不会流浪,在流浪人心中,家,永远是故乡。路,还是要走的,家,总是依门相望。家,从古到今,都是流浪人歌吟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游子而言,所有的希望和依托全部被击得粉碎之后,家,却能抚平心灵的创伤。寅次郎是定居者憧憬的自由人,而对寅次郎来说,流浪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

  
他的理想是过樱子式的小市民的、世俗的的家庭生活。在第5篇『望乡篇』中,寅次郎爱上了豆腐店的豆腐花朵长山蓝子小姐,曾一度下决心同蓝子结婚开夫妻店,开始劳动者汗水的幸福生活。但同时爱上蓝子还有一个叫井川的伙计,寅次郎日本式的大丈夫豪侠便是把泪水淌在心里,将阳光写在脸上,装成满不在乎的样子拱手相让,并衷心地祝福。他的寻找一个正经职业、勤恳踏实地劳动度日的定居梦想一个又一个地破灭。

  
『寅次郎的故事』归根到底是对世俗的定居生活者的赞歌。它的结论是人的自由与幸福是在定居生活中与亲人共同流汗建筑的。由于流浪是非日常性的、非社会性的、非行为关联性的,流浪似乎使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与自在,但流浪是暂时的、蒙太奇似的、自由中的最不自由,真的幸福在于人所生活的世界的本源,在于被束缚被制约的热闹之中,在于与亲人为细小的现世的物质目标的操劳、奔波、劳作、忙碌的每一天中,这是寅次郎本人内心最为清楚的幸福本体论。

  
寅次郎的家血缘关系十分疏散,寅次郎唯一的亲人是同父异母的妹妹樱子,而对寅次郎而言,妹夫諏訪博、侄儿满男、年迈的叔、婶、柴又的街坊邻居、章鱼社长、寺庙帝释天的方丈都是他的心灵之家。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人与人的关系像狼一样”,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尤利斯库的荒诞剧『秃头歌女』中主人公马丁夫妇天天见面,天天生活在一起,可他们在一个朋友家相见后,竟然不相识。经过长时间攀谈之后才恍然大悟:他们原来是同乘一趟车、同住一间房、同睡一张床、共有一个女儿的夫妻。同样,正处在热恋期的女佣玛丽和消防队长也相互辨认了好久才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技术化、工具化、实用化、疏离化,人们不再适应传统的家庭亲情关系,人们被冷铁般的孤独感、无归依感的情绪所笼罩,成为无根无枝无土壤一截树枝。西方诗哲们高唱的“回家”、“还乡”是企盼早日重返与神灵同在的故乡,荷尔德林的“还乡”指的是返回人诗意地栖居的地方,由于伴随神灵而激起的无尽欢乐。

  
而寅次郎的“回家”与“还乡”是在尘世中饱偿浪子漂泊的艰辛与离家的苦涩之后,领悟到亲情之亲,团聚的欢愉与幸福,世俗的人际关系的温暖。家,是在担心与念叨、争吵与口角的泪水之后永远谅解与体恤,始终如一的迎接和宽容,最纵容也最容易原谅错误的地方,是他流浪中的精神依赖与支持。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贵,是健康还是创伤,家,对他永远不弃不离,甚至还是迎接、帮助、抚慰寅次郎在旅途中相遇的无数红颜薄命的女朋友的地方,也是她们的家。『寅次郎的故事』所表现的故乡的归属感,地域的人情味,亲人的连带性与交融性,休戚相关,相依为命的“场”,正在现代社会的框架中日渐消亡。正如第41篇『寅次郎的心灵之旅』中,维也纳的导游久美子所言,寅次郎本人就像日本人心灵的故乡,远古的美好的日本。在这篇电影中,由柄木明扮演的精英白领职员不堪大公司的工作压力的重负而患精神忧郁症自杀未遂,寅次郎将维也纳听成了九州的一个地名,被他稀里糊涂地带上了飞往维也纳的飞机,这次旅行是寅次郎唯一的一次异国他乡之旅,这一篇不仅描写了寅次郎充满人情的活生生的自然感性帮助精英白领逃出理性的藩篱,恢复人丧失的灵性,表现了故事的社会性,还表现了“从多瑙河到江户河,世界上所有的河,唱的是同一支歌”的世界性。

  


  
四 不老的寅次郎


  
寅次郎究竟多少岁?48篇电影跨时27年,只有寅次郎不老。寅次郎的恋爱至上主义的结果,是永远独身。他的心象风景,单纯明快,他永远在恋爱中。27年中,与寅次郎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相反,成为对照的常识派庶民的典型代表是妹妹樱子,樱子结婚成家、生孩子、孩子满难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就职、恋爱,樱子经历了普通人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苦闷以及朴素的欢乐和幸福。而在寅次郎的自由境界里,没有时间的限制,无早无晚,无古无今;没有空间的限制-无形无迹,无障无碍。彻底摆脱了工业化社会中一切束缚与局限。

  
寅次郎生年不详。第2篇寅次郎在梦中梦见自己的生母时说:“38年前的一个雪夜,她生下了一个如玉的男孩儿”,我们可以推断寅次郎出生于昭和6年【1931年】的冬天。第14篇中妹夫博说寅次郎快40了,我们可以推断寅次郎出生于昭和9年【1934年】。寅次郎自己在定时制高中入学申请表中填写的是出生于昭和15年【1940年】,第29篇中,寅次郎问做电子算命买卖的江湖朋友:“俺到底今年大寿几何?”江湖朋友支支吾吾打马虎眼:“虎年差不多吧”。我们大约可以推断寅次郎出生于昭和13年【1938年】。综上所述,寅次郎大约在昭和6年【1931年】至昭和15年【1940年】之间出生。总之,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周围的亲戚朋友,没有人关注过寅次郎的年龄。寅次郎永远年轻,与生俱来与对人的无限的爱与梦想相依为伴。

  
寅次郎从小就向往江湖师这一职业。无疑,走江湖的人不在现代社会大公司组织系统和价值观念内,甚至比家庭主妇有更多的自由。『寅次郎的绣花球之恋』中,寅次郎在京都鸭川河畔,偶遇一位脚上木屐断带的老人,寅次郎热心地帮老人修补好木屐,并领老人去附近的小吃店,寅次郎边吃边与老人神聊,问老人年轻时干啥的,老人说烧陶器的。“哎,那太辛苦了,烧柴火捏泥巴团,现在乐享天年退居二线了吧”。老人回答说,现在仍在工作。寅次郎大吃一惊:“这把年纪,为啥?您家宝崽儿不让您老过快活日子?”“没这回事”。“那怎么解释”?“得,到这把年纪还烧制不出一只好茶碗”,老人很惭愧的样子。寅次郎听了很感动,“佩服,佩服,有您老的进取心才不老。您这话得让俺家老太老爷子听一听。俺家虽然是糯米团子的手艺人,却毫无进取心,年年做些难吃的团子糊弄人,味道没有,人情味也没有……”。寅次郎全然不知老人是全日本最负盛名的陶器大师,“人间国宝”,寅次郎以为老人发了老年痴呆症而误入了高级料亭时,听到店里的人们鞠躬哈背米虫子似乎地“先生,先生”猜到老人大概是个人物。不过人物不人物不在寅次郎的价值体系之内,大师边喝酒边与寅次郎高谈阔论时,寅次郎的时间表已是瞌睡虫钻进肚子,大打呼噜了,后来大师送给寅次郎的亲手制作的价值连城的陶器,被不识货的樱子家当作烟灰缸了。对于大学教授、医生等在构造的社会秩序中地位顶的精英,寅次郎从来都是冷言冷语打发,其实表现了社会底层对精英的共同感受。

  
哲学家竹原弘在『寅次郎额达社会学』中分析寅次郎的时间性特征时指出:寅次郎的江户时代的“渡世人”式的时代错误。他无法理解构成利润追求的社会阶层秩序,寅次郎与隶属于交换社会框架的人们一样,有自己的时间方式,但他将未来的幻觉导入现在,将现在退化成过去,期差异就是寅次郎的时间方式。

  
五 随风随气走江湖


  
对寅次郎而言,时空没有具体的实在性与方向性。寅次郎出门的时候,总是对着风,朝大拇指上吐点口水,风吹着,大拇指感到冰凉的方向,就是寅次郎出发的方向。寅次郎的口头禅是,随风随气走四方。

  
在『浪花之恋的寅次郎』、『寅次郎的恋歌』、『葛饰立志篇』、『寅次郎恋爱私塾』以及『寅次郎红花』中寅次郎多次出现在墓地,他感知到对于自然生命而言,人,是绝对无法否弃时间的,死亡不可避免地如期而至。『葛饰立志篇』、中寅次郎扫墓之后,听到寺庙的方丈言及孔子的『论语』:朝闻到,夕死可矣。认认真真地自言自语:“这才是认识自我的学问”。无疑,寅次郎不可能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在有限的人生的孤苦、思虑中,上穷碧落下黄泉追求的“道”,一旦把握了“道”,那客观时间的有限、人生欢寡而愁殷的悲哀将被超越。寅次郎看来,时间无法超越不朽,在时间中试图打破时间,拼命挣扎是可笑而滑稽的,活着,多好,活着,就是幸福。活着,落在人头上,活着,便高于一切。

  
我不大看得懂电影。中国的,外国的。都看得稀里糊涂。只好在黑暗中不停地发问。看动作片,少些对白,但是打得血湖血海,五痨七伤,我又怕。用手蒙住眼睛,老问别人,“打完了没有”?散场了,也就打完了。没有人乐意同我一起看电影,倒请客也买不通。

  
1997年一年,我在美国看完了48篇『寅次郎的故事』录像带,唯有它,我不需要问人。48篇全是寅次郎从旅途到故乡柴又三百六十五里长路的故事,在旅途,遇上薄幸的女子。无论是寅次郎的单相思,还是对方也缠绵此意,爱情全部以失败告终。寅次郎是现代社会的局外人,但是他告诉局内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由无限的爱粘成。

  
48篇故事没有一个坏人。27年间,日本国内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有机水银导致的水俣病起诉的社会运动、田中角荣事件、电车罢工导致“列岛麻痹”家永三郎起诉教科书检定违宪违法等等社会事件,『寅次郎的故事』中完全没有反映。更加不用说国际上的战争和政治风云。

  
但是,48篇『寅次郎的故事』救活了奄奄一息的松竹电影制片厂。打发了我在美国一年无聊的光阴。




 回复[1]: 我的偶像是寅次郎 邹峰 (2006-07-14 23:10:01)  
 
  为了写博客找到你们这里。看了你的文章,并且转载了。(喜欢你的文字和思想)

  
文章中有少量的错字(朝闻到),而且关于寅次郎去维也纳的过程描述好像有出入。那个男的是失恋了,本来是要去维也纳旅行结婚的,后来女的和他吹了。寅次郎说那有什么,我陪你去吧。晚上吃饭的时候阿寅宣布明天要去维也纳,满男问舅舅你知道维也纳是哪儿吗,阿寅回答,大概就在九州附近吧。

  
顺便推销一下自己:http://worstgoodguy.spaces.msn.com/

 回复[2]:  陈梅林 (2006-08-18 21:00:18)  
 
  也不算是薄幸的女子。有时是寅次郎见到美女自作多情。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文
    朝日小学生报向日本孩子说六四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一些断想--与焦国标先生商榷 
    《风雅颂》 
    《你的东土,我的西域》 
    墓碑——中国大饥荒纪实 
    敬赠拙书--给东洋镜的朋友 
    我的父亲在望我 
    火车来了我不怕,我跟火车打一架 
    青春像小鸟一去不回来 
    这条河,流过谁的前生与后世? 
    借给毛泽东10银元,捡回我父亲一条命 
    一寸的虫豸,五分的魂儿 
    知己知彼――介绍《最新右翼辞典》 
    那个苦瘦的人,寒伧的人,疲惫的人,与我同行 
    踏下去吧,我知道你的脚一定很痛――读远藤周作的《沉默》 
    英雄的光与影--大盐平八郎的另一张脸 
    “恐惧得连逃命都想不到” 
    红色牧师赤岩荣 
    大历史中小人物-接生婆婆杉本百合  
    会津娘子军的故事--败者看明治维新 
    追忆一九八九――读《青山不老-马共的历程》 
    日本的犹大――画师山田右卫门作 
    人生总是吃后悔药 
    读音谷健郎的『文学的力量』 
    我挂念的人 
    山有决微 
    日本还会发生学生运动吗? 
    北田们:日本“68年世代” 
    红色诗人谷川雁  
    从“水商卖”观察日本人的生态  
    永远的寅次郎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